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习题集 下载本文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第一部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篇

说明:结合教材使用,答案在教材中完全能找到,请同学自行完成,有助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编教学课外作业以此为基础。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一、填空题:

1、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____________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2、地理数据则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三部分。 3、信息系统(IS-Information System)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数据能力的系统。 4、根据系统所执行的任务,信息系统可分为事务处理系统(简称__________)和决策支持系统(简称__________)。 5、从IS角度而言,GIS可以看作是与__________相关的IS。

6、在进行地理研究过程中,自然语言是地理学的第一语言,__________是第二语言、__________是第三语言。 7、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称为__________。

8、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概念的是加拿大的________________。

9、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自80年代初开始。以1980年中国科学院________________成立全国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为标志。

10、完整的GIS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________________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信息系统组成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是__________。 A、计算机硬件

B、计算机软件

C、数据

D、用户

2、在以下计算机外设中,既能作为输入设备又可作为输出设备的是________。 A、数字化仪

B、键盘

C、喷墨绘图仪

D、移动硬盘

3、在计算机软件系统层次中,与硬盘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____。 A、操作系统

B、应用软件

C、GIS应用软件

D、数据库

4、GIS常用的数据输入方式不包括_________。 A、手扶跟踪

B、语音录入

C、键盘录入

D、扫描输入

5、ESRI的主要产品是__________,它在国际GIS市场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A、MapGIS 三、简答题:

1、与一般信息相较而言,地理信息有哪些独特之处? 2、浅述GIS与CAD的联系与区别。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GIS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第二章 空间信息基础 一、填空题:

B、ArcGIS

C、MapInfo

D、Photoshop

1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1、在研究椭球体时,扁率描述了地球椭球体的扁平程度,是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在地图学上,把地理空间的实体分为点、线、面三种要素,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来表示。 3、从矢量表达的角度来看,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都是一组坐标对,面状要素的特殊之处在于__________。 4、空间数据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基本特征。 5、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数字形式的元数据可以用多种方法建立、存储和使用,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简述遥感影像的特点。

2、什么是栅格数据?栅格数据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矢量数据?矢量数据有何特点? 4、元数据(Metadata)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三、论述题:

1、阐述三种基本拓扑关系的异同。 2、为什么要研究元数据? 第三章 空间数据结构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是栅格数据最小组成要素。

2、栅格数据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链式编码又称为弗里曼链码(Freeman)或边界链码,主要是记录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的__________。

4、矢量数据结构的编码形式,按照其功能和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双重独立式和链状双重独立式。 5、矢量数据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什么是PPI?

2、四叉树编码方式有哪些优点?

3、简述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互换的基本原理。 4、联系实际操作,归纳一下扫描矢量化的基本流程。 三、论述题

1、有图如下,请分析在重新采样时分别采用中心点法、面积占优法、重要性法、百分比法时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结果。

2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2、结合实例,对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第四章 空间数据库 一、填空题:

1、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按照一定结构组织的相关数据的__________,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__________。

2、数据库常用的数据模型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记录标识符一般由记录中的第一个字段担任,唯一标识记录的关键字称主__________。 4、__________对应的现实中的一个实体,它包括了构成该记录的字段表示实体的若干属性。 5、________________是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数据库类型。

6、关系型数据库以____________作为其主要的数据存储或表达方式。 7、在所有的数据库模型中,运行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 8、__________是同类实体的总体定义。 二、简答题:

1、空间数据库有哪些特点?

2、在数据管理过程中,与文件系统方法相比,数据库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内模式、概念模式和外模式的关系。

4、在设计数据表(关系)过程中,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5、什么是SQL?DML和DDL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三、论述题:

1、结合ACCESS或其他数据库软件,综合分析字段、记录、数据表、数据库、数据仓库等概念的相互关系。 2、举例说明1:1、1:N、M:N这三种逻辑联系的特点。

3、结合实例,分析、探讨数据表设计过程中受范式约束的基本情况。 4、以“汽车→轿车→丰田汽车”为例,阐述OO的特点。

第五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将空间地物及其关系进行抽象,可用数字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四大类。

2、属性数据单独存储在数据库中时,一般通过__________与图形数据相联系。 3、在数据编码过程中,采用_______________可以确定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

4、扫描图像的分辨率越高,所需的存储空间就越大。就实际工作而言,较为合理的分辨率是________________。 5、在地形图校正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许多地图上都会看到如下图所示的表格,该表格称为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简述数像数据的优缺点。 2、什么是DEM?其主要用途有哪些? 3、属性数据采集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三、论述题:

1、什么是“4D产品”,其各自的特点如何? 2、GIS的主要数据源有哪些?

3、结合实例(土地分类),阐述数据编码的一般要求及方法。

第六章 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是将主观性的思考,以模型的形式反映出来,不同的理论观点,不同的体系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

2、_______________,又称为逻辑模型,主要指通过观察、总结、提炼而得到的文字描述或逻辑表达式,常由此构成专家系统的知识库。

3、_______________在扫描图件的矢量化、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自动提取等高线、污染源的追踪分析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常见的窗口分析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扇形窗口。 5、从决策支持的角度来讲,_____________是GIS最重要的功能。 二、简答题:

1、简述建立分析模型的基本步骤。

4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2、简述缓冲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三、论述题:

1、结合实例,阐述矢量数据网络分析的基本应用。

第七章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 一、填空题:

1、在常见的GIS输出中,成本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常用的GIS输出设备中,输出质量与性价比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是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贮于计算机外存贮器上,并能在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可视地图,又称“屏幕地图”或“瞬时地图”。

4、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目标是集地图生产与管理于一体,往_______________方向发展,为管理、规划、决策等部门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

5、地理信息系统既提供_______________,又提供_____________,它的优势是计算机地图制图所不及的。 二、简答题:

1、浅述计算机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2、电子地图的优点有哪些? 三、论述题:

1、阐述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5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第二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实践篇

说明:此部分与教材第二篇配套使用,结合实验课程的进程,请同学认真完成此部分的题目。将有助于对Mapgis 应用的提高。 1.MAPGIS系统参数设置的作用是什么?各个参数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在提交成果时,要求将系统库一并提交? 3.图例板的作用是什么?

4.如何在MAPGIS6.6中实现渐变线的绘制? 5.MAPGIS绘制解析线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6.输入线过程中,参数设置中的X,Y系数起什么作用? 7.透明输出的作用是什么?

8.如果所绘制线的宽度与线型未显示出来,应该如何处理? 9.MAPGIS中F4、F5、F6、F7、F8、F9、F11、F12各起什么作用? 10.工程文件和项目文件的关系是什么?

11.项目文件的工作状态有几种,每种各代表什么? 12.如何进行文件合并,其作用是什么? 13.什么是图层,其起什么作用? 14.如何生成空心字?

