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电子版 - 图文 下载本文

欢迎光临崇明县江口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

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

(试行)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二OO八年

教育是一门艺术,从事这门艺术的是教师。学前教育更是一门艺术,因为它所面对的是还不能正确表达意愿、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娃娃,还有深爱着娃娃的家人。精通这门艺术需要教师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了解这门艺术所针对不同的对象,掌握这门艺术的技巧,并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沉着应对,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编制这本《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是想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搭设一个阶梯;想为刚刚开始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急切了解掌握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要求的新教师提供助手,为那些从事这项工作尝到乐趣,并全力以赴去追求精通的人提供支持,以适应本市幼儿园教师队伍不断拓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本市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本手册的每一条指标都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的基础上,即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于是,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成为本手册贯穿始终的主线。

本手册于两年前由市教委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授领衔研究,她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对国内外的幼儿园专业要求作了比较分析,汲取了他们立足于幼儿发展,操作性强的特点。同时,本市多年在教育实践第一线骨干教师加入,参与指标的编写,提供丰富的小贴士与案例,并结合教育实践中的试行,使这本手册具有了鲜活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十分感谢为这本手册作出努力的研究人员以及为参与编写与实践论证的幼儿园教师。

教育充满了创新,因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每个教育对象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社会对人培养的要求不同。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就是对这个充满挑战事业的概括。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手册的编制、提供,进一步引发在学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能关注幼儿,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让大家分享。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二00八年四月

游戏 第26页 与同事的关系 第42页 离园工作 第40页 推进专业化进程 第52页 案头工作与自我专业发展 第44页

家长工作 第14页 班级建设 第8页 来园接待 第19页 运动 第21页

目录

来园准备 第17页 学习第32页 生活第23页 自我专业更新 第 页 促进认知发展 第 页

促进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第 页

促进语言发展 第 页

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第 页 促进感觉和运动能力发展 第 页 促进美感和艺术表现力的发展 第 页

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 第 页 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第 页

注:树形目录试图用一棵大树形象地暗示教师的不断成长,新手(红色)从最基本的根基出发,逐渐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内涵丰富的专业人士(绿色),同时根基也在不断地加深,因此,两个自评体系是一个整体,可以参照使用。树干和树枝位置并不意味着有些领域是主干,有些领域是枝节,相反,各领域有同等的重要性,

而且相互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 前言:迈出你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如果你刚刚走进幼儿教育的职业领域不久,你肯定不时地做着“自我评价”,想知道自己做的事是不是值得做的,想知道自己把值得做的事做得怎么样,给自己找到前面的路,也许你在这些方面都有一种不确定感,这个体系想帮助你找到方向。

这个评价体系并不给你的表现打分,因为这对你的专业发展意义不大。它更像一个工作手册,但又与工作手册不同,它试图激发你思考,而不仅仅让你刻板照做。它提供了一些互动式的活页表单,想为你搭建一个与师傅和同行交流的“平台”,一个对各种各样的实践进行反思的平台。它不想束缚你的手脚,相反,它只想将你“扶上马”,并且向着专业化的方向“送一程”,为你在专业舞台上大展身手提供一个“助推器”。

克服困难,品尝职场快乐

许多对于在职教师的研究表明,新入职时期是“求生期”,新手教师最关注如何赢得一群个性不同的幼儿的尊重与喜爱,如何与同事和家长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这样才能在这个职业岗位上“生存”下来,不至于匆匆离开。因此,这个体系首先围绕保障幼儿的安全和身心健康、适应幼儿园的工作要求,提示新手教师必须做哪些事,帮助你尽快地掌控与孩子、与家长、与同事的关系,并取得最初的成就感,不至于遭受过分严重的挫折;其次,也关注引导新手辨明未来的发展方向,使你在求生期不只是穷于应付,而是对自己的职

业生涯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把手头做的工作与你长远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看,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幼儿教育这个广阔的领域,向一个成熟的专家型教师逐步迈进。

使用提示

如果你觉得有些领域的评价指标太多了,不知从何做起,那你可以寻找阶梯图标 ,这标志着该领域最基本的事项,你可以先着重做好这些事,让它们成为你的工作习惯,然后再去做其他。

如果你觉得有些评价指标依然太原则,没告诉你具体怎样做,你或许可以从“小贴士”和提供的案例中得到一些补充,希望它们对你更有亲和力,更贴近你的工作情境。

你可以把这个体系当作一个工作手册,一条条地对照着去做,但我们要提醒你的是,你不能只刻板地照着做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必须不断观察自己的做法在幼儿身上收到的实际效果,据此积累有关幼儿的特征的经验,也积累有关自己行动策略的经验。

我们更提倡你把每个领域当成一个整体来看,特别是各领域“关注的幼儿发展目标”,头脑中清楚地意识为什么要按指标中所列的那样去处理事务。这样,你就会逐渐地把零散的、数量似乎很多的条目在心中组织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做事“思路”,还会有创造性地灵活发挥,或者丰富、或者修订当前的指标。

我们也提倡你利用这些指标和提供的案例,向你的师傅和同事讨教,把他们的看法与你的理解相比较,对幼教工作的复杂性获得更深入地理解。

试用教师的个性化使用方法

C 先全部浏览一遍,然后挑选出自己最迫切需要尝试的指标,或者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情况,对指标进行个人筛选,尝试其中的一部分,重新组织这个体系,做一个个人发展规划;

C 工作遇到问题时,去查阅相关领域的指标和贴士,这样才能真正对指标产生共鸣,因此,可以先从体系中介绍的各领域案例开始看,然后写自己的相关案例,再从案例返回到指标,分析体系中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C 体系中的小贴士肯定是有限的,不必期望处理每个具体问题时都能找到相应的小贴士,即使找到也不一定完全适合自己的情况,如体系中推荐的有些做法对于托班并不合适。所以,可以自己做个有心人,针对一些略显“含糊”的指标,观察师傅和周围同事的相关工作方法,丰富和积累自己的贴士;

C 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围绕一个个的领域请新老教师都提供自己的案例,大家一起讨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自己幼儿园的自评指标和小贴士。

也许你所在的幼儿园已经有了自己的新教师工作手册,与这个体系中的许多条目有重复,但是更加有针对性,你可以“择善而从”;也许你发现自己幼儿园的工作手册与这个体系中提倡的工作方法有冲突,或者你不同意这里所提供的案例中的某些做法,你可以围绕这些差异之处与同事进行讨论,我们也很愿意倾听你的不同意见,你可以利用“意见征询表”与我们联络,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这个体系。请注意,所有的做法都是可以变通的,有益于幼儿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现在就开始吧!

·班级建设

关注的幼儿发展目标:身体健康、人格和社会性发展(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心理感受、文明交往习惯的养成)

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在孩子中树立威信,是新教师关心的头等大事。达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促使孩子之间在班级规则的基础上和谐共处。这种关系能让你赢得孩子的信任、爱和尊重,让他们感到你的指令和建议是有益于他们共同生活的,当然也有益于他们每个人,从而更愿意听从你的指令和建议;这种关系还能让每个孩子在这样一个集体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这是孩子喜欢呆在班中、投入地参与班中各种活动的前提,他们会更自信、放松地与你沟通,让你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孩子们在感受你与他们交往的方式中,在旁观你处理他们之间冲突的过程中,也会了解并模仿你如何与他人交往。如果建立起这样一种人际气氛,可以保障一切事务顺畅地进行,减少由人际冲突带来的安全隐患,让幼儿安全、健康、快乐地在幼儿园生活。

试试这样做

营造融洽的班级人际氛围

1. 真诚地关心、善待每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和爱,对所有孩子公平对待,千万不要嘲笑、贬损或歧视某些孩子。

2. 调整自己的语速、音调、表达方式和身体姿势, 使幼儿感到亲切,确保幼儿能够关注并较快理解你表达的意思。

3. 了解一些对幼儿的违规、对抗或其他任性行为的恰当处理方式, 当这种情境出现时能冷静处理, 不表现得手足无措或乱发脾气。

4. 协助孩子建立友善的同伴关系,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先将孩子分开,然后充分了解原因,教孩子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了解幼儿

5. 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和熟悉每个孩子, 经常主动地、以幼儿接受的方式与每个孩子交往和对话,倾听幼儿的表达,关注幼儿的交往信号,并给予及时回应,让幼儿熟悉你、信任你、亲近你。

6. 寻找孩子经验中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 与孩子沟通, 并表现出你在这方面的长处, 让幼儿佩服你。

7. 建立每个幼儿及其家庭状况的信息档案 , 用于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及某些特殊经历, 但必须注意隐私保密。

建立班级常规

8. 了解并参与制订班级日常规则,一贯地坚持,并与搭班老师始终保持一致。

9. 尽量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督促幼儿遵守规则, 而且简单明确;重复强化那些积极的行为。

创设和维护有序有趣的日常环境

10. 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放私人物品的固定地方,并以明确的标志让每个幼儿了解。

11. 为幼儿 ( 或与幼儿一起〉布置教室,使环境温馨而有条理,让幼儿有安全感和放松感;使环境有童趣、可互动,让幼儿能玩得起来,并根据季节、节日或主题的变化而更新。

12. 在每个活动结束后观察幼儿整理物品和活动室的情况,在必要时督促和帮助幼儿,保持环境始终井然有序。

13. 让幼儿熟悉一日活动环节和常规,并将班级一日作息表和其他规则悬挂在幼儿能看到的地方,使幼儿有稳定感、安全感。

注意日常安全防护

14. 时常检查并确保室内外活动区域无安全隐患(如:药、清洁剂、火柴、装挂钩的位置、破损家具的尖角、破损的金属玩具、热源等),了解安全设备的位置并会使用(如灭火器)。

15. 请家长以书面的方式确认可以接幼儿回家的人的名单,若临时有变化,与家长及时联络沟通。

16. 了解并遵守园方照料生病幼儿的程序,不自行喂药,配合保健人员保留健康、用药和急救的记录。

17. 将一些紧急电话(如消防、疾病控制中心、医院救护中心等)和家长的联络电话置于易找到的地方。

18. 了解简单的急救知识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 , 并严格执行。

19.通过使幼儿了解危及安全的事物和某些行为的后果,帮助幼儿树立自我保护的谨慎意识,学会在不了解事物的危险性时求助于老师。

小贴士

J 仅在心里爱幼儿还不够,必须在行动上使幼儿感受到你喜爱他们。当然,要了解幼儿的交往习惯,特别在与幼儿最初的交往时,不要在刚一认识就对孩子过于亲昵,或强行拥抱一个不愿意让你拥抱的孩子;可以对他们微笑,或蹲下来问候他们、与他们交谈,特别是在孩子“有求”(如提问或向你展示他感到自豪的作品)时要敏感地回应。

J 把幼儿看成一个有自己感情、想法的独立个体,关注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才是对幼儿更深层次的尊重。

J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对于退缩的孩子,你可以采取“慢热”的方式,坚持不懈但又自然地与他/她相处,在你们之间创设一个宽松的人际空间,积极地等待他/她向你敞开心扉;对于时常主动与你交往、好表现的孩子,你可以在赞赏他/她的同时,提出行为上的要求,如“如果你在老师与其他人说话的时候不打断我们,我会更喜欢你”。如果你发现有些孩子存在行为问题,如攻击倾向、情绪问题,可以先寻找产生问题的生理发育或家庭教养方式或班级人际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然后再尝试采取干预措施。在这方面,可以阅读专业书籍或者求助于老教师或专业人士。

J 越是对待年龄小的孩子,讲话时语速越不能快,而且必要时需补充表情、手势和身体姿势让孩子理解你的意思;讲话有一定的抑扬顿挫,突出想让幼儿接收的最重要的信息,必要时还要重复;音量适中,集体活动时保证全班幼儿都能听到。

J 当孩子任性、发脾气或与你对抗时,可首先用平静的语气询问原因,如果一时问不出,可以暂时冷处理一下,让孩子的情绪平和下来,然后再探明他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并教孩子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J 批评孩子时,要告诉孩子被批评的具体行为细节,也要告诉孩子他改正之后的积极结果,而且,每一次的批评过后一定要有新的持续的关注和表扬,要让孩子感到你是“对事不对人”的,不形成“老师不喜欢我”的心理负担,从而形成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品质。

J 每提出一个班级的常规要求都要深思熟虑,不能信口开河,还要督促每个孩子遵守,如:教室中大的盛物箱左边放衣物右边放小书包,要求提出后,每天都在不同的时间段数次去观察并在集体中反馈幼儿的摆放情况,并且将这一要求变成每天必要的事情坚持做。总之,教师的“坚持和守信”是一个班级建立必要规则的基础。

J 教会孩子如何交朋友,怎样表示友好,怎样协商,怎样道歉,怎样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这会促进班里积极人际氛围的形成,让班级的日常生活顺畅少摩擦。

J 当你阻止一个孩子做一件事时,还必须同时告诉他应该做、允许做的事,供孩子模仿,这样才能有效地阻止。如:不要在滑梯上推挤,要一个跟在一个后面,像大象一样,留出一个长鼻子的距离。

J 信息档案不一定完全由教师来填写,有些可以请家长自己填写。信息档案的内容除了关于幼儿及其家长的基本信息之外,未必每个孩子都要统一。可以在平时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关于幼儿家庭状况的信息,在必要时还要向家长说明了解幼儿家庭状况的原因,并承诺保密,打消家长的顾虑。除了与搭班老师沟通有关孩子的信息之外,对其他人员应严格保密。

J 可以注意使自己的服饰整洁、美观、大方、得体,孩子喜欢漂亮、精神的老师。当然,鞋子、服装都要方便照顾孩子和与孩子一起活动。

某教师的案例

学着去赢得孩子的心 新学期开始了,一切事情都在熟悉摸索中进步着。孩子是聪敏的,他们会用自己的眼光来衡量一位老师,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 记得在开学的前两天,小朋友们并没有真正接纳我这位新老师。他们遇到困难会去找我的搭班过老师,他们来园情绪不安不愿让我安慰,早晨来园时、傍晚放学时小朋友们也大都不会主动与我打招呼。我试着问自己在工作中有何不足,是对小朋友的态度不够亲切?还是不了解小朋友的心理,在与小朋友的交流上存在代沟? 渐渐的,我发现,要赢得小朋友的心,光态度亲和是不够的,还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艺术,还需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同我这位新老师。于是,我在日常活动的过渡环节中,改变了以往生硬、直白的语言,改用小儿歌、小音乐引起孩子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听从我的指令。比如,在做上课准备的时候,我会用小儿歌提醒小朋友们现在该干什么了(小椅子线上放,小朋友快快做。小小手腿上放,小眼睛找老师,大家一起学本领)。又如,在游戏活动中,为了安抚孩子刚入园的情绪波动,我扮演了魔术师,为我们班级的幼儿带来了精彩纷呈的魔术表演。当孩子们看着我带着黑色礼帽走进教室,看见大大的魔术箱,一个个孩子都瞪起了好奇的双眼。当在小朋友“变变变”的呼唤声中,看见我变出了他们最爱的玩具和零食,他们高兴极了。我也非常开心,因为在那刻我用自己的特长赢得了全班孩子的崇拜。在之后的几次活动中,孩子们渐渐看到了新老师的本领,他们开始愿意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诉我,也会让我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小困难。当早上孩子来园、傍晚孩子们离园时,看到他们带着满足的笑脸对着我说:“陈老师,早;陈老师,再见。”这真是我最大的快乐,孩子们的点点进步都会是我这个作老师的最大的骄傲。(乌南幼儿园 陈怡) 记得在我做老师的第一年,我带了一个中班,由于这些孩子都是从托班上到小班再升入中班的,所以在班级中体现了较为明显的规则意识,而且我的搭班老师也是第三年带这个班,所以很多常规都建立得很稳定。

