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析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发声3doc 下载本文

用。在教学当中起音的训练要引起我们相当的重视,绝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对它的训练。要严格要求学生唱好起音,才能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起音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唱出柔和圆润、灵活自如的优美声音。 2、正确的呼吸 (1)歌唱中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生命、动力和基础。“歌唱的基石是呼吸的方法和对呼吸的控制??”①只有正确的呼吸才能更好的歌唱,而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是有区别的,歌唱的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换着运用呼吸。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要达到这些要求,单靠人的声音和自然发音方法是做不到的。

“歌唱的正确呼吸法应该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把正确的呼吸方法称之

为胸腹式联合呼吸法”②,我们赞成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以肋间和横膈膜结合的呼吸方法来获得一个正确的呼吸控制③。戈鲁别夫在《青年教师需知》一书中,告诫声乐教师应遵循以下的教学原理胸腹式呼吸法。声乐界大多数人主张用这种呼吸法。吉诺·贝基先生、维尔波夫博士、拉波特诺夫教授等也都在各自的论著和讲学中肯定了胸腹式呼吸法。关于这一点,吉诺·贝基在当年讲学中也有精彩示范:他在吸气时脸部呈半打哈欠状,下巴自然松下,此刻喉咽腔同时打开,喉头也随之放下来,紧接着瞬间就(搭上气息支持)唱出了漂亮的声音。 (2)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目前被国内外广泛采用并推崇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是建立在深呼吸的基础上,胸腔自然挺立放松,同时强调呼吸肌肉群和膈肌的积极配合,做放松合理的运动,呼吸时隔阂对吸入气息有控制的吐出、均匀呼气隔阂膜在呼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使呼吸有利、肺活量加大、气息充足,发音自如的重要保证之一。用这种呼吸方法在歌唱时可以减轻对喉部的压力,使喉腔自然积极地运动。从而达到声音流畅、灵活的目的,同时增强了对气息运动的总体控制能

杨丽菲.《声乐艺术原理与美学思想的传达》[M].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 . 19. 管林.《论声乐训练》[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33. ②

汪明等著.《声乐教程》[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6. ③

依弗·瓦伦著.《学习手册》[M].军事科技出版社. 2009. 3. ④

薛良著. 《歌唱的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7. 18.

①①

8

力,因此胸腹式是呼吸法是科学的歌唱呼吸法,它更符合人体歌唱发声的客观规律和歌唱艺术的科学要求。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气时要深,容量要大,但不要过于饱满,要留有余地。要体会吸气后,腰腹部的动作感觉。吐气时要均匀,要用腹部的力量来保持气息的流畅、持续。良好的歌唱呼吸能有利于喉咙的打开、声带闭合以及头腔打开。也可以采取闻花香的方法,如学生张口时保持“打哈欠”一样的状态;缓慢地吸气就象“闻花”一样;急促地吸气就象受了“惊吓”一样,等等。这些都是借用生活感觉来启发歌唱感觉的好例子。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定要让意识到是呼吸在支持着歌唱。良好的歌唱呼吸本身就建立在扩张腰、腹基础之上,对于初学者可以坚持手叉腰练习,感受力的支撑与松弛。

3、发声练习中的咬字 (1)歌唱与咬字

关于歌唱的咬字、吐字各种论述很多,著名声乐家卡萨雷(Caesar)曾讲到:口咽是歌唱家真正的嘴,任何母音都应由咽腔做型唱出来。声乐形式表现音乐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语言咬字就是一般的讲话,而歌唱咬字就需要和声音、气息、音色、音乐等歌唱技术密切配合并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理想的咬字效果。所以科学、系统、严格的歌唱咬字训练,是必须而重要的。歌唱中的咬字与语言工作者的咬字是不完全相同的,声乐的语言表达,主要表现在咬字方面。咬字清晰、语音准确、吐字优美、字声结合完整是歌唱咬字的目的。但要达到这个目地,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歌唱咬字训练。要唱清歌词要强调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歌唱时,行腔要咬在标汉拼音四声音调的那一个韵母上。 例如:歌曲(断桥遗梦)

