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每章复习题 下载本文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

A.弗洛伊德 B.柏拉图 C.布鲁纳 D.桑代克

2.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 )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大纲》 C.《教育心理发展史》 D.《教育心理论》

3.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中,开始成熟的时期是( )

A.20世纪初 B.20世纪2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4.下列内容不属于布鲁纳总结的教育心理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果的是( )

A.主动性研究 B.心理卫生问题研究 C.反思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廖世承 D.潘菽

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桑代克 D.裴斯泰洛齐

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8.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年

A.1903 B.1923 C.1924 D.1913

9.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莫依曼 B.赫尔巴特 C.桑代克 D.裴斯泰洛齐

10.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而展开的。

A.学生与教师 B.学生与学习 C.学与教 D.教师与教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与--------------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属于--------------的一种。

3.教与学的五要素包括:学生、教师、--------------、---------------、------------------。 4.教与学的过程包括---------------、----------------和----------------。

5.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和----------------的作用。 6.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与-------------相结合的历史。

1

7.建国后,我国教育心理学者主要学习和介绍----------------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8.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和-------------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9.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和教材,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构成。

四、论述题

1.分析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种过程。 2.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B 5.C 6. 7.A 二、填空题

1.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2.应用心理学

3.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4.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5.解释 预测 控制 6.心理学 教育 7.苏联

8.群体差异 个别差异 9.课程 教学大纲 10.学习过程

8.A 9.C .C 2

10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2.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

A.场独立 B.场依存 C.深思型 D.冲动型

3.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奈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奈—推孟量表 4.研究表明,( )岁是人的智力最佳年龄阶段,其峰值在( )

A.25—30 27 B.30—35 33 C.30—45 37 D.28—38 35 5.( )心理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青年初期 6.( )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A.心理准备 B.心理成熟 C.生理准备 D.学习准备 7.提出发展关键期的人是( )

A.劳伦兹 B.埃里克森 C.皮亚杰 D.维果斯基

8.哪一种家庭教养模式有利于儿童健康的发展( )?

A.保护型 B.控制型 C.放纵型 D.民主型 9.最早提出的智力量表是( )

A.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B.斯坦福—比奈量表 C.比纳智力测验 D.比纳—西蒙量表 10.在我国家庭中,哪种教养方式越来越多( )?

A.过度保护型 B.民主型 C.放纵型 D.控制型 11.( )是非文字测验,也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智力量表。

A.比纳智力测验 B.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C.斯坦福—比奈量表 D.比纳—西蒙量表 12.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深思型 B.冲动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3.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 )

3

A.童年期 B.幼儿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4.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

A.IQ=实龄/智龄×100 B.IQ=实龄/智龄×100% C.IQ=智龄/实龄×100 D.IQ=智龄/实龄×100% 15.离差智商的提出者是( ),其公式是( )

A.比纳 IQ=100±15Z(Z为标准分数) B.比纳 IQ=1±15Z(Z为标准分数)

C.韦克斯勒 IQ=1±15Z(Z为标准分数) D.韦克斯勒 IQ=100±15Z(Z为标准分数)

16.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为( )

A.感知运动、形式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 B.形式运算、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 C.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D.具体运算、前运算、感知运动、形式运算 17.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 )

A.法国心理学家比纳 B.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 C.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D.前苏联维果茨基 18.自我调控系统是以( )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

A.自我认识 B.自我意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19.有的学生的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这种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 )

A.深思型 B.辐合型 C.冲动型 D.发散型

20.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 )

A.劳伦兹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维果茨基

二、填空题

1.2—7岁的儿童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特征,处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

2.中学生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有明显发展,国内研究表明,-------------是学生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

3.中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

4.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二是-------------,两种水平间的差距,就是---------------。

5.人格通常是批个体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和-------------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6.在埃里克森指出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7.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动因包括------------、-------------、--------------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伤口等社会宣传媒体。

4

8.--------------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物就会退缩。

9.------------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同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0.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到-------------,再到---------------的过程。 11.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与--------------。

12.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为适合其编制的以-------------为内容的量表,而将智商以同年龄组被子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来加以确定,称为----------------。 13.智力的差异包括-------------与-------------。

14.依据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和--------------。 15.------------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

16.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17.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18.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年龄差异、-------------。 19.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呈-----------分布:两头小,中间大。

20.-------------是非曲直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征。 2.简述认知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

四、论述题

1.试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2.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以及国内蒙古自治区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分析人的心理发展一般有几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目选择题

1.C 2.B 3.B 4.C 5.B 6.D 7.A 8.D 9.D 10.A

11.B 12.D 13.D 14.C 15.D 16.C 17.A 18.B 19.C 20.D 二、填空题 1.前运算阶段 2.初中二年级 3.抽象逻辑思维

4.儿童的现有水平 即将达到的水平 最近发展区 5.个性倾向性 个性特征 6.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期望 7.家庭 学校 同伴 8.放纵型 9.自我意识

10.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11.反应时间 精确性

12.语言和操作 离差智商

5

13.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 14.外倾型 内倾型 15.性格

16.先天禀赋 后天环境

17.性格特征差异 性格类型差异 18.性别差异 种族差异 19.正态 20.心理发展

6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苹果”、“梨”、“葡萄”等概括为“水果”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2.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理论为( )

A.试误说 B.顿悟说 C.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D.发现说

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

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叶公好龙

4.顿悟说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的。

A.杜威 B.苛勒 C.西蒙 D.桑代克

5.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你认为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是属于(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态度