我初入班时,在一些事情上有些随心所欲,就拿日常活动的环节转换来说,我今天想到要先小便再喝水,明天又说先喝水再小便。而班级的常规早就有所建立,无形之中,孩子们体现出的就是他们一贯的做法,但有时会与我的指令相违背,这就给孩子们造成了困扰,打破了他们的习惯,有的孩子就会在走廊里叫“老师说先喝水再小便,是女孩子先去,不是第一组。”由此,班级一片混乱。

我的搭班老师见此情状,便给我解开了谜团,说这样的现象是由于我的疏忽管理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看似很小的事情,却是值得重视的,因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如果不重视常规的建立,就难以形成一个有秩序的集体环境,还会影响后续的活动。(芷江中路幼儿园 孙怡杰)

对“说到做到”的思考

记得曾经有位老师告诉过我: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当年的我对这个忠告不以为然。因为我自认为是一个很守信用的人,答应过别人的事即使过再久,即使再有困难,我也会努力去兑现。对成人我是这样,对孩子我也一定可以毫无疑问地做到。可是,当真正面对一群孩子的时候,我却似乎得了“说到做不到”的坏毛病。

有一次,我说今天我会发贴纸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并强调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只有表现最好的几个小朋友才能拿到。后来,活动还没结束,一半的小朋友就去上蒙台梭利课程了,我就和剩下的小朋友说:“今天不发贴纸了,因为有很多小朋友都不在,明天再发。”结果孩子们一个个都说要今天发,我心一软就发了。最后,家长来接的时候,几乎在教室的孩子我都发了贴纸。

还有一次,早晨来园的时候,一个孩子说他要和大家说注意身体的小提示。我说好的,我上午就让你讲。结果那半天有点忙,我忘记让他讲了。后来我主动和他说,明天让他讲,第二天,我终于让他把注意身体小提示与大家一起分享了。

渐渐地,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存在“说到做不到”的问题,这个问题持续存在的话,将使教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妨碍威信的建立。于是,我决心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我觉得可以先从以下两点开始:一、在允诺孩子之前要先考虑清楚其它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在客观条件能被保证的前提下,在自己能做到的能力范围之内,允诺孩子,允诺之后尽量不要改变。二、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记牢,尽量不要遗忘。(乌南幼儿园 乐益融)

可供讨论的问题:

1、在与幼儿沟通、赢得他们信任上可以把握孩子的哪些心理?

2、订立班级规则时应考虑哪些角度(幼儿的习惯、集体的秩序)?尝试为自己的班级订立一些常规。

3、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怎样确保他们遵守规则?

·家长工作

关注的幼儿发展目标:身体健康、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是许多新教师关注的另外一件大事。你面对的挑战是:与各种不同需求和性格的家长打交道。但你可以把握两个原则:如果你能从一些对待孩子的细节上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没被忽略、得到认真细致的对待,他们通常都会认可你;如果你能够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偏爱心及育儿焦虑,而不是嫌他们“苛刻”、“事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表示重视,若不能满足也能提出合理的理由,用建议而不是命令或指责的方式与家长交流养育和教育孩子的方法,那么就会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你可以围绕上述本领域关注的幼儿发展目标来处理与各位家长的关系,因为你与家长交往的方式和关系通常会间接地影响你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和对幼儿的教育效果。

试试这样做

1. 与家长沟通时, 持平等、尊重的态度 , 以自信和诚恳的语气与家长交谈。

2. 利用多种沟通途径 ( 家访、电话、网络等 ) 与家长沟通 , 在沟通前对方式方法做充分的准备, 如果必要,对沟通过程做些记录。

3. 主动征求家长的期望、需求和意见 , 并让家长感到他们自己的意见得到了教师认真的对待。

4. 及时更换家园信息栏,确保将重要信息告知每位家长。

5. 以恰当的方式就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不要让家长感到你在抱怨孩子,而是感到你在努力为孩子好习惯的建立想具体的办法。

6. 对于特殊事件 ( 如幼儿生病、事故等), 主动、及时、坦诚地与家长沟通, 理解家长的情绪反应,并协商处理的办法。

7. 对于家长希望教师保守秘密的家庭隐私, 给予家长明确的保证, 并严守秘密。

8. 与家长产生意见分歧时,能控制个人的情绪,冷静地处理与家长和幼儿的关系,尽量避免冲动;一旦与家长发生冲突,应寻求同事和园方的帮助,能从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不纠缠于追究责任归属,与家长协商解决分歧和冲突的办法。

小贴士

J每天在幼儿的生活环节中分别关注 2 一 3 个幼儿,如:喝水的行为、吃饭的习惯、睡眠的喜好或当天的突发情况, 也可针对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进行观察(如小年龄幼儿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吃饭、睡眠情况),并在心中做好记录,作为与家长交流时的素材。(这些必要的记录是最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 事先记录好不会让你在面对家长的时候手足无措, 无话可谈)也可以做一个小展板,让幼儿自己记录自己喝水、吃饭和睡觉的状况,展示给家长。

J 收受家长送给你个人的礼物并对其孩子给予特殊照顾,有可能会影响家长甚至是孩子对你的尊重。但对于家长的送礼行为,要用谨慎的、委婉的方式拒绝,不要让家长心存疑虑。

J 在不带班的时间与家长交谈时,眼神要专注,千万不要东张西望,好像不专心或者非常忙碌的样子。

J 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这样他们就会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

J 给家长提建议时不应是说教,而应是相互交流和沟通。先要充分肯定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己经有的好经验,但是随后也要充分自信地谈出自己的育儿观点。如果教师的观点是建立在平时细致关注他的孩子的基础上而提出的 , 家长一定会非常信任地接受。如:妈妈能每天坚持晚上花半小时的时间教嘟嘟识字阅读真有毅力, 嘟嘟的知识面很广,所以能积极地表达。可能由于他对文字的兴趣强于其他的事物,会出现重看轻听的现象,(在这里举个例子,然后浅谈倾听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再介绍几个幼儿园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动手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方法。

J 适时、经常性的家长情感沟通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可以尝试定期与 1一2 位不同的家长分别发几个短信, 将幼儿的情况交流一下,即使是那些有防御心的家长,也会因你持续的主动沟通、因你关注他孩子的成长而逐渐建立对你的信赖。特别对于校车接送的幼儿的家长,由于无法经常面对面,更不能忽视与他们的沟通。

J 家长在参加开放活动时,非常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得到了表现的机会或老师的鼓励赞赏,所以在提问或邀请表演时应尽可能覆盖多一些孩子,在“公平对待”上赢得家长的信任;同时,也要在日常与家长沟通集体活动的特征,赢得家长对教师在某次活动中未给自己孩

子表现机会的体谅。

某教师的案例

长宁实验幼儿园 周剑 工作第一年教养日记选录 引自:http://child.cersp.com/JSFZ/sCzjy/200706/865_2.html 今天早晨我带上午班,有一位家长来送幼儿来园后,我对她说:“你家旋旋生活自理方面不太强,衣服到现在还不能自己穿,眼看天冷了,这几天是否能在家教一教。”没等我话说完,这个家长就打断道:“到这里来的幼儿是不是都会自己穿衣服”,我说是的。她又说:“我们是独生子女,在家当然是大人帮她们脱。”接下去又讲出很难听的话。当时我听了感到很生气,同时也感到委屈。我是为了让你家孩子更聪明、更能干,是为你们好,这个家长怎么这么不懂道理,不识好人心。可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是否我说话的态度不好,可我回想了一下,我讲话的态度没有什么不好。在下午备课时,我就把这事同大余老师讲了。大余老师听后分析道:“对家长提出配合的要求,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提。如果从体谅大人,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大人就可以省些力,孩子多做做也会变得聪敏,这样家长可能就容易接受。也可以先说些孩子进步的地方,再提些希望,这样家长也容易接受。如果一针见血、锋芒毕露的话,家长就不容易接受了。”从这件事给我的教训是:语言是很有艺术性的,作为一位教师更要善于掌握语言的艺术性。同样一句话,有艺术的讲和没艺术的讲收到的效果是不同的。 园长赵赫的评语:同时在发生事情后,要特别耐心关心这孩子,个别辅导这孩子。并且不要在孩子面前跟别人说他什么也不会。要看到他的点滴进步,使家长感到老师不是有成见,对自己的孩子有看法。同时孩子由于这事在家里肯定听到了家长议论老师之事。你要使孩子去掉包袱,觉得老师关心喜欢他,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注:当时这个孩子是中班,所以我要求家长配合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可供讨论的问题:

与家长沟通孩子身上的缺点时,在语言上应遵循哪些原则?应选择什么样的场合? ·来园准备

关注的目标:一日之计在于晨,有个良好的开端,会使整个一天的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稳定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同时为一天将进行的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可以使你从容地、有条理地对待一天中所有将要发生的意料中和意料之外的事。

试试这样做

1. 在幼儿来园之前,更换好当日带班服装 ( 如平底鞋、不穿筒裙、佩戴工作牌等 ), 妥善放置手机和私人物品 , 确保不必在带班期间接听电话。

2. 翻阅计划和备课资料, 重温当日活动安排。

3. 检查当日活动的环境及相关的教学具是否已经准备完备,并摆放到了相应的位置。

4. 与搭班教师和保育员沟通当日运动中的内容、需配合的事项。

5.调整自己的情绪,准备以良好的心态与幼儿、与同事互动。

小贴士

J 早 5 - 10 分钟走进幼儿园(给自己更从容的时间), 微笑地与每一位见到的人打招呼(门卫、保育员、其他班级的老师、家长、来访客人等等), 早晨的第一个微笑与问候不仅带给校园和谐的气氛,更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J 准备一个专门的容器,放幼儿今天可能带来与集体分享的小东西。如:有的幼儿带来一大张卡通粘纸说要分给班级的朋友,有的带来几颗糖,有的带来自己在家里的小作品等。让幼儿能感受到自己被老师所重视, 同时让自己的一天安排更有条理。

J 准备在来园接待环节时记录家长要求的必需品,如有特殊含义的标签,分类事项的表格,笔等,以备做简洁有效的记录。

某教师的案例

作为新教师,每天来园准备是件很重要的事。对我来说,现在每天到教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把今天一日活动的安排再熟悉一遍。然后再检查一下活动相关的教具和用具是否都放到相应的位置。 记得刚工作的时候,来园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也没有意识到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天,我上第一堂美术活动课,由于事前没把记号笔从柜子里拿出来,结果当我说让孩子们开始画画的时候,孩子们就嚷嚷着没有笔,这时我才匆忙地从柜子里取出几盒记号笔,一时间教室里就显得十分混乱。听着孩子们的吵闹声,我真的又紧张又后悔,后悔一早来园没有把准备工作做仔细,导致了在教学活动中的混乱场面。 吃一堑长一智,这件事情之后,每天一早的准备工作,我是格外的仔细,再也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带教老师说,其实来园准备不仅仅是早晨的准备,而是前一天就应该准备充分,早上来最多是复查一下是否还有东西遗漏。这样才能保证一天的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不至于临时抱佛脚。(芷江中路幼儿园 陈佳妮) 有一次,五一长假回来,家长们都把被子送来了,有的关照我把厚被子拿出来准备带回家;有的孩子因为长假吃的太多,肚子不舒服,家长关照今天要给他吃流质食物;有的感冒了要多喝水;加上早晨是“翻斗乐”活动,弄得我手忙脚乱的,一会忘了这个,一会忘了那个,觉得力不从心。 师傅对我说,遇到长假归来或者是换季、周一等日子,要做好心理准备和早晨的来园准备,准备好纸和笔,宁愿记录下来,避免忘记,而且家长也会对你放心、信任你,年轻教师更加不能忽视。(芷江中路幼儿园 袁佳贇) 可供讨论的问题:

为什么来园准备对新教师有特殊的重要性?应该做哪些准备? ·来园接待

关注的幼儿发展目标:身体健康、良好情绪状态、社会性发展

早晨的来园接待是你和幼儿一天中的第一次接触,幼儿的心灵是很敏感的,他也会凭对你的“第一印象”来确定自己该紧张还是放松。如果能通过问候使幼儿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会增加班级生活对孩子的吸引力。接待环节也是教师和家长简短接触的机会,细致地对待幼儿会增强家长的信任感,主动与家长招呼也会改善与家长的关系。

试试这样做

1. 主动、亲切地用恰当的称谓和每一位幼儿及其家长打招呼。

2. 对家长关照的特殊事务做必要的记录,以免遗忘,并让搭班同事了解。

3. 提醒幼儿与家长告别、洗手、换鞋(换衣服)。

4. 让幼儿自主选择第一项活动,在必要时给予帮助,或与幼儿个别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想做的事,对情绪不好的幼儿给予必要的安慰。

小贴士

J在打招呼时, 一定要准确地叫出幼儿的姓名或家庭昵称和接送者的称谓, 如: 妮妮早 , 妮妮奶奶早 ( 叫出接送者的准确称谓很重要, 千万不能将外婆或奶奶、爸爸和爷爷、妈妈和奶奶搞混,这是让家长舒心的第一步,为进一步沟通打下好的基础)。

J快速回忆幼儿昨天的在园情况, 做出今天的进一步提示或鼓励 , 如 :“妮妮奶奶 , 妮妮昨天在幼儿园是自己吃的饭,而且吃得很干净, 妮妮今天也会加油呢, 对吗?”“辰辰昨天下午火车还没搭完,老师给你放在架子上了,你今天还想继续搭,是吗?”

