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的无线覆盖,在城区、郊区、乡镇、农村区域,一般不做专网覆盖,仅依靠室外大网对运动在高速公路上的终端提供无线信号。高速公路车速一般不超过110公里/小时,因此对切换要求不高(相对于高铁来说),在城区、郊区、乡镇、农村场景,仅需对部分弱覆盖区域进行补点覆盖(站点覆盖距离及补点根据各运营商网络制式及指标要求进行)。
因为高速公路覆盖是线状覆盖场景,因此对于专门覆盖道路的站点,较常采用高增益窄波束天线进行覆盖,以增加覆盖距离。
为增强覆盖效果,要求天线高于高速公路路面15米以上。部分短路段补盲站点除外。
下面重点介绍下宽阔水面桥梁、隧道、山体拐弯等场景覆盖方案。 1、隧道覆盖方案
对于长度小于500m的短距离隧道,可以采用RRU设在隧道外两端,并双向连接泄漏电缆进行覆盖。双RRU共小区。因隧道口内外的无线传播环境差异很大,因此切换区不可以设置在隧道口。可采用功分隧道外RRU信号,配合高增益板状天线,用于信号延伸,使切换区设在隧道外。
如果在基站或单个RRU连接泄漏电缆覆盖隧道,则在基站侧进行功分,功分信号一路连接天线覆盖隧道口,另一路馈入泄漏电缆覆盖隧道,并在泄漏电缆未端加天线覆盖隧道出口空间(见图2.2.1)。
另外较短的隧道也可以采用八木天线进行覆盖。
RRU或光纤直放站泄漏电缆短隧道(500米以内)切换区域切换区域 图2 短距离隧道覆盖方案示意图
对长度大于500m的中长距离隧道,通常采用的是直放站或RRU+泄漏电缆覆盖。RRU安装在隧道避车洞内,或安装在隧道外两端。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多种类型的天线,用于隧道外信号覆盖,或信号延伸等。除特长隧道无法避免
隧道内切换外,切换带不设置在隧道内。
一般情况下隧道每间隔500m则有一个避车洞,所以最多每间隔500m布放一个RRU发射点。
RRU1RRU2RRU3切换区域BBU 图2.2.2:中长距离隧道覆盖示意图
2、宽阔水面桥梁覆盖方案
宽阔水面桥梁覆盖与跨海大桥覆盖类似,一般采用高增益、窄波速天线安装天桥梁两边对打,或在桥上做拉远小基站,利用桥梁的灯杆或其它设施设置发射点,达到连续覆盖的目的(具体论述见2.4节)。
3、山体拐弯覆盖方案
该场景一般是两山之间有小段路段由于山体阻挡,存在弱覆盖。车辆行驶到该路段时终端存在断网、语音质量差等现像,严重地影响了用户感知。但由于路段短,常用一体化拉远站解决。建设方式一般要高速公路S弯处、小山头建设6-9米支撑杆,以2个扇区覆盖道路。
以深汕高速汕头澳头段S弯覆盖为例,由于高速公路穿过两山,受山体阻挡,该路段在S弯处存在弱覆盖现像。电信CDMA2000室外站达濠葛洲扇区3、天宫岭扇区3、巨峰寺等扇区1均未能对该路段形成有效覆盖。
2010年规划在该区域选址,以解决覆盖问题。
2.3
高速铁路
2.3.1 概述
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发展迅速,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500km,其中有3700km是新建的时速达到250-350km的高铁,正在建设中的高铁有1万多公里。高速场景下移动通信存在着多谱勒频移,小区重选和切换频繁,CHR列车车体高穿透损耗,用户终端集中位置更新等现象。以TD-SCDMA的网络覆盖为例,对高铁覆盖进行论述。 2.3.2 高速铁路TD覆盖主要问题分析 2.3.2.1 多普勒效应
由于移动用户与基站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每个多径波都有一个明显的频率偏移,称为多普勒频移,其大小与正负由用户的运动速度以及运动方向与电磁波的到达方向之间的空间角度所决定:
ffd??v?cos? (1)
C其中:
? ?为终端移动方向和信号传播方向的角度; ?
v是终端运动速度;
? C为电磁波传播速度; ? f为载波频率。
表1显示典型情况下频率900MHz.、1800MHz和2000MHz在不同速度下的最大多普勒频移(即假设用户移动方向和电磁波传播的方向相同,即θ=0)。值
得注意的是,多普勒频移引起上行信道的偏移量是下行信道偏移量的两倍。 表1:最大多普勒频移
900MHz最大频移1800MHz最大频移2000MHz最大频移列车行驶(Hz) (Hz) (Hz) 速度(km/h) 下行信道 下行信道 下行信道 上行信道 下行信道 上行信道 150 125 250 250 500 278 556 200 167 333 333 667 370 741 250 208 417 417 833 463 926 300 250 500 500 1000 556 1111 350 292 583 583 1167 648 1296 400 333 667 667 1333 741 1481 目前针对多普勒频移,各主设备厂家均提出了相应的频偏较正算法。采用的自适应频偏校正算法AFC,可有效减少高速场景下系统恶化。 2.3.2.2 小区重选与切换频繁
高速列车行驶速度很快,如采用传统基站布局,同一基站覆盖高铁线路的2个方向设置为不同的小区,高速移动的用户在穿越2个小区的重叠区域过程中将发生切换。TD通话状态下,小区间的切换完成所需的时间等于测量迟滞时间加上切换时延(一般为800ms),测量迟滞时间可设置为320、640、1280ms等3种模式。高速环境下采用优先切换原则,以用户移动速度为250 km/h为例,每秒行驶距离即可达69.4m,切换持续时间为最短的1120ms,那么在1120ms内列车运行77.8m,在理想情况下双向切换带至少为155.6m。实际操作中,应设置一定余量,根据不同场景下的传播模型分别计算切换迟滞3dB的过渡区长度,和双向切换带相加作为切换区。则理想情况下切换带至少为311米。
假设单小区覆盖半径为1 km,相邻小区之间保证足够的切换交叠区,则时速250 km情况下通话过程中10s左右就会发生一次切换,切换过于频繁。由于切换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前一次切换尚未完成时,可能又有新的切换需求,极易导致切换失败。 2.3.2.3 集中位置更新
高铁用户集中分布在列车车厢内,随道列车运行而同步高速运动。用户的切换、小区重选等都非常集中。由于随机接入过程是一个有竞争冲突的过程,当大量用户发起随机接入时,发生碰撞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此时其中一些用户无法进行位置更新,导致短时间内无法拨打电话。为了避免大量用户高速通过L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