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复习卷(附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①《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一、填空。
1.苏轼是中国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构筑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改革中既不同意新派的某些做法,也不同意老派的观点,结果“如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贬再贬。创豪放派词风。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并称“宋四家”;苏轼提携的后人,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张耒和晁补之。
2.作者苏轼,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和父 苏洵 、弟 苏辙 合称为“三苏”。三苏父子和 唐 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同时代的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被合称为“ 唐宋八大家 ”。
3.作者探求石钟山命名原因的方法是 到实地探访 ,作者由此得出的感悟是 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得知事情的真相 。(用自己的话概括)
二、解释加带点的词的含义。
1、微风鼓浪 (振动) .
2、水石相搏 (击、拍) .
4、扣而聆之(敲击) .
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 ) .5、北音清越 (高扬) .
6、桴止响腾 (传播) .
8、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说法) ..7、所在皆是也(这样 ) .9、余尤疑之(更加) .
三、在下列各组加带点的词中,选出意义相同的句子。
1
1. A.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于之) B. 如乐作焉(呢) ..
C.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表停顿 也) D. 微波入焉(于之) ..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怎么,难道) F. 硿硿焉(…的样子) ..G.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代词 它) ( A. D ) .⒉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盖大苏泛赤壁云 .. C、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
D、《水经》云 .
E、水面初平云脚低 F、世皆谓之天门云 (A C D同,B F同) ..⒊ A、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C、客初至,不冠不袜 D、向往之至 ..
E、至唐李渤始防其遗踪 F、至莫夜月明 (A C同,B D同,E F同 ) ..⒋ A、噌吰如钟鼓不绝 . C、佛印绝类弥勒 .
B、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 D、满座宾客莫不伸颈……以为妙绝 .
E、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来此绝境 F、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 .. G、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H、今杀相如……而绝秦赵之欢 .. J、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A G同,B H同, D F同, E J同 ) .
四、翻译句子。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敲后能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五、第一段的作用是: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说法表示怀疑,为下文写“察”
作铺垫的。
②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
2
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一、填空:第二段作者乘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实地考察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认
为石钟山的命名和声音关系极大。石钟山发声的第一个原因是山下皆石穴罅,微波入焉,水波相激,形成噌吰如钟鼓不绝之声。第二个原因是在山间港口,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风浪在“窍”中时进时出,发出了窽坎镗鞳之声。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往 ) 2、森然欲搏人(……的样子) ..3、有大石当中流( 正对着 4、汝识之乎( 知道 ) ..
5、余方心动欲还(心惊 ) 6、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先前、刚才) ...7、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谷中者(像 )( 边……边 ) ..
三、完成下列选择题。
1.列句中带点的词用法与意义与“如乐作焉” 相同的一项是(B ) .
A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音乐,名词 ) ..C.河南乐羊子之妻者(姓) D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爱好,喜欢) ..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D )
A.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叩”敲击) B至莫夜月明 (“暮”傍晚) .. C.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含糊”重浊而模糊) D.大石侧立千尺 ..3.请选出下列句中带点的词的意思古今一样的一项( D ) A. 空中而多窍(中间是空的) B.自以为得其实(那事情真相) ....C.与风水相吞吐(风和水) D.不知其浅深(浅深 偏义复词 ) ....3
四、解释列句中加点的“之”字
①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助词 的)②徐而察之(代词 绝壁)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助词,定语后置标志)④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⑤士大夫之族(指示代词,这) 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人称代词,我) ..⑦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去) .
五、解释列句中加点的“因”字。
①因得观所谓石钟山者(因而 ) ②因笑谓迈曰(于是 )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 ) ④因利乘便(乘着 ) ..
六、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赶到饶州的德兴县当县尉
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且笑的声音。
3、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 陋也。
一、填空
1.第三段作者对李渤见解的评价是陋,而对郦道元的评价是简,他的见解与郦元是相近的,都看到了石钟山能发声与 石、水、风 都有关系,但郦道元没有看到石钟山特有的地形地貌。
2.由石钟山的命名,作者总结出了这样的道理:事不目见耳闻,不要断定它的有无
二、解释下列带点的词
⒈ 殆与余同 (大概)。 2.虽知而不能言 (用文字表达、记载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