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张鸣) 下载本文

中国政治制度史

宋代官员基本上只升不降体现了宋代对士大夫极尽优待之能事。宋代皇帝认为官僚体系是跟皇权捆绑在一起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士大夫是中国这个选举社会的精英,而摧毁这个精英阶层对于皇权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故而为了保证官僚系统的稳定,保证士大夫对王朝的效忠,降低王朝来自内部的威胁。宋代极其优待士大夫。

7、宋代支弱干强的政治制度的优劣何在

优:皇权稳定、社会稳定。宋朝制度基本消弭了专制制度的各种毛病,诸如女主、外戚、宦官等,也避免了地方割据的出现。

极强的文治精神与文官传统。使得中国社会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乱之后,文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读书人重新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重建了社会的道德秩序和政治秩序。

客观上导致了工商业的反战,推动了技术的发明。

劣:繁复的政治制度设计,体现了制度与自己所在社会的过于脱节。

官僚集团极低的效率,不能给社会进步提供制度上的支持。且宋代的政治制度越发显示出相反的变化迹象。道德走向禁锢,且变法也明显地要强化政府的作用,使得腐败低效的政府具有无所不管的只能。

而重视士大夫阶层的政治作用,囿于宋代政制的缺陷,使得士大夫阶层陷入了党争的境地,这更使得宋代的政治失去了功效。

而支弱强干,在这种情况下更使得地方的创造性低下,地方缺乏军事力量与经济力量,使得宋代的政治体制缺乏了活力。

而当宋代面临着外敌入侵之时,其政治制度更是缺乏了抵抗的力量。

8、宋代军制有何特点

宋代的军事制度将传统的文治精神发展到极致,使得武人完全处在文官的控制之下,而起着重在军事体制内部设置重重障碍,紧紧地束缚着军队,使得其全然无法灵活动作。只强调效忠,不在乎效率。

宋代在具体军制上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中央军是皇帝的亲卫禁卫军而地方军则有厢兵、乡兵和蕃兵。总的来说,宋代地方军队数量少且战斗力低下,基本不能够用来作战。

而中央军则基本在事实上成为了宋代唯一的军队。禁军采取的是募兵制。但是由于宋代繁琐的军制和宋代的社会风气,使得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也十分低下。

宋朝禁军的指挥体系是枢密院——三衙体制,将军队的指挥系统一分为三。

文官主导的枢密院对武人的三衙形成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地位,体现了宋朝以文制武的国策。皇帝和文官对军代形成了绝对的掌控。

9、宋代冗官冗兵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冗官,官僚机构的叠床架屋,使得制度上需要更多的官员,而大多数机构和官员又处在

21 / 42

中国政治制度史

闲置状态,造成了大量的冗官。

对士大夫的优待,取士放宽,同时又不轻易罢士大夫的官,这两个因素又造成了官僚团体的扩大。

对士大夫阶层的优待,又导致了大量的荫官。 冗兵,

冗兵者,也就是常说的北宋兵多不能战,数量够多浪费国家财力供养,而质量太差在战场上别说开疆拓土,甚至无法保家卫国。

募兵制为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兵员。

宋代为了消除地方的治安隐患而将大量的行为不端的人送来当兵,造成了兵员的扩大。 同时,宋代中央政府会将大量的遭灾地区的青壮年招入军队,保证社会的稳定,这也造成了宋代兵员的扩大。

客观上,宋朝长期外敌环伺,也使得中央政权养了大量军队来拱卫京师的安全。而大量的军队拱卫京师又加强了对地方的威慑。

但是宋代低效的军事制度,宋兵低下的战斗力却又使得大量的军队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徒费国家的财政。

第七章 草原帝国——金、元

1、金代政治的部落特色有哪些?

当女真人打败契丹人,进入辽国腹地时,他们还谈不上有国家组织,其社会组织基本上是氏族部落式的。

灭辽之后,女真人开始模仿辽国建立国家制度。打下燕京之后,他们在广宁设置枢密院,粗创了一个政府,而后,在云中也设了一个枢密院,加上设在上京会宁的朝廷,女真人共设了三个中央政府,而且所有女真官员,统称勃极烈,即女真部落村寨首领。女真从部落联盟体制发展出来的军事民主体制也不认为这种多中心有什么不妥。

在灭辽20年后,女真人才开始系统地采用汉人的制度与官职。不过金朝中央政府不设中书、门下两省,只有一个尚书省,尚书令是最高行政长官,下面就是作为执行机关的六部。因为金朝的决策体制始终没有摆脱部落会议的影响,由亲贵组成的“大臣会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到了后期,由于皇帝努力打击亲贵,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大臣会议才开始萎缩,但替代物却是皇帝的近侍。

金朝虽然不像辽那样设置北面和南面,但双轨制的痕迹一直存在,从皇帝制度的双轨制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部落特色,比如,金朝的皇帝制度一直就不稳定,皇位继承始终在皇帝传子和贵族首领的推选传统之间摇摆,导致皇位争夺激烈,政局因此动荡不已。

金代的一些制度设计能够体现部落特色,比如猛安谋克制度。猛安谋克原是女真人的

22 / 42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一种兵农合一的社会组织,女真人依托这个组织,平时放牧打猎种地,战时则编队出征。猛安,谋克的首领,原初都是出自部落中能战斗的家族,猛安、谋克则是这些家族世袭的领地。猛安、谋克首领对各自群落的统治,具有很强的原是意味,也带有军事共同体的意味。随着战事扩大,战利品增加,不仅这些首领家族的势力更加强大,群体的一般成员也获得很大的利益。在灭辽之后,猛安、谋克中相当多的成员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财富和奴隶,猛安、谋克从原始意义上的军民一体组织,向地方行政组织转化,猛安、谋克开始有了地方官员才有的官阶。

2、为什么女真不乐意接受汉化?

