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上海市嘉定区物理八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16.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滑雪

当滑雪者从雪山顶峰风驰电掣般下滑时,你是否想到为什么白雪轻飘飘、软绵绵的,却可以承托高速奔驰的滑雪者呢?

白雪内右很多小孔,小孔内充满空气。踏着滑雪板的人把重都压在滑雪板上时,雪内的空气就会被逼出;因此,滑雪板不是与雪地直接接触,而是在一层气垫上滑行。这层气垫不但对滑雪板施加一个向上的托力,并且减小了雪地与滑雪板之间的摩擦。

然而,这层气垫只能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如果滑雪者在雪地上停留超过一秒,就会沉下去。 (1)滑雪板可以轻易再雪地上滑行,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滑雪板的长1.5m、宽12cm,滑雪者的速度最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m/s,他才能不会再雪地上下沉。

(3)若滑雪者与滑雪板总重为720N,当其站立再水平雪地上时,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为__________Pa。 三、计算题

17.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即每立方米的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治理环境前,他们共采集了40dm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为40.56kg,已知干燥的泥沙的密度ρ沙=2.4×103kg/m3,试求: (1)此水样中泥沙的质量是多少kg? (2)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18.百米赛跑时,发令员在起点处使用发令枪发出起跑指令,终点计时员看到“白烟”时开始计时。发令员与计时员相距100米,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的实际用时要少多少秒?(保留两位小数) 四、实验题

19.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红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3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小明用该装置测红葡萄酒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烧杯中倒入一部分红葡萄酒并测得其质量为m2;

③将烧杯中的红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 ④读出量筒中红葡萄酒体积为V; ⑤运用公式计算密度;

则小明所测量的红葡萄酒密度比真实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 (3)小莹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将小明以上实验顺序作了合理调整,调整后的顺序应为______。 20.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成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其中_____遵循此成像规律。

(2)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选填“高”或“低”),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若将一个不透明小于透镜的小圆纸片贴在凸透镜的中央,则在另一侧的光屏上_____得到完整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_____透镜是,可以用来矫正_____(选填“近视”或“透视”)眼。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从很远处向二倍焦距处移动时,物体移动的速度_____像移动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实验桌上准备有如图所示的装置、刻度尺和满足实验要求的若干根蜡烛A、B、C、D、E、F、G等。小阳选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小阳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蜡烛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将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8cm处,观察到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用不同的蜡烛分别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发现只有蜡烛D可与其所成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量出蜡烛D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10cm处,观察到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用不同的蜡烛分别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发现也只有蜡烛D可与其所成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量出蜡烛D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阳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针对小阳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a)是小明和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金相同,同样将一定量的

水加热16min.

(1)根据_______(填“甲”或“乙”)图,说明水已沸腾。根据实验数据,在图(b)中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比小明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c)所示,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所示。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23.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图所示与声有关的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图甲: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乙: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图丙: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4.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根据图示填写s1=_______cm,t2=______s。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v3=s3/t3; 方法2 v3=s1/t1+s2/t2。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_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D D D D C D A 二、填空题 11.2.6

12.前方 凹 甲 13.光的直线传播 30° 14.压缩体积 从壶内冒出

15.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固体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16.(1)滑雪板与雪地之间形成气垫,减小了滑雪板与雪地的摩擦; (2)1.5; (3)2000

解析:(1)滑雪板与雪地之间形成气垫,减小了滑雪板与雪地的摩擦; (2)1.5; (3)2000 三、计算题

17.(1)0.96kg;(2)24kg/m。 18.29s。 四、实验题 19.ρ=

3

m 偏大 当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会附着着一定量的葡萄酒,从而V使体积测量的数值偏小 ②③④①⑤

20.Ⅱ 缩小 照相机 上 下 能 左 凹 近视 大于

21.没有改变物体的大小 在平面镜前8cm处改用高度不同的蜡烛B(观察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并用不同的蜡烛C、D分别替换B,观察其所成像的位置。

22.乙 99 撤去酒精灯 小红的水的初温更低 固液共存 23.变大 回声 音调

24.90 4 方法1 0.15 是 增大斜面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