15.MAPGIS中生成双线的方法有哪几种? 16.使一条线封闭的命令是什么?

17.阵列复制中,如在行距、列距中输入负值表示什么? 18.图元、注释、版式各代表什么?

19.如何使输入的点图元与所依附的对象成相同倾斜角度? 20.什么是拓扑处理?其主要作用是什么?一般操作步骤是什么?

21.为什么在输入线时,建议采用拆线而不采用流线?输入曲率比较小的线时,应注意什么? 22.如右边的工程文件窗口未显示,应该怎么办? 23.如何改变“输入编辑”系统中的窗口背景颜色? 24.如果注释输入错误了,应该怎么办?

25.若要改变点、线、区的颜色等,应该如何处理? 26.若MAPGIS缺省的字体类型不够用,应该怎么办? 27.复位窗口与更新窗口的区别是什么?

28.MAPGIS中误差校正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对控制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9.自动误差校正与交互误差校正的区别是什么?各自的要点是什么? 30.MAPGIS输入编辑系统对光栅文件有什么要求? 31.交互矢量与自动矢量有什么区别?

6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32.Label点文件的作用是什么?

33.图形裁剪与工程裁剪的区别是什么?它们的裁剪框各是什么文件?两者各有何优缺点? 34.如何在MAPGIS中实现光栅文件的校正、裁剪与拼接? 35.如何在Photoshop实现光栅文件的裁剪与拼接? 36.若需要将地理坐标换算为平面直角坐标应该怎样处理?

37.如何生成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的标准图框?其中旋转底边水平与平移至坐标标原点两选项各起什么作用? 38.如何生成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非标准图框?如果需要生成小比例尺的非标准矩形图框的话,应该如何操作? 39.如何进行文件的投影变换?

40.若需要将一系列的地理坐标或平面直角坐标展绘于图上,应该怎么办? 41.如何计算3带和6带的带号? 42.如何直观地判断投影是否正常?

43.地图入库的方式有哪几种?各代表什么?

44.地图入库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对各图幅文件有何要求? 45.图层数据提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6.地图库管理中为什么要进行接边处理?在MAPGIS有哪几种接边方式?他们有何差异?接边参数的三个选项各表示何含意? 47.如某些数据未能入库,一般会有哪些原因?就该如何处理? 48.如何进行属性连接?其关键点在哪里?

49.报表定义系统中的域、单元格、块各代表什么?它们三者间有何关系? 50.如何消隐表格边框线?如何绘制斜线? 51.如何将点、线、区文件属性导入表格中?

52.表格能否转换为点、线、区文件?如能,应如何转换? 53.何为拼版文件?其有什么作用?如何建立拼版文件?

54.MAPGIS中如何进行属性分析?如要改变系统缺省分级方式,应该如何处理? 55.何为DTM模型?在MAPGIS生成DTM模型有哪些途径?

56.何为缓冲区?在MAPGIS如何进行缓冲区分析?如在同一文件针对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缓冲半径,应该怎样操作? 57.MAPGIS中迭加分析有哪几种类型,其各自代表什么?MAPGIS中迭加分析共有哪几种方式? 58.如何通过等高线生成DTM?在MAPGIS如何生成剖面线?如要判断两点间是否通视,应该如何操作?

7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第三部分 知识拓展篇

说明,此部分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可能涉及到的与地图学、遥感、GPS定位、测量技术等相关的基础知识,以习题的形式出现,其目的是对学生知识的拓展,此部分题目配有参考答案,以便于学生自学,教师在上课可以适当布置部分题目,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一、 地图导论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8.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2.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13.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14.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15.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二、名词解释 1.地图 2.直线定向 3.真子午线 4.磁子午线 5.磁偏角 6.子午线收敛角 7.磁坐偏角 8.方位角 9.象限角 10.地图学 11.三北方向

8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12.1956年黄海高程系 三、问答题

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3.结合自己所学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四、计算题

1.已知某地的磁偏角为-5°15′,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134°10′,试求AB直线的真方位角。 2.已知某地的R=59°20′SE,α=?

3.已知某目标方向线OA的真象限角为24°SW,OA的磁方位角为206°30′,求其真方位角和磁偏角各为多少?并分别画出草图。

4.已知某点的真象限角为13°SW,子午线收敛角为2°,求其坐标方位角。

5.已知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312°30′,磁偏角为-1°45′,求其真方位角,将它换算成真象限角。(另作图表示) 五、填空题

1.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 )、辅助要素及( )。 2.编绘成图过程可分为编辑准备、( )、( )、制印四个步骤。

3.70年代,德国地图学家佛莱泰格把地图学分为( )、地图学方法论和( )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4.( )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 )成为西方古代地图编制理论的代表。 5.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 )。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 13 × 二、名词解释

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角度关系。

3.真子午线:指向地球正北极和正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真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 4.磁子午线:指向地球磁北极和磁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磁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

5.磁偏角(δ):磁子午线和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6.子午线收敛角(γ):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坐标纵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7.磁坐偏角(c):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2 × 14 × 3 × 4 √ 15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9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8.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0°-360°)。 9.象限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到某一直线的锐角 (0°-90°)。

10.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11.三北方向: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绘有三种指向北方的线,即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线,称为三北方向线。这三种方向线虽然都是指向北方,但这些北方实际上是不一致的,分别称为真北、磁北和坐标北,统称为三北方向。 12.1956年黄海高程系: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其他各控制点的绝对高程均是据此推算。 三、问答题

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3.结合自己所学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四、计算题

1.已知某地的磁偏角为-5°15′,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134°10′,试求AB直线的真方位角。(128°55′)。 2.已知某地的R=59°20′SE,α=? (120°40′)

3.已知某目标方向线OA的真象限角为24°SW,OA的磁方位角为206°30′,求其真方位角和磁偏角各为多少?并分别画出草图。(A=204°,δ=-2°30′,图略)

4.已知某点的真象限角为13°SW,子午线收敛角为2°,求其坐标方位角。(α=191°)

5.已知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312°30′,磁偏角为-1°45′,求其真方位角,将它换算成真象限角。(另作图表示)(A=310°45′,R=49°15′NW) 五、填空题

1.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2.编绘成图过程可分为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四个步骤。

3.70年代,德国地图学家佛莱泰格把地图学分为(地图学理论)、地图学方法论和(地图学实践)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4.《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地理学指南》成为西方古代地图编制理论的代表。 5.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

二、 地图的数学基础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10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X 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x

8.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1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11.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 12.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13.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14.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15.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

16.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17.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 18.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19.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20.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 二、名词解释 1.大地体 2.水准面 3.大地水准面 4.椭球体 5.天文经度 6.天文纬度 7.大地经度 8.大地纬度 9.1956年黄海高程系 10.地图投影 11.地图比例尺 12.主比例尺 13.局部比例尺

11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14.长度比 15.长度变形 16.面积比 17.面积变形 18.角度变形 19.等变形线 20.方位投影 21.圆住投影 22.圆锥投影 23.等角航线 24.高斯-克吕格投影 25.墨卡托投影 三、问答题

1.简述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 2.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 3.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 4.简述圆锥投影的分布规律。

5.试述等积正轴方位投影的投影条件、投影公式、经纬线形式和变形分布规律。 6.方位投影的特点是什么?

