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小镇 智慧乡镇建设整体规划方案 下载本文

智慧乡镇建设总体规划

目 录

一、 前言 .................................................................................................. 3 (一) 什么是智慧乡镇 ...................................................................... 3 (二) 智慧乡镇与乡镇信息化的不同 .............................................. 4 (三) 打造智慧城市需要的四大要素 .............................................. 4 (四) 智慧城市的特征 ...................................................................... 5 二、 某乡镇建设智慧城市现状与需求分析 .......................................... 7 (一) 机遇和挑战 .............................................................................. 7 (二) 智慧某乡镇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 9 三、 “智慧某乡镇”具体建设规划 .................................................... 18 (一) 智慧城市基础平台 ................................................................ 18 (二) 智慧城市应用体系 ................................................................ 23 四、 产业带动规划 ................................................................................ 45 (一) 带动机制 ................................................................................ 45 (二) 带动计划 ................................................................................ 46 五、 建设运营规划 ................................................................................ 48 (一) 建设运营主体 ........................................................................ 48 (二) 建设进度计划 ........................................................................ 49 (三) 建设运营模式 ........................................................................ 49 六、 保障措施体系 ................................................................................ 51 (一) 组织管理保障 ........................................................................ 51 (二) 政策法规保障 ........................................................................ 52

I

(三) 工作体制保障 ........................................................................ 53 (四) 资金保障 ................................................................................ 53 (五) 人才保障 ................................................................................ 54 (六) 信息安全保障 ........................................................................ 55

II

一、前言

当前我们正面临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同时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围绕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纷纷通过智慧城市作为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点。

为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及国际化的深度融合,以“智慧”为引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改善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加快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16至2020年。

(一)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把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升华和飞跃,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来说,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

3

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简单地说,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相关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慧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绿色的环境、和谐的社会,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及大众建立一个优良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的环境。形象地说智慧城市=智慧+互联+协同。城市将在人类的政治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居于支配地位,而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城市,深刻地改变城市运行和管理的方式,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大幅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二)智慧城市与城市信息化的不同

智慧城市与城市信息化相似,但两者也有以下不同:

(1)智慧城市是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为目标,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

(2)整个城市具有智能感知、情境感知与认知能力; (3)整个城市具有成熟的信息—知识—智能转换机制,具有决策能力;

(4)整个城市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成长和创新能力等。

(三)打造智慧城市需要的四大要素

以人为基础:城市里应该有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适宜居住,居民的购买力要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提高。

以土地为载体:城市从“平面化到立体化”发展,推动“精明增长”,势在必行。

4

以信息为先导: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兴未艾,在可见的将来,城市信息化将随着技术升级而不断加快。

以资本为后盾:中国的城市发展,单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

(四)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城市是人的智慧与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因此,它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智慧城市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智慧城市有如下几个特征:

(1)智慧化城市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通过分布在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城市公共环境中部署的传感系统、自动监测、监控设施的联网,以及分布在城市中各个角落的个人、组织、政府信息系统,实现城市海量信息与数据的实时收集与存储。构建融合了空间地理信息、个人信息、法人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统计信息等的公共多元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智慧城市应用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构成了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运营不可或缺的信息化基础。

(2)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城市高带宽的网络、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以及得以实时在线地连接起来,从而可以帮助用户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任务通过多方协作远程操作成为可能,从而彻底改变城市管理与运作的方式。

(3)更有效的交换共享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构建身份认证、目录交换、信用评估等技术平台的体系性建设,确立信息系统之间的层次性。从而促进分布在城市不同角落海量数据的流转、交换、

5

共享、应用,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通过数据的交换共享将极大推动城市治理运营的良性循环:主动发现问题—功能自协调—及时处理问题。

(4)更协作的关联应用在互联互通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基础上,以政府、城乡居民、企业的互动为核心构建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整合式的协同服务——智慧市政管理、智慧民生服务等,从而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更智能、高效,响应更灵活、及时的决策支持与管理服务。

6

二、某乡镇建设智慧城市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机遇和挑战

1. 某乡镇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政策支持

国务院及各部委信息化战略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已被提上日程。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继开展了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引导和规范智慧城市建设。随着我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同时,我县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建立双创中心等适应我县发展的新要求也迫切需要开展“智慧某乡镇”建设。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县委、市政府正确把握发展形势,将“智慧某乡镇”规划和建设摆在了全县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统筹谋划,明确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为构架某乡镇发展新格局,打造“智慧某乡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数字某乡镇地理空间项目奠定基础

