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政治经济学试卷2003-2007[1] 下载本文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 ) 2.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

3、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产业平均利润形成后其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 4、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技术的进步( ) 5、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就是指国家所有制经济。 ( )

6、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分配全部社会产品。( ) 7、垄断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百弊而无一利。( )

8、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保证丧失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的人生存的制度。( ) 9、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是经济运行的唯一调节方式。( )

10、如果某一年份中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产品和劳务收入大于外国公民从中国取得的产品和劳务收入,则当年中国的GNP大于GDP。 ( )

四、计算题分析(15分)

已知共有社会资本900单位,平均投于A、B、C三部门,其资本有机构成比例分别为7∶3、8∶2和9∶1,假定三部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率均为100%。(10分)

完成以下表格并写出平均利润率的计算过程: 项目 部门 A部门 B部门 C部门 平均利润率(%)=

通过上述计算,你对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等有哪些结论?(5分)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抽象劳动 2、资本有机构成 3、市场机制 4、市场失灵 5、可持续发展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 个别资本扩大的两大途径及其相互关系 6. 简述政府宏观间接调控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7. 我国当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预付资本 额 资本有机 剩余构成结构 价值额 个别利润率(%) 个别平均利润 利润额 额 成 本 价 格 价值 生产 价格 13

4.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出现的新变化

七、论述题(任选1 题,如两题均做,只批改第一题,共15分)

1.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思想,谈谈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及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的认识。

2.联系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结合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谈谈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解。

浙江工商大学 04 / 05学年第 2学期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抽象劳动2、相对剩余价值3、混合经济4、市场失灵5、经济增长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2、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是( )

A)工人工资的多少 B)剩余价值的多少

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3、绝对地租是( )

A)只有劣等地才要交纳的地租 B)只有优等地才要交纳的地租 C)中等以上地才要交纳的地租 D)租种一切土地都要交纳的地租 4、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方式应该( )

A)以间接调节为主 B)以直接调节为主

C)始终以调控总供给为主 D)始终以调控总需求为主

5、各种经济杠杆之所以能从宏观上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关键在于它们都是( )A)经济利益的调节手段 B)提高经济效益的工具 C)法律手段的重要补充 D)计划手段的重要补充 6、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 )是主干部分。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济 D)商业保险 7、在实际经济运行中,较为普遍的市场结构是( )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8、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是( )

A)国家预算 B)银行信贷 C)劳动力费用 D)价格变动 9、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 )

A)承包经营形式 B)资本组织形式 C)资源配置方式 D)经济核算形式 10、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 )

A)由集约型向粗放型转变 B)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由质量效益型向数量扩张转变 D)内含式扩大再生产向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转变 11、调整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是( )

A)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之一 B)按劳分配的途径之一 C)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之一 D)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手段之一 1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政策的是( )

14

A)国家债务 B)国家预算 C)信贷政策 D)国家税收 13、我国国有企业与政府行政机关之间应实行( )

A)政企合一 B)有分有合 C)市场调节 D)政企分开 14、世界货币最主要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15、由于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2004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也转化为( )

A)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B)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C)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D)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三、多项选择题(第小题2分,共20分)

1、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实体性要素是( )

A)劳动者的劳动 B)劳动管理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E)劳动方式

2、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B)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C)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 D)前者的目地有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E)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

3、资本集中是( )

A)资本家把本企业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B)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 C)通过竞争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实现的 D)通过信用特别是组织股份公司实现的 E)增加社会资本总额的主要手段 4、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汇率机制 E)工资机制5、企业资本循环依次采取( )几种形态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虚拟资本 D)金融资本 E)商品资本

6、出资人负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形式有( ) A)独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无限公司 D)有限公司 E)股份有限公司

7、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有( ) A)保障事业社会化 B)保障对象普遍化 C)保险资金基金化 D)资金来源多元化 E)保障内容福利化

15

8、下列调节属“看得见的手”的调节的有( )。属于“看得见的手”的调节有( )

A)计划调节 B)市场调节 C)供求关系调节 D)国家宏观干预 E)价值规律的调节 9、公共品具有( )

A)排他性 B)非排他性 C)抗争性 D)非抗争性 E)社会性

10、以下关于按劳分配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按劳分配可以实现劳动者收入的绝对平等; B)社会分工的存在以及劳动作为人类的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原因; C)按劳分配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E)在现有条件下,我国的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社会;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属于生产力一个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2、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等价交换与价值形成的矛盾。

4、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扩大再生产又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5、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6、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中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

7、国民生产总值是既定时期一国国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8、按劳分配就是将劳动者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都归劳动者所有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体制。 10、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因此经济增长即为经济发展。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商品经济的含义及其产生条件。

2、请从利润率公式的分解中简述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3、可持续发展及其含义。

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六、案例分析(共12分)

“八九风暴”(指89年8、9月份全国各地发生的挤兑、提款、抢购风潮)标志着通货膨胀预期在我国的形成。1988年、1989年,我国通货膨胀从1987年的7%上涨到18%。1991年我国通货膨胀再次攀升,从2%跃到20%以上。物价上涨了,钱不值钱了。标准粉原来每斤0.18元,现在涨到发1.00元;好大米从0.23元涨到1.70;瘦猪肉94年年初还是4.50元,到年终变成了7.50元;一双皮鞋从10多元、数十元涨到了数百元,所有的物价都成倍地上涨了。

案例问题;(1)什么是通货膨胀?(2分)

(2)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5分)

(3)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抑制通货膨胀?(5分)

七、计算题(每小题2分,共8分)

某资本家新办一个企业,用20万美元建造厂房,又用20万美元购买机器、设备,每年厂房、机器设备损耗10万美元,资本家购买一年内全部消耗完毕的原材料20万美元,雇佣工人一年工资10万美元,年产品的总价值为60万美元。

试计算:(1)资本有权构成是多少?

(2)成本价格是多少?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