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理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提要:

环境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环境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以区域人类——环境系统为对象,是研究某一区域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与发展、组织与结构、调节与控制以及发行与利用的科学,具有应用科学与基础科学的双重性,区域性是环境地理学有别于环境科学其他分支的一个突出特征。

本书以区域人类--环境系统为对象,以环境问题为主线,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框架.本书的内容和体例,与目前出版的众多的环境学原理与概论方面的书籍不同,不是按环境要素划分章节,而是按照研究方法组织内容,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工作实践,介绍相关区域研究实例与研究方法。全书分为八章,分别介绍了环境与环境地理学、地球环境及其演变、农村环境分析、城市环境分析、中国环境问题分析、全球环境问题分析、人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与环境教育等内容。

本书适合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地环境、生态等方面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及有关院校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地理学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 环境科学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三节 环境地理学 第二章 地球环境及其演变 第一节 地球与宇宙 第二节 地球环境系统

第三节 宇宙环境变化与地球环境系统异常 第四节 古地理环境的演变

第五节 地球环境系统人类圈的形成及其环境影响 第三章 农村环境分析 第一节 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 第二节 农业活动与农业污染

第三节 农村区域环境污染与乡镇企业 第四节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五节 农村区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第四章 城市环境分析

第一节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节 城市容量与城市环境分析 第三节 城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第四节 城市郊区环境问题

第五节 城市生态建设与调控 第六节 生态工业与工业生态学 第五章 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 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 第三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及其进展 第四节 中 环境与发展对策 第五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六章 安全环境问题分析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臭氧层破坏 第二节 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减少与森林植被破坏 第四节 土地荒漠化 第五节 酸雨

第七章 人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人类——环境关系分析与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第三节 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环境与发展

第八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教育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教育 第二节 环境教育的历程

第三节 环境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关于基础环境教育 第五节 关于高等环境教育 第六节 环境教育教学评价

【图书目录】 - 环境地理学导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环境系统和环境问题 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二、环境系统

三、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任务及学科地位 一、环境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二、环境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第三节 环境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环境地理学的形成 二、环境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三、我国环境地理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大气环境 第一节 大气基本性质 一、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能量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二节 大气污染化学 一、大气污染物 二、烃 三、光化学 四、二氧化硫化学 五、气溶胶化学

第三节 湍流和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一、大气湍流的基本概念 二、湍流运动方程 三、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散布的其他过程 一、烟气抬升理论

二、干沉积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三、大气污染物的降水清洗过程 第五节 几种典型下垫面上的大气扩散 一、城市大气扩散 二、山区大气扩散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水环境 第一节 水圈与水环境 一、水圈的结构

二、地球水环境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地球水资源 一、地球上水的分布 二、全球水循环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四、水资源利用

第三节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一、天然水的物质组成 二、天然水的理化性质 三、天然水的化学分类

四、影响天然水化学组成的自然环境因素 第四节 天然水物质组成的人为变化 一、水体和水体污染

二、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

第五节 水体的自净过程——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一、水体的自净作用

二、水体自净机制及共影响因素

三、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土壤环境 第一节 土壤圈

一、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干扰 三、土壤分布 第二节 土壤理化性质 一、土壤物理性质 二、土壤化学性质 第三节 土壤物质循环

一、影响土壤物质循环的自然因素 二、土壤物质循环的人为影响 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模式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一、土地利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二、污染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三、工程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 土壤环境保护

一、土壤自净能力与土壤环境容量 二、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三、土壤退化与土壤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生物环境 第一节 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形成 二、生物圈的特点与范围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

一、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二、生物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三、生物的环境制约 第三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生态系统的类型 第四节 生态平衡 一、生态平衡的含义 二、生态平衡失调的因素 三、维持生态平衡的途径 第五节 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一、污染物对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二、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水体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