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含量测定 - 双缩脲试剂法 实验报告 下载本文

②吸光度测试后得到的数据,经计算后得到了预期中的结果,是因为前面操作严谨。 4.3.2.误差分析

①三次重复测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浮动数据,可能是因为仪器本身存在的可允许的误差范围。

②第一次尝试使用分光光度计的时候得到了负值,经查明是因为放置在其内的比色杯将磨面对准了通光面,经调整后,获得了正确的数据。

4.4.课后复习题

4.4.1.什么叫双缩脲试剂?为什么要在双缩脲试剂中加入酒石酸钾钠和碘化钾? 答:双缩脲试剂是一个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化学试剂,遇到蛋白质显紫色。它是一个碱性的含铜试液,呈蓝色,由0.1g/ml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0.01g/ml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配制。硫酸铜、酒石酸钾钠的碱性溶液中会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在这种比例的碱性水溶液中,本来形成的Cu(OH)2会与溶液中多余的OH-形成[Cu(OH)4]2- 络离子,酒石酸钾钠的作用就是保护这种络离子不被析出变为沉淀,向试剂中加入碘化钾,可延长试剂的使用寿命。

4.4.2.试剂配制过程中,为何NaOH要单独配制,最后加入?

答:先单独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营造一个碱性环境,在碱性环境下双缩脲试剂B中的Cu2+与蛋白质肽键络合产生颜色反应.如果先将双缩脲试剂A与双缩脲试剂B混合,即NaOH与CuSO4溶液混在一起,那么就会产生Cu(OH)2沉淀,药剂就会失去作用,看不到效果,也就无法判断是否存在蛋白质.

4.4.3.简述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答:临床上,当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时,可能代表: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蛋白质合成障碍、蛋白质丢失增加、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或血浆稀释。当血清总蛋白浓度增高时,可能代表:因多发性骨髓瘤而引起的蛋白质合成增加或因脱水、休克而引起的血浆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