6.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巴夫洛夫 D.奥苏伯尔

7.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叫做( )

A.试误说 B.顿悟说 C.定位说 D.发现说

8.认知目的说,社会学习理论属于( )

A.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B.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9.总是解决的“试误说”是由( )提出来的。

A.苛勒 B.杜威 C.桑代克 D.班杜拉

10.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的学习类型为(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态度

11.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的是( )

A.斯金纳 B.巴夫洛夫 C.布鲁纳 D.苛勒

12.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弱化 D.负弱化

13.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

7

A.实践 B.反应 C.反射 D.学习

14.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两类,分别是( )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B.操作性行为和反应行为 C.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D.刺激行为和应答性行为 15.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构造—完形 B.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C.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 D.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16.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17.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8.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9.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做的“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研究,其方法是( )

A.问卷调查 B.实验室实验 C.自然实验 D.教育经验总结法

20.个体通过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与性质而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这种学习是( )

A.试误 B.顿悟 C.发现 D.强化

二、填空题

1.学习表现为---------------和----------------的变化。

2.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和----------------三类。 4.---------------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5.联结理论的两个主要代表学说是-------------和-------------。

6.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形成。

7.桑代克总结的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8.-----------------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9.-----------------可以解释应答行为的产生、------------------可以解释操作行为的产生。 10.----------------最终会提高反应的概率,惩罚会---------------反应发生的概率。 11.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是----------------。 12.苛勒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

13.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提倡使用“-----------------”。 14.------------------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完整而容易地给予学生,而是在学生能够内化之前,必须自己亲自去发现,发现之后再内化到认知结构中去。

8

15.布鲁纳指出,学习一门学科,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

16.-----------------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7.奥苏伯尔的--------------理论是一种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对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习理论。 18.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苛勒的--------------、-------------------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

19.强化是一种操作,其作用在于---------------------。

20.斯金纳的杰出贡献是提出-------------------理论和提倡----------------。

三、简答题

1.简述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 2.简述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A 6.C 7.A 8.D 9.C 10.D

11.A 12.B 13.D 14.C 15.C 16.B 17.B 18.D 19.C

二、填空题

1.行为 行为潜能

2.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态度

3.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行为规范的学习 4.强化

5.试误说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6.试误

7.效果律 练习律 准备律 8.应答性

9.经典性条件反射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10.强化 降低

11.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 12.完形

13.认知结构 发现法 14.发现学习 15.转化 评价 16.意义学习

17.有意义接受学习

18.完形—顿悟说 布鲁纳 奥苏伯尔 19.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0.操作性条件反射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20.B 9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划分,学习动机的种类为( )

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3.下列关于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中,论述正确的是( )

A.学习动机强度越高,说明学习积极性也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B.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学习 C.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D.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 4.在行为的动作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外部动机 B.内部动机

C.意识到的动机 D.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5.学生在学习上力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上称作( )

A.成功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业动机 D.自我实现需要

6.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是( )

A.成就动机 B.成功需要 C.学习动机 D.满足需要

7.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是( )

A.奥苏伯尔 B.马斯洛 C.阿特金森 D.维纳

8.倾向于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这是一种( )动机。

A.学习 B.力求成功 C.避免失败 D.内在

9.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动机

10.自我提高和附属内驱力都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这属于( )动机。

A.主导性 B.辅助性 C.内部 D.外部

11.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由( )提出。

A.阿特金森 B.奥苏伯尔 C.班杜拉 D.维纳 12.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 )

A.熟悉教材 B.了解学生

10

C.实施启发式教学 D.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并贯穿始终 13.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根据( )的不同而不同。

A.学习效率 B.教学要求 C.学习毅力 D.任务性质 14.一般情况下,(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A.高等 B.中等 C.一般 D.低等

15.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

A.呈倒U形曲线 B.呈U形曲线 C.线性关系 D.函数关系

16.美国心理学家( )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

A.班杜拉 B.奥苏伯尔 C.维纳 D.阿特金森

17.一种认识或积极趋近某事物的倾向,是成就动机的重要部分的是( )

A.理想 B.兴趣 C.毅力 D.信念

1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成就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期待感 D.自我效能感

19.在维特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 )

A.原因性维度 B.稳定性维度 C.可控性维度 D.内部维度

20.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 )

A.学习动机 B.学习期待 C.学习归因 D.学习效能

二、填空题

1.----------------是指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2.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个体由外因引起的动机是----------------。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存在着---------------、-----------------、---------------、---------------四种类型。

4.强化理论由---------------心理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的。

5.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6.在学习活动中,----------------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7.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和------------------。

9.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成败原因分为-------------个维度,-----------------个因素。 10.---------------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1.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三是----------------。 12.期待包括---------------和-----------------。

13.班杜拉研究发现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主要有五种:成败经验、归因方式、--------------、-------------------、--------------------。

11

14.一般条件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呈----------------关系。 15.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份是---------------和-----------------。

1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把学习动机分为----------------和-----------------。

17.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主观因素有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抱负水平和-----------------。 18.阿特金森将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是--------------;二是----------------。 19.--------------是产生兴趣的基础。

20.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

三、简答题

1.简述奥苏伯尔所指的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的几种内驱力。 2.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四、论述题

1.分析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2.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C 5.C 6.A 7.B 8.B 9.B 10.D

11.C 12.B 13.D 14.B 15.A 16.C 17.B 18.D 19.C

二、填空题 1.学习动机

2.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3.正向一致 负向一致 正向不一致 负向不一致 4.行为主义

