入心通心 丹皮:性寒--通血脉中热 脉中瘀滞 桂枝:性温--通血脉中寒滞 丹皮 赤芍
又都可用于各种瘀血疼痛,治瘀血痛经闭经,外伤瘀血,肝郁胁痛,癥瘕 ---常相须为用
丹皮---凉血作用强,味辛,可透阴分伏热,治阴虚内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赤芍---活血、祛瘀、止痛力强,苦泄力大。
清热凉血---生用;活血散瘀---炒用;止血---炒炭 比较:
丹皮---长于清透血分虚实火---透 赤芍---长于活血化瘀止痛清肝---消
紫草---长于治斑疹紫黑,疹发不透,湿疮水火烫伤---活血、透疹、收湿敛疮
水牛角---咸寒入心,长于泻火解毒定惊-—治热极生风,热扰心神诸证---热病烦、谵、狂、痉
第五节 清虚热药 ---多苦寒或甘寒 ---清虚热,退骨蒸
---皆治温病后期,邪热未尽,阴液已伤,及阴虚内热,骨蒸劳热之证 ---注意配伍清热凉血药,养阴清热药,以标本兼顾
青蒿:辛苦寒---透虚热,凉血热,解暑热,为截疟要药。长于清热凉血,退虚热 地骨皮:清泄肺中虚实火—肺热咳嗽, 止血--血热妄行的各种出血 银柴胡 胡黄连:除疳热,小儿疳积发热 胡黄连:又为治湿热泻痢的良药 白薇:
1.清热凉血---善治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
2.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疮痈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3.清透肺热---治阴虚外感 比较:二味皆治骨蒸
地骨皮--味甘,治有汗骨蒸,泻肺中伏火 丹皮--味辛,治无汗骨蒸,泻血中伏火
第十章 泻下药 【教学内容】
掌握:大黄、火麻仁
熟悉: 芒硝、郁李仁、甘遂
了解:番泻叶、大戟、 芫花 、牵牛子、 巴豆
一、概念: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二、功效:苦味或质润,归大肠经,泻下通便,攻逐水饮,泻下实热。(虫---不妥) 三、适应证:
肠胃中的:大便秘结---燥屎
胃肠积滞---宿食不消、虫积 实热内炽---炽热瘀毒
17
水饮停积---悬饮、膨胀 ---等里实证。
四、使用注意:1.里实兼表,宜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 2. 里实正虚,宜攻补兼施。
3.久病体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五、分类:根据泻下药作用峻缓和作用机理的不同,分为三类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
第一节 攻下药
一、特点:苦寒沉降,主入胃肠,泻下作用较强。 二、功效:既通便,又清热泻火。
三、使用注意:久病体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四、适应证:
1.实热积滞,燥屎坚结,大便秘结水饮膨胀--常配行气、清热药以加强泻下清热作用。 2.配伍温里药---治寒积便秘。
3.外感热病之高热昏谵发狂,或火热炎上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或牙龈肿痛及吐衄等症,不拘便秘与否,均取攻下药的泻下清热作用,以导热下行。 4.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和“通则不痛”的理论,本类药物通过配伍清热解毒药、活血祛瘀药而广泛应用于各种急腹症。
大黄--芒硝 共性:
——苦、寒归胃、大肠经 ——泻下,清热
——用于热结便秘,大便燥结,谵语发斑等 ——常相须合用,如大承气、调胃承气汤。 大黄:
1.泻下积滞作用强,荡涤胃肠积滞,是治积滞便秘之要药。可用于: 实热积滞—便秘高热昏谵,配芒硝 胃肠积滞 湿热积滞—泄泻、痢疾—配黄连
寒冷积滞—腹部冷痛便秘或久痢 赤白—配附子
2. 泻火解毒--火热炽盛诸证:目赤咽肿,疮痈肿毒,水火烫伤
3.凉血止血---血热妄行出血。方如泻心汤、十灰散等。现代用治上消化道出血,单用大黄粉吞服有良效。 4. 活血祛瘀,凡瘀血诸痛皆可。
5.通脏腑,降湿浊,破痰实---湿热痢疾,黄疸,淋痛,顽痰实火之癫狂惊痫
用法:泻下攻积生用,入汤后下或泡开水服;止血用炭;活血祛瘀用酒大黄。 芒硝:泻热通便,润下软坚,荡涤胃肠力强。 1.味咸而软坚泻下,为扩容性泻下药。
2.清热消肿----多用于五官科和外科。如咽喉肿痛、口腔生疮,以之吹布;目赤肿痛,以之化水点眼;乳痈初起,用纱布裹之外敷;肠痈初起,用之与大黄、大蒜捣敷;痔,化水外洗。 用法:烊化服。 番泻叶--芦荟 共性:
---苦寒归大肠 ---泻下清热
-—热结便秘
芦荟---杀虫疗疳积;清肝火:烦躁惊痫,
18
番泻叶----导滞利水消胀—腹水
第二节 润下药
---甘质润,均归大肠经,多为植物种 子或种仁,富含油脂 ---润滑大肠,使大便软化易于排出
---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津枯肠燥便秘 ---使用时针对病因,应配治本药。
火麻仁---郁李仁 ——甘润 ——归大肠