J当同时接待 2 位以上到园的幼儿时, 教师的关注要平均地给予每一个幼儿, 不能让任何一位幼儿和家长有受冷落的感觉, 可以蹲下身子与幼儿说几句话、或轻抚幼儿的头、或轻轻拥抱一下, 问问幼儿想先做什么活动,然后在家长的视线下引领他找到活动区,再微笑和家长挥手告别。另外,也可仔细检查一下幼儿的仪容,是否有在家中受伤的痕迹,与家长及时沟通,以免粗心的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受伤。

J平时就请家长配合,在来园和离园人多时只能做简短的沟通,人少时或另约时间再做深入交流。

某教师的案例

新生入园的第三周,悦悦妈妈带着悦悦来上幼儿园,可是悦悦的情绪非常低落,虽然没有哭,但是总躲在妈妈后面,之后一个上午悦悦都不开心,直到中午睡觉前,悦悦终于哭了出来,原来她不太愿意自己睡觉,感到不安全,平时都是妈妈陪着睡的。 于是,我陪着她,拉着她的手入睡,让她安心。第二天早晨,我及时地和悦悦妈妈说了这个情况,她才回忆起来平时睡觉都是妈妈哄着入睡的。之后,悦悦慢慢不怕睡觉了,只要我帮她盖好被子即可。 看来,入园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原因真的很重要。(芷江中路幼儿园 袁佳贇) 早上,添添开心地来到幼儿园,放好书包后,开始在教室里转悠,我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就问他是不是想去磁性拼图区玩拼图,大概十分钟后,他从隔壁房间跑出来,说他不想玩了,我走过去一看,原来他把盒子里所有的磁性拼图都贴在了板上,整个板上贴得满满的。我说:“你拼了什么呀?”,添添说:“我拼了房子还有花。”这时,不断地有幼儿来到幼儿园,我也不得不在门口迎接。添添就跑到了隔壁房间,我想让他安静地在区域里游戏,就指着建构区的脚印说:“这里还有小脚印,你就这里玩,好不好。”添添哭了:“我不想在这里玩。”我问:“那你想去哪里玩?”添添一边抽泣一边说:“我不想玩了。”然后站在旁边一直在抽泣。 我与师傅交流了这件事,她告诉我,每天来园接待的时候,应该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首先就应该问一问孩子今天想玩什么,应该让孩子自由选择游戏区,而不应该给孩子指定,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有兴趣地参与游戏,这一天有一个好的开端。如果孩子情绪不好,不想玩,可以先安慰他一下,然后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引导他看看其他小朋友在玩些什么,或者让他跟着老师一起去“做客”。(芷江中路幼儿园 陈佳妮) 我班里有个孩子叫晓荪,在班里是个非常机灵的孩子,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好,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心聆听,什么时候应该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不是个墨守成规的孩子,我很欣赏他。可是据外公反映,在家里,他的问题可不少,会对家里人发脾气,而且每天都睡得晚,也不好好练钢琴。外公希望我能帮帮他的忙。

于是,我对晓荪说:“孙老师知道,你在幼儿园不仅是个乖宝宝,在家里也是个乖宝宝,很听外公的话。”然后我就给他讲了一大堆早睡早起的好处,还跟他约定了晚上上床睡觉的时间。

接下去的两周,每天早上来园接待时,我就当着他的面询问外公,晓荪昨天在家有没有早早睡觉?外公说,他吃过晚餐后就一直询问外公时间,因为我跟他的约定是晚上八点半上床睡觉,只要外公告诉他八点半到了,他就会很自觉地爬到床上去睡觉,这个好习惯便逐步养成了。我利用来园接待时间介入了幼儿的家庭生活习惯。(芷江中路幼儿园 孙怡杰)

可供讨论的问题:

1、来园接待如何让幼儿愉快地开始幼儿园的一天?

2、来园接待时为何要主动询问幼儿在家的情况?

·运动

关注的幼儿发展目标:身体健康、大肌肉动作能力、安全意识、规则意识

幼儿通常都喜欢运动,特别是户外的活动,运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可谓至关重要,但“动”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事。所以,老师要特别注意保障幼儿在运动中的安全和健康,但又不能减少幼儿的运动,影响他们的发展。如果能动态地把握安全与充分运动之间的关系,从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控能力和规则意识入手,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安全”,就可以让在家很难有运动机会的幼儿,在幼儿园里充分享受运动的魅力,发展运动能力和胜任感。

试试这样做

1. 提醒并协助幼儿做好运动前的准备 ( 如检查鞋带、整理服装、垫毛巾、如厕等 ) 。

2. 事先检查运动场地、器具的状况,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 如不同运动区域的分割、运动器具的完备状况 ) 。

3. 运动前强调与安全有关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运动过程中提醒幼儿遵守,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4. 运动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情况, 看情绪和精神状况,摸背上出汗情况,给予必要的监护、照顾,提醒幼儿动静交替、适当休息、增减衣服。

5. 保证幼儿户外运动的时间,并调动幼儿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注意运动的密度。

小贴士

J当教师在任何一个区域辅导个别幼儿或和少部分幼儿游戏的同时 , 眼睛一定要不时看向场地上所有的幼儿 , 不时用语言或手势指导幼儿活动。如 :\欢欢 , 跳上轮胎的时候要稳,腿用力,很好!\开车的司机们, 转弯的时候速度放慢一些 , 小心车辆碰撞!\

J每一次活动的开始部分 , 事先让每一位幼儿知道今天的场地上那些运动区域有一定的危险性 ,要求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安全游戏。如:\孩子们 , 请仔细看清楚滑板车上斜坡和下滑冲下来是有方向噢 , 不能反方向地游戏。大家看 , 滑板车滑下的这条通道为什么这么长? 对了 , 是让车辆缓冲的 , 所以虽然这里很空 , 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在这条路上游戏和穿越 , 要被车撞到的。 \教师要千万切记 , 将不安全的事故隐患考虑在事前, 并让每位幼儿都事先皆晓, 可以提升 98% 以上安全系数 )

J可通过材料和活动的趣味性或老师自己表现出对活动的兴趣来调动幼儿运动的积极性。

某教师的案例

刚开始工作时,我很怕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因为每次户外活动孩子们都非常活跃,让我很难掌握局面。以前在见习的时候,看过师傅组织户外活动,非常流畅,孩子们也很积极地围绕在老师的周围,可是自己操作起来却非常的费力,想让孩子们走过来听我说游戏规则,不是这个不过来就是那个跑得很远,等我把她们一个个领回来,原先的一些幼儿又跑远了。结束时光排一个队就很长时间,孩子们一乱,作为新教师的我就更加着急。 和师傅讨论过之后,了解到,有些事情是不用去等孩子的,你自然的开始后,孩子们会慢慢被你吸引而自己走过来的,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等,孩子们也不知道你到底要干什么,自然会注意力分散,你在集中的时候可以速度慢一点,等等个别幼儿,但是不要停下脚步,让他们从动作看出你的目的,这样自然会吸引到孩子们,而且不用花很大力气,等慢慢适应后,孩子们对你的声音自然会很敏感。(芷江中路幼儿园 袁佳贇) 可供讨论的问题:

户外活动如何从活动环节的程序安排、教师发指令的方式等方面处理好“收”与“放”之间的关系,让幼儿既有序、又尽兴地运动? ·生活

关注的幼儿发展目标:身体健康、安全感与接纳自我、精细动作能力、卫生习惯、文明交往习惯、自理意识

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并不会贬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上的照顾和帮助不仅仅是满足幼儿基本的生理需求,也能让幼儿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有时幼儿喜欢保育员甚于老师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在满足幼儿对爱、尊重和安全的心理需求,这是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赢得幼儿信任的最佳机会。生活活动也不仅仅是照顾,也涉及鼓励幼儿自我服务、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自理能力和条理性。因此,教师是把生活活动看成是累人的琐事,例行公事地尽快应付完,还是看成形成班级气氛、提高幼儿能力的教育契机,使它们变得有意义,对幼儿的长远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由于幼儿的体质、神经类型以及家庭生活习惯差异极大,在生活中有必要使统一的活动和要求有适当的弹性。

试试这样做

保障安全、卫生与健康

1. 站位应保证每个孩子都在视线范围内。

2. 在照顾幼儿如厕后、准备食物与吃饭之前及时洗手, 并提醒幼儿在餐点前、如厕后和手脏时洗手。

3. 提醒幼儿间隔一定时间要喝水。

4. 睡觉前后“两开两关”,保证卧室良好的通风状态和亮度。

5. 关注幼儿的进餐情况 (如胃口的剧烈变化),及时发现疾病的预兆。

6. 了解幼儿特殊的用餐需求, 提醒幼儿园相关同事提供特殊的餐点(如食物过敏或宗教饮食禁忌)。

7. 睡觉过程中经常性地巡视,避免幼儿因睡姿不对呼吸困难,给睡梦中大叫的孩子以安慰,使其重新安稳入睡。

营造宽松温馨的心理氛围

8.在生活活动中以亲切的态度给予幼儿必要的照顾,如果幼儿因能力有限而打翻饭菜、弄脏衣物等,千万不能嘲笑、指责幼儿或生气地抱怨。

9.了解幼儿的进餐和睡眠习惯,在进餐和午睡时营造一个温馨的气氛,不让幼儿感到紧张。 (适当允许幼儿调整进食量,按自己的速度进餐,允许幼儿在一定阶段抱着依恋物睡觉,在纠正幼儿已有的不良进餐、睡眠习惯时要循序渐进)。

帮幼儿养成好习惯

10. 帮助幼儿了解生活活动的一般流程, 以及如厕、洗手、喝水、进餐、穿脱衣服、睡觉和起床的一般顺序, 并采用鼓励性的指导方式帮助幼儿自己去做,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1.建立必要的生活活动规则并告知原因 ( 如吃饭时不大声说笑,咽完饭菜后再做其他活动,不在洗手间内打闹、泼水,睡觉时不蒙头等) ,提醒遵守。

12.睡前提醒幼儿小便 , 特别是容易便溺的幼儿。

13.睡前组织一些使幼儿放松的安静活动(如散步、听儿歌、故事、音乐等),观察每个幼儿入睡的状况, 保证幼儿不玩弄小物件、不蒙头、口、鼻等, 并给予必要的照顾。

小贴士

J盛菜时,要把色彩好的菜盛在碗的最上面,也可以配以漂亮的餐具,并与孩子讨论食物的味道,用“好吃感”来刺激食欲。幼儿挑食时,允许先少吃一点,然后逐渐地增加。分析幼儿吃饭慢的原因,对吃饭速度的要求有一定的弹性。平时还可激发大家谈谈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注意从心理上解决挑食的问题,并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J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为避免吃饭说话发生呛的危险,可以放一点轻音乐,减少说话的欲望;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可以在告知危险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的交流,这都有助于使进餐的气氛宽松,改善食欲。对于大班的孩子,可以提供机会让他们按自己的需要量盛饭,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也可以先盛好不同量的饭菜,让幼儿自己选择选择吃哪碗。这均可以避免造成进餐的紧张气氛,避免让孩子感到吃饭成为负担。

J对幼儿、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洗手是一件“大事”,老师要经常提醒。不但需要教孩子正确的洗手方式,还需要关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洗手的情况。可以创设一个洗手的环境,让孩子喜欢上洗手、提醒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如:小班可以在洗手处贴上本班孩子洗手的示范照片或图片,用简单的图示标出洗手液、肥皂、手帕、护手霜等物品的摆放处;中、大班可以请孩子自己创制一些标识,表示洗手的规则和物品的摆放处;老师也可以把洗手程序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一边念一边洗手,有自我提醒的作用。

某教师的案例

摘自李云峰:《从关注进餐入手,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http://www.sdchild.com/Article/course/explore/200706/10079.shtml 开学有两周了,好好几乎没有在幼儿园吃过饭菜,每次看到餐桌上的饭菜不是说“我不饿”,就是说“我不想吃”,有时甚至吃一口吐一口。为了能让她把饭吃进去,我们几位老师一到吃饭的时间就想方设法地耐心劝导,甚至一口一口地喂她吃饭。但是,尽管我们给予了特殊照顾,却仍不见成效。 通过分析,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是我们过分的关心,强化了她的厌食情绪,使吃饭成为她沉重的心理负担。在负担的重压下,孩子厌食加剧。在进餐护理中,我们关注的仅仅是让孩子把饭吃下去,吃够量,而对情绪与胃口之间的关系不够关注。为了能使幼儿都能达到量而不剩饭菜,我们常采用多种方法劝饭、添饭,甚至是喂饭,有时孩子们面对老师的恪尽职守,常是一脸无奈。 于是,我们改变了方法。首先,我们在做好家长工作的同时,注意改善幼儿的进餐环境,尽管是带量食谱,但在护理过程中也力求尊重每个孩子的需要和特点,不让孩子感到紧张为难。 其次,为了淡化好好小朋友对吃饭的紧张与焦虑,我们首先从自身态度上淡化对好好进餐的关注。进餐前后没有了带高帽的激励,没有了一对一的个别营养学知识讲解,不喂、不催、少盛;有的是餐前准备环节孩子的参与,比如请她做值日生摆餐巾盒、分餐盘汤勺。在第一次请她做值日生时,她认真的做,最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什么也没有说就吃了起来,虽然吃的不多但已有了一定的进步。我们并未在当时当众表扬她自己吃饭了,而是在离园时,奖给她一枚\大拇指\画片,夸奖她值日生做得好。家长第二天反映,好好回家后非常高兴,说很愿意做值日生的工作。 后来,我们又不断利用餐前准备的环节,在班上谈论\我最爱吃的东西\,好好也很高兴地告诉我们她喜欢吃饺子。渐渐地,好好的进餐情绪好转了,也有了食欲,并能把饭菜都吃完。 我们班的一个男孩有一次尿了裤子,回家后奶奶说了他几句,他就有了心理阴影,从此,每天午睡时都会尿床,为了让他宽心,我们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对奶奶讲这是这个年龄幼儿的年龄特征,让奶奶不要去说他了。之后,我们也不太去刻意地表扬他鼓励他,试图去淡化这件事情。当然每天午睡前一定督促他去小便小干净,如果他今天没有尿湿,我就会轻轻地在他耳边说一句:你看!我们晨晨长大了!后来渐渐地他也不再尿湿了。

别看孩子年龄小,他们的心理非常敏感,也很要面子,特别是尿床这种事情尽量不要太张扬,老师处理这些的事情时应尽量谈化它,把它当作一件普通的、而不是了不得的事去处理。只有老师不在意,孩子们才会以为这是件小事,不会形成心理压力。(芷江中路幼儿园 袁佳赟)

·游戏

关注的幼儿发展目标:自主性、专注与投入、想象、表达表现自己的想法

这里所说的游戏是指自主游戏(或本体性游戏),要把它与教师设计来辅助教学的游戏区分开,就是由孩子自己选择玩什么、在哪儿玩、与谁一起玩、怎样玩。社会上普遍视这种活动是“瞎玩”,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什么意义,有些老师也有可能迫于这种压力而取消自主游戏的时间。但其实,这种自主游戏给孩子提供了选择、决定的自主机会,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充分地表现自己对事物和生活的理解,实现自己想做的事,获得自我发挥的满足感,从而变得活力充沛,并逐渐产生目的性的学习行为。游戏对幼儿发展的这种功能是教师决定的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教师在这类活动中首先要把握谁主谁次,不能替代幼儿决定游戏。但由于幼儿的活动受到具体事物的影响,如果没有符合他们需要的材料、不受干扰的空间和时间,他们就会觉得无事可干,根本谈不上上述的发展功能。所以,你虽然不在台前做主角,但却在幕后给幼儿的游戏做好服务。教师在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教会幼儿高水平地玩,而在于维护幼儿游戏的兴致和坚持性,想方设法促使他们将自己想做的事进行到底。为此,你要观察和了解幼儿对材料、空间、时间、玩伴的需求,还要帮助幼儿制订必要的规则,有时,你也需要巧妙地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帮助他们找到将游戏延续下去、拓展开来的道路,使他们能在游戏中尽兴。