7.正轴圆柱投影中,经纬线网的特点是怎样的?

8.墨卡托投影投影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 9.我国按经差 6°或 3°是如何进行分带投影的? 10.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特点是什么? 11.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四、计算题

1.试述该坐标值(X=1026km,Y通=25452.678km)对应点位的具体地理位置。

2.在1:100万正轴等积圆锥投影地图上,某点的经线长度比为0.95,自该点向东量得图上距离为2.10厘米,求其实地长度为多少(精确到公里即可)? 五、填空题

1.椭球体三要素:( )、短轴和( )。

2.中国的大地控制网由( )和高程控制网组成,控制点遍布全国各地。 3.GPS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即空间部分、( )和( )。

4.把地图上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变形表现在( )、( )和( )三个方面。

12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5.地球球面投影到平面时,产生的变形有长度、角度和面积三种,地图投影根据变形特征可分为:( )、等积投影和( )三种。

6.方位投影可分为( )投影和( )投影两类。

7.根据投影面和地球球面相切位置的不同,透视投影可分为三类:( )、( )、( )。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 13 √ 二、名词解释

1.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形成的形体称为大地体,是一种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可以称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2.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3.大地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4.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

5.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 6.天文纬度: 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7.大地经度 :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8.大地纬度 :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9.1956年黄海高程系: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其他各控制点的绝对高程均是据此推算。 10.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11.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12.主比例尺 : 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13.局部比例尺: 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14.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ds’(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ds(球面上微小圆半径,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

15.长度变形:就是长度比(μ)与1之差,用表v示长度变形则:v=μ-1

16.面积比: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小圆面积)dF之比。 17.面积变形:就是面积比与1之差,以Vp表示。Vp=p-1

18.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19.等变形线:就是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20.方位投影 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21.圆住投影 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

22.圆锥投影 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

23.等角航线:就是指地球表面上与经线交角都相同的曲线,或者说是地球上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线。

24.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25.墨卡托投影:是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由荷兰制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创拟的。用一个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体面切于赤道,按等角条件,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体面上,沿某一母线将圆柱体面剖开,展成平面,即可构成墨卡托投影。 三、问答题

1.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

a.地球仪上所有经线圈都是通过两极的大圆;长度相等;所有纬线除赤道是大圆外,其余都是小圆,并且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极地成为一点。

b.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c.经线和纬线是相互垂直的。

d.纬差相等的经线弧长相等;同一条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相等,在不同的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不等,而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的。

e.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同的经纬线网格面积相等,不同纬度带内,网格面积不等,同一经度带内,纬度越高,梯形面积越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缩小。 2.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

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式比例尺④特殊比例尺 3.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

伪方位投影: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柱投影:在圆柱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锥投影:在圆锥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多圆锥投影:设想有更多的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投影后沿一母线剪开展平。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其圆心都在中央经线的延长线上。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4.简述圆锥投影的分布规律。

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纬度φ的函数,而与经度λ无关。各种变形都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对某一具体的变形性质而言,在

14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同一条纬线上,其变形值相等。等变形线与纬线平行,呈同心圆弧状分布。切圆锥投影,圆锥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线,即标准纬线。距标准纬线愈远,其变形愈大,而且由标准纬线向北的变形速度比由标准纬线向南快。割圆锥投影,圆锥表面与球面相割的两条割线,即标准纬线。距标准纬线愈远变形愈大,标准纬线外的变形分布规律同切圆锥投影,均为正形,标准纬线之间呈负变形。

5.试述等积正轴方位投影的投影条件、投影公式、经纬线形式和变形分布规律。 ①投影条件:投影面---平面 p=1 Ψ0=90o ②投影公式:μ1=cosz/2 μ2= secz/2

③经纬线形式: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经线是同心圆的半径。在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减小。 ④变形分布规律:

ⅰ 投影中心无变形,离开投影中心愈远角度、长度变形增大。 ⅱ p=1 μ1< 1 μ1 1→0.707 μ2 >1 μ2 1→1.414 ⅳ没有面积变形,但角度变形较大。

ⅴ角度、面积等变形线为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6.方位投影的特点是什么?

在投影平面上,由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的切点)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7.正轴圆柱投影中,经纬线网的特点是怎样的?

a.经线投影为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和经差成正比。

b.纬线投影成为一组与经线正交的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视投影条件而异。 c.和圆柱面相切的赤道弧长或相隔的两条纬线的弧长为正长无变形。 8.墨卡托投影投影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 ①在墨卡托投影中,面积变形最大。

在纬度60度地区,经线和纬线比都扩大了2倍,面积比P=m*n=2*2=4,扩大了4倍,愈接近两极,经纬线扩大的越多,在φ=80度时,经纬线都扩大了近6倍,面积比扩大了33倍,所以墨卡托投影在80度以上高纬地区通常就不绘出来了。 ② 在墨卡托投影上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在球心投影上大圆航线表现为直线。

远航时,完全沿着等角航线航行,走的是一条较远路线,是不经济的,但船只不必时常改变方向,大圆航线是一条最近的路线,但船只航行时要不断改变方向,如从非洲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沿等角航线航行,航程是6020海里,沿大圆航线航行5450海里,二者相差570海里(约1000公里)。

实际上在远洋航行时,一般把大圆航线展绘到墨卡托投影的海图上,然后把大圆航线分成几段,每一段连成直线,就是等角航线。船只航行时,总的情况来说,大致是沿大圆航线航行。因而走的是一条较近路线,但就每一段来说,走的又是等角航线,不用随时改变航向,从而领航十分方便。 9.我国按经差 6°或 3°是如何进行分带投影的?

我国规定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采用6°分带投影,从0°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分成一带,全球共60带。(13~23)

15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我国规定1∶1万采用3°分带投影,从E1°3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分成一带,全球共120带。(25~45) 10.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特点是什么?