5.安全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6.成就动机

7.阿特金森 麦克利兰

8.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9.三 六

10.自我效能感

11.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12.结果期待 效能期待

13.对他人的观察 言语劝说 情绪和生理状态 14.正相关

15.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

16.内部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 17.学生的个性特点

18.追求成功的动机 避免失败的动机 19.需要

20.近景直接性动机

20.B 12

第五章 学习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

1.数学学习中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审题技能的应用,这是一种(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水平迁移

2.根据迁移方向的不同进行划分,迁移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3.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于各种情景之中,这是一种(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4.学会写“木、石、口”,有助于学习写“森、磊、品”,这是一种( )

A.顺向迁移 B.水平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5.地方方言影响学习普通话,这是一种(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6.关系转换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动机理论。

A.格式塔心理学家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7.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8.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产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这种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9.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10.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称为( )

A.认知结构说 B.关系转换说 C.经验类化说 D.相同要素说

11.当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属于( )

A.一般迁移 B.特殊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2.心理学家陆钦斯的“量杯实验”证明了( )

A.迁移现象 B.学习现象 C.一般迁移现象 D.负迁移现象

13.桑代克和武德沃斯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

A.经验类化说 B.认知结构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14.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迁移的决定因素是( )

13

A.相同要素 B.心灵的官能 C.认知结构 D.顿悟

15.形式训练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沃尔夫 D.奥苏伯尔

16.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7.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

A.认知结构和态度 B.智力和学习环境 C.年龄和学习材料 D.学习目标和态度

18.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迁移 B.固着 C.定势 D.原型影响 19.由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20.下列不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A.教师指导 B.媒体

C.认知结构 D.学习的材料特性

二、填空题

1.---------------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的迁移,一是----------------的迁移。

3.---------------是原有经验和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4.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 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6.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强调----------------在迁移中的作用;一种是强调---------------对迁移的影响。

7.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和----------------两种。

8.早期的迁移主要包括---------------、---------------、概括化理论和-----------------。

9.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在使教材达到---------------、-----------------、-------------------。

10.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被称为------------------。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2.简述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四、论述题

试述迁移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14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B 6.A 7.A 8.B 9.C 10.C

11.B 12.D 13.C 14.D 15.C 16.B 17.A 18.C 19.D 20.C

二、填空题 1.学习迁移

2.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3.迁移

4.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 5.奥苏伯尔

6.认知结构 外部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 7.促进 阻碍

8.形式训练说 相同元素说 格式塔关系理论 9.结构化 一体化 网络化 10.水平迁移(横向迁移)

15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分为( )

A.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 B.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C.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D.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2.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是( )

A.符号学习 B.感性学习 C.命题学习 D.概念学习

3.组织学生参加展览是教学直观方式中的( )

A.实物直观 B.形象直观 C.模像直观 D.言语直观

4.利用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等,属于( )

A.实物直观 B.图片直观 C.模像直观 D.言语直观

5.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

A.符号 B.概念 C.命题 D.规则

6.掌握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称为(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推理学习

7.研究表明,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方式有( )

A.命题 B.直观 C.图式 D.概念

8.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长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属于( )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9.教师在写板书时,尽量要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 B.活动律 C.差异律 D.组合律

10.学习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11.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 )

A.无适当提取线索 B.信息相互干扰 C.痕迹消退 D.信息相互覆盖 12.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为( )

A.0.2秒—2秒 B.0.25秒—2秒 C.0.5秒—2秒 D.5秒—1分钟

13.长时记忆中存储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是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称为( )

A.瞬时记忆 B.直接记忆 C.工作记忆 D.长时记忆

14.德国心理学家( )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著名的遗忘规律。

A.奥苏伯尔 B.艾宾浩斯

16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15.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一遗忘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6.动机遗忘理论是由( )提出的。

A.艾宾浩斯 B.奥苏伯尔 C.班杜拉 D.弗洛伊德 17.奥苏伯尔认为,适用于年幼的儿童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早期的学习方式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机械学习 D.上位学习 18.学生知道“白莱”、“萝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

A.并列结合学习 B.归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下位学习

19.反映活动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描述性知识

20.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二、填空题

1.感性知识包括---------------和--------------两种形式;理性知识包括----------------和-----------------两种形式。

2.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包括----------------和--------------------。

3.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其主要内容是-----------------。 4.知识学习的中心环节是-----------------。

5.知识的学习由----------------、--------------------和知识的应用三个基本阶段有机地构成的。 6.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

7.教学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和------------------------。 8.在具体的教学中,先进行---------------直观,在获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后再进行---------------直观,这是获得的学习效果较好。

9.教材编排分段分节,教师讲课有间隔和停顿,符合感知规律的--------------------。 10.比较有两种方式:--------------------和------------------。

11.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 12.----------------是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的持久记忆。

1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和-------------------三个子系统。

14.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和--------------------。

15.一个学习材料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之所以较差,可能是由于------------------造成的。 16.通过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是-------------------。 17.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

18.学习达到刚好背诵的附加学习称为---------------------。

19.验证一般有三种方法--------------------、-----------------------与-----------------------。

17

20.著名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于1976年把知识分为----------------知识和---------------知识两类。

三、简答题

1.简述遗忘规律。

2.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试述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2.运用记忆规律,分析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C 5.B 6.C 7.C 8.A 9.C 10.B

