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0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剖析 下载本文

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

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 乘:车。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茂先坐与论说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若二十年外书 若望仆不相师 ..

C.多所未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

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

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

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

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13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三、【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祕,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汉氏失御 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 染:着色。 .

14

D.朝士敬而叹之 叹:赞叹。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岂非化以成俗 始以强壮出 ..

B.咸休息乎太和之中 相与枕藉乎舟中 ..C.甚于丹青 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2)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4.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

闯关检测

1.B

【解析】B项,两个“之”都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A项,前一个“乎”是语气词,表疑问语气,相当于 “吗”;后一个“乎”是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C项,前一个“与”是连词,“和”;后一个“与”是动词,“给予”。D项,前一个“也”是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后一个“也”是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 2.B

3.D

【解析】D项,两个“以”都是连词,“来”。A项,前一个“乃”是副词,“才”;后一个“乃”是副词,

15

“竟然”。B项,前一个“者”是代词,用在动词后,“??的人”;后一个“者”是代词,用于时间词后,表示“??时候”。C项,前一个“为”是动词,“担任”;后一个“为”为判断动词,“是”。 4.A

【解析】A项,两个“何”都是副词,“多么”。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后一个“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C项,前一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后一个“乎”是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用”;后一个“以”是动词,“认为”。

高考链接

一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的意思是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所以“奇”,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以??为奇、认为??不一般、惊奇。 2.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B项,都是“假如”“如果”的意思;A项,前一个表判断,后一个是句末语气词;C项,“乃”,前一个是“才”的意思,后一个是“于是、就”的意思。D项,前一个是“于是”的意思,后一个是“凭借、依靠”的意思。 3.B

4.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不正确。文中“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这一时期未能孝顺母亲。

5.(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关键词得分点:度、因、辙辞以疾(定语后置句)、雅;第(2)句关键词得分点:友善、笃、省、后事。 二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A项的错误在于,这里的“肃”虽有“恭敬”的意思,但不能译为“的样子”,而只能表示一种态度,应译为“恭敬地(请别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