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仿照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写句子,品析排比修辞手法的妙处,并在口语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2.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积累文化常识,增强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自主探究,学习写法
1.读语段,说步骤。
(1)说说蔡伦造纸分为哪几步。 课件出示: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
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3)利用动词说说蔡伦是怎样造纸的。 2.品味动词之妙。
(1)这一连串动词的使用,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连贯的动词再现了蔡伦造纸的整个过程,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以剪纸为例,介绍制作过程。 (1)播放一段剪纸的视频。
首先,教师把准备的剪刀、彩色纸拿出来,做了剪纸的示范。教师先把粉红色的纸剪成正方形,把纸对着角折三次;再用剪刀顺着纸顶端边上剪成锯齿形或半圆形;然后,在折叠的边上剪成波浪形、花草或鸟兽;最后展开来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剪纸图案。
(2)仔细观察,用图示的方法呈现剪纸的过程。课件先出示空白流程图,点击后再出现答案。
5
课件出示:
剪 → 折 → 剪 → 展开 (3)通过图示,同桌之间说一说剪纸过程。
(4)指名交流,学生听后评价。课件出示评价要点。 课件出示:
? 剪纸的活动步骤是否说清楚了。 ? 所用的动词是否准确。 ? 介绍时的语言是否连贯。
4.运用方法,迁移练习。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例文中提炼要点,梳理图示,再根据图示,做好能力跨越的支架,为学生最后运用方法介绍手工活动的过程打下基础。
板块二 比较发现,仿写练习
1.读一读,找共同点。
(1)指名读,想一想下面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课件出示:
?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
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
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2.交流: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1)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2)归纳小结。
①这两段话都是先概括写出事物的特点,再具体描述,都是总—分结构。 ②这两段话都运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 3.迁移写法,仿写练习。 (1)课件出示话题。
6
? 春天来了,公园的景色可真美呀…… ? 天空的云真是千姿百态…… ? 公园里的猴子真有趣…… (2)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运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一段话。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组织评价。
要点提示:评价时关注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后面的内容是否围绕中心句展开具体描述。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两段话的相同点是先总说后分说的段式;再迁移写法,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将语文能力的提升真正落到实处。
板块三 积累知识,品味文化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 课件出示: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2.学生自读四组短语。正音:雅人四好(hào)。 3.组织交流理解。
(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①课件出示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的图片。
②说说观看完图片有了什么想法。 (2)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①读准字音。
7
②交流理解。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多指中国象棋和围棋)、书法和绘画都是文人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3)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①对号入座。
②拓展理解。梅花、兰花、竹子、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 (4)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①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②与中医有关的四字词语:妙手回春、悬壶济世、药到病除。 4.拓展类似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 生活四事:衣食住行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5.熟读成诵。 (1)指名朗读。 (2)同桌互读。 (3)相互抽背。 6.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课后可以根据我们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收集更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补充、阅读更多古诗词,积累更多字词,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多运用修辞手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日积月累”意在引导学生收集更多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补充、阅读更多古诗词,积累更多字词,了解文化常识,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反思
1.以学生兴趣为抓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