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S - MHDD - 详细图解教程 下载本文

1选择扫描方式:LBA/CHS(建议选择LBA方式扫描)CHS只对500M以下的老硬盘有效。(用空

格键改变扫描方式)

2设定开始的柱面值:(一般不用)

3设定开始的LBA值:(常用,按空格键输入新的LBA值)

4是否写入日志:ON/OFF(建议打开)

5是否地址重映射:ON/OFF 是否修复坏扇区(如果打开这一项,可以不破坏数据修坏道。此项与第

十二项不能同时打开) 6设定结束的柱面(一般不用) 7设定结束的LBA值(常用)

8设定超时值(秒):25 Erase WAITS的时间默认为250毫秒,数值可设置范围从10到10000。此数值主要用来设定MHDD确定坏道的读取时间值(即读取某扇区块时如果读取时间达到或超过该数值,就认为该块为坏道,并开始试图修复),一般情况下更改此数值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否则会影响坏道的

界定和修复效果。

9是否写入高级日志ON/OFF(此项被禁用)

10扫描完后是否关闭电机:ON/OFF 扫描结束后关闭硬盘马达,这样即可使SCAN扫描结束后,电

机能够自动切断供电,但主板还是加电的。适合无人职守状态,一般不用

11是否循环测试,修复:ON/OFF(如果此项为ON,当第一次扫描结束后,就会再次从开始的LB

A到结束的LBA重新扫描,修复,如此循环)

12是否删除等待:ON/OFF(此项与第五项不能同时打开,此项主要用于修复坏道,而且修复效果要比REMAP更为理想尤其对IBM硬盘的坏道最为奏效,但要注意被修复的地方的数据是要被破坏的(因为

EraseWAITS的每个删除单位是255个扇区)。)

以上十二个参数如果要修改,都是先按空格键。一般情况下先看看硬盘什么情况,先不忙修,这里

直接按F4(或者按CTRL+ENTER)就开始扫描了。

屏幕第一行的左半部分为为状态寄存器,右半部分为错误寄存器;在屏幕第一行的中间(在BUSY和AMNF之间)有一段空白区域,如果硬盘被加了密码,此处会显示PWD;如果硬盘用HPA做了剪切,此处会显示HPA;屏幕第二行的左半部分为当前硬盘的物理参数(虚拟的,当然不会真的有十六个磁头),右半部分为当前正在扫描的位置;屏幕右下角为计时器,Start表示开始扫描的时间,Time表示已消耗的时间,End表示预计结束的时间,结束后会再显示Time Count,表示总共耗费了多长的时间;在扫描时,

每个长方块代表255个扇区(在LBA模式下)或代表63个扇区(在CHS模式下); 这里要解释一下CHS:cylinder head sector 这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意思是柱面、磁头、

扇区。LBA:扇区(线性地址)

扫描过程可随时按ESC键终止;方块从上到下依次表示从正常到异常,读写速度由快到慢。正常情况下,应该只出现第一个和第二个灰色方块如果出现浅灰色方块(第三个方块),则代表该处读取耗时较

多;

如果出现绿色和褐色方块(第三个和第四个方块),则代表此处读取异常,但还未产生坏道; 如果出现红色方块(第六个,即最后一个方块),则代表此处读取吃力,马上就要产生坏道; 如果出现问号?以下的任何之一,则表示此处读取错误,有严重物理坏道。如下面这块硬盘:

注1:有些读写速度奇慢的硬盘如果用MHDD的F4 SCAN扫描并把EraseWAITS打开就可以看到,要么均匀分布着很多W,要么就是遍布着很多五颜六色的方块,这说明这类硬盘之所以读写速度奇慢,就是因为大量的盘片扇区有瑕疵,造成读写每个扇区都会耗费较长的时间,综合到一起就导致了整个硬盘读

写速度奇慢。

注:老型号硬盘(2、3G以下)由于性能较低、速度较慢,因此在F4 SCAN检测时很少出现第一个方块,而出现第二和第三个方块,甚至会出现第四个方块(绿色方块),这种情况是由于老硬盘读写速度慢引起的,并不说明那些扇区读写异常。在扫描时使用箭头键可以灵活地控制扫描的进程,很象VCD播放机:↑快进2%;↓后退2%←后退0.1%;→快进0.1%。灵活运用箭头键,可以对不稳定、坏道顽固的区

段进行反复扫描和修复

ERASE:快速擦除命令,在使用中我发现有低格和清零的功效,但此命令一点不影响硬盘寿命,有时

对坏道和红绿块擦除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输入命令,按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