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升初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2018年小升初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时间:8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duàn liàn

( ) ( ) ( ) ( ) kuí wǔ

( ) ( ) ( ) ( )

二、按要求填空。(7分)

(1)“临”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幽”字是 结构,共有 画。

(2)用横线画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把正确的写在( )里。 必需如蜜峰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淌若钉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躁。( ) 三、选词填空。(3分)

改善 改正 改变

①新学期以来,他的学习态度( )了很多。 ②如果我们犯了错误,就要及时(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pái huái wǔ rǔ miǎo shì

dù jì kāng kǎi téng xiě

③这几年,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很大的( )。 四、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7分)

滥( )充数 无( )无尽 ( )经风霜 不计( )数

刻舟求( ) 斗志( )扬 南辕北( ) 盛气( )人

A用故事说明道理的:

B用来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 五、按要求写句子。(5分)

①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和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

修改病句: ②老师说:“我要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把你们培养成有用的人。” ③他今天必须去上班。

改为双重否定句: ④马在奔驰。

扩句: ⑤桂花的香味传得老远老远。

改为夸张句: 六、趣味写句子。(2分)

不知道你留心没有,在我们的教学楼、实验楼的走道里挂出了非常温馨美妙的标语,如果让你为教室拟一个大意“禁止高声喧哗”的标语,你会怎样写?

七、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并获得智能锻炼和人格培养。会终生受益。让经典浸润我们的生命,滋养我们的心灵吧!(8分)

和 ,他们的性格分别是: , 。

C说明数量、范围的:

改为第三者转述句:

1.《水浒传》中 “大闹野猪林”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是:

2.在学习、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时,是哪一句名言激励你,请你把它写下来。

3.《题西林壁》中诗句“ , ”正好说明了“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问题。

4.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列的事物吗?请从下面事物中选择一个写诗句。(2分)

A、明月 B 、柳树 C、小草 D、春雨 E、梅花 F、西

八、阅读《敬重卑微》,完成文后各题。(30分)

敬重卑微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④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扰,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⑤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⑥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⑧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

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⑨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将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或词语划掉;在第⑨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7分)

2.“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

“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 。 3.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A、短文中共有三个问句。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 作用,第 自然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

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为

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 (4分)

B、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它常用来比(3分)

4.读第⑤、第⑥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A、第⑤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

“ ”这一句相照应。用“ ”在这一自然段中画出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喻 。这里用这个成语是为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