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农村,由夫妻中的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均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而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问题之一:留守儿童教育主体的变更。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

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便或者不善于对孩子进行管理教育,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致使部分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以解孤独苦闷;吸烟、酗酒、撒谎等。

问题之二: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留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如笔者牵手的湘乡市小学五年级小女孩刘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非常胆小,自我封闭,自我防备意识强。我们驱车两小时到他家看她,她很少讲话,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而代养人不

科学、不理性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孩子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问题之三:两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的父母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希望通过到城镇“淘金”改变家庭的状况,其饱受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他们本身就需要给予关爱,而社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欠缺。他们的身心压力很大,得不到合理的宣泄,而孩子就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或者说更多成分是情感迁移。两个特殊的群体,复杂的情感交织,构筑了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方式。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有出息,努力学习,将来做“人上人”,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吃苦,吃不好,穿不好,被人瞧不起,所以拼命用金钱物质弥补愧疚,同时也能说明自己走出小山村的能耐,“走西口,闯江湖”的体面。所以,这种过分的物质关爱中有很多市侩的炫耀成分。这种爱之不当,导致孩子大把的零花钱,比吃比穿,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问题之四:父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进城务工虽然没有改变他们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说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很多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认为打工也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道路。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还是要打工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如湘西永顺县初二小女孩XXX,家里

四个孩子,父母只希望孩子初中快点毕业去赚钱。于是,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有些父母甚至会在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多了父母所描述的、或者他们已经亲身体会过的外面的花花世界,致使这种“不上学可以省很多钱;不上学还可以挣很多钱”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问题之五:教育管理方式的异变。父母外出及老人亲戚代为监护不仅导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时间严重不足,而且父母在外打工,远离孩子,如何实施遥控管理,不少家长方法贫乏。他们大多选择以金钱为诱饵,以打骂为主的方式,依据成绩单的绝对值来判定子女成长的优劣,成绩好则给以金钱和物质奖励,再不合理的要求也满足孩子;成绩差则一顿打骂,无视孩子成长的过程,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是教育管理方式异变的典型表现,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题之六:教育上过分依赖于学校,重智轻德,重身轻心。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在国家的重视下的确有了较大改观。但是,农村学校教育的表面繁荣也助长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惰性,致使农村家长过分依赖学校,认为自身能力有限,只要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放心,削弱甚至放弃自身应尽的教育职责。加上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由于自身教育水平的落后,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