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套模拟试卷合集】2020年青海省西宁市名校初中生物会考模拟试卷含解析 下载本文

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故A错误;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图中显示血液流经血管B时二氧化碳减少,血管B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故B错误;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故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体消化道中,数量首先变少的是x,然后是蛋白质,最后是y,这说明最先被消化的是食物x,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分析图示可知:x曲线代表的淀粉的消化过程,y曲线代表的是脂肪的消化过程,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胰岛素的作用,血液循环的途径,呼吸的过程,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结合图形,即可解答。 21.B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详解】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健康人属于易感人群,流感属于传染病,流感病人属于传染源,流感病人的飞沫属于传播途径,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传染病的特点。 22.A 【解析】 【分析】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所示:

【详解】

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周围血液之间,由于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周围血液氧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由含氧多的动脉血

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A错误;②是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散到肺泡;发生在组织细胞与周围血液之间,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B正确;图中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泡→呼吸道→体外。可见组织细胞处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1次,就能排出体外,C正确;图中的①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表示氧气,组织细胞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b表示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A。 【点睛】

明确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血液的变化情况。 23.C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在臀部肌肉注射抗生素时,药物被臀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咽部毛细血管(患处).因此“药物在作用于咽部之前”,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24.A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A.一组对照实验,变量要唯一,甲丙无法构成一组对照实验,这组变量有两项,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故A错误。

B.乙丙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这组变量唯一,变量是温度,故B正确。

C.甲乙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这组变量唯一,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故C正确。

D.这个表格中,甲乙丙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乙丙变量是温度,甲乙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解题关键。 25.A 【解析】 【分析】

(1)色盲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假设色盲致病基因为a,则正常的基因是A。色盲男性XaY,视觉正常的男性XAY,男性没有色盲携带者;色盲女性XaXa,女性视觉正常的基因组成是XAXA或XAXa,XAXa女性是色盲携带者。 【详解】

一对视觉正常的夫妇,妻子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丈夫的基因组成是XAY,因此视觉正常,妻子的基因组成是XAXa,,视觉也正常;根据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该对夫妇生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女儿的概率为0%。 故选A。 【点睛】

本题要求掌握的是隐性遗传病的遗传图谱,要求学会分析。 二、综合题

26.B E C 有一对触角 三对足 一般有两对翅 臼齿 植 翼(翅膀) 【解析】 【分析】

(1)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4)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其中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植食性动物具有门齿、臼齿,无犬齿,肉食性动物具有门齿、臼齿和发达锐利的犬齿。

(4)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

(1)B中的青松属于植物界,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因此①对应B;E中的春蚕属于动物界,体内无脊柱,因此②对应E;C中的马属于动物界,体内有脊柱,胎生哺乳,因此③对应C.所以图中①②③对应生物的诗句代号:①B、②E、③C。

(2)E诗句中的生物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定期蜕皮,一生中蜕皮的次数一般是固定的,通常发育为成虫后就不再脱皮。这类动物(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3)马是植食性动物具有门齿、臼齿,无犬齿,因此C诗句中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这与它的植食性有关。

(4)黄鹂、白鹭都是鸟类,前肢特化为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因此D诗句中动物的前肢特化为翼(或翅膀),以适应飞行。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哺乳类、昆虫和鸟类的主要特征。 27.小肠 大分子的蛋白质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解析】 【分析】

图为人体新陈代谢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包括消化与吸收、吸气和呼气、血液的功能、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等,字母A、B、C、D表示物质,其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葡萄糖、D是尿素、水和部分无机盐等;①、②表示生理过程,其中①表示消化过程、②吸收过程。 【详解】

(1)①、②表示生理过程,其中①表示消化过程、②吸收过程,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场所。所以完成①②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血液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血液是由有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约占血液的45%,其余55%为无形成分--血浆,血浆中水份占91-92%,其余是血浆蛋白、无机盐和其他有机物质,其中的有形成份:红细胞的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白细胞和血小板也是这样,因此与原尿相比,血液成分中还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