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金银器简介 - 图文 下载本文

鎏金三钴杵纹阏伽瓶 高20.5cm,腹径14㎝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阏伽瓶是坛场作法的阏伽法器之一,也称功德瓶。主要于盛装净水以供诸尊澡浴洗涤烦恼陈垢,也可用来盛供奉诸尊的其他宝物,或插放花果枝条等。颈饰如意云头纹,腹饰四个莲瓣纹圈成的四曲圆图。内饰十字三钴金刚杵纹,圆图之间以两周弦纹相接,腹下部饰一周八瓣仰莲。仰莲间立有三钴金刚杵。圈足呈喇叭形,上部一周半饰圆形凸棱,棱上饰柿蒂状双环纹,棱下为一周覆莲瓣,莲瓣间以倒竖的三钴金刚杵为饰。

迎真身素面金钵盂

高7.2㎝,口径21.2㎝,壁厚0.12㎝,腹径17.2㎝,腹深7.1㎝,重

573g-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圆形稍扁、弇(yǎn)口圆唇、斜深腹、圜底,通体素面,光洁富丽。此为纯金钣金而成,口沿有一行錾文:\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三月廿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金钵盂一枚,重十四两三钱。打造小都知臣刘维钊,判官赐紫金鱼袋臣王全获,副小供奉宫臣虔诣使左监门卫将军弘悫。\其形制与仰韶文化的弇口钵十分相似。从錾文上得知,此钵乃唐宫廷金银器作坊--文思院所制,因此也代表了当时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银芙渠 唐

高41㎝,重535g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莲花,是我国传统花卉,古名芙蕖或芙蓉,现称荷花,春秋战国时已用于饰纹。自佛教传入我国后,莲花便作为佛教标志。这对银莲花是唐宫室于咸通十四年(873)赐给法门寺的供佛具,即十大供奉之一的华(花)供养。花属纯银打造,层层堆旋,分外逼真。

鎏金带钏面三钴杵纹银臂钏

钏面直径4.6㎝,钏面(戳高)2.8㎝,总重216.5g

1987年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该器铸造成型,钣金、焊接而成。纹饰鎏金,以鱼子纹衬地。钏体作双弧形,椭圆形钏面,钏面凸出于环外成圆戳状,外缘绕一周莲瓣,后缘饰一周流云纹,仰莲流云纹底上饰出四出十字形三钴杵纹,亦称羯磨金刚杵纹,十字交叉的中心部分凸成圆铸珠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