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0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剖析 下载本文

2.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项的“若”,第一句做连词,相当于“至于、如果是”;第二句做动词,“好像”之意。A项的“与”都做介词,相当于“同”。C项的“所”都做助词,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D项的“而”都做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3.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C项错误在于,文章之所以议及秦始皇焚书之事,是为了说明洞中所藏之书保存得完整,没有只字遗漏,并没有批评秦王的意思。

4.(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第(1)句中的“爽然”有“茫然、怅惘”之意,“饷之”即“给他吃”的意思。第(2)句中的“见小”即“见识浅陋”,“春秋问蛄蟪”典出庄子《逍遥游》,可联系作答。 5.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三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渝”由“改变”之义引申,解释为“后退、退步”。 2.B

【解析】A项,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介词,表示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范围,可译为“在”,如《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中的“以”的用法与意义同此。B项,乎:介词,都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如《师说》“生乎吾后”中的“乎”用法与意义同此。C项,于: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介词,引出对象。D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3.(1)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就能成为骏马这

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

(2)然而积聚一勺勺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的尘土而使极高的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奋,按道理没

有办法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注意重要实词意义与常见虚词用法的落实,如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也应准确把握。如(1)中“患”“骥”“伦”,(2)中“极”“匪”“济”,在翻译时不能忽略。

17

4.①学习目标:立业,立德;②学习态度:立志,勤奋,执着,专心;③学习方法:正心修行,循序渐进,积累,贯通。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三个方面的要求,即简要概括“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据此在原文里搜罗(主要在诰的内容部分),然后分点作答即可。

5.(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要以理解文本内容为基础,作答时,抓住语言标志(如“乃”“因”“卒”“遂”等起始连词),扣紧语境(如“言”“申”“明”),巧用逻辑层意(如“冀君觉悟/卒不省察”),即可准确断句。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