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雷雨》中繁漪形象
[摘要]:《雷雨》是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成功的经典之作。在剧中,曹禺
塑造了最具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繁漪。她“雷雨”式的性格在剧中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她的悲剧形象交错在一起,体现了这一人物悲剧性格的深刻性。她生命的火花照亮了那个家庭和社会的黑暗。
[关键词]:繁漪 女性 反抗 悲剧性
《雷雨》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杰作。1934年发表在由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上。此剧一经发表和演出,便轰动当时的文坛和剧坛,成为中国话剧的经典。
一、内容梗概与时代背景
《雷雨》所反映的时代大约是从1894年到1924年这一段时期。此时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社会加速了半封建半殖民化的进程。地主兼资产阶级代表着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虽然当时的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但仍处于幼年时期。广大劳动人民暂时还难以摆脱悲惨的命运。不过革命的高潮正在孕育之中,人民的反抗怒火在燃烧。此时的曹禺凭着对时代的敏感,已经感受到这个时代将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雷雨》描写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有着浓厚封建色彩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作品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血缘关系,政治关系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的社会关系。揭露并剖析了仍具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的虚伪、专横、冷酷、无情。作品以这个家庭的残酷和腐朽的画面,暗示了旧制度崩溃和灭亡的必然趋势。作品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意义。更为突出的是,这部作品在探索妇女追求个性解放,揭露封建道德对妇女的精神束缚摧残方面,笔锋犀利,意蕴深刻。
二、人物形象分析
1、繁漪的境遇和追求
曹禺先生在剧中塑造了八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最为出色的是繁漪。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极富个性的文学形象之一。在这个人物的塑造上特别地显示了曹禺卓越的艺术才能。繁漪为了追求自己的世界——自由、幸福和平等,进行了反抗和追求。她“雷雨”式的性格和特殊的反抗方式,使她成为中国现代话剧中的第一个罕见的女性形象。曹禺对繁漪的独到的发现关键在于他发现了繁漪的灵魂世界。繁漪这个人物形象从第一幕到第四幕是发展的,从未停止过。第一幕是这样描写她的“她通身黑色旗袍镶着银灰色的花边。她拿着一把团扇,挂在手指上,走进来。”“她的脸色苍白,面部轮廓很美。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从繁漪的面部表情及眼睛的忧郁,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年轻女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矛盾,无法排解的孤独以及由深深的爱发展到的恨,以及陷于不能自拔的境地。她被沉重地压抑束缚着。繁漪的身上有很多旧式女人的“文弱”和“明慧”,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她对侍萍、四凤有着沉重的偏见。但她上过私塾,“受过一点教育”,这使她不仅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丰富了感情,开阔了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她具备了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她不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正活着”。繁漪和她的丈夫周朴园仅仅维持着名誉上的夫妻关系。周朴园家庭至上的观念和专制主义精神时刻折磨着她,她在空虚与煎熬中生活了十八年。周朴园侵蚀着她的心灵,磨钝了她的感观。但繁漪的坚韧执拗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并未消退沉沦,而当这种思想与专制主义近距离碰撞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从第一幕起,她就与周朴园,周萍展开了一次次的,由弱到强的对面交锋。这一斗争的深入和激化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又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体现了她的“雷雨”式的性格。
2、繁漪“雷雨”式性格的体现和发展
在《雷雨》全剧中繁漪与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就四处,第一处是周朴园逼繁漪