---润肠通便(郁李仁强于火麻仁) ---津枯血虚肠燥便秘 火麻仁---滋养补益 郁李仁---利水消肿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一、特点:大多有毒、苦寒,作用峻猛,可引起剧烈腹痛腹泻。 二、作用:逐水泻饮(将体内潴留的水液痰饮从大小便排出) 三、适应证:水肿、悬饮、水臌、痰饮喘满等。
四、应用:注意固护正气,或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五、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2.掌握好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症,以保安全有效。
3.用药后,应密切注意病人精神、饮食情况,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 甘遂 京大戟 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共性:
逐水泻饮——悬饮,水臌病--甘遂强于京大戟 芫花,商陆弱 消肿散结--疮痈肿毒瘰疠,内外用皆可 甘遂---还可荡涤痰涎---风痰癫痫
芫花 牵牛子---祛痰止咳, 慢性咳嗽,痰喘效良; 芫花--杀虫疗疮—头疮白秃,顽癣 牵牛子—祛积杀虫—虫积腹痛 用法:皆宜入丸散 比较:
甘遂--善泻经隧之水 逐水泻饮 大戟--善泻脏腑之水
芫花--善泻胸胁之水,长于祛痰止咳 巴豆 :
1.大辛大热,有大毒,归大肠胃经,阳刚雄猛,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 “有斩关夺门之功”,峻下逐水退肿。2.峻下冷积--寒积阻结肠道,腹胀痛如锥,大便闭塞,口噤暴厥。 3.逐水退肿—腹水膨胀
4.祛痰利咽—喉痹痰阻,呼吸困难,寒实结胸,白喉或喉炎 5.以毒攻毒--蚀疮去恶肉,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 *用量用法:
一般用巴豆霜,以减低毒性,内服0.1—0.3克。多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服本品时,不宜食热物,以免加剧泻下。
服本品后,若泻下不止,以黄连、黄柏煎汤冷服;或食冷粥,或服绿豆煎汤。 孕妇、体弱者忌用;畏牵牛。
19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掌握:独活 木瓜 秦艽 桑寄生
熟悉:川乌 乌梢蛇 防己 络石藤 狗脊 五加皮
一、概念:凡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二、作用:祛风除湿散寒。部分有止痛、舒筋活络、强壮筋骨作用。
三、适应证:风寒湿邪留着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部的疼痛、重着、麻木、关节肿大、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甚至畸形等。 四、应用:
1. 根据痹证的类型、部位、久暂,作适当地选药和配药。 风痹(行痹)——配祛风解表药,如羌、防类 寒痹(痛痹)——配温经散寒药,如附子类 湿痹(着痹)——配健脾祛湿药,如苍术、薏仁 热痹(郁久化热)—配清热通络药,如知母、忍冬藤 新痹——多配解表药
久痹——多配补肝肾、益气血药 2. 任何类型痹,均须配理血药。
3. 多作酒剂、丸剂,一是痹证的病程长;二是酒剂还能增强祛风湿药的功效。 五、使用注意:风药多燥,易耗伤阴血,故阴虚血亏者宜慎。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多辛苦温,入肝脾肾。
---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 ---风湿痹证属寒者。
---若配清热药,亦可用于风湿热痹。 独活---川乌---威灵仙 共性:——祛风湿,散寒邪,止痹痛
——适于疼痛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痹痛。 独活:
1.通治风痹、寒痹、湿痹,且无论新久痹证均可使用。为治风湿痹证的主药. 2.辛苦微温,性善下行,故尤以腰及腰以下关节疼痛属寒湿偏重者为宜。 3.归膀胱经而散风寒湿解表,以治风寒挟湿的表证 4.善入肾,祛伏风,治少阴头痛
羌活---燥烈,宜于上半身痹 痛,解表力强,善治,游风, 太阳风寒头痛 祛风湿、止痹痛、解 表
独活----缓和,宜于下部痹痛,解表力弱,善治伏风, 少阴头痛
威灵仙:
1.辛行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故善通络止痛,凡风湿痹不论上下,肢体麻木,均可应用,且善治行痹。为治风湿痹痛之要药。
2.味咸软坚,而消骨哽喉,用治诸骨哽咽。 川乌:辛苦热,大毒
1.可治风痹、寒痹、湿痹,尤以寒痹痛甚为宜。为治风寒湿痹的佳品.
2.散寒作用较强,又能麻醉止痛---一切冷痛,外伤瘀痛均可用。如寒疝腹痛,胸痹, 凡心腹冷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