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 教案2 - 图文 下载本文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案

第 1-1 页

第二章 我国物流业基本状况

一、新课引入、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 概述

一、我国物流业格局状况 1、我国物流业格局的形成 ? 环渤海物流圈 ? 长三角物流圈 ? 环台湾海峡物流圈 ? 珠三角物流圈 2、地域分布状况

1) 东中西部物流业发展的不平衡 2) 南北物流产业的发展差距 3) 城乡物流业发展的不平衡 4) 全国物流业格局的发展趋势

二、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

1) 计划化原则 2) 直达化原则 3) 短距化原则 4) 钟摆化原则 5) 集中化原则 6) 社会化原则 7) 服务化原则 8) 标准化原则

第二节 物流基础设施

一、概述

物流基础设施:在供应链的整体服务功能上和供应链某些环节上,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需要的、具有综合或单一功能的场所或组织的统称。

二、提高物流基础设施使用率的途径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案

第 1-2 页

1. 2. 3. 4. 5. 6. 提高所有资源的整合和设施的综合利用

加强新建设施在规划上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 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空间布局与功能完善

提高各种运输服务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 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网络化服务能力 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

三、物流网络的定义

(一) 概念;执行物流运动使命的线路和执行物流停顿使命的节点组成

的网络结构

(二) 物流网络的构造

1、物流线路 2、物流节点

(三)物流节点的作用和功能

1. 物流节点的作用 2. 物流节点的功能

1) 衔接功能 2) 信息功能 3) 管理功能

(四)物流节点的种类

1. 转运型节点 2. 储存型节点 3. 流通型节点 4. 综合型节点

四、物流基础蛇蛇布局

(一) 三个层次的物流节点

(二) 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层次关系 (三) 三种物流节点的布局

五、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1. 物流运输基础设施 2. 物流运作基础设施 3. 物流信息基础设施 六、物流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

1. 物流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物流发展的要求 2. 缺少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第三节 我国物流发展概况

一、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发展概况

1. 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化而来的物流企业 2. 专业物流企业

3. 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或物流公司 4. 外资(合资)物流企业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案

第 1-3 页

二、物流软件供应商 三、物流装备企业

第四节 当前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三、标准化建设滞后

四、影响我国物流业管理发展的因素

1. 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2. 物流基础设施尚待完善 3. 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

三、知识链接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作为物流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案

第 1-4 页

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其他产业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面临的形势。

应该看到,实施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