2014年12月21日,《数字某乡镇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通过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举行了项目启动仪

7

式。数字某乡镇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内容包括某乡镇县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建设、公共平台建设、典型应用示范建设及支撑环境建设等。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建设有全县域1116平方公里的1:10000遥感影像资料获取,1:10000DLG、DEM、DOM更新,1:50000DLG更新;中心城区120平方公里真彩色数码航空摄影等。数字某乡镇地理空间框架可以广泛应用于公众地图、政务、环保、地矿、土地、气象、地震、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公安、农业、林业、卫生、教育等各个领域,作为各种行业应用系统的基础平台。同时,项目在某乡镇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根据某乡镇县人社区府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实际工作需要,暂定开发某乡镇县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天地图·某乡镇”、某乡镇县国土动态执法管理系统和某乡镇县三维景观地理信息云平台。项目建设成果“数字某乡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用于某乡镇市政府各部门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同时,作为数字中国、数字河南地理空间框架的组成部分,纳入国家级、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政府宏观决策,实现项目成果国家、省、地方共享。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某乡镇县签订了数字某乡镇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书,确定了双方在数字某乡镇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合作的基础上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建设“智慧某乡镇”奠定了良好基础。

2. 某乡镇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挑战

(1)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居民等各个方面。各部门需要深刻认识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

8

建立起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的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环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发展。

(2)迫切需要建立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

目前,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导致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因此,建设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是建好智慧城市的先决条件。只有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建设的统一规范作用,才能有效瓦解并防范“信息孤岛”、条块分割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3)需要形成保障有力的信息安全体系

智慧城市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和共享,而信息资源越集中,信息安全保障也越重要。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重视信息安全建设管理,建设保障有力、标准统一的信息安全体系,保护信息传递环节,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从而为自主、高效的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二)智慧某乡镇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1. 需求概述

“智慧某乡镇”总体需求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现状,结合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实际需求,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先行、逐步展开的方针,打造具有某乡镇特色的智慧城市。一方面重点加强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建设,另一方面重点发展智慧城市应用体系,最终实现规划管理信息

9

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首先,聚焦重点领域,重视总体规划。通过统筹考虑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民生事业诸多方面,把实现便民惠民、支撑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着眼点,以促进数据共享、实现信息惠民为主要目标,进行总体规划,科学布局,聚焦重点领域,集中优势资源,解决典型问题,以保证“智慧某乡镇”项目稳步推进,顺利落地。

其次,以总体规划为纲,加强顶层设计,突出信息融合。总体规划作为“智慧某乡镇”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指导并引领“智慧某乡镇”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加强“智慧某乡镇”的顶层设计,把握当前新技术相互融合的大趋势,注重系统架构的灵活性,解决好已有系统和未来系统之间的整合问题,推动传统产业和智慧产业的融合发展。

最后,建立“智慧某乡镇”建设运营机制,保证“智慧某乡镇”可持续发展。依据我县的资源和环境禀赋、经济和社会形态、技术和产业基础,建立维护“智慧某乡镇”良性运行的组织机构和标准体系,确立符合我县特点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和运营模式,吸引国内知名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商,共同参与并推动“智慧某乡镇”建设,保证“智慧某乡镇”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2. 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智慧某乡镇”,将让某乡镇具有预见性、高效、科学、敏捷、创造性、共享与协作的特征,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城市管理

10

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实现智慧化发展、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生活。

“智慧某乡镇”建设以数据大集中、应用大集中为原则,积极开展基础设施、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等多方面建设,完成“三大基础平台、两大应用体系”建设目标。“智慧某乡镇”建设总体规划图如下图所示:

智慧某乡镇建设总体规划图

1、规划打造智慧城市“三大基础平台”

建设“智慧某乡镇”多元信息整合数据库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基础平台,为“智慧某乡镇”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11

2、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十二个应用体系”

建成服务于十二个应用体系,包括智慧建筑、公共安全与应急、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优化城市功能,使我县成为政府各部门协作运转高效,城市规划与管理先进,民众生活智能便捷,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智慧城市。

3. 基本原则

“智慧某乡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处理不同领域、不同系统、不同类型的海量数据,具有技术发展快、外部链接关系多、内部结构复杂、建设周期长等特点,需要为其他系统提供广泛的信息支持和服务。因此,“智慧某乡镇”在规划建设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高标准规划和统筹建设各领域的智慧项目,有计划、分层次地协调推进。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学论证的原则,综合考虑项目研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前瞻性,结合卫星遥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契机,通过统一规划、分步部署,分阶段推进,促进“智慧某乡镇”建设持续深入发展。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高标准规划和统筹建设各领域的智慧项目,有计划、分层次地协调推进。