11.A 12.B 13.C 14.B 15.C 16.D 17.A 18.C 19.B

二、填空题

1.感知 表象 概念 命题 2.心智技能 认知策略 3.词汇学习 4.知识的理解

5.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巩固 6.直观

7.实物直观 模像直观 言语直观 8.模像 实物 9.组合律

10.同类比较 异类比较 11.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12.知识的巩固

13.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14.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15.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 仅受到倒摄抑制或前摄抑制16.深度加工

17.人过去的知识经验 18.过度学习

19.验算法 变更课题法 验读法 20.陈述性 程序性

20.A 18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

A.实践 B.技能 C.练习 D.操作

2.下面不属于心智技能的一项是( )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音乐技能 D.记忆技能

3.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4.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认知 B.观察 C.模仿 D.练习 5.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识技能 D.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 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作( )

A.操作技能 B.操作能力 C.操作技术 D.操作熟练

7.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学习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万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8.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疲劳、紧张,说明处于操作( )阶段。

A.定向 B.模仿 C.整合 D.熟练

9.当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出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说明处于操作( )阶段。

A.定向 B.模仿 C.整合 D.熟练

10.下列对操作技能的特点概括正确的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实践性、外显性、展开性 C.物质性、外显性、概括性 D.实践性、外显性、概括性

11.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不稳定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起伏现象 D.动态平衡现象

12.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能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3.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19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4.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语言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 15.阅读技能是一种( )

A.学习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动作技能

16.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有时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之为( )

A.高原期 B.低谷期 C.起伏期 D.停滞期

17.下列有关练习与技能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技能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 B.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 C.练习成绩有起伏现象

D.技能形成过程中不存在个体差异

18.在加里培林及其学派的著作中称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的是( )

A.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 D.原型启发

19.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动作的执行应遵循( )的顺序,不能颠倒。

A.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 B.内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20.心智动作是借助于( )而实现的。

A.出声的外部言语 B.不出声的外部言语 C.练习 D.内部言语

二、填空题

1.----------------是对经验的概括,-----------------是对活动方式的概括和熟练。 2.心智技能的特点是--------------、动作进行的内潜性、-------------------。

3.一般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与----------------四个阶段。

4.操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5.智力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6.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加里培林等人的研究而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为------------------、-------------------、--------------------。

7.我国心理学家通常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和-------------------。

8.原型定向阶段是使主体掌握-----------------的阶段。

9.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主要靠控制的阶段是-------------------。 10.-----------------是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

20

三、简答题

1.简述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2.简述安德森的心理智能形成三阶段论。

四、论述题

1.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技能的培养。

参考答案 一、

1.B 2.C 3.B 4.D 5.D 6.A 7.C 8.B 9.D 10.A

11.C 12.C 13.C 14.D 15.B 16.A 17.D 18.A 19.C

二、填空题 1.知识 技能

2.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3.操作定向 操作模仿 操作整合 操作熟练 4.操作 5.智力

6.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7.创拟确立模型 检验修正模型 8.操作性知识 9.操作模仿 10.内部反馈

20.D 21

第八章 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学习内容 B.学习方案 C.学习计划 D.学习行为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策略?( )

A.表格 B.摘录 C.列提纲 D.过度学习

3.利用网络关系图可以图解解各种观点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这种认知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认识策略 4.元认知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弗洛伊德 B.弗拉维尔 C.比纳 D.德鲁克 5.( )包括个体挖掘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是学会学习的核心成份。

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 D.学习方法 6.( )向学生提供有关认知活动或活动进展的信息。

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 D.学习方法

7.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A.组织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学习方法 D.精细加工策略

8.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在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9.利用画线突出关键内容的方法是( )

A.学习工具的利用策略 B.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0.利用二十四节气歌熟记各个季节,可显著提高记忆效率,这种策略是(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11.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途径属于( )

A.组织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2.考试时注意自己答题速度和时间,属于( )

A.组织策略 B.计划策略 C.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D.监视策略

13.帮助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以补救理解上的不足,属于( )

A.组织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22

14.利用课余时间读短篇文章或阅读报纸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属于(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15.元认知的实质蛤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A.自我控制 B.自我调节 C.自我激励 D.自我学习

1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 )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方法和步骤 D.内容和方法 17.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为(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计划策略

18.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为( )

A.元认知能力 B.元认知策略 C.元认知计划 D.元认知知识

19.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

A.复述策略 B.计划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20.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一项是( )

A.组织策略 B.监视策略 C.调节策略 D.计划策略

二、填空题

1.学习策略主要是由---------------、学习的调节和控制、----------------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 2.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三个方面。 3.元认知知识大致可分为人、--------------和-------------三方面的知识。

4.------------是指学习者用在编码、储存、提取、运用等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方法或技能。 5.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利用--------------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 6.-------------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7.-------------模式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8.-------------模式主要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一起进行。 9.。学习策略的本质属性是对学习进行-------------。

10.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

三、简答题

1.联系教学实际,试述学习策略的层次分类。 2.试述程序化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B 5.B 6.C 7.B 8.A 9.C 10.C

23

11.B 12.D 13.B 14.C 15.A 16.B 17.B 18.D 19.D 20.A

二、填空题

1.元认知 学习方法

2.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监控 3.作业 策略 4.学习方法 5.学习方法 6.精细加工 7.程序化训练 8.交互式教学 9.自我调节和控制

10.学习工具的利用策略

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 24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认知态度 D.顿悟 2.( )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A.疑问 B.限制 C.创造 D.问题

3.下列不属于问题解决的认知操作的一类是( )

A.回忆 B.分析 C.联想 D.比较

4.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是( )

A.提出假设 B.检验假设

C.发现和提出问题 D.分析和明确问题

5.能保证成功地解决问题,但却费时费力的方法是( )

