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框架+走进名人+演练提升)专题十六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下载本文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启人以美丽的联想。第二句又以“芳心”巧妙暗喻,并予以芭蕉人格化,达到人与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的意绪,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引人遐想,展示了美好的意境;第二首诗运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的手法写海棠的清新、志趣,赞其矜持、高洁品格,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暗示为人要稳重,要自爱。“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答案:(1)还未展开 芳心

(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6.(2012·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春 江 晚 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______”和“客船”。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津亭

(2)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1.(2014·广州海珠区摸底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 莎 行 (明)沈宜修

君庸屡约归期,无定,忽尔梦归,觉后不胜悲感。赋此寄情。

粉箨初成,蔷薇欲褪。断肠池草年年恨。东风忽把梦吹来,醒时添得千重闷。 驿

②①

5

路迢迢,离情寸寸。双鱼几度无真信。不如休想再相逢,此生拚却愁消尽。

注:①君庸,作者之弟。②粉箨:指竹笋上一片片粉色的皮壳。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的上片首先通过写梦醒后所见的粉箨、蔷薇和池草,昭示春天将逝,时光飞驰,借景抒发多年未见弟弟的思亲之情;后两句直抒胸臆,以梦与现实的反差直抒梦醒后心中的“千重闷”。

2.(2014·广东珠海一中等六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 儿 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

①②

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1)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①情景交融。“云淡淡雨潇潇”应和“愁”字,“暮暮复朝朝” 既写出阴云密雨时间之长,更体现了抒情主人公难耐的心绪,表达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②想象(从对方着笔、虚实结合的写法)。作者遥想情人,推想她别后容态变化,想必陷入离别痛苦中的她,独居无侣,无心梳妆,“眉峰翠减”;而且随着无休止的思念,定会容衰体瘦,“腕玉香销”。诗人从对方着笔,寄托自己的无穷思念。

③比喻。把眉比为山峰,无心梳妆,如山峰“翠减”,腕如美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心上人的美好和对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

④叠词连用。“淡淡”写阴霾的天色,“潇潇”状雨脚淅淅沥沥绵密不歇;“暮暮”“朝朝”一天又一天,写阴云密雨时间之长;叠字的连用,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气氛。

(2)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答案: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修竹”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芭蕉”,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意象 ,一句一景,却不是简单的罗列,无不关合着忧思,添愁加恨,更加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

3.(2013·惠州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凭阑人·江夜 张可久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注:①搊(chōu):弹奏(乐器)。

(1)请联系全曲,赏析第二句(江上何人搊玉筝)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用问句将注意焦点集中到人物和主要事件上。②到底是“何人”,最终无法了解,这为美妙动人的音乐增添了距离感、神秘感、朦胧感。③对“何人”的追问强化了读者对美妙音乐的印象。

(2)将此曲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作比较,说出它们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都描写了“江”、“月”等景物为音乐作烘托。②都描写了听众反应来突出音乐效果。③都以实写虚,主人公虽然没有出场,但其技艺都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2013·湛江二中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

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隐居不仕。②愁城:指临安城。③海上:用苏武北海牧羊典故。《汉书·苏武传》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除开用典,词中还用了其他表达技巧,试列举一种并结合诗句简单分析。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运用了拟人手法,“银花洒泪”一句,赋予“银花”人的情感,花灯为曾经繁华热闹,如今阴冷森严的临安城洒泪,令人触目惊心,无限哀伤。②运用了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手法,上片虚写,遥想已沦陷的临安城元宵节如今空寂凄凉,铁马、番腔充斥其间;下片实写自己寂寞地深处山中,独坐青灯,思念沦亡的故国故都。虚实相映,突出了词人心中的亡国之悲痛。(回答出一点即可)

5.(2013·茂名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荔 枝 香 近 (宋)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

看两两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何日迎门,

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②燕新乳:意谓燕初生。③报鹦鹉: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答两种以上的手法,二是要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联系所学的课文分析下片的内容不难理解其用典、虚写和衬托的手法。

答案:衬托:下片先写行舟待发,江浦又绿来衬托游子思归。虚实结合:最后三句写虚景,写对未来的展望,对未来的绵绵期冀。化用典故:化用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写出了倦客思归,对家园的向往之情。

6.(2013·珠海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

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由定惠院移居于此。友人马梦得在城东门外为他申请了一块荒地,名曰“东坡”。雪堂,为苏轼在东坡所筑。这首词记叙深秋之夜苏轼在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简析这首词的几种主要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