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的复习题 下载本文

第二章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简要论述《史记》对后代文学的影响。P31

1.《史记》的散文成为后代古文运动的旗帜,为唐宋元明清历代大散文家们所效法。

2.《史记》是元明戏曲的一个重要题材的来源。《史记》的人物、故事,被大量地改编为戏曲。

3.《史记》对小说也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史记》的人物故事也往往被后世的小说、话本所借用。另一方面,《史记》写人物、写故事的技巧为后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4.《史记》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国界,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史记》有它一席光荣的位置。1956年,司马迁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纪念。

第三章 汉赋

1、枚乘是从骚体赋向散体大赋转化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七发》。P42 2、散体大赋的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其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P43

第四章 汉诗

1、名词解释:乐府。P51

国家的音乐机关,秦朝已经存在,汉代武帝更加兴盛。乐府的任务:训练专业乐队,组织演出,收集民歌,谱曲作歌。乐府的含义由此扩大,不但指乐府机关,而且指乐府机关所收集谱曲的民歌,因而乐府又指一种诗体。包括乐府中所收集的、谱曲演唱的文人作品,模仿乐府民歌的作品。

2、汉乐府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杂曲部分。P52

3、以《孔雀东南飞》与《陌上桑》为例,简要说明汉乐府的艺术成就。P53-56 1.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光大

从《诗经》的国风中我们看到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但自此以后,从战国到汉武帝400年间,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可观的,甚至像样的现实主义作品。而

5

在民间,现实主义的传统,还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发展。汉武帝之后乐府机关所收集的民歌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虽然现存的汉民歌只有几十首,但农民、城市、贫民、游民、士兵、病妇、孤儿的生活,社会的主要矛盾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就是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精神的发扬光大。所以余冠英先生说:“《诗经》本是汉以前的乐府,乐府就是周以后的《诗经》,而且对现实的、反映的深度与广度来说,乐府都超过了《诗经》。 2.叙事诗的飞跃发展

在汉乐府以前的楚辞中,叙事诗是很少见的。但到了汉乐府,叙事诗猛增。特别是汉乐府的一些名篇,多数叙事诗。如《诗经》、《陌上桑》。以叙事为主城了汉乐府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与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相一致的。

汉乐府的叙事诗不见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思想性强,艺术性也强。有些选取一个场面,如《陌上桑》,有些选取某些情节,如《东门行》,有些写一个故事,如《孔雀东南飞》。叙事中多用烘托、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而以诗中人物对话的形式为最常见。像《孔雀东南飞》就很有戏剧性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又具个性化,标志着叙事诗的成熟。 3.五言诗的成熟

五言诗萌芽于民歌,但成熟还是体现在汉乐府。五言的叙事诗有《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五言的抒情诗则有古诗。

由于乐府主要是民歌,或者文人模仿民歌的作品,因而在语言上颇具特色。在语言形式上、语言风格上,乐府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文学

1、名词解释:建安文学P269

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6

2、为什么说建安是一个“文学自觉时代”。P269 第一,文学摆脱了“经“的附庸地位而独立。

第二,出现了专门的文学论著,有意识地对前人及时人的创作实践,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总结、探索;发现与强调了文学的特性,提出“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等主张。

第三,文学创作繁荣。

3、现存较早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P272 4、建安时期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家是曹植。P273 5、名词解释:建安七子。P275

“七子”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创作的共同点: 叙述战乱的现实,感叹个人身世,表达自己的理想。艺术上也各有所长。 6、名词解释:建安风骨。P278

“风”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感受及对读者的感染力,“骨”指作品的思想内容既与之相应的刚健文辞。建安文学的风骨,具体地说,即真切的感受,炽热的情怀,深刻地反映了战乱的现实,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太平的渴望,对人民疾苦寄予同情。语言刚健清峻,质朴有力。是对建安文学总体艺术风格的概括。 第二章 正始西晋文学

1、名词解释:竹林七贤。P280

是正始时期的一个作家群体,在司马氏集团的暴力统治下,当时许多士大夫都采取了避世自全的态度,出现了多个隐士群体,其中以“竹林七贤”最为著名。人物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太康文学的代表性作家。P288

三张(张华、张载、张协)、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3、与陆机并称的作家是潘岳。P291

4、作为诗歌悼亡体裁的开创者——潘岳。P294 5、“洛阳纸贵”是出自哪个作家和哪部作品的典故。 答:左思 《三都赋》P297

7

6、“闻鸡起舞”是出自哪个作家和哪部作品的典故。 答:刘琨 《答卢谌》P298 第三章 陶渊明

1、陶渊明做的最后一个官是彭泽令,逝世后,私谥“靖节”。P300-301 2、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集中、最大量地创作田园诗的作家。P302 3、简要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P307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是其平淡自然的风格,“古今尊陶,统归平淡”。陶渊明的平淡是彻悟人生忧患后复归于平静安详,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平淡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格修养,也是他的审美追求。因而,在陶诗中出现的事物,大都是平常可见的东西,没有奇特的意象,不雕章琢句,诗人以清新的感受,真切的体验化俗为雅,化平凡为神奇。这是陶诗韵味隽永的原因。 创造出浑融完整的意境也是陶渊明诗歌艺术的重要特色。陶诗善于以白描手法勾勒景色,点染环境。重点不在描摹物态,而以写意为主,诗中常出现的孤松、秋菊、白云、归鸟,都带有象征性意义,表现诗人自身的品格,饱含着诗人的感情。陶诗还常在抒情写景之中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一些人生哲理,情、景、理融会贯通,创造出浑厚深远的诗歌意境。

陶诗语言别具特色,完全不受当时骈俪文风的影响,诗句多接近口语,平易近人。这种朴素真率的语言风格与其平淡自然的心境正好合拍。

4、哪一篇作品带有自传性质。P309 答:《五柳先生传》。

5、哪一篇作品表达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P309 答:《桃花源记》。

第四章 南朝诗派

1、名词解释:游仙诗。P316

游仙诗是以神仙境界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借傲游虚无缥缈的仙境来抒发情怀的诗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