(2)政府引导、市场机制

以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低成本、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同时强化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建

12

设,完善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智慧某乡镇”建设的良好氛围。

(3)数据整合、资源共享

遵循科学的方法路径,立足实际,以整合我县各部门现有硬件资源、数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信息源采集、交换、共享的工作机制,促进信息融合为工作重点,实现各部门、各系统的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确保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加快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交换。共享与协作对于城市而言,意味着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将有利于整合现有的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分配,合理调度,充分发挥各个单位的协作能力。

(4)立足民生、分布建设

把民生改善作为“智慧某乡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政府、企业、居民处理事务更加快捷,接收有效的信息更加方便,敏捷,从而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政府更加高效,企业效率大大增强。以满足广大民众的信息化需求为主要目标,以推动民生领域智慧应用为主要手段,以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试点和示范建设为突破口,循序渐进,逐步展开,不断促进设施完善、应用渗透和产业发展,提高广大民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5)培育产业、重视应用

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以智慧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智慧应用。抓住我省赋予某乡镇县创新试点

13

的机遇,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建设,以示范和试点带动“智慧某乡镇”建设整体工作。

(6)开放合作、安全规范

加强对外交与合作,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智慧和资源,更好地为“智慧某乡镇”建设服务。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4. 总体架构规划

(1)“智慧某乡镇”业务架构

通过对“智慧某乡镇”的整体业务进行分析,在明确用户对象、业务现状和业务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智慧某乡镇”建设目标,进行“智慧某乡镇”总体业务架构设计,以业务架构确定总体架构,从而引导“智慧某乡镇”的建设。

14

业务架构示意图

“智慧某乡镇”用户对象主要包括居民、企业和政府,因此,“智慧某乡镇”的总体业务架构以支撑平台为基础,以惠民兴业为目标,总体划分为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三个业务领域。民生服务领域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业务应用;产业发展领域主要包括农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业务应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主要包括市政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政务服务等业务应用。

(2)“智慧某乡镇”总体框架

在综合国内外智慧城市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智慧某乡镇”建设总体架构依托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遵循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充分借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基于“六层两体系”的理念进行搭建。

15

基础层:主要包括物联网基础设施、通信网络和云计算基础设施三个部分。物联网基础设施主要用于识别物体、感知信息,包括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北斗、GPS、传感器等感知设备;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网络、宽带网络、广电网络等,实现信息的传输与接收;云计算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提供按需获得、即时可取的计算、存储、网络、操作系统及基础应用软件等资源,从而有效提高存储能力和服务器利用率,降低运营维护成本,节省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

数据层:主要包括各大公共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汇聚、资源整合。公共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信息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共享交换,满足城市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通过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为城市运行管理、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支撑层:为各类面向需求的应用提供统一的功能支持,包括应用支撑和安全支撑能力,提供呼叫、大数据分析、视频、搜索等多方面的功能平台。

应用层:主要针对“智慧某乡镇”的民生服务、产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管理三大领域建设应用服务。

访问层:为居民、企业、政府等各类用户对象提供访问的窗口,向用户提供“智慧某乡镇”的各种服务信息,并接受用户信息的提供和反馈。访问窗口包括门户网站、显示大屏、计算机、移动电脑、电话和智能手机终端等。

用户层:是“智慧某乡镇”的主要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居民、企

16

业和政府。

保障支撑体系:“智慧某乡镇”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其总体架构的每层能力建设都需要广泛而综合的支撑和保障,包括政策支撑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营管理体系、安全运维保障体系。这些体系架构贯穿于整个“智慧某乡镇”建设的各个方面,确保“智慧某乡镇”安全、高效的运行和健康稳定的发展。

智慧城市量化考核体系:围绕城市管理、产业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五方面的智慧应用,建立全面立体感知、安全可靠传输、智能高效处理的智慧城市量化考核体系,来强化行政部门对城市的精细化量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依据每个领域应用建设项目及效果双重指标对”智慧某乡镇”进行考核。

17

三、“智慧某乡镇”具体建设规划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智慧产业和智慧支撑环境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十三五期间,通过稳步推进“三大基础平台、十二个应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智慧某乡镇”框架体系。

(一)智慧城市基础平台

加快推动开放统一的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建设,提升城市规划、管理、卫生、教育、文化、人口等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从而打造集约化的信息资源环境,实现各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从而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电子政务三级网络,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政务协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标准化体系。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包括:多元信息整合数据库平台、智慧城市应用体系。