试试这样做

1. 保证游戏的时间和空间。

2. 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包括一些不确定用途的材料,但确保游戏材料的安全、卫生。

3. 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游戏材料 , 但与幼儿一同建立必要的游戏规则 ( 如游戏区的人数限制、游戏材料的爱护和整理等 ) ,并提醒遵守。

4. 对处于不同游戏区的每个幼儿予以关注 , 有目的地观察 ( 可以旁观也可以做参与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对材料的偏爱和使用方式、产生的疑惑、游戏区的划分,做必要的记录,并据此对游戏材料的投放和游戏区的划分进行调整。

5. 在必要时 ( 如当幼儿漫无目的地游荡、遇到困难想放弃游戏或发生激烈冲突时)介入幼儿的游戏, 但尽量采用间接的方法 ( 如扮演一个角色 ) 进行支持和指导,不要硬性要求幼儿如何玩。

6. 采用集体或个别的方式分享、交流游戏的经验, 讨论游戏中的问题, 拓展或深化幼儿游戏中获得的经验,鼓励有创意的玩法。

小贴士

J许多东西都可能成为孩子的玩具,特别注意提供一些不限制孩子玩法的“非定型材料”,如橡皮泥、沙、水、金属丝、各种材质的纸、盒子、珠子等,一些工具,如美工剪刀、浆糊、胶带、回形针、绳子或线、放大镜等,一些激发角色扮演或表演的道具和服装等等,玩具不一定买高档精美的,可以买,可以自制,可以由老师制作,也可以发动小朋友们参与某些制作环节以及游戏环境的创设,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J在游戏中,教师边观察边在心中酝酿分享交流的大致内容,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幼儿事先小准备小介绍。如: 佳佳 , 你的这个新方法很好 , 今天可以向大家介绍吗 ? 那我们一起来想想可以怎么说 ?( 事先的小准备小帮助可以使幼儿在交流中更有自信,也是教师有效调控幼儿交流的基础 )

J平时做个有心人,就不会因特意地为应一时之需制作和收集材料而花掉许多时间。

某教师的案例

有次游戏中,娃娃家的“妈妈”抱着娃娃来向我求救: “老师,我的娃娃病了,可是我们没有医院可以看病。”看着她期冀的目光,我决定请幼儿集体讨论解决“娃娃看病”的问题,在一次热烈的讨论之后,幼儿决定在以后的游戏中增加一个小医院。由于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模仿成人活动、反映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游戏,可创设环境、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们再现生活,表达自我。 总目标(在自主游戏中进行如下学习): 1、 积极参加活动,尝试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丰富游戏情节。 2、 尝试寻找替代品或自制材料。 3、 能主动与他人一起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第一次游戏实录: 游戏开展地点:活动室 游戏主题:小医院 游戏开始,a先把小朋友平时收集的与小医院有关的游戏玩具及材料搬到游戏区,又找来一张桌子和几把小椅子。他把经过自己挑选的玩具放到桌面上,有听诊器、针筒、药盒等。(该幼儿对看病有一定经验,在挑选游戏所需物品上能看出他是经过自己的思考的。)这个时候凑过来几个小朋友:“a,我和你一起玩小医院,好吗?”a想了一想,选了一个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他们又一起整理起玩具。(幼儿有与他人合作的初步意识。)五分钟时间里,他们一直在整理玩具。有两位小朋友不耐烦了:“怎么还没开门?你们怎么这么慢。”a没有理睬,另一位小医生说;“好了,好了,你们可以来看病了。”不一会儿,小医院医生的桌子前排起了长龙。 病人a:我今天肚子痛。 a:你吃过什么东西? 病:我妈妈给我吃过牛奶、馒头还有鸡蛋。 a:你吃过的东西坏掉了吗? 病:不知道。 a:我帮你听一听,张开嘴巴说“啊”。 病人撩起衣服,配合医生的指令。两位小医生给每一位病人都打了一针,配了些药品,结果小医院门口的长龙就是少不了。(由于是初次游戏,幼儿明显对游戏规则等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后面的小病人有的开始注意力分散,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有的想要插队;还有的跑到小医院里面去看一看。小医生想要维持一下医院的秩序,看来效果不太理想。 由于是初次游戏,我一直在旁处于观察的地位,关注幼儿的游戏发展,并未以任何形式参与游戏,这样更能有利于幼儿专注的探索。 活动后的分享和讨论: 教师:今天小医院开张了,请小医院的医生介绍一下吧。 医生:今天,我们小医院来了许多病人,我给他们打针,还配了许多药。 教师:那你们今天遇到什么问题吗? 医生:我们都忙不过来了,可是他们还都来乱挤,把我们小医院桌子上的药品弄得乱七八糟。 教师:那你们今天到小医院来看病的病人为什么要挤来挤去呢? 病人a:我们不知道怎么排队,也没有人告诉我们排到哪里。 病人b:医生的动作太慢了,我只是去看看医生在干什么。 病人c:我今天只打了一针还没配过药。 教师:那你们到医院里去看病时,医院里是怎么样的? 病人d:医院的医生看病不打针的,配药也不是医生那里拿的。 病人e:医院里看病,是在外面坐在凳子上排队的。 病人c:医院里看病时,还有病历卡呢。 教师:小医院里会有拿些人?那我们小医院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幼儿b:有医生,护士,挂号的。 医生b:我们在外面放些小椅子,请病人坐着排队。 病人a:还要做些病历卡。 幼儿a:医院的人太少了,还可以多请几个小朋友。 第二次游戏实录: 活动目标: 1、 能与同伴初步探索角色的分工,有初步的游戏规则。 2、 努力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游戏开展地点: 活动室 游戏主题: 小医院 医生a请了三个小朋友和他一起进行游戏。经过讨论后分工为:两个医生(需确认),一个挂号,一个打针和配药。几个小朋友一起搭建小医院。在放置小椅子时,因为碰到了小银行的门口,于是,他们和小银行的小朋友商量,请小银行的位置往里移了一点。小医院的玩具放置整齐后,挂号的“医生”开始招呼:小医院开张了!小朋友在挂号处领到自己的病历卡后,挂号的小朋友很认真地为他们写上号码。挂号后,小朋友坐在医生旁边的小椅子上等候。 医生a本是个非常好动的孩子,但那天在游戏中却判若两人,他在角落里一直玩着针筒,针筒被拉出推进,他乐坏了,原来他很喜欢玩针筒。这时,教师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医生,我来打针,你在干什么?”“我给他打针,”他用手比划着。我故作吃惊: ”就用你手上这针吗?”“对呀,这个就是打针用的针呀。”我连忙问道:“可是,你这个针消过毒吗?”“消毒?应该消过了吧。”“那消过毒的针再这样拿在手上玩,手上的细菌不是要跑到针上去了吗?这样太不卫生了。病人打了这种不是要加重病情了吗?”我故意大惊小怪起来。“那,那我怎么练本领呢?”我怎么能阻止一个医生练本领呢?我再问:”要是有人来打针怎么办呢?”“我就不练本领了。”“那要想想办法,医生怎么练本领呢?” 分享活动和讨论: 老师:今天的小医院有了新的发展,请他们介绍一下吧。 医生a:我们今天多了几个医生。我今天是打针还有配药的。 医生b:我今天是挂号的。 医生c:我今天是医生,给病人看病的。 教师:你们今天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吗? 医生d“刚才有一位病人说我们打针的针不卫生。” 医生a:“可是医生要练本领的呀,我怎么练本领呢?” 幼儿a:“医院里打针的针都是消过毒的,如果医生拿来拿去就不卫生了。” 教师:那医生要不要来练本领呢?怎么练呢? 幼儿b:“我从来没看到过医生练本领,医生就不要练本领了。” 幼儿c:“医生可以把练本领的针和给病人打针的针分开来,这样就可以了。” 教师:你们在游戏的时候,还有什么问题吗? 幼儿d:“医生给每位病人都打针,可是我有的时候到医院看医生时,是不打针的。” 教师:说的不错,好像不是每个病人都需要打针的。你们觉得怎么样? 幼儿e:“有时感冒了,要去打针的。” 幼儿f:“上次我去医院看病,就没有打针。” 教师:那么看来我们下次游戏前,先要商量一下,为什么要打针,什么时候该打针,什么时候用不着打针。(激发幼儿下次游戏前在游戏规则及知识上进行进一步探索。) 分析与反思 1、 尊重孩子们的意愿。 我们都承认“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在孩子们提出要新建“小医院”时,我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肯定与支持,使孩子们的意愿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深入的机会。尊重孩子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就要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我认为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主题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 2、 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 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时的一种暗示。如,在小医院中,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要各自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每个医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病人服务,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小医院”将他们之间的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3、 教师主动加入幼儿的游戏,以自己的行为引导幼儿推进深入游戏的情节。 我在观察到一位小医生在摆弄针筒时,我立即对他的行为进行引导。游戏中幼儿满足于操作一个动作并没错,通过一番引导为他制定一个游戏规则也必不可少,游戏变得完善了。使幼儿原本单纯的一个摆弄玩具深入到对游戏情节及规则的推动。 4、 在游戏结束时进行评议。 不是每次游戏都能顺利开展的,对于这些游戏,就需要在小结时找出原因。如:在第一次游戏时,由于相关游戏的规则的缺乏,小医院里的秩序一片糟糕,由于经验的不足,使幼儿之间发生一些争吵。我请大家一起找原因。孩子们说:“应该给等候看病的病人一些位子这样就不会乱了,还要商量好位子。”“不能吵架,吵架不解决问题。”这样,在每个幼儿的头脑中增强了协作意识。在以后的游戏中,幼儿都是先商量好先把位子放置在哪里,然后再进行分工,吵架的现象就不见了。(芷江中路幼儿园 孙怡杰) 可供讨论的问题:

1、游戏是否需要目标?怎样在达成目标的同时不影响幼儿“游戏主人”的感受?

2、教师是否需要介入幼儿的游戏?怎样介入不会影响幼儿游戏的兴致甚至干扰幼儿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直接介入与介入游戏前和游戏后的延伸活动各适合于哪些情况?

3、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时关注什么?又在括号中对幼儿做了哪些方面的评价?

·学习

关注的幼儿发展目标:认知发展(关于身心健康、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审美与艺术表现、语言能力

很多新教师都感到,设计和组织集体学习活动是极富挑战性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目标的适合性、活动内容和过程与目标的匹配、座位的安排、对活动流程各环节的细致预见、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的回应方法,是新教师特别需要关注的几个焦点。而所有这些,都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教师的生活体验越丰富,知识面越广,对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过程了解越深,对设计学习活动和指导幼儿学习就越有帮助。

试试这样做

1. 根据年龄特点确定适宜的活动目标,并在确定目标时考虑到自己所带班级幼儿的特点,让幼儿通过活动比原来有所长进。

2. 针对不同的目标,可以组织正式的集体或分组教学活动,也可以将学习目标渗透在区角材料中,由幼儿自行操作、自学,达到目标。

3. 活动内容的选择紧扣目标,并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尽量采取有助于幼儿直接体验的方式,可以利用一些教具和学具。

4. 做活动计划时,预先猜测幼儿可能的反应(如对教师问题给出的答案、给教师提出的问题),给自己准备几种不同的回应方法。

5. 与群体幼儿一起活动时,视线关注全体幼儿, 接收来自幼儿的反馈, 尽可能给每个孩子表现表达的机会,并注意地倾听孩子的表述,必要时重复某些孩子的表达,引起其他幼儿的注意,引导他们向同伴学习。

小贴士

J订目标时,要首先把《课程指南》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各年龄段发展重点目标烂熟于胸,同时要特别关注本幼儿的已有经验,再参照《课程指南》中的“关键经验”来选择内容。

J发现不善于表达表现的幼儿, 给予小小的鼓励和暗示 , 充分肯定幼儿最小的成功和进步,并鼓励他们事先做些准备。

J在集体教学活动以前做好所有的准备, 如:教具怎样摆放、怎样呈现;电脑、录音机、电视机等事先调试好,碟片和磁带事先放好,并听放过;幼儿的操作材料放在最容易取放的地方。教学现场的教具障碍是教学秩序混乱的最大原因。

J当幼儿提出的问题一时把你难住时,不一定非要勉强回答,更不能否定和回避问题,而可以提示幼儿从哪些渠道寻找答案,或承诺与幼儿一起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某教师的案例

