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考试重点复习试题 下载本文

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7、校本课程的本质(P107)

答:校本培训就是一种学校拥有课程权利,主要由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具体的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 8、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P199-201)

答:(1)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 (3)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 (4)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 (5)教师作为研究者

8.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9、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p13-14)

答: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具体体现,是先进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贯彻落实,它将指导我们在教材选择、课时安排、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组合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9、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特征(p59)

答“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3)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体、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其特点:(1)主动性 (2)问题性 (3)过程性 (4)开放性 5、“解决问题”的内涵(p115)

“解决问题”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际情景,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促使他们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

45

识及习惯,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其答案也可能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即开放式的。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 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

46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12、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1)《品德与生活》(1——2年级);2)《品德与社会》(3——6年级);3)《科学》(3——6年级);4)《历史与社会》(7——9年级);5)《科学》(7——9年级);6)《艺术》(1——9年级);7)《体育与健康》(7——9年级)

13、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知识的锁碎化问题。 第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 第三,管理的问题。

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

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不家务事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18、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

47

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第三,加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20、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21、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一、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二、突破学科中心 三、改善学学习方式

四、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弗的操作性 五、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24、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第一,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第二,要恰当处理学校结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第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第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第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25、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26、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