1. 公共多元信息整合数据库平台

形成“智慧某乡镇”多元信息整合数据库平台,包括地理空间信息(空间北斗信息、地表信息、地下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宏观经济信息+建筑设施(建筑物、管网、农田、厂矿、交通设施等)等用以承载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应用,多元信息整合数据库平台包括: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人口信息基础数据库、法人信息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筑物信息基础数据库等。

(1)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

基于某乡镇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建设,整理形成覆盖我县所辖区域

18

多种基本比例尺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图数据、地名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数据等,建成全县一个面向政府、公共和行业用户的、开放式、多层次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智慧某乡镇”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为应急指挥调度、生态环境监测、交通资源配置、物流配送效率等应用的分析和评价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2)人口信息基础数据库

以县公安局现有的常住(户籍)人口基础信息和卫计委流动人口数据信息为基础,逐步整合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社区、卫生、税务、统计等政府部门中与人相关的基础信息,实现政府各部门共享和人口基础数据动态应用,并为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提供人口基础信息服务。

(3)法人信息基础数据库

建设和完善以法人组织机构代码为标识的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及其他依法成立的各类机构单位基础数据库。实现县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相关业务部门法人单位信息资源的数据整合与实时共享。建成以工商、税务、质监的法人信息为基础,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完整、准确、动态更新的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初步形成法人信息采集、处理、存储、更新、交换、服务为一体的规范化的运行、管理、共享体系。

(4)宏观经济信息基础数据库

完善和整合统计、金融、税收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建立集综

19

合性和专业性数据为一体的宏观经济数据库。依据业务需要实现宏观经济信息的共享,开展经济运行动态监测、产业安全预测预警等分析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确保金融、税收、统计等宏观经济基础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5)建筑设施信息基础数据库:

包括描述地表、地下建筑设施从立项规划、施工交付、使用拆除等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阶段数据;具体涉及建筑物编码、建筑名称、详细地址、建造年代、建筑状态、使用年限、主要用途、结构类型、建筑层数、地下层数、建筑高度等详细数据。以建筑设施为载体,实现规划、建设、房管、消防等行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

(6)移动、电信、车辆数据 接入。

2. 大数据分析平台

大数据分析平台是“智慧某乡镇”的基础设施,建立在公共基础数据库之上,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我县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避免政府各部门多头投资、重复建设。平台以元数据为核心,通过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信息发布与共享、数据治理、作业调度、运维监控等工具,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运营体系。大数据平台可以帮助客户快速建立标准的公共信息管理体系,有效提高数据质量,保护数据的安全,从容应对海量数据交换,处理分析大量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大数据分析平台工作在“智慧某乡镇”中的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之上,高效处理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中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

20

宏观经济数据库及各业务应用系统中的结构化数据,以及视频数据、文档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通过采用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一系列技术,以并行处理的方式,找出数据之间未知的、有价值的规律和联系,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服务。

3. 智能公共服务平台

整合现有多个部门的呼叫系统,建立一个统一面向居民的智能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统一的特服号接入,实现统一的用户服务界面、统一的热线功能和统一的政府业务标准,集中受理居民对政府服务的需求,为居民提供政府机关综合性服务的窗口。

(1)智能问答系统

智能问答系统,基于大数据、云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具有智能、精准、自动化以及人性化的特点,具体说明如下:

智能化:基于领先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智能问答系统善知人意,沟通更加高效。智能问答系统具有智能化自动学习的特点,能够通过用户互动与互联网数据挖掘,实现自身知识数据的自动更新,并随时间推移更加智能。

精准化:系统通过集成分析用户行为日志,结合历史客服记录,借助于智能用户画像分析技术,智能问答系统能够精准了解每位用户的兴趣和习惯,从而实现个性化的用户服务。

自动化:智能问答系统无需人工在线,做到实时高效服务,7*24小时值守,即时解答客户日常问题,服务无时限;人工可实时监测服务过程,轻松做到无缝接管会话。对于特定问题,可自动转换人工服务,实现人机切换透明平滑。

21

人性化:智能问答系统便于拓展集成政务、交通、便民服务等其它领域知识库,能够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

(2)多元统一消息系统

平台集成互联网、语音电话、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信息渠道,发挥政府综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设起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诚信互动的桥梁。多元统一消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消息渠道集成接口:通过消息中间件平台提供多种消息渠道接口,整合信息互动渠道(如短信、电子邮件、手机、即时通讯和WEB消息等)。