摘自吴佳英:“我爱我家”的设计与反思,原载《上海托幼》2006年7/8合刊 活动一:会爬树的爸爸 《会爬树的爸爸》是二期课改教师参考用书“我爱我家”的主题中“爸爸本领大”小主题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有趣离奇,涉及幼儿和成人的心理,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让幼儿明白不能提无理的要求:二是让幼儿体验故事里荣荣对爸爸的爱,以及爸爸对荣荣的深情。反复思考后,我依次设计了以下问题: 1.(出示汉字“爸爸”)这是什么字?你喜欢爸爸吗?你的爸爸有何本领? 起初幼儿不理解“本领”的含义,答案有“给我买玩具”“看电视”等。我给幼儿解释什么是“本领”后并以“我爸爸会游泳”开头。接下来幼儿有了切题的回答,如爸爸上班、会烧饭、打电脑、打球等。 我认为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是父子深情,孩子大都很喜欢自己的爸爸,而且在他们的心目中爸爸很能干,因此从这个问题切入,能调动幼儿的经验,激起他们对爸爸的情感。 2.有个爸爸会爬树,(引入故事,请幼儿倾听)他为何要上树?荣荣见爸爸是怎样上树的?爸爸摘到枣子了吗?幼儿一听名称就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所以这组问题他们很容易就回答出来了。 3.树为何会越长越高?这是故事中的离奇之一。其实是在暗示幼儿由于荣荣的无理取闹导致这棵树越来越高,就像《木偶奇遇记》里皮诺曹的鼻子一样。但幼儿不理解这是为什么,部分幼儿认为树是被施了魔法,可见他们还没理解。 4.天黑了,爸爸站在很高的树上,听不见荣荣的声音了,他会怎样?爸爸会害怕吗?他害怕为什么还要帮荣荣摘枣子?你爸爸也喜欢你,他会为你做什么?幼儿心目中爸爸是最勇敢的,所以没有人认为爸爸会害怕,他们觉得爸爸会继续努力的。听到荣荣的爸爸哭了时,教室里很安静,丁丁、严严等聪明的幼儿成功地回答了后面的问题。他们认为爸爸是因为喜欢自己的孩子。最后一个问题引起了幼儿的共鸣,有的说爸爸为他买玩具,有的说带他出去玩,有的说陪他玩游戏等。 很少听到故事里的爸爸会哭泣,生活中幼儿也见不到这种情景。当幼儿听到荣荣爸爸哭了都变得很安静时,我能感到他们其实是在思考,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有点不可思议。 “爸爸害怕为何还要上树”是故事中又一个关键问题,让我高兴的是部分幼儿知道是爸爸为了帮荣荣摘枣子,而两个最聪明的幼儿说出是“因为爸爸爱孩子”。在谈及自己的爸爸怎样爱自己时,引起了全班共鸣。在两次高潮后,当我再次提升说明爸爸对他们的爱时,幼儿理解了荣荣的爸爸为何坚持上树。因此,这个问题的设计为下面理解荣荣不要枣子而要爸爸的情节做了铺垫。 5.这下爸爸该怎么办?谁来帮助他?爸爸摘到枣子为何要捂得紧紧的?他下来的时候听到荣荣在说什么? 幼儿很容易就说出捂得紧是因为想藏好给荣荣。他们已经学着从字词中体会爸爸的爱了。荣荣在爸爸上树前后说的不同的话暗示了荣荣逐渐体会到,因为自己的无理取闹而导致爸爸不见了,所以设计这个问题是想让幼儿通过回忆与对比,体会荣荣知错的心情。 6.本来荣荣是很高兴的,现在为何不高兴了?荣荣喜欢这颗枣子吗?为什么爸爸给他的时候他又扔在地上呢?小朋友也喜欢自己的爸爸,所以不能让爸爸做危险的事对吗?幼儿的回答有“他发现爸爸不见了,很着急…‘他想爸爸了…‘他觉得让爸爸爬这么高太危险了”“他喜欢爸爸”等。在此,我作了以下提升:荣荣喜欢枣子,但他更喜欢爸爸,他担心爸爸爬得太高会有危险,觉得为了摘枣子而让爸爸爬这么高是不应该的,所以他要爸爸回来。 至此,幼儿已体验到了荣荣父子间的亲情,但受具体形象思维特点的制约,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过无理取闹的事,所以我设计了第七个问题引发他们的经验。 7.小朋友想和爸爸多呆一会,可爸爸要上班怎么办?看中同伴的玩具,非要爸爸马上去买对吗?爸爸妈妈要回家烧饭,而你却不愿回家想在幼儿园玩时,怎么办? 这些问题平时经常发生在幼儿身上,拿出来让他们讨论很有意义。幼儿在和同伴的讨论中,对这些两难问题形成了正确认识,从而在体验成人对自己关怀的基础上懂得自己也要关心爸爸妈妈。 这次活动结束后,我有了如下体会:中班幼儿仍以无意注意和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关注和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关注他们的活动并寻找适当的机会参与,帮助他们搭设向上攀登的台阶。活动中,我注意到很多幼儿都希望荣荣的爸爸能帮荣荣成功地从树上摘下枣子,所以当他们听到枣树随爸爸爬高而越长越高时觉得很难理解,更不可思议的是爸爸怎么会哭,会害怕。这时我用一连串的追问激发幼儿思考爸爸有没有害怕的东西,他害怕为什么还要往上爬,下来时为什么把果子捂得紧紧的,荣荣一开始想要枣子,为什么最后爸爸给他时他又不要了等。在不断的追问下,幼儿逐渐理解了爸爸因为对荣荣深深的爱才不顾危险爬上树,荣荣最后也是因为爱爸爸不想让爸爸发生危险所以不要枣子了,并由此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本次活动有一定难度,真正能把握活动目标的幼儿不多,大多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因而,我认为这个活动如放在中班后期上,当幼儿有了更多的体验后,效果可能会更好。 活动二:我的家 活动前,我让幼儿事先了解自己家的门牌和房间号码等,并准备了地图。 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认识幼儿园周围的路名。对部分能说出自己家附近主要路名的幼儿,我就和他们在地图上找这条路在哪里。这部分活动幼儿注意力集中,节奏也很快。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幼儿间的交流,并让幼儿觉察到和许多小朋友都是邻居,真是一件开心的事。然而当我问幼儿是否知道自己家的详细地址时,他们似乎被问倒了。回答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我家住得很高,在最上面一层,要爬很多楼梯; 2.我家是×0×; 3.我家在×路×号; 4.我家住在××路××弄××号××室。多数幼儿的回答是前3种,只有5个幼儿能准确地告诉我家庭地址。让我感到奇怪的是知道自己住址的幼儿是政政、芊芊、若若等几个平时在班级中不声不响的幼儿。我不禁追问“谁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结果能报出自己家电话号码的依然是这些幼儿。 于是我增加了预设中没有的问题:“你们每天都回家,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如果我们出去玩不小心走散了,你怎么告诉警察叔叔家在哪里呢? “打电话。” “如果你没记住电话号码,还有什么好办法?” “告诉叔叔爸爸妈妈的名字。” “城市里的人好多,要找到他们的名字也不容易。” “可以查电脑的。上网。”不知谁插了一句。 “这主意不错,可是如果你们都走散了,一定是政政、芊芊他们先回家,知道为什么吗?” “他们知道自己家的路名和门牌号码。” “对,今天我们回家再去问问爸爸妈妈自己的家到底在哪里好吗?”活动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 幼儿带着问题回家了,可我觉得在安全意识逐步加强的今天,应该让父母意识到除了知识、心理和食物,还应关心幼儿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我想在区角活动中提供一些物品让幼儿再现自己印象中的家,并鼓励幼儿熟记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在和幼儿的对话中我发现,幼儿对自己家的门牌号码印象最深,但还没有形成按照顺序找地址的习惯,因此可以借助一个活动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另外在我们班的《苹果报》上,向家长提出有关安全的倡议,建议家长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活动三:老师的家 幼儿对教师的家总是充满着好奇和向往。记得带小班的时候,就有幼儿问过我:“老师,你的家住在哪里?”现在,当他们与我的感情越来越深的时候,想去我家的愿望就更强烈了。数数已有近十个幼儿明确提出过想到我家去看看。杰杰还特意问我要电话号码,说想我的时候可以打电话给我。结合幼儿上次出现的安全“隐患”,我决定组织这样一个活动——带幼儿去我家,同时解决上次遗留的如何按序找地址的问题。 一、活动前的非正式活动 正式活动之前,我和另一个教师先带着班上的六个幼儿到我家去了一次。幼儿听说要去我家,立刻显得十分兴奋。我先告诉他们我家的地址,然后请他们记住我们怎么走、怎么找。一路上他们说个不停。悦悦问:“你家有没有人?”杰杰问:“远不远?”多多问:“其他人什么时候去?”每到一处,我都注意让幼儿看看我们在干什么、到了哪里,并让他们回忆是怎么走过来的。当幼儿终于找到我家时,大家都很高兴。 一进我家,他们就叽叽喳喳开心地像小麻雀一样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问东问西。杰杰对我家的沙发和窗台上的几只玩具狗很感兴趣,还把狗贴在自己额头上开心地大笑。严严对我家的冰箱很感兴趣,他一直摆弄着冰箱上各种有趣的磁铁,还打开冰箱门看看里面有什么。当他要小便的时候,我请他进我家的盥洗室,他看着坐便器边的电话不动了。过了一会儿,他指着电话探出脑袋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要在厕所里装电话呀?”我一听就把问题抛还给他:“你真会观察,你猜猜看我为什么把电话装在卫生间?”他想了想笑着说:“是不是你小便的时候要听电话呀?”我点了点他的鼻子说:“猜对了!有时候我正在洗澡,有时我正在大便,这时如果电话来了听起来多么不方便,在这里装个电话我就不用着急地出来接电话了。”听了我的回答,严严告诉我说:“我家的厕所里没有电话。”我就建议他回家也装一个。悦悦对我家的钢琴投入很大关注,她告诉我自己会弹琴,于是我让她表演了一番。她很高兴地坐在琴凳上,像模像样地弹奏并唱起了歌。有趣的是她的音符是没有规则的,嘴里唱的与手指弹的根本对不上号,可是五个幼儿围在她身边听得很仔细,没有人说什么。我觉得非常感动。丁丁则对我结婚时别人送的一对小鸳鸯异常喜欢,拿在手上爱不释手,不停地告诉我这对小鸟很可爱。潇潇和多多相对比较文静,他们最喜爱我家的食物:薯片、巧克力、话梅等。等他们的兴趣逐渐降低的时候,我招呼他们坐在我家的茶几前一起喝茶、聊天、吃零食。我让他们说说我家有几间房间,最喜欢我家什么。他们则不停地告诉我自己家和我家的区别,赞美我家“很大很美”。这时我问他们以后想来我家该怎么走,先找什么时。他们都准确无误地说先找“路”再找“号”。玩了近两个小时,我带他们离开了我家。 我发现幼儿对教师的确很感兴趣,这完全可以成为可利用的资源和可探究的内容。活动中的幼儿不仅和我进行了情感上的交流,更在比较、观察中了解了找路的方法,丰富了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先带五六个幼儿过去一方面是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招待很多幼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让这部分去过的幼儿带动或引起其他幼儿的争论,激发他们更多的求知欲。为了让去过的幼儿在活动中不至于因为已有经验而感到无味,结合重阳节和班级里幼儿对老人不太关心的特点,我故意在父母的房间里增加了一些礼物,希望在接下来组织的集体教学中增加这部分内容。 二、正式活动 为了让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家的温馨,体验相互关怀的快乐;对家有初步的认识,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交流自己的经验。我把我家的房间及周围的环境拍成录像和照片,设计了集体活动“我的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1.激发兴趣 师:(播放背景音乐《我的家》或出示汉字“家”)什么是家?(小结:家有门有窗,是我们住的地方。) 师:每个人都有家,说说你的家里都有些什么?(小结并丰富幼儿关于“家”中房间和家人的经验,告诉幼儿他们也是家庭中一员。) 2.经验交流 师:你觉得家里谁最能干?在你家里,发生过什么高兴的事?你觉得你的家还有什么不满意或不够好的地方? 师:(小结)小朋友对自己的家挺关心的,既记得许多美好的事,也藏着许多家庭梦想,我们可以把自己刚刚的想法告诉家里人,全家人一起努力让家变得更加美好。我也有个温暖的家,上次谁到我家做过客了?(出示地址,请幼儿观看照片回忆寻找的过程,了解寻找的顺序。) 师:(观看录像)猜猜这是谁?这是我家的什么地方?客厅里还有什么?找找我的房间在哪里。房间里还发现了什么?(幼儿发现礼物)猜猜我会把什么送给两位老人。(先请幼儿猜测,然后再出示礼物。) 3.操作延伸 师:(小结)老人平时很关心我们,我们也要想到他们,相互关心帮助才是一个温暖的家。 对“我爱我家”主题活动的感想与反思 反思“我爱我家”的活动,我最大的感触是怎样选取有价值的点,即怎样选取针对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和突破口。 1.以幼儿最近发展区为依据 教师要在各种关键时刻做出及时有效的应答,推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儿发展的关键是产生认知冲突,皮亚杰把它归为“内源性”,维果茨基则认为成人和同伴也能引发认知冲突。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把眼光放在幼儿已有经验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上,这样设计的活动才会既适合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根据幼儿的当前需要调整 在学习活动中,师生问的交流常常体现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的艺术。瑞吉欧的教学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幼儿抛来的球并抛还给幼儿。”往往在“一推一打”的过程中,幼儿对探索的问题会产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从而使活动深入发展。在先前的观察中,我发现幼儿对我家的客厅最感兴趣,他们在这里玩的时间最长。之前没去过的幼儿也提到了客厅。可见客厅是幼儿很感兴趣的地方,把它作为第一观察点是符合他们的需要的。在我家玩的时候,我观察到幼儿有不同的兴趣点。有的关注卫生间的电话,有的关注厨房设施,有的对我家的电脑有共鸣,还有的对旅游纪念品感兴趣。为此在录像的提供上我进行了专门的选择,如拍客厅的时候注意给幼儿一个全新的、完整的视野:拍卫生间的时候先选择一个点,如幼儿感兴趣的电话,然后再展示其他用品;而对卧室,我就选择重要的拍,如电脑等。结果录像在幼儿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想,正因为我努力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成为参与者,给予他们全心的关注,才能为我第二次探索活动的开展找到参考依据,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 3.依据幼儿生成的内容预设 一旦发现有价值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挑战幼儿,激起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幼儿在出发前就询问我家里有没有其他人,到我家后又问我老人到哪里去了。他们对我父母的房间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所以请我妈妈到现场和幼儿交流对他们来说是个惊喜。在这样的场景下,他们更乐意拆礼物,体验分享的快乐。活动中,我感受到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和同伴、我、我妈妈之间进行互动,同时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场面洋溢着家庭的温馨。幼儿在和老人交流时对老人需要什么有了了解,体会到了老人对自己的关爱。他们主动提出帮老人拿礼物,有的搀老人一起走等。我想今天的活动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的,他们如果能把这次的活动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将促进他们互相关爱的家庭氛围。 可供讨论的问题:

1、在第一个活动中,教师怎样挖掘材料(故事)的教育价值、订立目标的?对活动过程中提问的预设与目标匹配吗?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捕捉到了幼儿哪些方面的信息?对幼儿的理解力有什么评价?又对这个内容适合的年龄段有什么反思?

2、你能从第二个活动的过程中归纳教师的目标吗?

3、第三个活动教师为什么要安排一个“活动前的非正式活动”(“预活动”),对正式活动的开展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让一些孩子参观老师的家之后,教师还要拍摄录像和照片供正式活动使用?

4、活动三与活动二在目标上有什么连续性?教师为什么觉得有必要对活动二进行延伸?怎样从幼儿生成的内容进行后续活动的预设?