ⅰ中央经线取E150°,以突出我国在图幅中央的位置。

ⅱ全球大陆不产生目视变形,同纬度带面积变形近似相等,以利于比较我国与同纬度国家面积的对比。 ⅲ太平洋保持完整,利于显示我国与邻近国家的水陆联系。 11.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四、计算题

1.在1:100万正轴等积圆锥投影地图上,某点的经线长度比为0.95,自该点向东量得图上距离为2.10厘米,求其实地长度为多少(精确到公里即可)?(19950米)

2.试述该坐标值(X=1026km,Y通=25452.678km)对应点位的具体地理位置。(X=1026km,Y=—47.322km) 五、填空题

1.椭球体三要素:(长轴即赤道半径)、短轴即极半径和(椭球的扁率)。

2.中国的大地控制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控制点遍布全国各地。 3.GPS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即空间部分、(地面支撑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

4.把地图上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变形表现在(长度)、(面积)和(角度)三个方面。

5.地球球面投影到平面时,产生的变形有长度、角度和面积三种,地图投影根据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6.方位投影可分为(透视方位投影)和(非透视方位投影)两类。

7.根据投影面和地球球面相切位置的不同,透视投影可分为三类:(正轴方位投影)、(横轴方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 三、 地图概括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夸张并不是没有章法的夸大,没有夸张就不成为地图符号。

2.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

3.分类和选取是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以数学方法及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综合概括已逐步发展起来。 4.当比例尺缩小以后,是保存零碎的地物而不是强调它的地理适应性。 5.地图从设计图例开始便采用了夸张的方法。 6.地图的比例尺是地图概括的主导因素。

7.地图用途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

8.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河流、井、泉附近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基地。制图规范对这些地区规定必须表示全部河流、季节河和泉水出露的地点。

9.地图概括的过程都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

16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10.分级越少,地图概括的程度越小。

11.所谓资格排队就是按空间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 12.空间数据包括图表、影像、统计数据和文字资料。 二、名词解释 1.地图概括 2.分类 3.符号化 4.定额指标 5.资格排队 三、问答题

1.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3.常用数量分析有哪些方法? 4.开方根规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图形形状简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二、名词解释

1.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2.分类: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

3.符号化:将空间信息通过分类、简化、夸张等方法所获得的记号,根据其基本特征,相对重要性和相关位置制定成的各种图形。 4.定额指标:是按成图上单位面积的选取个数确定的。 5.资格排队:就是按空间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 三、问答题

1.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哪些?

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地图比例尺、数据质量、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图解限制。 2.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视觉分辨能力;印刷与绘制技术;地物和地理环境 3.常用数量分析有哪些方法?

17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图解计算法、等比数列法 、 区域指标法、回归分析法、开方根规律 4.开方根规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⑴直观地显示了地图概括时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标准,是一个有序的选取等级系统。 ⑵是线性方程,在地图比例尺固定的条件下,地物选取的比例一致。 ⑶未考虑到地理差异,特别是制图地物分布的密度变化。 ⑷选取级x的调整可适当弥补地理差异的影响。 5.图形形状简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保持轮廓图形和弯曲形状的基本特征; (2)保持弯曲转折点的相对精确度; (3)保持不同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 6.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分类、简化、夸张、符号化 四、地图符号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 2.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

3.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 4.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

5.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 6.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

7.大脑被认为是一个动力系统。是知觉对刺激物积极的组织使类似或邻近的刺激有结合起来的倾向。反之,不同类别的刺激容易在视觉上疏远。

8.在主题或详细程度不同的地图上,相同的形象符号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9.顺序量表是从具有可比变化的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要考虑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比例或绝对值。 10.确定数据的分级数目时数据组分为3~6级较合适。 二、名词解释 1.分辨敏锐度 2.视锐度(视力) 3.格式塔心理学 4.认知心理学 5.视觉变量 三、问答题

18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1.地图符号的符号特征是什么? 2.地图符号的功能有哪些?

3.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4.影响地图设计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哪些?。 5.注记的作用与功能分别是什么? 四、填空题

1.地图符号的组成要素:( 颜色 )、( 尺寸 )、( 形状 )。 2.地图符号的几何分类:( )、( )、面状符号、( )。 3.地图符号的比例分类:( )、( )、( )。

4.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 )、方向、( )、( )五个方面。 5.网纹有许多种,可归纳为( )、( )和混合网纹。 6.视觉平衡的两个主导因素:( )和( )。

7.地图注记分为( )、图幅注记、数字注记和( )。

8.注记排布 — 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种:( )、垂直字列、( )和雁行字列。 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名词解释

1.分辨敏锐度:是指能够辨别出视野中空间距离最小的两个视点的能力,又称分辨率或解像力。 2.视锐度(视力):分辨敏锐度的阈限的倒数。

3.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经视知觉检验过的整体,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论证了“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4.认知心理学: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

5.视觉变量:1967年法国贝尔廷领导的图形实验室经过多年的探讨,提出形状、尺寸、方向、亮度、色彩和密度的差别改变了图形外观,称为视觉变量。 三、问答题

1.地图符号的符号特征是什么?

(1) 地图符号具有被表示成分和表示成分的特征 (2) 地图记号有一定的约定性 (3) 地图记号可以等价变换 (4) 记号构成地图 2.地图符号的功能有哪些?

19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符号模型,符号具有地图语言的功能,它表现在以下的四个方面: (1)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传递的手段。

(2)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型,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仍能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 (3)地图符号提供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

(4)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 3.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提高了地图传递空间信息的容量

(2)用视觉次序反映地物数量特征和动态变化 (3)增进地图的美感和艺术造型

地图色彩的选择,有些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人的知觉机制所起的作用构成设计图形时的限制;有些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对色彩产生寓意的和主观的效果;有些则是色彩应用长期形成的用色习惯。 4.影响地图设计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哪些?。

聚类感受、视觉对比、层次结构、图形与背景、视觉平衡。 5.注记的作用与功能分别是什么?

地图注记是地图符号的一种,能起定位的作用,是将地图信息在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进行传递的重要方式。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总称为地图注记。地图注记是地图内容重要部分。没有注记的地图只能表达事物的空间概念,不能表示事物的名称和质量数量特征。如同地图上其他符号一样,注记也是一种符号,在许多情况下起定位的作用,使将地图信息在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进行传递的重要方式。 四、填空题

1.地图符号的组成要素:(颜色)、(形状)、(尺寸)。

2.地图符号的几何分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积符号)。 3.地图符号的比例分类:(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4.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 5.网纹有许多种,可归纳为(线划网纹)、(点状网纹)和混合网纹。 6.视觉平衡的两个主导因素:(重力)和(方向)。

7.地图注记分为(名称注记)、图幅注记、数字注记和(说明注记)。

8.注记排布 — 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种:(水平字列)、垂直字列、(屈曲字列)和雁行字列。 五 地图表示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三维符号最适宜于采用色相、彩度或网纹变量进行图形的整饰。 2.等值线的制图数据是定位点的测量值或派生的数值。

3.等密度线制图不能采用绝对值,如要表示区域单元的数值,必须将绝对数值转为单位面积的比率或比值。

20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4.区划图在地图上的图斑有可能互相重叠。具有间断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 5.利用遥感图像调查类型界线,实地调查和野外判读的面积应超过10%。

6.类型图(质底法)是没有空白范围的,所有图斑不是属于这种类型,就是属于另一类型。信息表达具连续且排它的特性。 7.范围图具有间断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 8.等值区域制图所反映的地理数据,和定性符号表示法相同。

9.四分位法: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按各级内部数据个数相等的规则确定分级。

10.面状符号适宜采用的视觉变量是亮度以及网纹中的纹理、排列和方向,必要时尺寸也可以采用。而形状和彩度变量是不起作用的。 二、名词解释 1.分区统计图 2.定位符号图 3.值域分级方法 4.连续尺度 三、问答题

1.为什么比例圆是点状符号在数量对比上最常采用的几何符号? 2.等值线图的特点是什么? 3.定量数据的特征有哪些?

