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知识点 全 下载本文

752、风炉是唐代专用于煮茶的炉子。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炉内有订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上有三个支架(格),用来承接煎茶的。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质的用于承接炭灰。唐·陆羽《茶经》之器篇:风炉: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凡三足。

753、龙井茶-虎跑泉 君山银针-柳毅泉 黄山毛峰-人字瀑布 武夷岩茶-九曲溪

754、黄龙山紫砂泥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1990以后黄龙山矿源细分为:紫泥、底槽清、红皮龙、白皮龙、本山绿泥、红麻子、白麻子、乌泥等,是炼制净水泥的最好原料。黄龙山底槽青矿料中的绿色“鸡眼”,在高温烧制后呈金黄色小颗粒,即“金砂隐现”的说法;而且颗粒分布平均、圆润,杂质少。

755、香料的种类繁多,茶席中所使用的香料,一般以自然香料为主。在自然的香料中,又注重从自然植物中进行香料的选择。因为自然界中具有香成分的植物十分广泛,采集也比较容易。例如,紫罗兰、丁香、茉莉等,可采其鲜花;柠檬、橘子等,可取其果皮;樟脑、沉香等,可采其树木枝干;龙脑等,可采其树脂;丁香、肉桂等,可采其果实。这些原料采集后,用蒸馏、压榨、干燥等方法即可取得。

756、茶席中的香品,总体上分为熟香与生香,又称为干香与湿香。熟香指的是成品香料,一般可在香店购买到。熟香的样式有柱香、线香、盘香和条香等。另有香片、香末等作熏香之用。生香是指在做茶席动态演示之前,临场进行香的制作(又称香道表演)所用的各类香料。生香的临场制作表演,既是一种技术,又是一种艺术,具有可观赏性,对于香道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757、焚香的香炉种类十分繁多,大多为仿古的样式,如鼎、乳炉、鬲炉、敦炉、钵炉、洗炉、筒炉等。在类别上又分为香炉、熏炉和手脚炉等。在质地上有铜、铁、陶、瓷等。茶席中的香炉,应根据茶席所表现的题材和内涵来选择。香炉在茶席中的摆置,应把握不夺香、不抢风、不挡眼三个原则。

758、名茶概念,流行看法有6种:一,历史上的贡茶至今还有的;二,参加各种评比而获奖的;三,已在出口或内销商品茶中列为名牌品目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四,有特殊的外形、香味,为部分消费者所偏爱,且为其他茶叶所不能代替的;五,使用价值特别突出的;六,产区自然条件和茶树品种优越,茶叶具有独特的优良品质,且为世所共知的。也有人认为名茶应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外形独特美观,品质优异;②被社会公认、消费者接受;③有一定的商品数量。 759、节日茶会比如有国庆茶会、五一茶会、迎春茶会

760、顾景舟大师在《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说, “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 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个要素”

761、龙凤印包壶 明 时大彬 此壶材质为紫泥掺幼砂,紫黑相间,泛出星星白点,俨如繁星在天。壶体造型为一枚方印,用布包扎,形体饱满挺括,布纹褶裥,杂砂铺上,反映出紫砂的肌理质感,而壶盖正是一个印包花结的顶端。印包各个细部剔刻精细,线条流畅,壶腹中部伸出的壶嘴弯曲塑成鸣状凤首,形态生动,以示呈祥;设龙首纹饰为壶把,有龙眼、鬣鬣奋张,对称均衡,端握顺手。通体刚柔相济,韵致怡人。整器设计协调,制作严谨,不愧为大家名作气度。壶底刻有“万历丙年申时大彬制”八字楷书款,此壶作于公元1596年。龙凤呈祥,蕴藏官印,这是封建社会仕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紫砂壶虽小,步入文化殿堂,成为高雅艺术,品赏之余,令人遐想,玩味无穷。此后,各种款式的印包壶相继出现,成为紫砂艺人竞相模仿的“佳作题材”

茶叶的滋味类型

清鲜型:清香味鲜且爽口,鲜叶原料细嫩,制造及时合理的绿茶和红茶,如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南京雨花茶、都匀毛尖、白琳工夫等。

鲜浓型:包括鲜厚型。味鲜而浓,回味爽口,似吃新鲜水果的感觉。鲜叶嫩度高,叶厚芽壮,制造及时合理而成,如黄山毛峰、婺源茗眉等。

鲜醇型:包括鲜爽型。味鲜而醇,回味鲜甜爽口。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揉捻较轻者,如太平猴魁、顾渚紫笋、白牡丹以及高级烘青,还有揉捻正常的高级祁红、宜红。

鲜淡型:味鲜甜舒服,较淡。鲜叶嫩而新鲜,因原料内含物含量和加工工艺所致,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浓烈型:有清香或熟板栗香,味浓而不苦,富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凡芽肥壮、叶肥厚,嫩度较好的一芽二三叶,内含物丰富,制茶合理的均属此型,如屯绿、婺绿等。

浓强型:味浓厚粘滞舌头,刺激性大有紧口感。鲜叶适中采,内含物丰富的良种或大叶种,萎凋程度偏轻,揉切充分,发酵偏轻的红碎茶属此型。

浓厚(爽)型: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细嫩采原料,叶片厚实,制造合理,如凌云白毫、南安石亭绿、舒绿、遂绿、滇红、武夷岩茶等。