5、尝试把活动三最后的环节“操作延伸”引申为“活动四”,设计活动目标、活动过程。

·离园

关注的幼儿发展目标:身体健康、安全、自信和成就感、社会性发展

与来园接待类似,这是与幼儿及其家长个别交往的机会,是与幼儿、家长建立积极关系的好机会,对家长早上交待的事务给予一个反馈,也可以利用这一环节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但与来园接待不同,要特别注意幼儿的安全监护。

试试这样做

1. 提前检查幼儿仪表,提醒并帮助幼儿整理自己的衣物、玩具等。

2.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谈话交流,稳定幼儿的情绪,总结、分享当天活动中的快乐并预告第二天的活动。

3. 主动招呼家长,与每位幼儿道别,提醒他们带好自己的物品。

4. 与个别需要沟通的家长有礼貌但简短地交流,或者与他们另外约定交谈的时间,避免疏忽对其他幼儿的监护。

5. 如果在幼儿离园环节一位教师提前离开, 注意做好清点人数和交接班的工作。

6. 幼儿全部离园后,检查活动室是否已经整理完毕,必要时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材料。

小贴士

J每天在家长来接之前留出一段时间为离园做各种准备,特别对于小年龄的幼儿,要再次检查一下是否有尿湿、汗湿的情况,并做必要的护理。

J站在教室门口 , 微笑和每一位家长招呼, 准确识别每一位接者, 当孩子经过身边时, 自然蹲下身整理一下幼儿的衣着,问问他今天的感受,共同期待又一个快乐的明天。

J将自己一天对孩子的观察与家长做短而具体但是最有效的交流,尽可能在家长面前表扬孩子的积极表现和进步。如:巍巍今天成功地设计完成了一个新颖的机器兵;强强今天在活动中第一个上来表演小鸭的舞蹈,非常主动。如果幼儿在园时间发生了特殊事件,一定要主动告知家长,与家长沟通。

J如果两个孩子在幼儿园中发生冲突,最好避免在离园时同时与两方家长谈论此事,特别是本来已经有矛盾的家长,而应分别谈(如:两位老师分别与一方家长谈),可更好地达到化解矛盾的效果。

某教师的案例

由于我带的是新小班,刚开学的前两天,到了家长接孩子时,孩子们就特别兴奋,全部往门外涌。一边是孩子拼命往外冲,一边是家长伸长了手臂要拉孩子,我要拉着孩子又要看着家长,有的家长还需要和我沟通孩子的情况,而教室里有的孩子就“趁机”兴奋得乱跑,有的甩书包,有的叫爸爸妈妈,场面很混乱,让我手忙脚乱。 带教吕老师就针对这件事指导我说,在下一次离园开门前,我应该先和家长打个招呼,说为了宝宝的安全,让他们排好队接孩子;同时关照平时离园较晚的宝宝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玩玩具。我还应该及时调整站位,这样就可以一边关注门口接送的家长,一边又可以关注到教室里等待的孩子。 在听取了吕老师的建议之后,我试了一试,果然,在家长的配合以及我放学前充分的准备工作下,宝宝可以在老师的关注之下一个个安全地送到家长手里,混乱的场面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了。(芷江中路幼儿园 陈佳妮) 可供讨论的问题:

离园之前可以与幼儿一起做哪些活动,可以保证离园环节的安全有序? ·与同事的关系

关注的目标:

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分工合作关系,保持一个新手必需的虚心态度,不仅能使自己得到同事的接纳,还能在专业发展上赢得许多帮助。但由于是新手,可能因缺乏经验而产生过分的自尊,在与老教师交往时过分敏感,如果能克服这些心态,看到自己的长处,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时,就能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避免逆反、猜疑、竞争、沮丧等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负面作用的不良心态。

试试这样做

1.以诚恳好学的态度主动与搭班老师、保育员进行沟通, 尊重园内每一位同事,遇事有商有量。

2.主动承担自己应有的工作分工,也乐于给予同事力所能及的帮助。

3. 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处理与同事的分歧,避免与同事的私人关系而影响工作。

4. 以积极的态度理解和对待同事的批评和建议 , 同时将自己的困惑和所需的帮助坦诚地表达出来。

小贴士

J 细心发现别的班级幼儿的长处, 和同事交流时经常性表扬他们班的孩子。(同事间相互的赞赏和鼓励是和谐同事关系的有效桥梁)

J 与搭班老师协商一个大致的分工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幼儿保教的需要而不是既定的分工范围来决定自己是否要做某些事,胸中一直有“幼儿的安全、健康”这个大局,同时客观上也能给同事适当的帮助。

J 相对于你的能力而言,老教师更在乎你对人、对事的态度,只要你有诚恳好学、积极向上的态度,她们也会理解和接纳你的错误和稚嫩。

J 当你的想法或教育方案无法受到搭班同事的认同时,可以以谦虚的态度与同事沟通各自的理由,然后寻找能够达成共识的折中的办法,对自己原来的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正,没有必要感到气馁。

某教师的案例

在大学的时候,老师就会和我们说社会和学校是不同的,在社会里一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从学生到一个社会人的转变,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以下就是我遇到的事情。 前一段时间,我和我们班级的保育员有些不愉快,源于每个人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不同。有一次我看到保养员把垃圾往走廊里扫,感觉有些不解,认为她不太为他人着想,于是乎对她有所保留,之后我们之间就缺乏了沟通。“三位一体”没有很好的进行配合,所以在工作上也就有所疏忽。有一次一个幼儿尿湿了,可是就是因为彼此都没有沟通好,所以孩子的裤子都没有换,湿着就回家了。于是乎我们两人又发生了口角。 这件事让我很想不通,心情也很低落。这时,师傅顾老师并不是一味地宽容我,开导我,而像一位前辈一样帮助我分析了事情的轻重,甚至是很好地责备了我一番,把我骂骂醒。刚开始我非常委屈,还是想不通,可能是年轻气盛,一副倔强不服气的样子。顾老师就给我分析了事情的轻重,告诉我孩子永远是最重要的,无论怎么样,只要对孩子有所疏忽,任何人都不能互相推卸责任。一个班级是靠三个人共同建构起来的,不能说什么该你做,什么该她做,都应该是我们份内的事情。 慢慢地我也想通了,后来想想其实没有什么事情,完全是自己钻牛角尖引起了大家的不愉快,最不应该的是牵涉到了孩子,这是做为一名教师最最不应该的,心里想想真是惭愧。平时顾老师是怎么对待我这个搭班的呢,无论我做什么都那么包容我、帮助我。只要我有事,顾老师都是无条件地帮我带班,从来不和我计较。她总是细心地一步步教我……师傅身上的美德,我连最起码的宽容都没有学会,实在是太惭愧了。 于是,我就主动找保育员谈了心,和她道了歉,化解了一些误会,让彼此的协作顺利开展。(芷江中路幼儿园 袁佳赟) 可供讨论的问题:

如何理解围绕幼儿的利益“三位一体”?

·案头工作及自我专业发展:

关注的目标

由于是新手,常常会因为经验不足而体验到受挫感,或因工作任务的繁杂而产生一种无力感和应付心理,如果能克服这些心态,看到自己的长处,脚踏实地地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用心积累点滴经验,不断吸取教训,不轻易放弃专业追求,给自己的成长留出时间余地,积极投身自我发展,你终究会成长为一位成熟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思想历程进行适当的文字记录,并能定期对一个阶段的计划、记录加以比较、分析,也是帮助自己成长的手段之一。

试试这样做

专业热忱

1.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时或感到疲惫时能调整心态,处理自己的情绪波动,不全盘否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愿意努力学习、改善自己的胜任力。

2.能体验到与孩子相处的乐趣 , 对自己能促进孩子的进步感到欣喜和自豪。

3.知道幼儿教师承担多种角色,并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

4.每天以较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努力避免将个人的消极情绪带入与幼儿的互动中。

案头工作

5. 与搭班老师共同商议各类计划 ( 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 认真、详细地完成一日活动计划的制订。

6. 认真做好幼儿的观察记录,并翻阅同事做的观察记录,思考对幼儿行为分析的不同角度。

7. 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及其他事件处理文档记录工作。

追求专业发展

8. 及时对自己的教养工作进行反思, 通过“教养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灵感,并逐步改进自己的做法。

9. 主动了解本园教育计划的目标和重点,并将它们与本园同事的教育实践相对照,寻求深入的理解。

10.主动邀请优秀教师或园内有经验的同事观摩自己的工作,或争取机会观摩优秀教师或园内有经验同事的工作, 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

11.能经常查看教参书和其他专业书籍、杂志, 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征以及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寻找与本班幼儿特殊需要有关的信息(如入园准备、双语等)。

12.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有所规划 , 积极了解和利用一切学习渠道(加入专业组织、参加会议、培训课程和研讨会)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个人一般素养。

小贴士

J 多找机会观摩老教师设计组织的较“经典”的活动,观察她们的说话方式、肢体语言、组织技巧,自己尝试模仿。

J 每当工作成功或失败时、看书有共鸣或质疑时,坚持(当然不一定每一天)做一些读书摘要、教养笔记,用简短的文字积累并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真实的心得体会,能帮助你整理自己的感悟、经验和思路,给你提供一个机会“跳出圈外”观察自己,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发现,就在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中,你的经验丰富了。当然,关键不在“记”,而在于思考和“咀嚼”,如能定期翻看、比较和归类自己真实的心得,会帮助自己在专业上不断提高。

J 案例、计划、教养笔记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你可以参照自己所在幼儿园的要求或者老教师的写法,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和结构,要服从于真实地阐发和记录自己观察到的、自己的行动和自己的思考过程。

J 多查找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甚至可以自编,增加自己的储备。

某教师的案例

20年前,一个班有三位优秀学生,性格差不多,做事都是认真踏实,因为成绩的排名,使她们分入不同的幼儿园。 成绩第一名的那位学生分入一所区重点幼儿园。在拥有众多技能好、口才好的教师团队中,她始终觉得自己是“小妹妹”,需要多听多学,于是,她很少发表自己的想法,很少有独立开课的机会,一直等到前面的“姐姐们”或调任或退休,而她也累积了群众基础和工作经验,20年后,她成为一名园长助理。 成绩第二名的那位学生分入一所学区重点幼儿园。她有许多的想法想实践,她认为,孩子是要教才会聪明,所以,她很努力地教孩子,文学欣赏、古典音乐等等,梦想着在自己班级中会出现天才儿童,但幼儿园中几位中老年教师非常不欣赏她的做法,认为太怪异,冷嘲热讽,而园长也未制止。两年后,她调任一所重点小学任语文教师,五年后,她就成为一位非常出色的小学教师、学校语文大教研组长。十年后她去海外成为家庭主妇,20年后的她在海外培养出一双非常优秀的儿女。 成绩第三的那位学生分入一所新办的二类幼儿园。这是一个充满自卑与自尊的年轻团队,一方面“在二类幼儿园是没有机会”的想法困扰着影响着她们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她们又希望有人为幼儿园争光。于是,年轻又努力肯干的那位毕业生就成了她们的寄托,“比赛让她去”“演讲让她去”,因为没有师傅带教,没有任何框框,她遭遇了一次次失败,但在锤炼中,她的心智、经验迅速成熟。四年后,在一次演讲中,她真实地吐露出二类幼儿园教师心声,引起轰动,为此荣获区第一名。同年,在区青年教师业务比武获奖的六位教师中,她是唯一一位来自普通幼儿园的教师。于是,她被调任重点幼儿园继续作为培养对象,五年后,她就成为市级骨干教师。20年后她成为一所示范幼儿园的副园长。 那个第三名就是我。回首过去,我感到,新教师在选择工作环境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偶然性,而工作初始的热情与激情又很容易被挫折所淹没。如果说一代人的发展要受到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大环境影响的话,那么个体的差异往往是自我努力和不断进行选择的结果。没有什么好坏,只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已。(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 龚敏) 可供讨论的问题:

如何看待自己周围的环境、压力、内在的动力与自己的发展机遇之间的关系?

活页自评表

领域: 自评日期: 年 月 日

我的长处 需加强之处 指导老师的经验 和建议 下一步的打算 我积累的 “小贴 士”(可注明本领域的指标号) 有帮助的其他资 源

成长档案活页(1)案例反思

领域: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我自己的案例 与指导老师讨论 我的案例

成长档案活页(2)活动观摩研讨

领域: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活动过程记录 我想向执教老师 咨询的问题(注意提问的方式哟!) 研讨中值得我学 习的其他同事的看法和做法 我自己的收获

我的资源库

资源的名称 适用的环节 例:儿歌《手指歌》 活动过渡 故事 游戏 图片 手工制作 注:本页需要不断添补和更新,形成自己精选的、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库

可以关注的资源来源 幼儿教育资源网站:

活页表使用举例

成熟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

前言:从成熟型教师迈向专家型教师

如果你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如果你希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还能重新寻找回年轻时的那种新奇感和成就感,寻找职业生涯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也许这个自评体系能帮助你。

“自我评价”虽然不会象“外部评价”那样可能带给你荣誉和褒奖,却能增进常规工作对于你的新鲜感,体验找到新方向的喜悦感,帮助你满足从事创造性劳动的自我实现需要。

这个体系希望帮助“成熟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幼教界的“专家型教师”代表着幼教人的理想形象,是整个专业的领军人物,只要你希望走近这个理想,就可以利用这个体系帮助自己找到职业生涯新的起点。当然,假如你已经做到了体系中所列的所有的事,也并不意味着你的职业生涯可以止步了。相信一旦你寻找到了新的起点,就会发现,幼教的未知世界、可为世界远比这个体系所列的要丰富得多,希望这个体系只是你前进的一个助推器。

“专家型教师”的形象

这个体系所指的专家型教师,有这样一种形象: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高度关注并为此热情地工作;了解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特点,能解读幼儿的表现,从表现中推测身心发展的状态、变化及其复杂的影响因素,能想方设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长期、有效的干预,从而改善幼儿的身心发展;反思自己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否对幼儿当前的生活及应对未来的社会有价值,平衡短期效应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探索过程,对各种理论和方法保持开放而客观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和质疑,谨慎地试验和研究;主动与行政、媒体、政策制订者、研究者、小学等沟通与合作,成为提升整个幼教领域的专业水平和地位的一股力量。

体系中所列的诸多指标,就试图勾勒这样一种形象,它们的依据是关于优秀幼儿教师的关注的问题及能力表现的研究成果,同时力图体现幼儿教育领域的专业化趋势对教师的需要。

十大领域及评价的着眼点

本体系所列的十大领域,并不在一个维度上划分,而是从成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的。

第一个领域为其他领域的工作表现提供动力,指向教师自身的专业态度,也列举了一些优秀的专家教师由这些专业态度引导的不断自我更新的表现;

从第二到第九个领域均指向教师本职的工作任务,其中第二到第七个领域又是直接以幼儿发展的目标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希望成熟型教师能更加明确地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思考自己的工作,也促进全方位地关注幼儿,而不再局限于完成现有教材的教学工作。第八和第九个领域是跨目标的,一个是从整体上规划课程,使各类教育活动相互关联,使幼儿的经验不断得到扩展、深化、提升,产生连续的累积效应;另一个是与家长的合作共育,围绕幼儿发展的目标与家长经常性合作,为幼儿创设一个更广阔的健康成长的环境。

最后一个领域体现了一种“扩展的本职工作视野”,是第一个领域中个人专业热忱的进一步扩展,专家型教师往往对本专业的社会责任、对儿童在当前社会中的处境高度关注,在这样的高度思考整个行业的发展愿景,并主动推进整个行业的专业化进程,从更广阔的范围思考为幼儿的发展服务。你可以尝试扩展自己的工作视野,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工作情境,选择一个方向作为自己进一步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为幼教专业整体的素质提升和专业化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里列出众多的指标,并不是要求专家型教师必须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这里的框架强调:专家型教师应把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置于关心的焦点,而且应更广泛地思考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不能局限于一个班级幼儿在幼儿园里的直接保教,而把家庭、社会这些影响幼儿发展的系统同样放在专业工作的视野中。

根据评价领域的不同,各领域中也有不同的着眼点,指出该领域应该突出的价值取向或工作思路。如第一个领域强调专家型教师应有的专业热忱以及自我更新的一些行动;而第二到第七个领域则主要强调三个重点:一是把设计目标与解读自己面前的幼儿相联系;二是不局限于仅仅通过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而以整合、随机渗透的思路,对环境、材料、日常人际关系乃至个人榜样等可能与实现教育目标有关的因素均全面地加以规划和安排,当然还包括与家长的合作;三是教育的个别化以及给幼儿更多的机会参与环境、活动目标和过程的规划安排,关注每个个体儿童在学习风格、学习速度、经验背景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使投放的材料、活动持续时间等有一定的弹性,给幼儿提供一定的选择机会和“决定权”,甚至采取额外的措施满足一些特殊的需要。

第八个领域与第二至七领域的着眼点有许多相似之处,对前面的一些价值取向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如“利用评估辅助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和“吸纳幼儿参与课程的计划,使课程个别化”,但同时强调了平衡各领域的目标的“大课程意识”以及基于此的“整体课程规划”,可以与前面六个领域的指标相互参照着使用。

第九个领域也是横跨各方面教育目标的,可以围绕幼儿不同领域的发展目标来思考“家园共育”。主要围绕你如何与家长建立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育”幼儿,来设计评价的着眼点:理解家长的心情并主动了解家长的需求、具体地支持家庭教育、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中与幼儿发展有关的事务决策。

第十个领域是对成熟教师扩展“本职工作”视野的特殊期望,可以有这样几种途径供你选择:“帮助和提携年轻同行”、“发起或参与幼教研究”、“对与幼儿有关的社会、家庭和教育政策发表观点”等。

使用提示

与前面的体系相互参照:由于这个体系是与前面的体系配套使用的,前面体系所列的内容在这里不再重复,如保障幼儿的安全并培养其

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幼儿园中最基本的工作,在新手教师的手册中,已经提出较高的行为标准。希望在教师成长的初期阶段,已经对此有较强的意识并逐渐形成习惯。如果你认为自己这方面还有欠缺或需要具体的提示,可以回顾前面的体系。

利用表单记录自己的思想痕迹:本体系提供了一些表单,你可以用来记录自己职业经历中(如参加专业会议、与人交流、阅读)所受到

的触动及引发的思考,记录你的灵感和成功做法,还可以根据专题将积累的活页表单整理、组织成研究计划或者论文,在会议上或杂志上与同行交流,给他人以启示,也迎接他人的挑战,使自己的思想得到深化。

对体系本身提出修改意见:本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你可以结合自己试用这个体系的感受,把自己对所列指标的意见写下来,复印一

份寄给我们或发给我们,相信您的经验和建议会为改进这个体系、启迪其他同行做出贡献。如果你愿意留下联系方式,我们还将与你联系,共同讨论幼教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你可能就是新一代的幼教领军人物,向着这个目标出发吧!