4.等值区域法和分区统计法的区别是什么? 5.地理数据视觉化的含义是什么? 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名词解释

1.分区统计图:代表区域的点状符号 ,定位在这个区域的重心位置上的地图。 2.定位符号图:把点状符号配置在数据中心位置上的专题地图。

3.值域分级方法:将数据分成若干组,每组用一个比例圆表示,使每个比例圆之间有很好的视觉比较而不拘泥于数据的绝对值,分级间隔则是用迭代法确定的级间差异.

4.连续尺度:数据相连接,并且是起始数据倍数的尺度(符号的面积大小与它所代表事物的数量指标成正比关系). 三、问答题

1.为什么比例圆是点状符号在数量对比上最常采用的几何符号? (1)在视觉感受上圆形最稳定; (2)圆面积公式中只有一个变量;

21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3)在相同面积的各种图形中,圆形所占图上的视觉空间最小; (4)圆形常用于心理测验。 2.等值线图的特点是什么?

(1)等值线显示了空间数据的整体变化,数据必须是连续的,经过制图构成一个封闭的、三维的、线状表面。 (2)等值线是定量符号,可进行图上量测,获得任意点的x,y,z数值。 (3)比例尺变换时,地图概括较易实施。

(4)需充分研究制图背景,了解制图对象的分布特征。 3.定量数据的特征有哪些? a.制图信息为统计单元的离散数据

b.数据应符合比率量表的处理,并表现为相对数值 c.以显示数值的差异

4.等值区域法和分区统计法的区别是什么?

a.等值区域图的编制在数据应用、表示方法和视觉感受方面都有一些限制。首先在采集的数据类型上,由于制图表示是以区域单元作为图斑单位,自然连续的地理数据,如年平均气温不能用等值区域法表示;其次,如果数据不能用比值能采用等值区域 b.和点状符号法相比,在数据处理上等值区域法也要分区、分级和采用比率量表制图,但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分区统计的点状符号一般代表的是各个分区的总值。等值区域法由于在统计单元内采用一致的符号,使整个统计面都处于面状图斑状态下。因而在制图方法上更应注意符号所采用的色相、亮度和网纹的视觉效应。 5.地理数据视觉化的含义是什么?

地图是地理数据的图形化表达,视觉化是为识别、传输和解释模式或结构目的而概要地表示信息的过程,表示可以被符号化、图形化、形象化地解释,且区别于文字和公式。视觉化是为视觉思维而进行的图形表示. 六 地图图型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分层设色法主要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图。

2.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经差2o,纬差3o划分。 3.J—50—5—E表示1:5万地形图。

4.主图的方向一般应按惯例定位上北下南。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偏离,但要明确指向线。 5.图名的主要功能是为读图者提供地图的区域和主题的信息。

6.统一与协调原则是地图集编制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保证地图集科学性、实用性的关键。

7.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小于1:100万,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合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8.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

9.海底地形的基本轮廓可以分为三大基本单元,即大陆架(0~250m)、大陆坡(250~3500m) 、大洋底(3500~6000m)。

22

10.等高线愈密坡度愈缓。 二、名词解释 1.普通地图 2.专题地图 3.地理图 4.陆地水系 5.等高线 6.等高距 7.等高线平距 8.示坡线 9.分层设色法 10.居民点 11.交通网 12.作者原图 13.编绘原图 14.地图集 三、问答题

1.等高线的特点是什么? 2.简述设计色层表的设计原则。 3.国家基本地形图的特点是什么? 4.地理图的编制特点是什么? 5.简述地理图编制过程。 6.专题地图的特性是什么? 7.简述编图资料的分析评价标准。 8.地理底图的作用有哪些? 9.底图编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10.简述专题地图设计及其设计过程。 11.怎样达到良好的图面配置总体效果的要求?12.色彩设计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13.地图集的特点是什么?

14.简述地图集的编制过程及其注意的问题。 四、计算题

1.已知图号为H-51-3,求其地理位置。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2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2.已知某地地理坐标为ф=31o19′30″N,λ=119o22′30″E,求它在1:2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3.已知图幅编号为H—50—6—A,求其经纬度。

4.已知某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8分10秒,东经120度09分15秒,求它在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5.已知图幅编号为K—51—61--A,求其经纬度。 五、填空题

1.普通地图分为( )和( )两种类型。

2.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 )、( )、( )与( )。 3.海底地形的基本轮廓可以分为三大基本单元,即大陆架、( )、( )。 4.等高线的种类有( )、( )、( )、( )。 5.分层设色法的关键是建立( )和色层表。

6.按光源的位置,晕渲可以分为( )、( )和综合光照晕渲。 7.社会人文要素包括( )、( )、( )。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名词解释

1.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2.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3.地理图:是指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 4.陆地水系:是指一定流域范围内,由地表大大小小的水体构成的脉络相同的系统。 5.等高线: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6.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高程之差。 7.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 8.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而指向下坡的短线。

9.分层设色法: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10.居民点:是人类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11.交通网:是连接居民点之间的纽带,是居民点彼此之间进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的重要通道。

12.作者原图:编图者(多数为专题研究人员)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地图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

24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13.编绘原图:制图人员按编图大纲的要求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 14.地图集:是围绕特定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评价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 三、问答题

1.等高线的特点是什么?

ⅰa.在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 ⅱb.等高线是一闭合曲线,不能中断。

ⅲc.同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为两条,相邻等高线不能相交(在悬崖处虽然相交,但必须有两个交点)。 ⅳd.等高线愈密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坡度愈缓,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坡度相等。

ⅴe.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而过(接近河岸时先折向上游,直到与河底等高处才能越过河流,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 ⅵf.等高线处处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 2.简述设计色层表的设计原则。

①每一层要正确地表示高度带,远看看到高度带的增大方向及主要高度带颜色。 ②色层之间有明显差异,但差异不应太大 ③色层颜色协调一致(表示地貌的完整性) ④用色层尽量与自然色一致

⑤颜色不能太浓,防止对地面要素起遮盖作用。 3.国家基本地形图的特点是什么? (1)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 (3)依据统一的规范和图示 4.地理图的编制特点是什么?