A.算法式 B.启发式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爬山法

6.把大的目标状态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是( )方法

A.算法式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目标递进策略 D.爬山法

7.常常用于证明几何题的反证法,实际上是( )

A.算法式 B.爬山法

C.目标递进策略 D.目标递归策略

8.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

A.爬山法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递向工作法 D.尝试法 9.一般性解决问题阶段的第三阶段是( )

A.提出假设 B.分析问题 C.检验假设 D.发现问题

10.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思维突破 B.思维创新 C.能力或特性 D.能力或经验

11.根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为( )方法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爬山法

12.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迁移 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创新性思维 B.发散性思维 C.逻辑性思维 D.想象思维

1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为

25

( )

A.推理式 B.启发式

C.讨论法 D.头脑风暴法 15.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方法

A.算法式 B.递推法 C.启发式 D.爬山法

1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 )

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指向性

17.提问者要求列举木材的用途。回答可能是:桌椅材料、做成艺术品、筷子等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抽象思维 B.联想思维 C.发散思维 D.逻辑思维 18.提出假设,通常采用( )方法解决问题。

A.算法式与启发式 B.手段—目的分析法与爬山法 C.目标递进与目标递归 D.讲座式与算法式 19.鲁班借助丝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发明了锯,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功能固着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20.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方案都列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为( )方法。

A.推理式 B.启发式 C.算法式 D.演绎式

二、填空题

1.任何问题都包含着三个基本成份: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 2.问题解决的三个特点是-------------、---------------、-----------------。

3.研究者一般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即------------的问题或-------------的问题。 4.问题解决的类型有-------------问题解决和--------------问题解决。

5.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发现和提出问题、-----------、--------------与-------------四个阶段。 6.检验假设的方法有--------------和-------------。

7.-----------------方法是指能根据现有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8.-----------------是指通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差异。 9.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 10.---------------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与所解决问题有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点。 1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的过程。

12.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13.一般认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和个性。 14.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15.常用的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和------------。

16.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手段—目的分析法的关键是--------------。

17.创造性的过程在思维的形式上表现为创造者的-----------和-----------完善而有机的结合。

26

18.问题解决的策略大致可分为算法式和启发式两大类,其中逆推法、计划法属于------------。 19.科学家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创造性的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

20----------------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简答题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2.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C 5.A 6. 7.D 8.C 9.A 10.C

11.C 12.A 13.B 14.D 15.C 16.B 17.C 18.A 19.D

二、填空题

1.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目的性 认知性 序列性 3.有结构 界定清晰 4.常规性 创造性

5.分析和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6.直接检验 间接检验 7.启发式 8.爬山法 9.储存方式 10.原型 11.目标状态 12.类似的创造 13.环境 智力

14.流畅性 变通性 独特性、 15.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 16.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 17.发散思维 辐合思维 18.启发式 19.好奇心 20.动机

20.C 27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态度的核心成份是( )

A.认知成份 B.情感成份 C.行为成份 D.价值成份 2.个人品德的核心成份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道德责任感 4.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道德的“两难故事法”由( )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布卢姆 D.克拉斯沃尔 7.人们常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辰感迅速地制止了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这种道德是( )

8.每当想起杨利伟、聂海胜等航天英雄,就会让人产生无比的爱国之情,并激励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这种道德感是( )

A.直觉的道德感 B.理想的道德感 C.伦理的道德感 D.想象性的道德感

9.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最概括的情感经验,叫( )

A.理想性的道德感 B.直觉的道德感 C.伦理的道德感 D.理念性的道德感

10.沿着皮亚杰的研究路线对儿童道德性发展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沃尔克 B.布卢纳 C.科尔伯格 D.斯金纳

11.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认训缺乏 B.道德意志薄弱 C.道德情感异常 D.道德行为不良

12.认为儿童的道德性是从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哈特斯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章志光

13.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

A.认知成份 B.情感成份 C.评价成份 D.行为成份

14.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

A.品德 B.态度

28

C.技能 D.意向

15.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C.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16.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17.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18.关于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社会学习论的研究更侧重于( )

A.道德认知方面 B.道德意志方面 C.道德情感方面 D.道德行为方面

19.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训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20.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人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A.影响 B.模仿 C.态度 D.从众

二、填空题

1.态度结构包含------------、--------------和-----------------。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和--------。 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和-------------。

4.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包括-------------的道德情感、------------的道德情感、-----------的道德情感。

5.道德意志实际上是-----------和道德信念的能动作用。

6.------------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7.道德行为包括----------和-----------。

8.------------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或行为方式选择的心理倾向,-----------是依据一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9.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10.---------------既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也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1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的显著特征是具有-----------。

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与--------------三个阶段。 13.--------------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1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包括-----------、------------、--------------、同伴群体等。 15.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16.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17.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处于判断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是----------和

29

---------。 18.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人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对个体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和------------。

19.皮亚杰认为,儿童5岁以前是“无律期”,他们通常以“-----------”方式来考虑问题。 20.道德情感是伴随着------------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三、简答题

1.道德情感的种类有哪些?

