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
12. 为什么新政会失败? 书本:
其实新政不能算失败,失败的只是清政府。清政府在庚子以后,已经基本丧失了统治的合法性。这个政权先是利用和鼓动义和团采用盲目排外的方式对抗西方,甚至不惜采取围攻使馆这种最野蛮的方式,招致西方侵略之后,又转而以最柔顺和妩媚的方式讨好西方,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这时候进行改革,只有迅速地见效,才可能获得社会尤其是社会精英的认同,以换取他们的支持。然而庚子以后的中国状况,已经变得相当恶化,不仅作为主权国家的权限和能力大打折扣,而且承受着难以承受的沉重的赔款压力。在这种条件下,政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崩盘。改革显然也不大可能获得速效,
在王朝的最后时刻,一批满族亲贵对于满族贵族的危机表现出更强烈的关注。为了保住满族贵族的统治、维护王朝体制,皇族在改革的关键时刻采取了匪夷所思的逆动,不仅推迟立宪,而且组织了皇族内阁,彻底使对王朝还有一线期待的地方立宪派失望。同时,满族贵族还采取通过行政强制强化了国家能力的方式,达到强化中央政府控制力的目的,最后是彻底得罪了地方势力,结果只能是饮鸩止渴,加速了自身的覆灭。
其他资料:
这场改革为什么会失败?首先,新政是在清王朝统治者的权威合法性急剧流失以后,在这一政权业已陷入了信任危机的情况下急剧推进的。受到权威危机压力而充满焦虑感的统治者力求通过急剧的、大幅度的、高难度的改革,来实现中国的富强,从而来挽回自己的权威危机。然而,由于清末新政规模太广,改革难度、幅度太大,统治王朝的权威低落到了不足以支持这种大难度、大幅度变革的程度。其结果是改革过程中积聚了越来越强烈的社会不满,而这种不满又进一步严重地削弱了清政权的权威合法性。这种合法性危机的深化又反过来引诱统治者去从事力不从心、更大幅度的改革,以此来试图重新取得流失的权威,大幅度改革缺乏地方上实验的机会就匆匆出台,会进一步把事情弄得更坏。这就会使政权陷入一种饮鸠止渴的恶性循环。
另外,第二个问题是,清末新政改革的基本战略也是错误的。当时的立宪改革由于日俄战争的影响而提前发起,确实是过于超前了,如果当时仍然采取戊戌变法时的开明专制主义模式,而不是君主立宪模式,将会更稳妥些。
如果进一步概括清末开明专制化运动失败的原因,可以认为,从根本上说,是中国的传统官僚体制的自我创新能力太低,专制集权政治的文化惰性十分强固。从清末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惰性,传统君主体制创新能力过于微弱,是清末变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清末新政失败论议》一文有如下观点(具体论据,请参阅原文): 清末政治制度改革失败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41 / 42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一、改革缺乏强有力的领导。
二、地方督抚对改革态度冷淡、倍加阻挠,使改革流于形式。
三、众多中小官吏对新政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认识,甚至持反对态度。 四、严重的财政困难是造成改革失败的又一原因。
五、盲目仿效日本立宪做法,给改革带来了无穷灾难,直接导致立宪派对清政府的背离,加速改革的失败。
六、列强对清政府的改革持冷谈态度。
42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