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化学分析 下载本文

86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转动减码手钮过重,造成称量前后零点变动为主要误差,因此在称量前后检查天平零点是否变化,是保证称量数据有效的一个简易方法。另外如砝码读错,记录错误等虽属于不应有的过失误差,但也是初学者称量失误的主要原因。

(4)环境因素的影响。震动、气流、天平室温度太低或温度波动大等,均使天平变动性增大。

(5)空气浮力的影响。一般分析工作中所称的物体其密度小于砝码的密度,其体积比相应的砝码的体积大,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也大,在精密的称量中要进行浮力校正,一般工作忽略此项误差。

第二节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一、滴定管的使用

滴定管是滴定分析中最基本的量器。常量分析用的滴定管有50mL及25mL等几种规格,它们的最小分度值为0.1mL,读数可估计到0.01mL。此外,还有容积为10mL,5mL,2mL,1mL的半微量和微量滴定管,最小分度制为0.05mL,0.01mL,0.005mL。它们的形状各异。

根据控制溶液流速的装置不同,滴定管可分为酸式和碱式两种。酸式滴定管的下端装有玻璃活塞,用来盛放酸性或具有氧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的下端用乳胶管连接一个小玻璃管,乳胶管内有一玻璃珠,用以控制溶液的流出。碱式管用来装碱性溶液和无氧化性溶液。

滴定管的使用包括:洗涤、检漏、涂油、排气泡、读数等步骤。

(1)洗涤 对无明显油物的干净滴定管,可直接用自来水冲洗或用滴定管刷蘸肥皂水或洗涤剂(但不能用去污粉)刷洗,再用自来水冲洗。刷洗时要注意,不用刷头露出铁丝的毛刷,以免划伤滴定管内壁。如有明显油污,则需用洗液浸洗。洗涤时向管内倒入10mL 左右铬酸洗液(碱式滴定管将乳胶管内玻璃珠向上挤压封住管口或将乳胶管换成乳胶滴头),再将滴定管逐渐向管口倾斜,并不断旋转,使管壁与洗液充分接触,管口对着废液缸,以防洗液撒出。若油污较重,可装满洗液浸泡,浸泡时间的长短视沾污情况而定。洗毕,洗液应倒回洗瓶中,洗涤后应用大量自来水淋洗,并不断转动滴定管,至流出的水无色,再用去离子水润洗三遍,洗净后的管内壁应均匀地润上一层水膜而不挂水珠。

(2)检漏 滴定管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碱式管漏水可更换乳胶管或玻璃珠;酸式管漏水或活塞转动不灵,则应重新涂抹凡士林。其方法是:将滴定管平放于

c.转动 活塞 a.活塞涂油 实验台上,取b.安装活塞

下活塞,用吸

图4-8 酸式滴定管活塞涂油

水纸擦净或拭

第四章 定量化学分析

87

干活塞及活塞套,再活塞两侧涂上薄薄一层凡士林,再将活塞平行插入活塞套中,单方向转动活塞,直至活塞转动灵活且外观为均匀透明状态为(如图4-8所示)。用橡皮圈套在活塞小头一端的凹槽上,固定活塞,以其滑落打碎。

如遇凡士林堵塞了尖嘴玻璃小孔,可将滴定管装满水,用洗耳球鼓气加压,或将尖嘴浸入热水中,再用洗耳球鼓气,便可以将凡士林排除。

(3)装溶液和赶气泡 洗净后的滴定管在装液前,应先用待装溶液润洗内壁三次,用量依次为10mL,5mL,5mL左右。

装入溶液的滴定管,应检查出口下端是否有气泡,如有应及时排除。其方法是:取下滴定管,倾斜成30o角,对酸试管,可用手迅速打开活塞(反复多次),使溶液冲出并带走气泡;对碱式管,则将橡皮管向上弯曲,捏起乳胶管使溶液从管口喷出,即可排除气泡(如图4-9所示)。