专业人员的反应包含了运用可靠的专业知识及见解来做判断,其目的着眼于幼儿长远的发展利益。

专业教师运用专业知识,考虑幼儿的发展和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行为常模,及家长、学校、社区各方面人士的期望,再根据个人或园所的教育哲学、学习理论及个人或学校的目标,采取适当的技巧及反应来教导幼儿。

-丽莲·凯茨《与幼儿教师的对话-迈向专业发展之路》

专业热忱及自我更新

专业热忱

1、认同幼儿教育是一个专业,要成为专业人士就需要长期不懈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探索;

2、认为关于幼儿发展的缜密知识是做好幼教工作重要的专业基础,乐于细致地解读每个幼儿;

3、深深体会幼儿的身心健康对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的意义,把幼教工作视为一种贡献社会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

4、在教育工作中追求创造性的劳动,视教育为艺术,追求创造性地使用现成的材料,揉合进自己的观点;

5、意识到自己的职业倦怠迹象,寻找途径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使自己保持活力和热情;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妥善处理工作、学习与个人生活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自我更新

6、知道自己的仪表和言谈举止是幼儿潜移默化的学习资源,改正自己身上可能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的缺点,提高自己的修养;

7、积累并更新自己关于幼儿身体、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知识,不断深化自己解读幼儿表现、判断幼儿发展水平的能力;

8、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对各种经验领域保持好奇心,主动扩展知识面,学习相关学科领域(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健康与运动等)的概念、原理、思维方法、行动方法及崇尚的价值,并经常联想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幼儿学习的意义,寻找与幼儿经验的契合点;

9、保持对幼教领域实践的最新进展的把握,了解新出台的教育文件,理解其背景,思考其对自己工作的意义;

10、了解和理解本专业领域的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并以此为指针处理自己与幼儿、家长、同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问题;

11、有意识地积累经验,能对工作的平凡时刻加以反思,给自己提问,寻求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不断评价自己的工作表现,鉴别自己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方面;

12、对教育改革思潮和他人的观点、研究成果和经验持开放的态度,努力透彻地理解某些研究和观点,并在自己的实践中加以检验;

13、有谦虚的学习态度,经常寻找机会与同事(乃至新教师)、同行乃至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如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医生等)进行交流,将这些作为促进自己发展、提高的重要途径,扩展自己的教育视野(如积极参加一些教研活动、会议,或者借助网络与他人讨论),激发自己的灵感;

14、掌握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信息来源渠道,如重要的报刊杂志、网站、电视栏目、基本的参考工具书等,并经常加以利用。 增进幼儿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评估幼儿发展,确定教育目标

1、理解身体健康与幼儿的精神状态和适应性之间的紧密联系,重视增进幼儿的健康意识,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运用有关幼儿身体发育和健康指标的知识,观察幼儿精神和情绪状态、异常行为表征和身体症状,评估幼儿的身体状况,在解释和处理幼儿消极表现时,将身体的因素考虑在内;

整合与渗透

3、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上为幼儿树立榜样(如洗手、喝水、吃健康食品、吃东西时不大声说笑等);

4、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与幼儿谈论饮食、睡眠、卫生习惯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使幼儿积累健康生活的经验(如早睡早起、活动锻炼对身体的好处);

5、提供书籍、图片(如食物金字塔、卫生宣传画)等材料和角色游戏(如饭店、食品糖果店、医院)的情境,引导幼儿对饮食、生活作息、卫生等方面与身体健康之间关系的兴趣;

6、组织涉及健康和安全话题的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和亲子活动;

教育的个别化

7、掌握每个幼儿的体质状况和家庭生活习惯,与营养师和保育员配合,满足幼儿餐点、生活习惯上的特殊需求,给患病儿提供必要的特殊照料,保障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

8、识别幼儿可能受到身体虐待的表征,寻求专业和法律的支持来帮助幼儿。

促进幼儿的人格健康与社会性发展

评估幼儿发展,确立教育目标

1、运用有关自我意识、社会性和品德发展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知识,评估幼儿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发展的当前阶段与“最近发展区”;

2、谨慎区分幼儿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特征的“度”,恰当处理一些目标之间的关系,如自信与自恋(自我中心)、好奇与追求刺激、谦让与怯懦、勇敢与鲁莽、好强与虚荣等;

整合与渗透

3、规范自己与幼儿交往中的行为,在自信与自省、友善和尊重、协商和合作、关心和体谅、乐于助人和感恩上为幼儿树立具体的榜样,并引导幼儿寻找周围其他的学习榜样;

4、提供的活动材料适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能让幼儿品尝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创设需要分享、协商、互帮和合作的游戏情景,增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形成和谐的班级人际气氛,使每个幼儿都感到安全和舒心;创设一些让幼儿“宣泄”情绪或放松、独处的场所,使幼儿的情绪得到合理的释放、平复;

5、在协助幼儿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冲突时,帮助幼儿观察他人(包括幼儿和成人)的表情和行为,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及其产生的原因,如高兴、生气、悲伤、害怕等,指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6、在各类游戏和学习活动中,提供机会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和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进步的地方和改进的打算;

7、当幼儿做错事或遭遇挫折时,鼓励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勇于承担责任,帮助幼儿直面问题,启发幼儿自己寻找弥补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体验积极的结果;

8、必要时,将幼儿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人际交往事件引申为集体活动,用故事、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组织幼儿讨论人在能力、性别、相貌、喜好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幼儿学会接纳自己,体谅他人;帮助幼儿了解某些人伤害儿童的行径,并教幼儿自我保护的应对方法;利用带有人文色彩的节日或事件(如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残奥会、特奥会等),引导幼儿关注不同的人群,学习关爱不同的人;

9、指导家长关注幼儿对爱和关注的心理需求、客观地评价幼儿、对幼儿寄予恰当的期望、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

发挥幼儿主体性与教育的个别化

10、提供机会让幼儿参与制订班级规则;

11、认识到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在应对不同情境时各有长处,不用同一标准评判不同类型的幼儿,给各种风格的幼儿提供宽松的人际环境,如给内敛、缓慢的幼儿更多的时间,引导活泼、冲动的幼儿注意细节等,以“疏导”的态度对待不同幼儿的个性;同时,发挥不同类型幼儿的特长,提供适合其个性的、易于取得成功的活动,让幼儿“找到自我”;

12、关注幼儿入园适应、入学适应、家庭重大事件这些影响幼儿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特殊时期,帮助幼儿渡过分离、焦虑等心理危机;

13、经常观察幼儿的情绪、行为,及时辨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尝试寻找原因(如:是否有可能遭受漠视不管甚至情绪虐待),并与专业人士和家长一起给予恰当的干预。

促进幼儿的感觉和运动能力发展

评估幼儿发展,确立教育目标

1、运用有关幼儿感觉和运动能力(包括精细动作)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知识,评估幼儿身体技能和感觉的发展水平,鉴别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明确幼儿的认知、情绪发展对感觉和动作的依赖性,特别注意培养感觉和肢体运动的协调性、灵活性;

整合与渗透

3、在日常生活自理活动中耐心地给幼儿机会锻炼动作能力;

4、教师自己表现出对运动的兴致,带动幼儿的运动兴趣;

5、在一些认知、艺术表现、劳动等“非运动”活动中,注意让幼儿充分地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感觉,充分地利用双手操作,充分地运用肢体表现、表达;

6、专门的运动活动以游戏、舞蹈的形式展开,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肢体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运动(如用身体装扮动物的动态),并使需要运用的动作技能多样化,使运动更具吸引力;

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教育的个别化

7、激发幼儿参与创编运动游戏、体操、制作运动器具和创造新玩法;

8、识别可能的身体残疾和发展迟缓迹象,介绍家长去专业机构寻求支持,并在幼儿园中配合矫治;

9、对某些由于特殊原因对身体运动感到恐惧的幼儿,采用支持和鼓励的办法但决不强迫参加身体运动。

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评估幼儿发展,确立教育目标

1、运用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知识,评估幼儿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发展的状况,鉴别每个幼儿语言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2、运用关于语言与认知发展之间关系的知识,将语言发展的目标与认知发展的目标联系起来设定;

整合与渗透

3、营造宽松的班级人际氛围(不刻意强调幼儿语言表达时的错误,给幼儿充分的时间组织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之间日常的语言交流(倾听和理解他人),鼓励幼儿用语言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图;

4、在发音(如普通话读音)、倾听习惯和语言表达上给幼儿树立榜样;

5、提供能激发幼儿讲述、交流、丰富幼儿词汇的材料(图书、故事音带、卡片、电话、玩偶、角色扮演情境等),扩展幼儿的语言储备,并提供运用的机会;

6、组织涉及幼儿身边生活、学习的谈话活动,听、讲故事及围绕故事的讨论活动,提供机会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和感受,使语言活动与幼儿个人真实的思维、情感联系起来;

教育的个别化

7、关注不爱讲话及讲话困难的幼儿,尽早发现在发音器官发育、认知能力或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上可能存在的障碍,介绍家长到相关的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并配合实施矫治措施(如给个别幼儿创设更多的激发讲话意愿的情境)。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评估幼儿的发展,确立教育目标

1、运用有关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一般顺序的知识,解读幼儿的表现,评估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及其“最近发展区”;

2、在设定目标时兼顾知识掌握与认知兴趣、探索愿望和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活动中恰当排列这些目标之间的不同优先顺序;

整合与渗透

3、教师在细心观察、好奇心、学习和探索、试验与总结反思以及联想和创意想象上为幼儿树立榜样,带动幼儿观察和体验自然和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帮助幼儿丰富感性经验;

4、利用日常生活、运动和艺术创作中的不同情境,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解决实际问题,如大概念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按标准分类、排序、匹配、比较、计数(统计)、平均分配、解释原因、推测后果、设计步骤等;

5、为幼儿提供体现概念、事物关系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在头脑中建构这些概念和关于事物关系的“个人理解”,并通过提问或添加新材料的方式巩固或挑战幼儿当前的理解;

6、组织集体交流和总结的活动,使幼儿的认识相互碰撞,帮助幼儿归纳自己零散的感性经验,加以巩固和提升;

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教育的个别化

7、区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各自的优势,重视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的重新独立尝试、发现这一过程的价值,给幼儿尽可能多的机会去自己经历、锻炼和实践,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步骤坚持完成任务(如可以把完成一半的作品放在一个专门的地方,幼儿第二天可以接着做);

8、引导幼儿享受探索和发现本身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避免经常性地采用外在的奖惩来“诱导”他们学习;

9、注意幼儿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接受信息的优势渠道,在设计活动方式和提供材料时注意多样性和适宜性(如同样的内容,可以有视觉材料、听觉材料、动手操作材料等),鼓励独立性和负责任;

鼓励创意思维

10、提供利用不定型材料动手创意制作的活动机会,使幼儿的创意思维得到动作过程的支撑;

11、给幼儿的探索和创造以宽松的心理环境,允许幼儿用较长的时间持续地经历一个探索的过程或者创造的过程;当幼儿因探索而损坏物品时,能采取开明、容忍的态度,帮助幼儿一起想办法修理,同时鼓励幼儿在不成功时寻找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12、鼓励多样性、首创性、灵活性、变通性,喜欢提需要通过发散思维来解决的问题;(如“还有什么用?”或“还有什么办法?”或“可以怎样改造铅笔,让它对不同的人更实用?”)

13、鼓励假想,提诸如“假如…会怎样”的问题(假如没有白天,我们怎样生活?)。

促进幼儿美感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

评估幼儿发展,确立教育目标

1、运用有关幼儿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音乐、视觉艺术)的感受能力和幼儿艺术表征能力发展的阶段顺序的知识,评估幼儿当前的发展状况,运用有关幼儿美感和艺术表现能力发展与感觉、动作、认知、情绪等方面发展关系的知识,评估幼儿可能的“最近发展区”;

2、理解艺术表现形式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艺术表达愿望与表现能力两类目标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优先重视激发感受美和艺术表达的愿望,其次才是帮助幼儿提高表达的能力,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传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后者服务于前者;

整合与渗透

3、陶冶自己的审美趣味,在美化生活上给幼儿树立榜样;

4、班级的空间分割、家具布置和装饰在安全、实用的基础上,体现艺术情趣,给人以美感;

5、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美(服饰、建筑、植物、表情、身体姿势、乐音、日用品的造型等),在对人与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与艺术形式、美的要素(色彩、形状、音高、音色、旋律等)之间建立联系

6、带领幼儿观看或聆听音乐、绘画、戏剧、舞蹈等艺术作品,作品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引导幼儿发现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想传递的感受(辽阔、静谧、顽皮、幽默、多彩、宏伟、梦幻、憧憬、希望、悲伤、温柔、兴奋、友爱、自豪),又是用什么方式将这种感受传递给别人的,引发对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的好奇和追问;(如提这样的问题:“这幅画中是什么让你有悲伤的感觉?”)