浓醇型:收敛性和刺激性较强,回味甜或甘爽。鲜叶嫩度好,制造得法,如优良的工夫红茶、毛尖、毛峰以及部分乌龙。

甜醇型:包括醇甜、甜和、甜爽。鲜甜厚之感,原料细嫩而新鲜,制造讲究,如安化松针、恩施玉露、白毫银针、小叶种工夫红茶。

醇爽型: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鲜叶嫩度好,加工及时、合理,如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莫干黄芽以及一般中、上级工夫红茶。

醇厚型:味尚浓,带刺激性,回味略甜或爽,鲜叶内质好,制工正常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均有此味型,如涌溪火青、高桥银峰、古丈毛尖、庐山云雾、水仙、乌龙色种、铁观音、祁红、川红以及部分闽红。 醇和型:味欠浓鲜,但不苦涩有厚感,回味平和较弱,如中级工夫红茶、天尖(包括贡尖、生尘)、六堡茶。 平和型:清淡正常,不苦涩有甜感。粗老采原料,芽叶一半以上老化,制茶正常的低档红茶、绿茶、乌龙茶以及中下档黄茶、中档黑茶。

陈醇型:陈味带甜。制造中经渥堆陈醇化,如普洱茶、六堡茶。

茶艺表演的熏香 (1)香气散发的种类

中国人焚香的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开始,到了汉代已有焚香专属的炉具。焚香需要香具,依散发香气的方式来说,可分为燃烧、熏炙、自然散发三种。燃烧的香品有以香草、沉香木做成的香丸、线香、盘香、环香、香粉;熏炙的香品有龙脑等树脂性的香品;自然散发的香品有香油、香花等。 (2)香品原料的种类

香品原料有很多,有植物性、动物性、合成性三种。植物性的香料,如茅香草、龙脑、沉香木、降真香等。动物性的香料,如龙涎香、麝香等。合成性的香料,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香料。这些香料制成的香晶可依散发香气的方式不同而呈现各种形状,如香木槐、香丸、线香、香粉等。 (3)品茗焚香香品、香具的选择

焚香是以燃烧香品散发香气,因此,在品茗焚香时所用的香品、香具是有选择性的: 1)配合茶叶选择香品 浓香的茶需要焚较重的香品;幽香的茶,焚较淡的香品。

2)配合时空选择香品 春天、冬天焚较重的香品;夏秋焚较淡的香品。空间大焚较重的香品;空间小焚较淡的香品。

3)选择香具 焚香必须有香具,而品茗焚香的香具以香炉为最佳选择。

4)选择焚香效果 焚香除了散发的香气,香烟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香品会产生不同的香烟;不同的香具也会产生不同的香烟,欣赏袅袅的香烟和香烟所带来的气氛也是一种幽思和美的享受。 (4)香品的形状

在四大香品的形状中,线香和香粉的形状较多。线香可分为横式线香、直式线香、盘香、香环。直式的线香,又可分为带竹签的和不带竹签的,不带竹签的线香连成一排又称排香。凡是直式线香又称为柱香。香粉,又分为散状撒在炙热的炭上所散发出来的香气和香烟;另外是将香粉印成一定的形状再点燃,这叫做“香篆”。

(5)注意整体的谐调

在茶艺的整体表演时,要特别注意彼此的搭配调和,尤其是焚香,例如,花有真香非烟燎;香气燥烈会损花的生机,因此,花下不可焚香,焚香时,香案要高于花,插花和焚香要尽可能保持较远的距离。挂画、插花、焚香、点茶本是一体的呈现,所以对它们就要考虑到整体的调和

各城市茶具选择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茶习俗不同,故对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样。

长江以北一带,大多喜爱选用有盖瓷杯冲泡花茶,以保持花香,或者用大瓷壶泡茶,尔后将茶汤倾入茶盅杯饮用。

在长江三角洲沪杭宁和华北京津等地一些大中城市,人们爱好品细嫩名优茶,既要闻其香,啜其味,还要观其色,赏其形,因此,特别喜欢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

在江、浙一带的许多地区,饮茶注重茶叶的滋味和香气,因此喜欢选用紫砂茶具泡茶,或用有盖瓷杯沏茶。 福建及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习惯于用小杯啜乌龙茶,故选用\烹茶四宝\潮汕风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瓯泡茶,以鉴赏茶的韵味。潮汕风炉是一只缩小了的粗陶炭炉,专作加热之用;玉书碨是一把缩小了的瓦陶壶,高柄长嘴,架在风炉之上,专作烧水之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壶小一些的紫砂壶,专作泡茶之用;若琛瓯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的2~4只小茶杯,每只只能容纳4毫升茶汤,专供饮茶之用。小杯啜乌龙,与其说是解渴,还不如说是闻香玩味。这种茶具往往又被看作是一种艺术品。

四川人饮茶特别钟情盖茶碗,喝茶时,左手托茶托,不会烫手,右手拿茶碗盖,用以拨去浮在汤面的茶叶。加上盖,能够保香,去掉盖,又可观姿察色。选用这种茶具饮茶,颇有清代遗风。 至于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茶具的要求至今多习惯于用碗喝茶,古风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