2.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有哪些? 3.品德不良行为与过错行为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C 5.D 6.A 7.A 8.D 9.C 10.C

11.B 12.B 13.D 14.B 15.C 16.C 17.D 18.D 19.B

二、填空题

1.认知成份 赙感成份 行为成份 2.心理特征 倾向

3.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4.直觉 想象 伦理 5.道德观念 6.道德行为

7.道德行为技能 道德行为习惯 8.态度 品德

9.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10.伦理道德 11.动荡性

12.依从 认同 内化 13.认知失调

14.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风气 学校教育 15.认知与体验 16.模仿

17.社会契约取向 普遍伦理契约 18.认知能力 社会关系 19.自我中心 20.道德观念

20.D 30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 )

A.焦虑症 B.强迫症 C.恐怖症 D.人格障碍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3.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 )焦虑障碍类型。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强迫症 C.创伤后应激症 D.恐怖障碍 4.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

A.多疑 B.焦虑

C.心神不安 D.情绪低落

5.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

A.无缘由地害怕 B.恒久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迁移性害怕

6.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同时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依赖型人格障碍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7.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雅各布松 D.艾里斯

8.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雅各布松 C.艾里斯 D.巴夫洛夫 9.( )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

A.行为塑造 B.行为强化 C.行为 训练 D.行为矫正 10.首创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 )

A.雅各布松 B.沃尔朴 C.艾里斯 D.桑代克

11.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景的恐惧,如怕蛇、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惧症称为( )

A.广场恐惧症 B.高空恐惧症 C.特殊恐惧症 D.社交恐惧症

12.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精神兴奋,以致久久无法入睡,这种失眠称为( )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13.学生中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31

A.生活焦虑 B.缺钱焦虑 C.择友焦虑 D.考试焦虑

14.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的恐惧症称之为( )

A.社会恐怖症 B.广场恐怖症 C.单纯恐怖症 D.特殊恐怖症 15.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 )

A.自我强化训练 B.自我控制训练 C.肯定性训练 D.自我监督训练

16.通过求诊者的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方法是( )

A.行为控制法 B.行为塑造法 C.自我强化法 D.示范法

17.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有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主动向老师请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使该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为(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示范法 D.行为塑造法 18.( )适用于矫正恐惧症、儿童遗尿、攻击行为、懒散行为、社会障碍等

A.强化法 B.示范法 C.处罚法 D.自我控制法

19.对减轻学生考试表现的恐惧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的方法是( )

A.全身松弛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认知疗法

20.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属于( )

A.技能测验 B.认知测验 C.人格测验 D.兴趣测验

二、填空题

1.----------------是个人对紧张情境的最先反应。 2.强迫症包括-------------和--------------。

3.早期失去父母的爱,从小受溺爱而缺乏惩戒或受到不一致的惩戒,此类因素容易导致学生产生------------。

4.--------------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

5.-------------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 6.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是-------------和---------------。

7.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心理测验分为-------------和----------------。

8.--------------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和--------------。 9.日记、周记、作文、自传等都是------------的具体形式。 10.观察法通常采取的记录方式有:-----------

11.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第二是-----------------。 12.-------------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13.示范法是由-------------等人建立的。

14.--------------要求求诊者在放松状态下逐渐训练,想象恐惧事物同时放松,等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

32

15.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16.--------------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学生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17.为了提高会谈效果,运用的专门技术主要有:倾听、---------、---------反映、澄清、面质。 18.心理辅导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真诚与同感。 19.处罚的主要作用是消除------------。 20.代币是一种象征性的-------------。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2.简述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D 5.C 6.D 7.D 8.B 9.A 10.B

11.C 12.D 13.D 14.B 15.C 16.D 17.A 18.B 19.C

二、填空题 1.焦虑

2.强迫观念 强迫行为 3.人格障碍 4.性偏差 5.神经性厌食

6.健康模式 疾病模式 7.认知测验 人格测验

8.会谈 评估性会谈 影响性会谈 9.自述法

10.项目检核表 评定量表 11.学会调适 寻求发展 12.行为塑造法 13.班杜拉 14.系统脱敏法 15.请求 拒绝 16.认知疗法 17.鼓励 询问 18.积极关注 尊重 19.不良行为 20.强化物

20.B 33

第十二章 教学法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A.心理反应 B.行为动作 C.行为目标 D.教学目的 2.有的教学目标表述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其表述符合( )标准。

A.以教学目的来代替教学目标 B.言语准确、恰当 C.任务分析正确性 D.将学生作为行为主体 3.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 )

A.引起学生注意 B.提示教学目标 C.唤起先前经验 D.提供学习指导

4.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在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为( )

A.任务分析 B.目标分类 C.教学任务 D.学习内容

5.加涅指出,教学中要依次完成( )教学事项。

A.三项 B.五项 C.七项 D.九项

6.加涅所指的教学事项中,教学的最后一个程序为( )

A.适时给予反馈 B.展现学习行为

C.评定学习结果 D.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7.教师安排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 )原则。

A.年龄和性别 B.功能和性别 C.领域和功能 D.领域和成绩

8.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是( )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 C.合作教学 D.情境教学

9.学生座位的安排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多数学校采用的是传统的( )

A.模块形 B.马蹄形 C.方形或圆形 D.秧田形

10.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教学策略是( )

A.程序教学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合作学习 11.下列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一项是( )

A.合作学习 B.掌握学习

C.程序教学 D.计算机辅助教学 12.( )是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

A.教学方法 B.教学事项 C.教学策略 D.教学安排

13.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

A.智力水平 B.学习效率 C.要花多少时间 D.学习态度

14.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

34

A.个别化教学 B.程序教学 C.合作学习 D.情境教学

15.像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包含高度结构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能尽快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采用( )

16.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杜威 B.加涅 C.布卢姆 D.班杜拉

17.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量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