消息发送规则管理:主要管理消息运行的参数配置和消息发送策略,消息策略可以灵活按场景、权限和渠道进行配置。可以灵活设置消息发送模板,提供消息模板集成、推送的标准应用服务。

消息查询与统计管理:建立统一通信平台所涉及消息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向系统管理员提供与消息相关的各种管理和维护功能,包括消息日志查看、消息结果与反馈、消息统计、消息列表查看等。

统一政府服务系统:居民傻瓜化完成政务系统协同,能够量化评价各政府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服务品质,平台集成各政府部门的服务系统,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实现一个号码接通多个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县信访局12345居民热线、食药监局热线、卫生急救热线、居社区局12349为老服务热线、县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县人社局12333咨询服务热线、县环保局12369环保投诉热线、县国税局和地税局12366纳税服务热线、县旅游局96927旅游热线、县城

22

管局12319城建服务热线和96198城乡环境治理咨询投诉热线等多个部门的热线电话。

(二)智慧城市应用体系

启动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信息化现实基础较好、与民生关系较密切、示范带动效应较大的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智慧某乡镇”建设。

1. 智慧建筑

(1)地表设施管理

着力打造地表设施管理系统(二三维联动),建立房地产、户外绿地、公共设施等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库,将网络技术与房地产市场管理紧密结合,实现对房地产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建立起覆盖全县行政区域的房产市场数字化网络监管系统。加强住房信息与银行、财政、税务数据的交换和统一,为房地产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随着“智慧某乡镇”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将“智慧某乡镇”应用工程拓展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发展智慧金融、智慧企业、智慧农庄、智慧建筑、智慧家居等。

(2)智慧地下管线

地下管网是现代化城市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地下载体的功能,对加速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现代化程度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

23

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地下三维管线数据普查,包括:给水、蒸汽、天然气、污水、雨水等管线,以及电力、照明、通信、有线电视、公共监控视频、燃油、工业物料等管线进行普查。

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系统以三维仿真技术为核心,通过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实现管线数据管理、管线数据三维展示、空间导航定位、管线综合分析、管线实施监控、规划辅助决策、应急预案分析等功能,达到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可视化综合管理、监控的目的,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水平。

地下管线数据检查入库:针对不同的地下管线数据,采用统一的数据结构,按照字段要求、管线属性、管点属性、管线连接关系等标准数据格式要求,经校验无误后,输入管线库。

管线查询定位:支持基于二维矢量数据的自动化三维建模及三维可视化展示,支持管线数据的查询、定位及属性修改。

管线综合分析:支持空间距离测量、管线长度测量、横断面分析、纵断面分析、连通性分析、寿命分析、成本分析、危险范围分析等。

管线辅助规划功能:根据预设条件,自动生成参考规划方案;支持多个方案对比分析,给出方案选择建议。

事故应急预案:根据管线介质类型、故障类型、管线拓扑关系等给出受影响范围,给出关阀建议及进一步救援方案建议,为应对突发的管线安全事故的规划和事故应急指挥提供科学分析和辅助决策。

智慧供水排水管理系统:结合供水企业生产运营业务流程,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进行水质监控、供水调度、管网管理、营业收费、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共享与挖掘,最终实现面向社会、面向领导、面向决策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集排水管理、集

24

中监控、实时调度和城市防汛应急于一体的智慧排水系统平台,实现排水管网虚拟化、防汛应急科学化、排污监控实时化。

2. 公共安全与应急

(1)智慧应急

按照“平急结合,突出应急,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思路,扩大相关部门接入数据量,提升监控、卡口和流量系统能级,完善数据的采集、整合及分析。整合县各部门、社会面现有视频资源,建设县级视频共享交换平台。健全智能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应急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缩短响应时间,提高应急调度能力和效率,在处理城市应急事件时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各类图像和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调用,建设城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县级视频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多部门图像资源的多方共享、互联互通、充分利用、互不影响。实现城市治安管理的统一调度,报警处置、监控联动和资源共享,提高城市的整体防控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控得住”的城市立体防控体系。

(2)智慧安监

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暨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信息系统。加大对重大危险源分级辨识、建档监控、安全评估和应急预案备案等工作,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建设,完善高危行业“一企一档”数据库。推进乡镇(街道)、企业信息网络建设,拓展网络节点,实现县安委会与各成员单位、重点行业企业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全县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保障

