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理解翻译句子 下载本文

对话省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①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承前省 省略谓语 蒙后省 (《歧路亡羊》) ②因跪请秦王(击缻)。秦王不肯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依语境省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①遂拔(之:代剑)以击荆轲。(《荆轲刺秦王》) .省动词宾语 ②急击(之:代沛公)勿失(之:代时机)!(《鸿门宴》) ..省略宾语 省介词宾语 ③拔剑撞(之:代玉斗)而破之。(《鸿门宴》) .①临不测之渊,以(之:代“不测之渊”)为固。(《过秦论》) .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代赵王)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竖子不足与(之:代项羽)谋!(《鸿门宴》)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代蔺相如)归赵。(《廉颇蔺相如.省略兼语 列传》) ②使(之:代苏武)牧羝。(《苏武传》) .①晋军(于:在)函陵,秦军(于:在)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②蹑足(于:在)行伍之间,而倔起(于:从)阡陌之中。(《过..省略介词“于” 秦论》) ③且臣少仕(于:在)伪朝。(《陈情表》) .④有碑仆(于:在)道。(《游褒禅山记》) . 五、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称凝固结构,是指那些结构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参看下表: 作用 形式 释义 例句 ①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表陈述或判断 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所以…… 的原因”“……的方法(根据)”或“用来……的” 而慎取之也。(表原因) (《游褒禅山记》)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 (《师说》) ①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有所…………无所…… 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是“有所以”“无所以”的省略,有时还写成“…………有以…………无(亡)以…… 有……以……”“……无……以……”,译为“有什么可用(拿)来……”“没有什么用(拿)来……”或“有办法用来……”“没有办法用来……” 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 就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概……吧”,舒缓了“……之谓也”的肯定语气,增加商量、推测语气。后面的“也”“矣”“乎”用法一样,语气轻重略有差异 ①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得无……乎(邪、耶) 表委婉 无乃……乎(与)毋乃……乎 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译为“恐怕”“只怕……吧”;将“无”换成“毋”,成为“毋表示对情况的推测,译为“该不会……吧”“只怕是……吧”“莫不是……吧”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①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 ..③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 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②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⑤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乃……乎”,意思不变 颛臾》)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用于委婉的反问句,译为“不不亦……乎 也……吗”(语气较轻)、“岂不是……吗”(语气稍重),“岂”也可译作“难道”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②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都是表反问的固定格式,译为“还用……做什何……为 何以……为 么”“要……干什么”“为什么……呢”“哪里……呢”,“何”在有的句子中写作“奚”“恶”“安”,意思一样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表反问或疑问 如(……)何 奈(……)何 若(……)何 ①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表示反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分开用时译为“对……怎么办” 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①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何如、何若 表示疑问语气,译为“怎么样” 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 ②此为何若人?(《公输》) ..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配合,以岂……哉 (欤、乎、乎哉) 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译为“难道……吗”“怎么……呢” 庸……乎其表示反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译①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庸……乎 为“难道……吗”“哪里……呢” 后生于吾乎?(《师说》) .②晋其庸可冀乎?(《左传·僖...公十五年》) 孰与…………与……孰…… 表示比较和选择的固定格式,①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译为“……跟……比较,哪个……” 表示从比较中取舍,舍弃前②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与其……孰表比较、选择、取舍 若…… 与其……岂若…… 者,选取后者,译为“与其……不如……”“与其……怎么赶得上……”。单独用“孰若”可译为“哪如” 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与(与其)……无宁……宁……不(无)…… 何其……也 译为“与其……宁可(不如)……”“宁可……不……” 表感叹,译为“怎么那么……啊!” 表感叹,译为“只不过……罢了!” 表感叹,译为:“多么……啊!” 译为“唯独……还……” 表并列,译为“一边……一边……” ①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 ②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元景安传》)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寡人之于国也》)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归去..来兮辞》) 直(恃)……耳 表感叹或其他 一何…… 唯……犹…… 载……载…… 一、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一)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就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第也不能变动。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所谓直译为主,就是能够用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所谓意译为辅,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