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地图资料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均一性、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 5.简述地理图编制过程。

出版准备、地图编绘阶段、地图设计阶段。 6.专题地图的特性是什么?

内容广泛、具备地理底图、新颖图种多,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密切、图型丰富,图面配置多样。 7.简述编图资料的分析评价标准。 政治性、科学性、现势性、完备性。 8.地理底图的作用有哪些? 答:(1) 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 (2) 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 (3) 更深入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

25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9.底图编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答:(1)专题内容较多或编制时间较紧迫时,可考虑直接选用相应比例尺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基础底图。 (2)工作底图编制应尽早进行,初稿需经缜密的校审,并须在正式编制专题图之前将其交付编图人员使用。

(3)底图符号和注记的规格不宜繁杂,在保证精度前提下,图形 综合宜适当加大。颜色宜浅淡,色数要少,工作底图更以单色(如浅蓝、钢灰、淡棕)为好。

10.简述专题地图设计及其设计过程。

答: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

11.怎样达到良好的图面配置总体效果的要求? 答:(1) 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 (2) 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 (3) 图形与背景 (4) 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 (5) 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 12.色彩设计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答:(1)注意用色的双重意义 (2)用色上的可分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3)色彩设计时,对大小不同的图形面积采用不同的设色方法 (4)色彩的数目及其组合的情况 13.地图集的特点是什么? 答:(1)科学成果的综合结晶 (2)所选主题具有系统、完备的内容

(3)必须实现内容、形式等诸方面的统一与协调 (4)表示方法多样

(5)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 (6)编图程序及制印工艺复杂

(7)建立了多维、深入的空间认知环境 14.简述地图集的编制过程及其注意的问题。

答:地图集编制分为编辑准备、原图编绘、出版准备、地图制印四个阶段。但在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地图集编制的主题与对象 (2)确定地图集的结构 (3)要安排好地图集的图面配置 (4)地理底图编制

26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5)统一与协调是地图集编制的基本原则 四、计算题

1.已知图号为H-51-3,求其地理位置。

答:图幅四角点的经纬度是北纬31°40′—32°,东经121°—121°30′

2.已知某地地理坐标为ф=31o19′30″N,λ=119o22′30″E,求它在1:2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答:解题步骤:(1)求它在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H—50)。 列数=31o19′30″/4o=8 行数=30+119o22′30″/6o=50

(2)算出1:100万图轮廓的经纬度。 北图廓的纬度=8*4o=32oN 南图廓的纬度=(8—1)*4o=28oN 东图廓的经度=50*6o—180o=120oE 西图廓的经度=120o—6o=114oE

(3)画1:100万地形图编号的草图,并将其16等份。 (4)根据所给经纬度找1:25万地形图的编号(H—50—[4])。 3.已知图幅编号为H—50—6—A,求其经纬度。

答:解题步骤:(1)根据图号判断该图的比例尺(1:5万)。 (2)根据图号求1:100万图轮廓的经纬度。 北图廓的纬度=8*4o=32oN 南图廓的纬度=(8—1)*4o=28oN 东图廓的经度=50*6o—180o=120oE 西图廓的经度=120o—6o=114oE

(3)画1:100万地形图的草图,并将其144等份。再找出H—50—6及其经纬度。 (4)将1:10万地形图4等份。再找出H—50—6—A,并求其经纬度。

4.已知某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8分10秒,东经120度09分15秒,求它在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答:H—51—A

5.已知图幅编号为K—51—61--A,求其经纬度。

答:图幅四角点的经纬度是北纬42°10′—42°20′,东经120°—120°15′ 五、填空题

1.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2.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

3.海底地形的基本轮廓可以分为三大基本单元,即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 4.等高线的种类有(首曲线)、(助曲线)、(间曲线)、(计曲线)。

27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5.分层设色法的关键是建立(高度表)和色层表。

6.按光源的位置,晕渲可以分为(直照晕渲)、(斜照晕渲)和综合光照晕渲。 7.社会人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 七 遥感制图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以及波段的波长和宽度所决定。 2.TM1绿波段:对无病害植物叶绿素反射敏感。

3.TM4红波段:对叶绿素吸收敏感,用于区分植物种类。 4.TM5远红外波段:作温度图,植物热强度测量

5.只有具有较多种类的时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才能比较容易的挑选出满足要求的理想时相,不会因为诸如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而得不到所要求的时相信息。

6.把遥感数据提供给编制专题图之前,必须经过纠正处理,包括粗处理和精处理。 7.光学图像增强处理主要是为了减小不同地物影像的密度差。

8.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主要特点是借助计算机来加大图像的密度差,常用的方法有反差增强、边缘增强、空间滤波等。 9.计算机自动识别,又称模式识别,是将经过精处理的遥感图像数据,根据计算机研究获得的图像特征进行的处理。

10.监督分类是事先并不知道待分类点的特征,而是仅根据各待分点特征参数的统计特征,建立决策规则并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二、名词解释 1.遥感技术 2.时间分辨率 3.空间分辨率 4.卫星影像镶嵌图 5.卫星影像图 6.卫星影像地图 7.监督分类 8.非监督分类 三、问答题

1.遥感信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卫星影像图的产生和编制过程包括哪些? 3.遥感系列制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四、填空题

1.遥感平台主要有飞机、( )和( )。

2.遥感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不同分为:( )遥感、( )遥感、( )遥感。

28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3.按遥感仪器搭载的工作平台不同分为:( )、航空遥感和( )。

4.我国目前经常使用的信息源主要有美国的Landsat-TM、( )和法国的( )。

5.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主要特点是借助计算机来加大图像的密度差,常用的方法有反差增强、( )、空间滤波等。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名词解释

1.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到高空对地球和天体进行观测的各种综合技术总称,由遥感平台、传感仪器、信息接收、处理、应用等部分组成。

2.时间分辨率:是指对同一地区遥感影像重复覆盖的频率。

3.空间分辨率:即地面分辨率,指遥感仪器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实地尺寸,也就是遥感图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地面范围的大小。 4.卫星影像镶嵌图:不另外进行影像的几何纠正,将多幅影像依像幅边框显示的经纬度位置,镶辑拼贴而成的影像图。 5.卫星影像图:进行了影像平面位置的几何纠正和影像增强,图上绘制出较全面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

6.卫星影像地图:在卫星影像上,能够依据数字地面模型(DEM),进行共线方程纠正,有详细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 7.监督分类:是根据已知试验样本提出的特征参数建立判读函数,对各待分类点进行分类的方法。

