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下载本文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明确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及其特征、反应热的有关知识即可解答,大多数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4.如图所示,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 电流从锌片流向铜片 C. 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减轻 D. 锌片发生还原反应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该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流向与此相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属于原电池,故A正确;

B.该装置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电流从正极铜沿导线流向负极锌,故B错误; C.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铜片质量不变,故C错误; D.该装置中,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原电池的判断方法、正负极的判断、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B. 第ⅠA族元素都比第ⅡA族元素金属性强 C. 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考点: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A.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能为共价化合物,也可能为离子化合物; B.Ca的金属性比Na强;

C.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可能为单质;

D.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越小,金属性越弱.

解答: 解:A.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能为共价化合物如HCl,也可能为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A正确;

B.Ca的金属性比Na强,则应为同周期第ⅠA族元素都比第ⅡA族元素金属性强,故B错误;

C.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可能为单质,如氢气、氮气等,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越小,金属性越弱,则越难失去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离子化合物及化学键、元素周期律等,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中的化学键形成及特殊物质中的化学键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利用实例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6.对于反应2SO2+O2

2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 mol SO2和足量的O2反应,必生成2 mol SO3 B. 平衡时SO2、O2、SO3的分子数之比为2:1:2

C. 平衡时SO2的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2的生成速率的2倍 D. 平衡时SO2的浓度必为O2浓度的2倍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A、根据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进行分析; B、平衡时分子个数之比与化学计量数没有必然的联系; C、根据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分析;

D、根据平衡时SO2的浓度与O2的浓度关系与反应起始的投料量有关判断.

解答: 解:A、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2mol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2mol,故A错误;

B、平衡时SO2、O2、SO3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与化学计量数没有必然的联系,达到平衡状态,一定满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不变,故B错误;

C、平衡时,O2的生成速率等于O2的消耗速率,故SO2的消耗速率为O2的生成速率的2倍,故C正确;

D、平衡时SO2的浓度与O2的浓度关系与反应起始的投料量有关,题中数据无法判断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硫和氧气的浓度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可逆反应特点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是:①v(正) =v(逆),②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在解题时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根本标志,并明确气体的颜色、密度、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与根本标志的关系,才能全面分析、正确作答.

7.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Z都与Mg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Y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族或0族

B. X、Y、Z三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X元素

2+

C. X、Y、Z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都比Mg半径小 D. Z分别与X、Y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2﹣+2+

分析: X、Z都与Mg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说明离子的原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则X为O元素,Z为Na元素,又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Y应为F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2﹣+2+

解答: 解:X、Z都与Mg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说明离子的原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则X为O元素,Z为Na元素,又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Y应为F元素,

A.Y为主族元素,应为F,不可能为0族元素,故A错误;

B.X为O元素,Y为F元素,F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故B错误;

2+

C.X、Y、Z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与Mg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

2+

离子半径越小,则半径都比Mg半径大,故C错误;

D.Na为活泼金属单质,O、F的非金属性较强,则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原子结构特点,明确元素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 8.(14分)(2015春?新乡期末)①~⑥六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2﹣+2+

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⑥六种元素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③ (填写相应序号,下同);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② .

(2)元素④、⑤和元素①形成的最简单气态化合物的稳定性关系为 H2O>NH3 (用化学式表示).

(3)元素②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NaOH ;该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为 离子键、共价键 ;常温下,若用含有该化合物60g的稀水溶液与元素⑥的单质完全反应,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75 mol.

(4)元素④和元素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可以和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不含金属元素的盐,则该盐的化学式为 NH4NO3 .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Na、③为C、④为N、⑤为O、⑥为Cl.

(1)碳元素构成有机物,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3)元素②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与氯气发生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根据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氯气物质的量,反应中氯气其氧

化剂、还原剂作用,各占,结合Cl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转移电子物质的量;

(4)元素④和元素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为NH3,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硝酸,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铵.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Na、③为C、④为N、⑤为O、⑥为Cl.

(1)碳元素构成有机物,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上述元素中Na原子半径最大,故答案为:③;②;

(2)非金属性O>N,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H2O>NH3,故答案为:H2O>NH3;

(3)元素②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含有离子键、共价键与氯气发生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NaOH物质的量为的量为

=1.5mol,故参加反应氯气物质

=0.75mol,反应中氯气其氧化剂、还原剂作用,各占,转移电子物质的量

为0.75mol××2=0.75mol,

故答案为:NaOH;离子键、共价键;0.75;

(4)元素④和元素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为NH3,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硝酸,二者反应生成NH4NO3,故答案为:NH4NO3.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应用,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元素周期表的整体把握. 9.(14分)(2015春?新乡期末)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和由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已有几千万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电子式为 .

,乙烯在空气中

(2)甲烷和苯等可以从石油化工生产中获得,苯的结构简式为 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4+3O22CO2+2H2O .

(3)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 羟基 ,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是 氢气 ;在实验室中可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OH的 上 (填“上”或“下”)部.

CH3COOC2H5+H2O ,试管b中得到的乙酸乙酯位于液面

考点: 乙酸乙酯的制取;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