因为当时金的统治者以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为豪,并且害怕女真族为汉文化所彻底征服,失去自己民族的传统,所在在政权建立初期曾经实行同化汉人的政策,最后因遭到汉人民族的激烈反抗而失败。

3、猛安谋克制的实质是什么?

个人认为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 4、猛安谋克制对金朝的制度化进程有什么影响?

猛安谋克制作为一种兵农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短期来看有利于制度化进程,因为这一制度把金朝政府的大量土地和人口统一到自己的治理系统之中,保证了地方的稳定。但从长远来说阻碍了金朝的制度化进程,保留了部落特色。这是因为在广大的汉族地区虽然有州、县等制度化的政府,但猛安、谋克等于是另一套权力控制系统,他们具有官衔,可以逐渐被提升,州县官如果是汉人,那么根本就惹不起他们,猛安谋克中的女真人只要不是犯了重罪,交了罚款就可以平安无事,世袭的官照做。但是,做州、县官的汉人就未必有这个待遇。更何况在多数情况下,女真人犯过,是没有人敢追究的。但是让少数的女真人的这种逼近士直接统治激起了汉人不间断的反抗。

5、元朝皇帝制度的双轨制对元朝制度发展有什么影响?

元朝皇帝制度的双轨制指的是元朝皇帝始终具有双重身份,即使蒙古帝国的大汗,又是元朝的皇帝,这使得元朝制度带上了很浓重的“蒙古”色彩。作为以中原王朝的正统自命的继承者,他们学会了一些汉人仪制,建宗庙,设年号,立庙号等,还制定了一些不够完整的朝廷礼仪,借以说明他们是王朝传续的正统。不过,汉人的仪制还是被打了很多折扣,朝会是蒙汗规矩混杂。

6、元朝的决策有什么特点?

尽管元朝的中央政府,机构庞大、官员众多,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执行机关。真正的决策者,往往在这个官僚体系之外,它们一个是忽里台会议,一个是怯薛集团,而后者最为重要。忽里台大会是元朝皇帝作为蒙古大汗真正的决策机制,凡是重大事务,都要通过忽里台的商议和通过,没有一个皇帝敢于忽视忽里台的意见。但是忽里台会议毕竟不常开,一般经常性决策,还是怯薛集团在起作用,或者是怯薛宰辅共同起作用,怯薛是蒙古大汗的亲卫,他们都是蒙古各部落的儿子。怯薛既是卫士,也是侍从。自铁木真开始,大汗自然要听忽里

23 / 42

中国政治制度史

台会议上贵族的意见,但同时有事往往更乐意听怯薛的意见。

7、元朝中央政府的特色是什么?

第一,在基本行政架构之外,除了前人所设的各种附属性质的监、寺,元朝还设置有专门负责蒙古事务的机构,分管各部蒙古领地。除此之外,元朝的太后,皇后,诸皇子拥有各自的领地和事务,管理这些事务的机构,也都列为政府机关。还设置了专门管理宗教事务的机关,即宣政院和大僖宗院。

第二,尽管设置了很多安置各族(主要是汉人)读书人的负责文翰等事的专门机构,但他们只起咨询或点缀的作用。这些读书人很难进入中书省担任要职,其地位也不高。

第三,尽管机构繁复,但是制度化水平不高。即使核心机构,也存在几兴几废的动荡。比如为了强化税收,尚书省凡三次复辟,每当复辟发生,中书省的职权就悉数归到尚书省。这样一来,往往引起整个体系的反弹,结果再撤掉尚书省恢复旧制。

第四,元朝的六部机构特别庞大,是所有行政事务的总汇机关,只有兵部不负责军事事务,只管理与军事有关的工匠事,以及军粮的运输。

第五, 尽管元朝的中央政府,机构庞大、官员众多,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执行机关。真正的决策者,往往在这个官僚体系之外,它们一个是忽里台会议,一个是怯薛集团,而后者最为重要。

8、元代行省制度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人员参照中书省,设置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相和参知政事。他们在名义上是属于中央管,但对于地方所有事务都可以管理。

第二,行省是无论如何都过于庞大的地方行政单位,后来被明清两代继承下来,延续至今,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地方行政单位。

第三,兴盛的划分没有考虑区域内经济文化的关联性,比如将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的长江三角洲一分为二。

9、什么原因造成了元代地区区划混乱的局面?

这种混乱来源于对草原帝国的领主是地方管理形式。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之后,实行各个层次的贵族类似分封形式的管理方式,每个贵族都有自己的领地,负责领地的全部事务,赋予所辖百姓有生杀予夺之权。在进行广泛的政府之后,对于新占领的土地,只要满足蒙古统治者六事,即入觐,纳质,献户口,助军,纳贡赋,置达鲁花赤,往往听任地方上有力者割据。这些“诸侯”所控制的地方往往大小不一,甚至据守此地者,在彼处有块飞地,这种情况虽然在忽必烈称帝后,经过整顿有了改观,但并没有彻底解决,因为在整个汉人区域内,除了原有的割据痕迹外,还充斥了蒙古贵族的封地,这些贵族以“投下主”的方式占据领地,实际上把地方官看做他们的办事员,无论怎样整顿地方,都必须迁就他们的利益,所以,元朝的地方区划,就形成了这种混乱局面。

10、投下分封制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制度促进了元朝的短命 封建领主制

24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