A.有一定联系 B.有必然相关性 C.同一性质 D.相类似

18.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A.学生自主学习 B.教师主导教学 C.个别教学 D.指导学习

19.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

A.三 B.五 C.七 D.九

20.心理学家( )提出了发现教学设计的四项原则。

A.班杜拉 B.加涅 C.布鲁纳 D.布卢姆

二、填空题

1.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行为目标是指用------------和-------------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3.行为目标的三个一素是------------、----------------、---------------。

4.用目标陈述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包括两部分:------------和--------------。 5.-------------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6.教学事项是指在教学过程, 教师安排的-------------事项。

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要根据--------------采用不同方法。

8.-------------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9.学校的教学媒体一般包括:非投影礼堂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和---------------。 10.课堂教学环境包括-------------和-------------两个方面。 1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的选择、--------------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12.指导教学是以------------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13.-------------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展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14.-------------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征:-----------、------------、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团体历程。

16.------------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17.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方法。

18.程序教学的始创者通常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

35

19.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0.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

三、简答题

1.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有哪些原则? 2.简述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

3.简述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A 5.D 6.D 7.C 8.B 9.D 10.B

11.A 12.C 13.C 14.A 15.A 16.C 17.D 18.B 19.B

二、填空题 1.认知 情感 2.可观察 可测量

3.行为动作 行为条件 行为标准 4.一般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目标 5.任务分析 6.程序性

7.学生个别差异 8.教学方式

9.听觉辅助 视听辅助

10.课堂物理环境 课堂社会环境 11.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12.学习成绩 13.发现教学 14.情境教学

15.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 16.个别化教学 17.个别化教学 18.普莱西 19.预期

20.讲解法 课堂问答

20.C 36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A.教学管理 B.课堂管理 C.班级管理 D.学生管理

2.班级的大小对成员间交往频率的影响是:班级越( ),交往频率越低。

A.大 B.小

C.不确定 D.没有关系

3.影响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称为( )

A.集体荣誉感 B.集体责任感 C.集体凝聚力 D.群体动力

4.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群体规范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气氛 5.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

A.目的 B.最高阶段 C.最终目标 D.最后环节 6.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是指(A.从众 B.群体规范 C.群体动力 D.集体责任感

7.当成员之间开始熟悉,在频繁交往中结成伙伴关系时,班集体形成处于( )

A.形成期 B.同化期 C.凝聚期 D.松散期

8.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的相互协调。

A.教与学 B.教师与学生

C.教师、学生与课堂情境 D.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 9.班级学生学习的总体水平与班级群体的( )相关。

A.群体规范 B.共同目标 C.舆论导向 D.发展水平

10.班级核心在班集体形成过程中的( )阶段出现。

A.松散期 B.同化期 C.凝聚期 D.形成期

11.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冲突和( )

A.班杜拉 B.加涅 C.布鲁纳 D.布卢姆

12.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

A.行为对抗 B.不团结一致 C.缺少交往 D.拉帮结伙

1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的影响是( )

A.较弱 B.决定性的 C.直接的 D.间接的

14.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为( )

A.群体规范 B.群体气氛

37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动力 15.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波动曲线关系

16.入学后,学生对周围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如何信仰、如何行事,这是由( )促成的纪律现象。

A.教师 B.集体 C.任务 D.自我

17.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

A.意义 B.积极促进作用 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创造性功能 18.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

A.课堂行为准则 B.课堂规范 C.课堂纪律 D.课堂管理 19.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关心的是( )

A.课堂效果 B.课堂纪律 C.人际关系 D.学生成绩

20.编制课程表时,应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

A.分类安排 B.集中安排 C.交错安排 D.均匀分布安排

二、填空题

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和--------------功能。 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规模、--------------。 3.------------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

4.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联合群体、--------------三个阶段。 5.-----------、小组、------------都属于正式群体。

6.群体动力包括-----------、-----------、群体气氛和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等。 7.群体规范会形成-------------,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8.课堂上主要的人际关系有------------、--------------。

9.课堂纪律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 10.教师促成的纪律包括-------------和--------------。

11.课堂的三大要素是---------------、--------------和学习情境。 12.课堂结构包括----------------和-------------------。

13.学生在课堂内的活动可以分为----------------、-----------------和------------------。 14.--------------是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条件。

15.我国学者将课堂行为分为--------------、--------------和行为不当三种类型。

16.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教师的教育失策、-------------、---------------。 17.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的错误、管理的失误、---------------等。

18.-------------的策略是指在问题的行为产生之前,采取措施优先实施预防性管理,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19.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把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行为等归纳为-------------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问题行为。 20.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等方面

38

三、简答题

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群体的凝聚力。 2.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C 5.B 6.A 7.B 8.C 9.D 10.C

11.A 12.C 13.C 14.A 15.A 16.B 17.C 18.A 19.C 20.C

二、填空题 1.促进 维持

2.班级性质 对教师的期望 3.群体

4.松散群体 集体 5.班级 少先队

6.群体凝聚力 群体规范 7.群体压力 8.吸引与排斥

9.集体保成的纪律 任务促成的纪律 自我促成的纪律 10.结构的创设 体贴 11.学习 学习过程

12.课堂情境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

13.学业活动 非学业活动 非教学活动 14.课程表

15.行为不足 行为过度 16.学生的身心因素

17.指导思想 教学的偏差 18.先入为主 19.扰乱性 心理

20.大众媒体 课堂内部环境

39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评价方式是( )

A.科举考试 B.测验 C.测量 D.评价

2.心理学家( )提出: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A.泰勒 B.桑代克 C.史密斯 D.班杜拉 3.“教育测验之父”是指( )