忽 啦 啦 啦 西 湖 的 桥, Hu la la la xi hu de qiao,

从 中 折 断。 Cong zhong zhe duan。

桥:字的拖腔咬在四声音调的a上,断字的拖腔咬在四声音调的a上。

9

(2)关于字头

首先要咬准。咬清楚字头,字头就是声母,但声母因其自身的原因在歌唱中不宜扩张和延续。要注意气息不宜过多、过猛、口腔动作不宜过大。其次,声母在向韵母转换时,非常要注意的一点即:保持“声位” 后鼻管、软腭和喉咽腔吸气时打开,竖起的稳定性。再次是归韵的收声。归韵时要做到“三个不变,一个不断”即:口咽腔状态不变,气息不断,让归韵韵母在气息的带动下,尽量向头腔输送,从鼻腔流向体外,切不可吐于口外,造成白、散、空的现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也要非常重视对元音的单项训练,通过变化音程,转换元音等多种形式、不同难度练声曲的练习找到每一个元音在不同声区、不同音高上的具体音位感觉(包括肌肉感觉和声音感觉),并逐渐体会字与声由矛盾走向统一的微妙变化。

(3)咬字训练的方法

歌唱咬字训练的方法很多,如十三撤,十三撤即是指针对汉字发音,归韵的规律将所有汉字分为十三种不同的形式:一七(i、ü、er、);发花(a、ia、ua);セ(miē)斜(e、ie、üe);人辰(en、i n、ü n、uen);言前(an、ian、üan、uan);由求(ou、iou);中东(eng、ong、ing、ueng、iong);江阳(ang、iang、uang);遥条(ao、iao);姑苏(ü);梭波(e、o、uo);灰堆(ei、uei);怀来(ai、uai)。十三撤的归纳总结对于咬字发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归韵有利于整首歌曲发音规范统一,声调和谐统一。

精通“十三辙”,掌握中国语言的咬字规律及特点和吸收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母音连接”、“母音变形”等咬字技术都是很重要的。要避免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把字咬得过于清楚(过死),而破坏了声音的统一和音乐的连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松中咬。动中咬、似咬非咬、气中咬、声中咬、清楚为巧”。一定要在行腔的过程中咬字,而不能咬住字以后再行腔。在声音松驰通畅,音乐线条违贯的基础上咬字,把松驰的声音作为语言的载体,这样,声音通畅了,音乐连贯了,咬字死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虽然在这一阶段可能会出现因咬字太松而不清楚的现象,但没关系,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声音建立起来且巩固以后,再细致讲究地完善咬字,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 4、声音的高位置

10

(1)头腔共鸣

声音的高位置,是指充分的头腔共鸣,也就是不少专家反复强调的面罩共鸣。头腔共鸣,是指声波在鼻咽腔上部各窦中所形成的共鸣。由于头腔各窦及鼻咽腔的上部空间较小且远离后头声带,声波从喉头发出后,能获得音响学上所说的高泛音共振,获得充分头腔共鸣的声音,是一种集中、明亮、松驰且具穿透力的声音。歌唱时感觉比较轻松,音色比较明亮优美。但这并不仅仅是高音部分才强调声音的高位置,中声区乃至低音区同样强调高位置。高位置的声音,就是由不同比例的鼻腔以上共鸣的声音,听起来松、通、圆、竖,色彩丰富,有相当音量,又能强弱变化自如,有穿透力,能声贯全场,而体力消耗小,声带负荷不大。 (2)怎样获得高位置声音

获得高位置声音的办法有很多种,但比较见效的一种就是用练习哼鸣的办法寻找头腔共鸣。哼鸣时,首先要感觉到所有腔体呈打开状态,然后同时用“哼一吸一叹”的办法哼出高位置的声音。“哼”的感觉是:头部的鼻窦、蝶窦、额窦都从里面撑开,鼻根或眉心有一种向里“绷紧”的感觉,舌头轻轻堵上后鼻道出口,形成哼鸣状态,哼出来的声音走向应该是向后向下的。“吸”的感觉是哼出轻松、明亮的声音之后,把舌头轻轻离开后鼻道出口,这时声音变成一个圆润的、半哼半唱的“啊”,用顺着上腭往里吸气的感觉,把声音深深向后向下吸下去。

“哼——吸——叹”分解开是三个动作,但要通过练习把这三个动作练成同时发出的一个动作。发出来的声音有半哼半唱的感觉,明显感觉到明亮、轻松、通畅。“哼——吸——叹”用力的方向是向后向下的,发出声音的实际走向是向前向上的。在轻轻闭上上下唇哼鸣时,上下唇不应感到有发麻的感觉。凡有发麻的感觉,就证明口腔内仍然有共鸣,声音没有完全顺着“后通道”吸、叹下去。

四、歌唱中的声与情

一切艺术都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声乐演唱艺术尤其如此。歌唱的本质就是人们情感的体现,演唱者通过运用熟练的发声技巧,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声音生动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来感染观众,引发其感情共鸣。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艺术审美感情的。“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作为统一的表现整体,其中“情”是起主导作用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