7、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和活动机会(如主题探索活动、布置主题教室、节庆、联欢活动中的创作和表演等),激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仅仅通过模仿某一种形式孤立地练习某种技能;

8、了解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活动对幼儿自主建构审美表现能力的影响,灵活地设计结构化程度不一的活动;

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教育的个别化

9、了解和尊重不同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鼓励幼儿自信而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作品,理解幼儿在无法传达自己感受时的受挫感,逐渐帮助幼儿缩小表现能力与表现意愿之间的距离,帮助他们不断改善自己作品的表现力。

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

大课程意识及整体规划

1、能将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的发展可能产生影响的一切因素都纳入课程规划的视野(个人行为、与幼儿的互动行为、班级规则、环境和区域设计、各种活动),进行立体规划,使各种因素相互沟通,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形成整合和累积的效应;

2、课程内容的来源不局限于现成的教材,把大自然、大社会都当成活教材,结合季节特点、地域文化特点和社会热点,充分利用各种人文、社会和自然资源开展活动(如访问人物、职业场所、收集自然物等),并结合目标进行筛选;

3、着眼于各领域目标的平衡,深入挖掘主题和材料的多方面价值,把来源于生活的材料自然地与目标联系起来;

4、不满足于活动形式上的热闹,而追求通过平实的活动过程促成幼儿的态度、知识、能力等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利用评估辅助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5、了解评估涉及的道德问题,谨慎地评估幼儿(从家长、搭班老师那里多渠道、多个时间点收集关于幼儿的信息),以发展的眼光捕捉幼儿的变化,不给幼儿贴标签,避免评估过程和结果对幼儿造成伤害

6、运用适当的、目标明确的评定工具,运用观察、交谈、作品分析等方法,收集幼儿自然状态下的表现,做系统地记录(如建立发展档案),对幼儿的兴趣、需求以及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7、在规划或改变班级各方面“课程要素”(参见指标1)时,将每个幼儿的评估结果考虑在内,使各方面“课程要素”适宜幼儿的发展水平,有一定挑战性

利用评估辅助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吸纳幼儿参与课程的计划,使课程个别化

8、保持对幼儿不同兴趣和需求的关注,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随机地进行教育,或者引申成正式的活动;

9、使预设的课程有弹性,不仅是一日活动在时间上的弹性,还包括每个活动的设计都考虑在哪些方面放手给幼儿自己做或让幼儿选择,为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而调整或改变课程留有余地;

10、允许并鼓励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计划,提供丰富、层次多样的材料和活动(目标和方式),并给幼儿较大的空间进行自主选择;

11、不对所有幼儿有千篇一律的目标要求,允许不同长处的充分发挥和深化,但注意弥补幼儿发展上的缺陷。

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了解家长需求

1、理解家长在育儿经验上的差异,设身处地地理解家长的心情和需求,理解家长的偏爱心理,并与家长沟通教师角色和家长角色的不同[1],即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个孩子,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与家长交换对于教育目标和方法的看法,容许家长慢慢地转变育儿态度和方式;

2、不是单方面地要求家长配合教师,也不是单方面地迎合家长,而围绕评价幼儿以及为幼儿的发展制订的有针对性的计划,征询家长对此的想法,与家长就此讨论沟通,在此基础上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支持家庭教育

3、理解家长在处理工作、家庭关系和育儿上的难处,同时告知家长,家庭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幼儿的发展,鼓励家长更好地安排家庭生活,给予自己孩子必要的关心;

4、针对个体幼儿,帮助其家长理解他/她的行为和想法,给家长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家长与幼儿顺畅地沟通和互动;

5、帮助家长寻找与幼儿共享时光的方式,与家长分享幼儿在日常家庭事务和常规活动中可以进行哪些学习的信息,给家长建议一些能在家里与幼儿一起进行的活动与材料(如:组织亲子活动,并与家长讨论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帮助家长认识到幼儿的兴趣和喜好);

6、围绕一定的专题组织家长沙龙,引导家长交流育儿心得,拓展家长的育儿视野(如小范围的家长会、利用网络的BBS);

7、为家长提供与育儿有关的卫生服务、社会服务、法律服务和其他资源的信息,在家长需要时,帮助家长与这些部门联系;

鼓励和帮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8、运用多种方法,如家园联系栏、简报、网络讨论平台、成长档案、作品展示等,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表现,有机会对教师设计的教育目标、计划及个别化的教育措施提出建议,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

9、为家长或其他家庭成员提供机会,在幼儿园课程中分享他们的才干(如组织“家长老师”的活动,帮助家长设计和组织某专题的活动);

10、组织班级家委会,并制订工作规章,使所有家长对班级事务都有发言的渠道,并能得到认真反馈。

推进整个专业领域的专业化进程(可根据自己的职位选择工作重点)

为同事、同行提供情感和专业支持

1、主动了解新教师和其他同事的个人需求和专业发展需求,理解他们的困惑,乐于针对其需求为他们提供专业帮助或心理支持(如以平等谦和的态度对待新教师,认可她们的努力并在其遇到挫折时给予心理上和专业上的支持;对保育员进行保育中教育因素的培训;作为斡旋人协助处理园内同事之间或同事与家长之间的冲突),协助管理层为教师成长积极创设条件;

2、带动形成团队,促成园内良好人际氛围和学习、工作氛围的形成(如主动与同事分享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和收获心得),给自己所在幼儿园的管理提建设性意见;

3、通过专业组织或其他渠道,将自己的思想、经验介绍给更广泛的同行群体;

4、将自己的优秀教案、有价值的心得、专题研究结果公开发表;

发起或积极参与研究、改革和开发

5、通过参加专业组织的研讨会或网络博客等途径,寻求与持不同观点的同行进行对话,以解决观点上的分歧,深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见解;

6、通过专业组织(如幼教研究会、教师协会等)的渠道,积极参与课程和管理改革政策的制订、改革推行的过程,结合本园和本班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研究如何贯彻改革的理念;

7、经常了解相关教研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研究课题,积极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智慧;

向公众和政策制订者宣传幼儿特点、权利和教育

8、在有关幼儿的事务上与其他幼儿工作者合作,成为维护幼儿权利的积极力量;

9、认识到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中可能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寻找渠道向社区宣传幼儿发展和教养的知识,与同事一起以有组织的形式,对社区改善不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提出建议;

10、与其他专业人士和家长一起,寻找有效的策略(如撰写调研报告或提案、参加提案征询会等),就幼儿与家庭的需要与政策制订者或立法者进行沟通;

11、利用各种形式的媒体,向公众宣传幼儿期的特点、保护幼儿权利的法律,破除社会上的育儿陋习。

活页表 参会感想

专题分类: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会议名称: 参会日期: 年 月 日

对我有触动的观点或做法:

我与某人的讨论或争论:

需进一步查找的资料:

需要在我的实践中做的尝试:

尝试之后我的观点:

活页表 阅读感想

专题分类: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书籍或文章名称:

来源: 浏览杂志 他人推荐 自己淘来 读书会共享 其他

值得品味的片断摘录或页码:

我的收获:

我的质疑:

需要在我的实践中做的尝试:

尝试之后我的观点:

活页表 经历点滴

专题分类: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令我有感触的寻常时刻:

我对这个经历的分析(对自己原来认识的修正、自己的成功经验、自己的失败经验):

下一步的实践计划:

尝试之后我的观点:

活页表 解读童心

专题分类: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儿童姓名: 观察日期: 年 月 日

引起我关注的表现:

我对原因的解释:(与年龄特征的比较;孩子的家庭环境、生活经验;班级环境中的影响因素……)

我与孩子本人、其家长、其同伴等人的互动计划:

孩子是否有变化及原因分析:

活页表 我的资源库

资源类别 可以关注的专门领域研 究人员 值得定期访问的网站 我的参考书 我的交流圈子 其他资源 名称或地址 添加日期 更新或删除 后 记

《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试行)》是建立在“上海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很多专家、学者及幼教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对课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参与“上海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成员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

教育学系周兢教授、郭良菁博士和姜勇博士,还有来自学前教育第一线的园长、教研员与教师,她们分别是松江教师进修学院唐晓晴、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郁青、维华幼儿园浦东世纪园石文华、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张红、市教委教研室王菁、静安区南西幼儿园徐则民、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倪冰、闵行区依霖幼儿园徐刚、李海红、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龚敏等老师,课题组组长为周兢教授。

许多幼儿园教师参与了本手册在编制修订过程中实地使用的工作,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使指标更贴近教育实践,更符合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更具有操作性。她们是(以下顺序没有排名先后):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的金洁、张蓉、顾立群、乔艺、袁佳贇、孙怡杰、陈佳妮、吴菁老师;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的周世烨、乐益融、陈怡、邓炯一老师;宝山区红星幼儿园的王瑞林、侯天莹、林丹红、陈翌菲老师;松江区方塔幼儿园的戴宏燕、周莉莉、张慧兰、朱有梅老师,洞泾幼儿园的汪蓓蓓、唐雨冲、王玉兰、蒋岚老师,岳阳幼儿园的周江萍、包慧婷、王绪、平佳琳老师,叶榭幼儿园的朱梅花、陈春香、王伟红、黄欢欢老师,泗泾幼儿园的张洁、蔡春梅、唐雨冲、朱宏清、老师,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幼儿园的高瑛、俞亚蕾、毛晓蔚、潘磊,佘山幼儿园的张春芳、钱玉莲、宋伟琴、张琼雁老师,文翔幼儿园的钱玲华、胡惠萍、沈维纳、张晓芳老师,松江区机关幼儿园的诸益华、林琼、郑迪、徐丽丽老师,小昆山幼儿园的张美云、王智清、朱梅茜、蒋岚老师,荣乐幼儿园的金胤、蔡慧红、王玉兰、岳建英老师,石湖荡幼儿园的武敏、谢华萍、陈兰、吴红霞老师;维华(世纪花园)幼儿园的茅怡冰、马琳、沈晶晶、罗瑾璟、李金凤、沈佳琳老师;闵行区机关幼儿园的郁亚妹老师,园长张喆、徐晓菁、马建兰老师,佳佳幼儿园的刘时医、张佩敏、汤健、倪陈芸、郭丽娜老师,莘庄幼儿园的张耘、龚悦华老师,七宝中心幼儿园的方璟砚老师,依霖幼儿园的施烨烨、唐婷、左丽老师;荷花池幼儿园的鲍云琳、余晓琦老师;文庙路幼儿园的王英萍老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张金陵、陶群文老师等等。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的周世烨老师对目录设计做出了贡献。

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毫无保留的奉献,才有本手册的问世。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2008年4月

[1]在这方面,可以参考丽莲凯茨的《教师与家长角色的差异》,载《与幼儿教师的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

(试行)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二OO八年

教育是一门艺术,从事这门艺术的是教师。学前教育更是一门艺术,因为它所面对的是还不能正确表达意愿、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娃娃,还有深爱着娃娃的家人。精通这门艺术需要教师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了解这门艺术所针对不同的对象,掌握这门艺术的技巧,并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沉着应对,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编制这本《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是想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搭设一个阶梯;想为刚刚开始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急切了解掌握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要求的新教师提供助手,为那些从事这项工作尝到乐趣,并全力以赴去追求精通的人提供支持,以适应本市幼儿园教师队伍不断拓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本市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本手册的每一条指标都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的基础上,即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于是,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成为本手册贯穿始终的主线。

本手册于两年前由市教委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授领衔研究,她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对国内外的幼儿园专业要求作了比较分析,汲取了他们立足于幼儿发展,操作性强的特点。同时,本市多年在教育实践第一线骨干教师加入,参与指标的编写,提供丰富的小贴士与案例,并结合教育实践中的试行,使这本手册具有了鲜活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十分感谢为这本手册作出努力的研究人员以及为参与编写与实践论证的幼儿园教师。

教育充满了创新,因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每个教育对象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社会对人培养的要求不同。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就是对这个充满挑战事业的概括。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手册的编制、提供,进一步引发在学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能关注幼儿,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让大家分享。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二00八年四月

游戏 第26页 与同事的关系 第42页 离园工作 第40页 推进专业化进程 第52页 案头工作与自我专业发展 第44页

家长工作 第14页 班级建设 第8页 来园接待 第19页 运动 第21页

目录

来园准备 第17页 学习第32页 生活第23页 自我专业更新 第 页 促进认知发展 第 页 促进人格与社会性

发展 第 页

促进语言发展 第 页 保障幼儿的安全

和健康 第 页

促进感觉和运动能力发展 第 页 促进美感和艺术表现力的发展 第 页

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 第 页 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第 页

注:树形目录试图用一棵大树形象地暗示教师的不断成长,新手(红色)从最基本的根基出发,逐渐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内涵丰富的专业人士(绿色),同时根基也在不断地加深,因此,两个自评体系是一个整体,可以参照使用。树干和树枝位

置并不意味着有些领域是主干,有些领域是枝节,相反,各领域有同等的重要性,

而且相互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

前言:迈出你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如果你刚刚走进幼儿教育的职业领域不久,你肯定不时地做着“自我评价”,想知道自己做的事是不是值得做的,想知道自己把值得做的事做得怎么样,给自己找到前面的路,也许你在这些方面都有一种不确定感,这个体系想帮助你找到方向。

这个评价体系并不给你的表现打分,因为这对你的专业发展意义不大。它更象一个工作手册,但又与工作手册不同,它试图激发你思考,而不仅仅让你刻板照做。它提供了一些互动式的活页表单,想为你搭建一个与师傅和同行交流的“平台”,一个对各种各样的实践进行反思的平台。它不想束缚你的手脚,相反,它只想将你“扶上马”,并且向着专业化的方向“送一程”,为你在专业舞台上大展身手提供一个“助推器”。

克服困难,品尝职场快乐

许多对于在职教师的研究表明,新入职时期是“求生期”,新手教师最关注如何赢得一群个性不同的幼儿的尊重与喜爱,如何与同事和家长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这样才能在这个职业岗位上“生存”下来,不至于匆匆离开。因此,这个体系首先围绕保障幼儿的安全和身心健康、适应幼儿园的工作要求,提示新手教师必须做哪些事,帮助你尽快地掌控与孩子、与家长、与同事的关系,并取得最初的成就感,不至于遭受过分严重的挫折;其次,也关注引导新手辨明未来的发展方向,使你在求生期不只是穷于应付,而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把手头做的工作与你长远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看,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幼儿教育这个广阔的领域,向一个成熟的专家型教师逐步迈进。

使用提示

如果你觉得有些领域的评价指标太多了,不知从何做起,那你可以寻找阶梯图标 ,这标志着该领域最基本的事项,你可以先着重做好这些事,让它们成为你的工作习惯,然后再去做其他。

如果你觉得有些评价指标依然太原则,没告诉你具体怎样做,你或许可以从“小贴士”和提供的案例中得到一些补充,希望它们对你更有亲和力,更贴近你的工作情境。

你可以把这个体系当作一个工作手册,一条条地对照着去做,但我们要提醒你的是,你不能只刻板地照着做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必须不断观察自己的做法在幼儿身上收到的实际效果,据此积累有关幼儿的特征的经验,也积累有关自己行动策略的经验。

我们更提倡你把每个领域当成一个整体来看,特别是各领域“关注的幼儿发展目标”,头脑中清楚地意识为什么要按指标中所列的那样去处理事务。这样,你就会逐渐地把零散的、数量似乎很多的条目在心中组织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做事“思路”,还会有创造性地灵活发挥,或者丰富、或者修订当前的指标。

我们也提倡你利用这些指标和提供的案例,向你的师傅和同事讨教,把他们的看法与你的理解相比较,对幼教工作的复杂性获得更深入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