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2015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下载本文

认识。马克思主义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个别观点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这说明,马克思义主同时也是相对真理

三、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论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答:1.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区别:①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②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③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联系: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①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统一起来的结果。

②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③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意义:

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既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又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和体系。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的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2、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思想。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

二、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一)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三)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式。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三、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

答: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 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其次,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第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四、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答:(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人们对历史的选择性,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结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二)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历史中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

(三)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但一者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二者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

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基础之上,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这个角度上,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人们的意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部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抱负,自觉地担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将来为复兴中华作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五、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同时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请举例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六、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谈一谈你对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

答: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唯物史观还包括社会构成和社会发展规律等:“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提出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丝毫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唯物史观包括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领导群众夺取胜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为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服务,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总是不懈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从而指出.《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不朽著作就曾明确指出,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依靠群众,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归根结底,但不完全等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都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

(1)雇佣工人的形成过程。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促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迫使他们屈服于资本统治,成为雇佣工人。最典型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

(2)资本的形成过程。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的封建贵族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采取了强制和暴力手段:采取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包含关税制度等,对国内劳动人民进行大肆搜括;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商业战争。资本原始积累始的血腥史充分证实:“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答:商品必须既具有使用价值,又要具备价值,两者不可分割是商品特有的两个要素,但商品的这两个要素既统一又对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①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如果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无人购买,不能交换,也不会具有价值。比如说以前的一分两分的纸币,它耗费了人类劳动,具有价值,但是由于过期了,不能流通了,而且,由于年代较近,又没有收藏的

意义,就属于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一个物品如果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它就不是商品。比如说自然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它在没有被开发时,它是没有价值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生产者如果自己实现了使用价值,如果他不拿去交换,就得不到其价值;如果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只能放弃其使用价值。一切商品,对于生产者来说要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而对其购买者来说,要想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该商品的价值。简单说,就是你不能想吃苹果,又不付钱,你不能两者都占有,你只能要么选择苹果,付钱;要么不付钱,不吃苹果。 劳动二重性

(一)劳动二重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由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我们简称为有用劳动。在任何社会制度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事各种生产活动,而这种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具体劳动有质的差别,不同质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质的产品,用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不同的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一切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的使用和耗费,如果我们撇开人类劳动力耗费的特定性质和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那么,人类的劳动活动剩下的就是,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在纯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人的大脑、肌肉、神经、手等的体力与脑力方面的生产性耗费。这就是撇开了具体形态的抽象劳动,是没有任何质的区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 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有差别有矛盾的首先,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来考察的;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的脑力和体力支出来考察的。其次,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而生产各种商品的抽象劳动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别。再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定义。私人劳动是指劳动具有私人性质。社会劳动是指劳动具有社会性质。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成为社会总劳动一部分,这样,他的劳动就取得了社会劳动的性质。同时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私人的事情,劳动成果也归私人所有,于是劳动就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

(二)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马克思对此作过如下概括:“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