喝药。这次繁漪的反抗性是体现出来了,但这只能属于消极的抵御。这从她的语言上可以看出来。如:“我不愿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晚上喝不成吗?”尽管如此,她最后还是屈从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催繁漪去看病。这次繁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曾经两次派人催繁漪去看病,繁漪都没去。周朴园只能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她去看病。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繁漪没有被他给吓住,她仍没有去看病,而是径自上楼去了。这一次繁漪的态度有所转变,但优势仍在周朴园一方。因为他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替繁漪看病去了。第三次冲突是繁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到周朴园。这一次繁漪的反抗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对周朴园的每一落千次的问语和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骇,他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她上楼去。但他得到的回答却是:“(轻蔑地)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这可以看出优势已经转到繁漪一方。第四次冲突在剧尾。这一次繁漪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出现推出周冲,叫来了周朴园,当着丈夫和儿子、仆人的面,无情地撕下了周朴园的道貌岸然的伪装,露出周朴园伪君子的丑恶嘴脸,并毫无顾忌地宣告她在监狱似的周公馆里所受的精神折磨和自己对周萍的私情。就在这个雨夜,她像一道闪电,将周朴园毕生竭力维护,苦心经营的“最有秩序”、“最圆满”的封建专制家庭劈得粉碎。《雷雨》第四幕戏,以周朴园为首的剧中各色人物全部登场,“毁灭”的场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冲突中展开剧情。这场戏以繁漪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同时繁漪的反抗精神也贯穿其中。从而把这个“家”的罪恶本质彻底揭露出来,并促使周朴园的精神世界趋于崩溃。不难看出,周家的毁灭,、繁漪起到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每次冲突之后,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也由消极到积极,越来越不可遏制。
三、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1、繁漪和周萍爱情产生的原因
繁漪最让人难忘的,是她不仅敢于追求、坚持和捍卫一个人应有的生活权利、爱的权利、幸福的权利,而且,她的追求、坚持和捍卫是不顾一切的,无所谓惧的,甚至是疯狂的,雷雨式的,其中涌动的是原始的生命热情。“她的生命烧到电火一样的白热,也像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遇激成一朵鲜艳的火花。
当火花消灭时,她的生机顿时化为乌有。”如果说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是强烈的、彻底的、那么她对周萍的感情则是复杂的。 周萍并不是繁漪的理想的爱人。那为什么也会爱上周萍呢?“这只好问命运,为什么会落在周朴园的家庭中。”(《雷雨》序)繁漪的生活空间和生活范围仅是周公馆。在这有限的范围内,她所看到的男人,除了周朴园之外,就是鲁贵一类的奴才。这些人都不能点燃她心中的爱情之火。她只好把目光投向周萍。周萍从乡下来到周公馆,给与世隔绝的,窒闷中的繁漪的生活带来了“新鲜”与“诱惑”,也激起了她心中爱情的浪花。特别是周萍对她十几年来的处境与悲惨命运的同情,使繁漪视为可以倾吐心声的知已。在这种情况下,周萍冒天下之大不韪,说他爱她。他在一时冲动下的举动在繁漪看来则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是勇敢的行为。所以繁漪不顾一切地把自己的感情、性命、名誉都交到周萍的手上。
2、繁漪的爱情悲剧
与周萍在一起后,繁漪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从此她能够向一个心爱的人倾诉痛苦,可以表达自己的欢乐和幸福。虽然繁漪和周萍在年龄上属于同一辈人,任谁也无法改变他们既定的社会坐标,繁漪是周朴园的妻子而周萍是周朴园的儿子。正如子君和涓生那样,哪怕他们是他们真爱最终也无法冲破封建的社会大网。这一“幸福爱情”的开始也注定了繁漪走进的最终是悲剧。此时繁漪的爱情虽然受到种种约束限制,但对于繁漪来说已经感到十分满足了,可是后来繁漪就连这样的生活都难以拥有。周萍要离开她。这对繁漪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没有周萍意味着什么,她很清楚。她又要回到过去那种“死人”般的生活中去。她要把周萍从四凤的手中夺过来,使他继续留在自己的身边。为此她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违心地将自己置于极端屈辱的地位。要求周萍把她带走,甚至可以叫四凤一起来住。只有当她意识到周萍已经铁了心,决意要抛弃她时,她才进行了疯狂的报复。繁漪与周最初的交锋中,她是处于生动地位的,她声色俱厉,每一句话都是带有进攻性的,带有威胁和震慑作用。如:“我怕你是胆小吧?”“屋子曾经闹过鬼,你忘了。”而在喝药事件中,繁漪之所以屈辱地把药喝了,是因为繁漪认为周萍还是爱她的。她不愿意让他为难,让他苦恼。而在第二次交锋中,繁漪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