8.非监督分类:是事先并不知道待分类点的特征,而是仅根据各待分点特征参数的统计特征,建立决策规则并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三、问答题

1.遥感信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宏观性和综合性 (2)多波段性 (3)多时相性

2.卫星影像图的产生和编制过程包括哪些? 答:(1)卫星数据的几何纠正 (2)像元亮度的重采样 (3)影像镶嵌 (4)彩色合成 (5)多种信息复合 (6)矢量数据的符号化 (7)图像的输出产品

3.遥感系列制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统一信息源

29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2)统一对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认识 (3)制定统一的设计原则 (4)按一定的规则顺序成图 四、填空题

1.遥感平台主要有飞机、(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

2.遥感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不同分为:(可见光与近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 3.按遥感仪器搭载的工作平台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面遥感)。

4.我国目前经常使用的信息源主要有美国的Landsat-TM、(NOAA-AVHRR)和法国的(SPOT-HRV)。

5.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主要特点是借助计算机来加大图像的密度差,常用的方法有反差增强、(边缘增强)、空间滤波等。 八、 数字地图制图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 2.多媒体技术 3.邻接 4.包含 5.关联 6.电子地图 7.矢量(Vector) 8.栅格(Raster) 9.数字图像 二、问答题

1.简述计算机图形学主要研究内容。 2.数字地图制图的硬件配置包括哪些? 3.数字地图制图软件系统组成包括哪几部分? 4.图形数据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5.简述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6.电子地图的优点

7.举例说明电子地图的应用。 三、填空题

1.数字地图输出分为( )输出和( )输出两类。

2.空间数据对应于地图基本要素即实体,称几何数据,其表现形式有两种:( )和( )。 3.非空间数据包括(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

30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研究应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学科。它是以解析几何原理为基础,将显示器看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屏幕光栅点阵与图面直角坐标系形成对应。

2.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实施综合、交互处理的一门综合信息处理技术。

3.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4.包含: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但不同级的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5.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6.电子地图:也称为数字地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一种数字化了的地图。

7.矢量(Vector):在计算机图形中指一个有向线段,每个有向线段由有序的特征点来表示,其集合构成了图形。

8.栅格(Raster):将图像或地图分成若干行和列的栅格,记录全图每个栅格点数据,得到每个点的属性特征值,其空间特征已隐含其中。

9.数字图像:是以栅格阵列的像元数值来记录图像的,像元数值表现为0-255灰阶。 二、问答题

1.简述计算机图形学主要研究内容。

答:基本图形元素的生成算法、图形几何变换、图形显示、交互输入、几何模型建立、彩色真实感图形的生成、三维动画方法等。

2.数字地图制图的硬件配置包括哪些?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地图数字化输入设备、地图输出设备。 3.数字地图制图软件系统组成包括哪几部分?

答:地理资料输入软件、地理信息分析软件、图形输出软件。 4.图形数据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1)面向栅格单元的组织方式 (2)面向地理实体的组织方式 (3)以“层”的方式存取 5.简述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答:编辑准备阶段、数字化阶段、图形输出阶段、数据处理和编辑阶段。 6.电子地图的优点

答:交互性、无级缩放、无缝、动态载负量调度、多维化、信息丰富、共享性、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7.举例说明电子地图的应用。

答:电子地图己广泛应用于政府规划、经济贸易、旅游向导、卫星导航、作战指挥等领域。在地区和城市的各级管理、建设、分析、规划和评价工作中,在城市信息系统、自然灾害预测评估信息系统、遥感作物估产系统、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资

31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源利用、区域规划等系统的建设中,电子地图都已成为重要地理信息基础。电子地图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展,电子地图的表现形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三、填空题

1.数字地图输出分为(电子数据显示)输出和(纸质)输出两类。

2.空间数据对应于地图基本要素即实体,称几何数据,其表现形式有两种:(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3.非空间数据包括(专题)属性数据、(质量)属性数据、(时间)属性数据。 九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 2.二维分析 3.缓冲区分析 4.包含分析 5.开销 6.资源需求 7.资源容量 二、问答题

1.简述数字地图制图与GIS的关系。 2.简述空间分析及其包括哪几个部分? 3.简述网络基本要素组成。 4.简述GIS应用对地图的作用。 5.地图符号库的设计,需遵循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二维分析:是指在二维空间中几何特征的分析

3.缓冲区分析:根据地理要素中的点、线、多边形等实体,在实体周围或内部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缓冲多边形 4.包含分析:主要是指点、线、多边形之间的关系分析。

5.开销:指在网络中为完成从一个结点到达另一个结点所需要付出的花费。 6.资源需求:指网络中与连通路线或链、中心等相联系的资源数量。

7.资源容量:指网络中的各连通路线或弧段为满足各中心的需求,能够容纳或允许通过的资源量。

32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二、问答题

1.简述数字地图制图与GIS的关系。

答:数字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它们的形成开始一直到发展至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最终的目的不同:数字地图制图的目的是快速、精确地编制高质量的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 2.简述空间分析及其包括哪几个部分?

答: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一种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并且这种技术也提供了提取和传输信息的能力。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它包括:几何形态分析、包含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 3.简述网络基本要素组成。 答:(1) 节点 (2) 连通路线或链 (3) 中心 (4) 障碍

4.简述GIS应用对地图的作用。

答: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使地图学正面临着从概念设计、工艺程序到实际应用的根本性变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解决了地图数据的存贮和可视化的矛盾 (2) 解决了大容量数据与高速查询之间的矛盾

(3) 大大提高了地图分析的灵活性,缩短了地图更新的周期 (4) 扩大了地图的应用范围及研究领域 5.地图符号库的设计,需遵循哪些原则?

答:(1)尽可能地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专题地图图式。

(2)遵循图案化、精确性、逻辑性、对比性、统一性、色彩象征性、制图和印刷可能性等一般原则。 (3)符号库的可扩充性 第十章 地图复制 习题

1.简述地图复制方法的发展。

2.影响地图产品生产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1.地图复制方法的发展

答:从古至今不断创造、变革的各种复制方法:从手工到机械,发展为光化学与机械,直至现代的电子技术与机械,都是各时代科技条件下追求完美的地图作品所使用的复制技术。在公元105年由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以及11世纪中叶(北宋年间)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复制技术中关键性的创造。地图是地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载体,无论是地图的编制者还是使用者,都要求将地图作品形成大量高质量的复制品。印刷是复制的主要手段,包括原稿、印刷版、承印物、印刷油墨及印刷机械五大组成部

3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分。完整的印刷过程,就是将地图原稿分为印刷要素与空白要素两大部分后,将印刷要素转移到印刷版,用印刷油墨、通过印刷机械,最后出现在承印物上的过程。