将排除气泡后的滴定管补加操作溶液到零刻度以上,然后再调整至零刻度线位置。

(4)读数 读数前,滴定管应垂直静置1分钟。读数时,图4-9 碱式滴定管排气炮 管内壁应无液珠,管出口的尖嘴内应无气泡,尖嘴外应不挂液

滴,否则读数不准。读数方法是:取下滴定管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使滴定管保持垂直。并使自己的视线与所读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上(如图4-10 a.)。不同的滴定管读数方法略有不同。对无色或浅色溶液,有乳白板蓝线衬背的滴定管读数应以两弯月面相交的最尖部分为准(如图4-10 b. 所示)。一般滴定管应读取弯月面最低点所对应的刻度。对深色溶液,则一律按液面两侧最高点相切处读取。 a. b. c.

对初学者,可使用 图4-10 滴定管读数 读数卡,以使弯月面更

清晰。读数卡是用贴有黑纸或涂有黑色的长方形(约3cm×15cm )的白纸板制成。读数卡紧贴在滴定管的后面,把黑色部分放在弯月面下面约1mm处,使弯月面的反射层全部成为黑色,读取黑色弯月面的最低点(如图4-10 c. 所示)。

(5)滴定 读取初读数之后,立即将滴定管下端插入锥形瓶(或烧杯)口内约1cm处,进行滴定。操作酸式滴定管时,左手拇指与食指跨握滴定管的活塞处,与中指一起控制活塞的转动,如图4-11a.所示。但应注意,不要过于紧张,a.活塞的转动 b.碱管溶液的流出 手心用力以免将活塞从大头推出造成漏水,而应图4-11 滴定管中溶液的排出

88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将三手指略向手心回力,以塞紧活塞。操作碱式滴定管时,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玻璃珠外侧的乳胶管向外捏,形成一条缝隙,溶液即可流出,如图4-11 b.所示。控制缝隙的大小即可控制流速,但要注意不能使玻璃珠上下移动,更不能捏玻璃珠下部的乳胶管以免产生气泡。滴定时,还应双手配合协调。当左手控制流速时,右手拿住锥型瓶颈,单方向旋转溶液。若用烧杯滴定,则右手持玻璃棒作圆周搅拌溶液,注意玻璃棒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如图4-12所示)。

(6)滴定速度 滴定时速度的控制一般为开始时每秒3~4滴;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滴加入,并不停的摇动,仔细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也可每次加半滴(加半滴操作,使溶液悬而不滴,让其沿器壁流入容器,再用少量去离子水冲洗内壁,并摇匀),仔细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直至滴定终点为止。读取终读数,立即记录。注意:在滴定过程中左手不应离开

图4-12 滴定操作

滴定管,以防流速失控。

(7)平行实验 平行滴定时,应该每次都将初

刻度调整到“0”刻度或其附近,这样可减少滴定管刻度的系统误差。

(8)最后整理 滴定完毕,应放出管中剩余溶液,洗净滴定管,装满去离子水,罩上滴定管盖备用。

二、移液管及其使用

移液管是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溶液的量器,准确度与滴定管相当,如表1-6所示。移液管有两种,一种中部具有“胖肚”结构,无分刻度,两端细长,只有环行标线,“胖肚”上标有指定温度下的容积。常见的规格为5、10、25、50、100mL等;另一种是有分刻度的直型玻璃管,又称吸量管或刻度吸量管,管的上端标有指定温度下的总体积。吸量管的容积有1、2、5、10mL等,可用来吸取不同容积的溶液,一般只量取小体积的溶液,其准确度比“胖肚”移液管稍差。吸量管有单标线和双标线之分,单标线为溶液全流出式,双标线吸量管的分刻度不刻到管尖,属于溶液不完全流出式。

移液管的使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洗涤 移液管使用前也要进行洗涤,洗涤时,先用适当规格的移液管刷,用自来水清洗,若有油污可用洗液洗涤。方法是吸入1/3容积铬酸洗液,平放并转动移液管, 使洗液润洗内壁,洗毕将洗液放回原瓶,稍后用自来水冲洗,再用去离子水清洗2~3次备用。

