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认读词语,可以巩固所学生字。教师让学生选词说话,既检查了学生使用生词的情况,又把学生带进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激动的心情
1.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说说“我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寻找春天的。 2.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
(重点抓住“脱掉、冲出、奔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要读出孩子们激动、兴奋的心情;“脱掉、冲出、奔向”等词语要重读,节奏可以明快些,表现出孩子们的迫不及待。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本语言中流淌的情感,使“情”“文”“声”三者循环互发,碰撞融合,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三、学习第3~8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好 1.自由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想一想: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儿找到的?怎样找到的?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1)说说这里的“眉毛、眼睛、音符、琴声”都指什么。
(2)美美地读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在课件上出示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等视频,体现“探、开、吐、流”的动态美。)
(3)你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好吗?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哇!
(4)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引读、表演读等,并积累背诵。
(5)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那是春天的( )吧? 2.你还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春天来了?
根据交流,出示: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这句话写了哪些事物?根据学生交流,再次出示生字“荡”,词语“杜鹃”,指名认读。
(2)“她在柳枝上荡秋千”是怎样的情境?
(3)通过“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通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里的“笑”,你认为是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丰富课件上的画面。)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
(6)春天只在这些地方吗?你能像作者一样用“她在……”的句式再来说说吗? 3.读读下面这两段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1)指导学生读句子交流。引导学生懂得只有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聆听,去触摸,去感受,才能找到春天。
(2)再现生字“羞、姑、遮、掩”,指名认读。 (3)仿词训练:遮掩(遮遮掩掩) 躲藏(躲躲藏藏) 欢喜( ) 快乐( ) (4)指名朗读句子。
4.齐读第3~8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我们又不宜用繁琐的分析去帮助学生理解,因为这样依然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这个环节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在想象体验、诵读中活化语言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意境美。同时通过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说写练习,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演示“寻、荡、杏”的笔顺规则。 2.指导书写“寻、荡、杏”。
(1)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 (2)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这三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荡”上小下大,“杏”上大下小,捺要舒展。)
(4)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力求把字写规范、写整洁。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每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书写,扎扎实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字的教学目标。 五、课外拓展,实践作业
1.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组成合作小组,开展活动。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际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2.拓展阅读。阅读朱自清《春》中的有关段落。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设计意图: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本环节教学让学生围绕“我眼中的春天”这一主题,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进行拓展阅读,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又锻炼了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实现了课内与课外、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导课入境,唤起阅读期待。叶圣陶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就是说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才能使课堂如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本课教学的开始,教师就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使新课学习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境界。接着让学生交流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寻找春天的情景。这一系列准备活动让浓浓的春意进驻学生的心间,为学生走进文本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2.诵读课文,品味语言美。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美美地朗读课文的第3~8自然段,然后根据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在读、品、想、说等语文实践中入情入境,原有的语言图像被唤醒,意会到的春景被外显成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3.仿写语句,提高“语用”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以“( ),那是春天的( )吧?”和“她在……”等典型句式为依托,引导学生模仿、迁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鼹鼠先生得到了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包裹,却因袋子破了不得而知而遗憾,意外中,他竟然看到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体验到了鲜花带给自己和小动物们的惊喜。故事结尾,松鼠太太高兴地说:“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故事的表层,由失望到惊喜,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表现出趣味。故事的深层,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
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这些都会引发学生许多的思考。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美好的礼物”这一关键点,借助角色朗读、情境再现、想象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最终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一条小路,路两边开满鲜花。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2.导语:万紫千红的春天里,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出示课题:开满鲜花的小路)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开满鲜花的小路的世界,让学生去感受美,并在美的情境中激活生活经验与原有认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设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预设: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在哪儿?是谁在小路边种满了鲜花?大家喜欢这条小路吗……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3)与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产生的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是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由局部到整体。此环节设计,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解决读音与朗读的难点,最后回归整体,建立起完整的文本印象。 三、借助游戏,识字学词
1.课件再次出示那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小路上出现带有生字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要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邮递员黄狗告诉鼹鼠先生,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