印刷方式有凸版、凹版、平版及孔版四大类。其中,根据印刷版面上印刷要素与空白要素的相对位置,版面印刷部分(有图文要素)高于空白部分的为凸版印刷,低于空白部分的为凹版印刷,处于同一平面的为平板印刷。 2.影响地图产品生产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答:(1)地图或图集的技术参数。

参数的确定取决于地图编制的目的、用途、使用对象及内容。不适当的提高纸张规格、增加色彩数、放大地图开本、增加印数、追求豪华的装帧,都会提高地图成本。 (2)地图内容及地图设计

选择地图或地图集必须表示的内容进行编制,不追求地图内容的“大而全”。适当增加每幅地图上的内容负载量,不仅是高质量地图设计的要求,也降低了地图成本。也要尽可能不采用文字与地图分页单排的方式,避免出现空白页,以提高有效成图面积百分比。

(3)制作程序

从所编地图的目的要求,设计及制印人员的专业素质,编图及制印的设备条件等,综合考虑出科学、合理的编图及制印工艺方案。

34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第四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学习篇

说明:此部分题目供教师和同学深入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使用。

一 绪论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2.地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3.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都包含哪些?

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 5.与其他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6.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有哪些?是否可以称地理信息系统为一门科学? 7.试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 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9.城市发展规划中应用GIS的意义有哪些? 10.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中应用GIS的迫切性有哪些?

11.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最重要的几个应用领域是什么?给出一些项目例子。 12.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系吗?请举例说明。

13.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决策中应该起什么作用?GIS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14.地籍GIS有些什么特点?GIS功能应如何扩展? 二 空间数据结构

1.GIS的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2.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

3.空间数据的结构与其它非空间数据的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试给出几种空间数据的结构描述。 4.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5.矢量数据在结构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6.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结构都有通用标准吗?请说明。 7.栅格数据的运算具有什么特点? 8.栅格与矢量运算相比较各有什么特征? 9.矢量与栅格一体化的数据结构有什么好处? 10.请说明八*树表示三维数据的原理。

11.三维空间的边界如何表示?你还能给出其它方法吗? 三 空间数据库

1.数据库主要有哪几个主要的结构成分? 2.数据库是如何组织数据的?(2005年考过) 3.DBMS的作用是什么?

35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4.地理实体如何存放在数据库里?

5.请简要说明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的结构特点。( 6.对象数据模型有什么特点?

7.时间在地理信息系统内有什么意义?如何保存时间信息? 8.如何设计空间数据库?

9.对空间数据库进行维护有什么意义? 四 空间数据采集和质量 1.GIS的数据源有哪些?

2.请举例说明GIS对数据的质量要求。

3.各种来源的空间数据是如何准确匹配在一起的? 4.地图投影在GIS中有什么作用?

5.空间数据中的几何数据是什么?请说明它与属性数据的关系。 6.请说明分类分级对于属性数据的意义。 7.属性数据的编码是必须的吗? 8.纸张上的地图如何进入计算机系统?

9.从地图上能得到GIS需要的所有数据吗?请举例说明。 10.如何发现进入GIS中的数据有错误? 11.空间数据的质量问题分哪几类?

12.空间数据中的错误是如何造成的?怎样控制它们? 13.空间数据交换标准的意义是什么?

14.空间数据的元数据METADATA意义是什么?

15.数据共享有哪些主要途径?最基层的是什么,最理想的又是什么?困难在何处? 五 空间数据处理

1.请说明如何建立道路的拓扑的关系?

2.一般从扫描仪上直接得到的地图有什么问题?如何改正?

3.如果两个作业小组各自从数字化仪上得到两张相邻图幅的地图数据在GIS中不能准确对接该怎么办?

4.如果你拿到东经120度东西两侧的地图,在数字化工作之后得到了两张地图的数据,这时能直接交给用户使用吗? 5.假设一条矢量等高线上的点太过于密集了,如何减少占用系统的存储空间?你能给出多少方法?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6.栅格地图数据如何减少硬盘存贮空间?

7.请简要说明通过扫描仪得到矢量地图数据的原理和过程。 8.对于扫描仪输出的结果一般需要做哪些处理?

9.二值图像的处理对于GIS有什么意义?常用哪些方法? 10.如何用GIS技术提取航空相片上的地理信息?

36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11.RS与GPS的原理各是什么?与GIS有什么关系? 六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1.什么是空间数据的查询? 2. SQL对GIS有什么作用?

3.对空间数据的查询有哪些形式和手段? 4.如何表达查询得到的结果?

6.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类别划分? 7.矢量数据的叠加有什么作用?

8.栅格数据的叠加与矢量数据的叠加有什么不同? 9.什么是缓冲区分析?请举例说明它有什么用途。 10.泰森多边形有什么特点?如何建立? 11.图论与GIS有什么关系?

12.常用的网络的分析有什么?对GIS应用有何价值?请举几个例子说明。 13. GIS常用的空间分析模型有哪些?

14. DEM有哪几种常用的生成方法, 它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15.地形分析有哪些主要内容及其运算模型? 16. GIS空间分析的准确度是怎样评价的? 17.空间分析的模型库有什么作用? 18.邻近关系属于什么空间关系? 19. GIS中应有哪些空间关系?

20.空间数据的插值算法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有几种方法? 21.DEM有什么用途?如何建立?

22.DEM的误差存在什么不当之处?应如何改进? 七 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1.什么是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2.科学计算可视化的意义是什么? 3.地图语言有哪些内容?

4. GIS中数据符号化的作用是什么? 5.矢量点, 线符号库应如何制作? 6.矢量点, 线, 面符号是怎样绘制的? 7.栅格点, 线符号库应如何制作? 8.栅格点, 线, 面符号是怎样绘制的?

9.一个矢量的带填充线的多边形如何在栅格图上画出?请说明原理。

37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习题集

10.试比较矢量与栅格绘制线状符号方法。 11.绘图中是怎样解决可视化的颜色问题?

12.请说明电子地图与GIS的关系?它们的联系和主要差别是什么? 13.如何开发一个电子地图集?它应该有哪些主要功能? 14.地图动画在GIS中的意义是什么? 15.动态地图是如何实现的? 16.VR是什么?与GIS有什么关系?

17.VR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和主要功能? VR的实际应用应在哪些领域重点推广? 八 GIS发展热点 1.GIS发展热点有哪些?

2.GIS与RS怎样结合起来?请举例说明。

3.GPS得到的信息有哪些?请举例说明GPS与GIS的结合使用方式。 4.你认为什么是3S集成?请给出例子。 5.人工智能对于GIS有什么意义?

6.什么是WebGIS?与一般GIS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WebGIS的具体应用? 7.WebGIS的基本原理?WebGIS具体如何实现?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