(2)润洗 洗净后的移液管,在移液前必须用吸水纸吸净尖端内、外的残留水,然后用待取液润洗2~3次,以防改变溶液的浓度。洗涤时,当溶液吸至“胖肚”1/4处,即可封口取出。应注意勿使溶液回流,以免稀释溶液。润洗后将溶液从下端放出。

(3)移液 将润洗好的移液管插入待取溶液的液面下约1~2cm处(不能太浅以免吸空,也不能插至容器低部以免吸起沉渣),右手的拇指与中指拿住移液管标线以上部分,左手拿起洗耳球,排出洗耳球内的空气,将洗耳球尖端插入移液管上端,并封紧移液管口,逐步松开洗耳球,以吸取溶液(见图4-13 a.)。当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时,拿掉洗耳球,

第四章 定量化学分析

89

立即用食指堵上管口,将移液管提出液面,倾斜容器,稍待片刻,以除去管外壁的溶液,然后微微松动食指,并用拇指和中指慢慢转动移液管,使液面缓慢下降,直到溶液的弯月面与标线相切。此时,应用食指按紧管口,使液体不再流出。 小心把移液管移入接受溶液的容器,使移液管的下端与容器内壁上端接触(见图4-13 b.)。松开食指,让溶液自由流下,当溶液流尽后,再停15秒,并将移液管向左右转动一下,取出移液管。注意,除标有“吹”字样移液管外,不要把残留在管尖的液体吹出,因为在校准移液管溶积时,没有算上这部分液体。具有双标线的移液管,放溶液时

a. b.

应注意下标线。

图4-13 移液管的使用

三、容量瓶及其使用

在配置标准溶液或将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时,我们往往要使用容量瓶。容量瓶的外型是一平底、细颈梨型瓶,瓶口带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颈上有环型标线,瓶体标有体积,一般表示20℃时液体充满至刻度时的容积。常见的有10、25、50、100、250、500和1000mL等各种规格。此外还有1,2、,5mL的小容量瓶,但用的较少。

容量瓶的使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检查 使用容量瓶前应先检查其标线是否离瓶口太近,如果太近则不利于溶液混合,故不宜使用。另外还必须检查瓶口是否漏水。检查时加自来水近刻度,盖好瓶塞用左手食指按住,同时用右手五指托住瓶底边沿(如图4-14所示),将瓶倒立2分钟,如不漏水 ,将瓶直立,把瓶塞转动180°,再倒立2分钟,若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2)洗涤 可先用自来水冲洗,洗后,如内壁有

图4-14 容量瓶的检查

油污,则应倒尽残水,加入适量的铬酸洗液(250mL规格的容量瓶可倒入10~20mL),倾斜转动,使洗液充分润洗内壁,再倒回原洗液瓶中,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再用离子水润洗2~3次备用。

(3)用于配制溶液 将准确称量好的药品,倒入干净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溶剂将其完全溶解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注意,如使用非水溶剂则小烧杯及容量瓶都应事先用该溶剂润洗2~3次。定量转移时,右手持玻璃棒悬空放入容量瓶内,玻璃棒下端靠在瓶颈内壁(但不能与瓶口接触),左手拿烧杯,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溶液沿玻璃棒流入瓶内沿壁而下(如图4-15所示)。烧杯中溶液流完后,将烧杯嘴沿玻璃棒上提,同时使烧杯直立。将玻璃棒取出放入烧杯内,用少量溶剂冲洗玻璃棒和烧杯内壁,也同样转移到容量瓶中。如此重复操作3次以上。然后补充溶剂,当容量瓶中溶液体积至3/4左右时,可初步摇荡混匀。再继续加溶剂至近标线,最后改用滴管逐滴加入,直到溶液的弯月面恰好与标线相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