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一、野营----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 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身边,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四、突破重难点措施: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2、注重动手操作,丰富直观表象。 3、引导学生用有余数出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五、教学方法 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动手操作。 3、加强计算练习。
六、课时:4课时
七、单元后记
;.
.
第二单元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备课
一、教 材 分 析
1、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 “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单 元 教 学 目 标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 重难点 :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 教学难点: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制关系。
四、教 学 方法:
1、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读数,写数的基础,学习万以内的认识时,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学习。 2、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可以采用动手操作学具,利用学具的直观性,发展学生的数感,加深理解和认识。 3、在理解数位的意义时,由于生活中很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所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知识,充分借助计数器理解百位、千位、万位等数位的意义。
五、课时数: 9课时 六、单元后记 ;.
.
第三单元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测量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地测量身边的物体,体会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长。在“自主练习”和“实践活动”中,也安排了许多实际测量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估测和实测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 米”、“分米”和“毫米”。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毫米、分米、千米。 2、建立毫米、分米、千米长度的概念。 3、会正确进行单位间的互换和转化。 难点:1、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互相转化,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进行长度单位的估测。
四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信息窗呈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情境,制成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2、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大量的测量活动,另一方面还有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估测自己的步长等,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4课时。 六、单元后记 ;.
.
第四单元: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作准备。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笔算,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和验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四、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教学时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五、课时数 4课时 六、单元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