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2800+0.5×(13-1.8)]/=26.53 MPa
夹套水压试验是壁内应力
σTj=PTj[Di +(δn-C)]/[2(δn-C)Ф] σ
[2(13-1.8)×0.85]
=0.9[3000+(8-1.6)]/[2(8-1.6)×0.85]=248.69MPa
Tjf
=PTjf[KDj +0.5(δn-C)]/[2(δn-C)Ф]
=0.9[0.9×3000+0.5×(8-1.6)/ [2(8-1.6)×0.85] =223.61MPa
因搪瓷在常温时σS=1000MPa 0.9σS=0.9×1000MPa=900MPa
可见水压试验时内筒、夹套壁内应力都小于0.9σS,水压试验安全
第6章 车间布局设计
6.1 车间主要设备
车间主要设备有:混合反应釜(1台),酰胺反应釜(1台),酯化反应釜(1台),其他有酯化蒸发釜、中和反应器、中和液分层器、水洗分离器各一台。
6.2 车间布局设计
6.2.1 厂房的整体布局设计
甲基丙烯酸甲酯装置区东侧为丙烯腈装置,西侧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储存装置,北侧为预留空地,南侧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车间办公楼和配电房。
甲基丙烯酸甲酯装置区为敞开式钢框架结构,属甲类火灾爆炸危险场所,耐火等级二级。甲基丙烯酸甲酯车间办公楼(含中控室)布置在装置区的北面,建筑面积约1075m2,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危险类别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二级。各建筑物间距符合规范要求,布局合理。
53
6.2.2 车间的设备布置设计
合成车间:长度为100 m,宽度为60m,呈长方形,3层,楼层标高5.00m,15.5m。 车间设备采用流程式布置,较前的生产工序在上,较后的在下,尽量利用高低位差,使物料采用重力输送,降低能耗和人力。
车间设备布置如下:
平面主要设置有酯化釜、罐区等,二楼主要设置有酰胺反应釜,三楼主要设置有混合釜等。
结论和展望
(1)市场分析表明,MMA、PMMA模塑料和板材产品在我国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MMA及其下游PMMA是资金密集型产品,项目投资较大,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有较高的要求。MMA和PMMA同时又是技密集型产品,PMMA模塑料属于高新技术改造的传统材料,为适应LCD等市场的需求,要求的专利技术和配方更为严格。如果企业缺乏产品开发手段,科研投入不沟,就难以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新的配方产品。
(3)目前世界已经工业化的正在运行的MMA生产技术主要包括丙酮氰醇法(ACH法)、异丁烯法(包括传统i-C4法、叔丁醇法和ASAHI法)、乙烯法(BASF法)和改进丙酮氰醇法(MGC法),MMA建设的合理经济规模在4万tPa以上。根据国外已发表的资料,中等规模装置(4万-6万tPa)的投资异丁烯法要低于丙酮氰醇法,经济效益较好;而丙酮氰醇法的优势在较大规模的装置(10万tPa以上)将显现出来,其单位投资将明显降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这将受到原料氢氰酸来源的限制。
(4)在我国建设MMA装置究竟选择丙酮氰醇法还是异丁烯法,必须根据市场情况考虑装置的规模效应,找到原料、市场和投资的最佳结合点。在国内建设装置如采用丙酮氰醇法应与丙烯腈装置同时建设,降低原料成本,同时应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
(5)异丁烯法技术成熟可靠,原料异丁醇或异丁烯易得,生产过程较简单,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应用广泛。该技术传统上由日韩企业掌握,大多数公司可以直接转让技术。国内的中国石油兰州石化研究院也
54
宣称和中科院过程研究所合作开发裂解四碳综合利用制MMA生产工艺成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
致 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回首大学四年的岁月,心中感触很多,一些说不出的不舍和感激涌上心头,我们总是急急忙忙想要长大,可一切真正来临时,我们却因为有太多不舍而显得手足无措。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和难以割舍的感觉。
首先真诚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事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
在此,谨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毕业论文的。另外,陪伴我一起成长的同窗们,愿友谊长存!
55
作者:XXX
2012.05.15
参考文献
[1] 薛祖源.丙烯酸(酯)生产工艺技术评析和今后发展意见(上/下)[J].上海化工,2006,31(3/4):40-44.
[2] 辛采芬,钱新荣.电石乙炔制化工产品路线评述[J].化学进展,1994,6(1):62-83.
[3] 曾毅,王公应.天然气制乙炔及下游产品研究开发与展望[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5,34(2):89-93.
[4] 施小仙,田恒水,朱云峰等.乙炔羰基化合成丙烯酸(酯)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8,35(9):30-34.
[5] 国内外丙烯酸(酯)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化工信息网 2006.11.27. http://www.cheminfo.gov.cn
[6] 田恒水,朱云峰,张武平,王贺玲,孙浩,桂明辉.发展二氧化碳与甲醇下游绿色产业链迎接低碳经济时代(上/下)[J],化工催化剂及甲醇技术,2008,6(3)12-15.
[7] 任青军.甲基丙烯酸甲酯储罐聚合物产生的原因与措施.齐鲁石油化工,2009,37(3):198-201.
[8] 张新,郭萍,宋阳,张磊.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温度的选择,广东化工,2011年第6期第38卷总218期.
[9] 何燕.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应用与市场分析.化工信息网,2008.11.23. http://www.cheminfo.gov.cn
[10] Liu F, Li C, Wu G, et al .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the VUV photoionization of chloropropylene oxide[ J] . J Phys Chem A, 2001,105: 2973-2979. [11]我国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化工信息网,2010.03.17. http://www.cheminfo.gov.cn
[12]高红培,白宝忱.浅谈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的影响因素,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3):56-57.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