A.赫尔巴特 B.洛克 C.夸美纽斯 D.桑代克

4.最早倡导从“测验”转向“评价”的是美国的教育评价与课程理论专家( )

A.夸美纽斯 B.班杜拉 C.泰勒 D.桑代克

5.教学评价按实施的时机划分,可分为( )

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6.( )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透明度 7.( )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透明度 8.( )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A.案卷分析 B.观察 C.调查 D.情感评价 9.( )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主要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A.形成性 B.总结性 C.诊断性 D.配置性

10.教学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

1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评价。

A.诊断性 B.配置性 C.形成性 D.总结性 12.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

A.总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3.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 )

A.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B.课堂提问和教师自编测验 C.课堂提问和随堂考试 D.标准测验和随堂测验 14.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

40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透明度

15.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称为( )

A.标准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16.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是( )

A.诊断性评价 B.非正式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7.对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宜采用( )的评价手段。

A.非测验性 B.测验性 C.非正式 D.诊断性

18.细目表是将考试具体化的最重要的工具,其形式主要是( )

A.一维表 B.两维表

C.三维表 D.依考试内容而定

19.用来判断学生与常模相比时所处的水平的形式是( )

A.标准化成就测验 B.自编测验 C.随堂测验 D.非纸笔测验 20.( )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并为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A.教学测验 B.教学评价 C.教学管理 D.教学总结

二、填空题

1.教学评价一般包括---------------、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以及作出决定等步骤。

2.教学评价的确立有一个历史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3.-------------拉开了美教育史上著名的测验运动的序幕。 4.1942年,由泰勒领导的评价委员会发表“-------------”,奠定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础。 5.按教学评价的功能来划分,教学评价分为-------------和--------------。

6.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和激励性功能。 7.-------------可以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8.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一致,包括认知、-----------和-------------三个方面/ 9.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有------------、观察、-------------以及谈话等。 10.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点在于其客观性、-----------、-------------。 11.常见的教师自编测验的类型主要有-----------和------------。 12.有效自编测验的三个特征是信度、------------和-------------。

13.-------------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观察搜集关于学生学业成就的信息。 14.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与------------。 15.教师评价的报告方式常用的有-----------、-------------和观察报告等。 16.客观题一般包括-------------、---------------、匹配题和填空题等。 17.主观题一般包括------------和-------------。

41

18.细目表中纵栏一般表示-------------,横栏表示---------------。

19.教学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用于配置决策;二是进行认可鉴定;三是-----------;四是用于-------------。

20.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和----------------。

三、简答题

1.简述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2.简述教学评价中合理评分的步骤。

3.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论述老师应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C 5.A 6.B 7.C 8.A 9.D 10.B

11.C 12.A 13.A 14.B 15.D 16.D 17.A 18.B 19.A

二、填空题

1.确定评价目标 形成价值判断 2.考试 测量 评价 3.桑代克

4.史密斯—泰勒报告

5.配置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6.导向功能 鉴定选拔功能 7.教学评价 8.情感 技能

9.案卷分析 问卷量表 10.计划性 可比性 11.客观题 主观题 12.效度 区分度 13.观察

14.评分制 评语制 15.分数制 等级制 16.选择题 是非题 17.论文题 问题解决题

18.学习结果 课程的内容或范围 19.资格鉴定 选拔评优 20.区分程度 鉴别能力

20.B 42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是指( )

A.教师品质 B.教师职业道德 C.教师职业修养 D.教师素质 2.( )是确保教师良好素质的根本要求,也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

A.对本职工作怀有深厚的兴趣 B.牢固确立先进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C.良好的性格特征 D.深厚的基础知识 3.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 )

A.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B.具备广博的知识 C.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 D.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 4.( )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础。

A.敏锐的观察能力 B.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 C.灵活的组织教学能力 D.知识创新能力 5.( )是教师优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A.敏锐的观察能力 B.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 C.灵活的组织教学能力 D.知识创新能力 6.教育行为是教育素质的( )形式。

A.内化 B.外化 C.示范 D.仿效

7.能否( )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学风

8.研究表明,教育机智随年龄增长而呈( )趋势。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9.下列选项中,不是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过程中的差异的一项是( )

A.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B.教材的呈现 C.课时计划的安排 D.课堂练习

10.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把教学监控分为( )两种类型。

A.自我监控和外部监控 B.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 C.自我检查和自我校正 D.自我强化和外部强化

二、填空题

1.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以及同事间的友好协作。 2.教师的职业道德核心是-------------。

3.教师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四个方面的知识基础包括:------------、广博的知识领域、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

4.教师适宜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合理地运用规则与惩罚、-------------。 5.在教师管理风格中,经常出现--------------、--------------两种弊端。 6.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

7.良好的校风具有的功能是:------------、--------------、--------------。

43

8.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等任务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称为--------------型监控能力。

9.教学监控过程包括自我检查、--------------、---------------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 10.任务指向型的训练包括三方面:教学策略培训、----------------、---------------。

三、简答题

1.简述反思包含的三个方面。

2.简述教师的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微格教学通常所采用的程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A 5.B 6.B 7.C 8.A

二、填空题

1.对学生的热爱 2.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3.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 4.形成民主的管理风格 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 5.干涉型 放纵型

6.关注生存 关注情境 关注学生 7.感染功能 导向功能 内聚功能 8.任务指向

9.自我校正 自我检查

10.教学反馈技术 现场指导技术

9.C 10.B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