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能力检测 下载本文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下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四个阶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a:秦朝时儒学陷入低潮 B.b:西汉“独尊儒术”,其他学派消亡 C.c: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儒学受冲击 D.d:明末清初时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击

2.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 )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君子气节、道德自觉

3.汉宣帝教育太子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由此可知汉宣帝 ( )

A.主张以王道治理国家 B.想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 C.倡导法家的治国理论 D.主张儒法并用

4.先秦各家学派都重视孝道,其中尤以儒家学派为代表。从孔子起,孝悌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 )

A.儒家“百善孝为先”的伦理观念 B.“三纲五常”的思想观念 C.“修齐治平”的思想理论 D.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5.“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根据所节录文献内容判断,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论述下列哪一观点 ( ) A.不法常可 R.严刑峻法 C.奖励耕战 D.尚贤尚同

6.孔子曰:“非礼无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重礼敬德”的中华礼仪传统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对孔子所说的礼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维护了君主专制 B.巩固了宗法等级制度

C.追求和谐有序的社会、有一定积极意义 D.体现了思想保守的一面 7.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荀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8.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尖上,没有制度能够制约他,也没有人能制约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中国古代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建立相对有序的环境。” □□□中的字可能是 A.韩非子 B.董仲舒 C.陆九渊 D.黄宗羲

9.《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10.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种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 A.汉朝和隋唐时期 B.汉朝和宋明时期 C.隋唐和宋明时期 D.隋唐和晚清时期

11.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 A.道家学派 B.道教 C.理学 D.佛教禅宗

12.王夫之认为“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不同”。这一主张( )

A.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 B.反对“天理”是世界本原思想主张

C.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13.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 14.阅读下列问题,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战国中后期,和政治上统一的趋势相一致,在思想上,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到了秦朝,秦王采纳了法家的主张,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用法家学说统一天下思想。法家思想“严而少恩”的弊端发展到极端的程度。秦朝的速亡宣告了法家的失败……

——摘编自刘爱敏《西周至汉初的学术发展脉络》

材料二 首先,汉武帝对诸子传说及六艺之文皆命充之秘府,有功于古代思想之流传。(《汉书·艺文志》)武帝以后,学者犹兼治诸子百家之学。(《汉志》)……其次,独尊儒术的名下,实融汇法、道、阴阳诸家,非比于先秦儒学。

——摘编自左靖《从百家争鸣到儒术独尊的思想变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秦朝的速亡宣告了法家的失败”中能得到哪些认识。你认为该如何对待古代文化。?(1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儒术独尊下的学术状况。(9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从学术思想发展的角度,试给我国思想文化建设提供建议。(10分)

试卷答案

1.B

解析:西汉时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已不是单纯的孔孟儒学的复活。 2.D

解析:材料是借物抒情,借莲花喻君子气节;表明理学从开始就追求道德自觉和君子气节,故D项正确。 3.D

解析:从“霸王道杂之”以及汉代儒学的新变化可知,汉宣帝主张的是儒法并用的思想。 4.D

解析:孝悌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它适应农耕自然经济巩固家庭、家族关系的情感和利益的相互需要,按血缘关系结合的宗法团体有助于抵御自然和社会风浪。所以本题选D。 5.A

守株待兔故事是讽刺墨守成规,不与时俱进的做法。由此可以推断这符合法家改革观思想,故答案选A。 6.A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孔子的“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的“礼”主张的是贵贱有序、等级森严,所以孔子所说的“礼”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只能是巩固了宗法等级制度,但从追求和谐有序社会这个角度看有一定积极意义。当时还没产生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所以本题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7.D 8.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依据所学,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与题意不符,排除;董仲舒为限制君权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故B符合题意;陆九渊是宋明的理学家,也主张君主专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但与题意不符。 9.B

试题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体现了理学的博大精深;题干所给材料中“那么中国之外的‘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