25

体系。

(3)智慧城管

建设智慧城管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建管并重、安全为先,注重依法和长效管理,推进人性化服务、网格化覆盖、智能化应用、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主要围绕我县县容县貌、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城市秩序等公共服务领域,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我县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县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智慧城管应用子系统主要包括: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库管理子系统、数字化城管电子监察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会商子系统、业务短彩信管理子系统、城管数字执法子系统、沿街铺面(门前五包)管理子系统、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扬尘监管子系统、生活垃圾清运管理子系统和路面保洁综合管理子系统、车联网综合管理子系统、违法乱搭乱建管理子系统、水域噪音油烟污染管理子系统、移动处置反馈子系统、资源整合与共享子系统。

3. 智慧交通

建设立体互动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交通监控平台、应急响应系统、各GPS运营公司监控数据共享平台等企业资源及其它行政和公共资源,深化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FID等先进技术应用,结合气象、路况、车辆、人流量、位置、线路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形成“数据采集+综合调度(管理)+居民感知”的立体、互动的公共交通管理体系,

26

实现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通过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手段、综合的数据处理方法、强大的信息处理平台,建设智能交通监控管理系统、智能公交系统、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停车系统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打造城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出行效率最大化、路程最短化、成本最小化、时间最少化。

4. 智慧能源

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采用智能发电设备、智能变电站、智能电表、智能电力管理、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站和调度系统等数字化系统和设备,改造现有的电力网络和系统,建设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智能化电网,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统筹安排工业用电、生活用电和公共用电,改变人们的用电行为方式,降低电能消耗。建设配网地理信息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电网资源图形化展现、用电信息实时采集,有效提高电力生产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配网地理信息系统:为配电网运行提供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直观地显示地理杆塔信息,规范配电异动、检修、巡视、试验等各个生产业务流程,实现配电网管理的信息化、地图化及运行数据的可视化,为图纸资料管理与信息共享提供极大的便利。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

27

5. 智慧环保

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性的问题,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及解决必然涉及到复杂、敞开的地表系统。由于环境问题与地理因素紧密相关,通常带有很强的地理或地理分布特征,运用GIS技术能有效处理基于环境问题的大量复杂空间信息,在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及环境地球化学等领域发挥作用。 “智慧环保”指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GIS技术,建设“水、陆、空”一体化环境监控系统,围绕建立与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的要求,建设多元化、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系统,进一步加强对绿化、湿地、气象、地质、河塘、水源、大气、噪声、废弃物等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充分整合水利、环保、园林、质监、气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打造集迅速感知、智能处理、综合管理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生态保护系统。结合供水、排水设施建设,加强管网设施实时监测、智能调度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优化涉水信息采集机制,建立涉水部门信息互通渠道,建立安全、节约的智能给排水管理体系。

(1)智慧环保在线监控平台

GIS技术与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结合,将构成环境在线监控平台,实现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在线监控,更加科学、准确、实时地掌握重点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相关信息,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工作,为环境监察执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完善和优化某乡镇县的水、气、土壤、噪声、固废、生态等环境监测监控设备。重点建设重金属、放射源、固废及

28

危险品转移、尾矿库等监测监控系统,大力推进环境治理设施的建设,开展环境治理设施及监测监控设备的运营服务,保障环境监测、治理体系的正常运转,提升城市环境管理能力。

(2)智慧环保综合业务平台

综合业务平台是各级环保部门政务信息共享与交流的平台,通过对环保部门现有业务进行集成和整合,实现对污染源、大气、水、声、辐射环境的在线管理,有效提高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水平、应急处理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为污染源管理、监理和排污收费提供快速高效的技术手段。

(3)建立环境信息综合分析中心

整合所有环境信息资源和数据,建设环境监测数据标准体系,实现管理应用、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一体化功能,提高环境数据管理、分析和利用水平,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其它平台实现方便对接。环境信息综合分析中心由四大分析系统构成:区域排放总量核算系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环境辅助决策系统,环境应急预测预警系统。

(4)智慧环保卫星遥感数据监测(6S算法、PM2.5,PM10)

基于卫星遥感图像数据,通过一种新型的基于多级贝叶斯统计模型的高精度大气污染监测算法。精确测算地球地面位置任何地表(如城市、郊区、森林、草原等)上空的空气颗粒(气溶胶)的主要物理参数(如浓度、光学厚度等)。针对中国大面积雾霾防治有着巨大的意义,可以省去建设大量地面监测基站所需的费用,同时具备高精度,能够有效服务于城市公共卫生,大大增强重点城镇雾霾防治的能力。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