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1) - 图文 下载本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代码: 610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持水度 含水层 上层滞水 水力梯度 地下水均衡 岩溶水 二、判断正误(正确打 ? ,错误打 ? ,每题 2分,共10分)

1. 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越大,该含水层越富水。() 2. 并不是多孔介质的孔隙度越大给水度也越大。() 3. 多孔介质中的渗透速度不等于地下水的实际流速。() 4.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完全取决于地下水补给量的大小。() 5. 所有隔水层都是不含水和不透水的岩层。()

三、以下图(a)、(b)、(c)所示为三个含水层剖面示意图,假定地下水为稳定运动,试绘出各自的地下水

位(水头)曲线示意图。(6分)

四、简述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形成作用。(15分) 五、简述地下水资源的特征。(15分)

六、试论述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30分)

试题三图(a)

试题三图(b)

1

试题三图(c)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代码:415

一、解释概念(每题5分,共 30分)

1.孔隙度

2.承压水 3.毛细水 4.溶滤水 5.溢流泉 6.岩溶

二、分析解释(每题10分,共 50 分)

1.达西定律 2.脱碳酸作用

3.裂隙水的基本特点

4.地下水系统

5.地下水补给资源及其供水意义

三、画出下面降雨入渗条件下河间地块剖面的流网(画出流线、等水头线,标出钻孔中的水位。20分)

2 四、阐述影响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因素(25分)

五、论述人类影响下地下水动态的基本类型并分析其成因(25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代码:415

一、请指出下列相关概念的区别(每题6分,共 30分)

1.孔隙度、孔隙比 2.潜水、承压水 3.蒸发、蒸腾

4.溶滤作用、浓缩作用 5.非均质性、各向异性

二、填空(每题6分,共 30 分)

1.含水层从外界获得补给的方式包括

, , , , 等。

2.溶解了大量CO2的地下水在温度 或压强 时将发生脱碳酸作用。

3.某水源地附近一口泉的流量发生衰减,可能原因是

, 等

4.某土柱渗流试验如下图所示,土样A和B被透水石隔开,土柱顶部水位保持恒定,当底部排水流量稳定为Q时,所测得的测压管水位H已经在图中标出,用KA和KB分别表示A和B的渗透系数,则KB是KA的 倍。

H=70 cm

L A H=60 cm H=53 cm

2L B H=23 cm

图1

Q

5.在无入渗补给而有蒸发排泄的条件下,如果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其上部包气带的含水量将 ,而地下水蒸发强度将 ,这时潜水面 (填“是”或者“否”)还可以看作流面。

三、综合分析题(20分)

3

图2中有一个由隔水断层和弱透水层围成的均质各向同性孔隙含水层,补给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区域内发育泉A和B,而钻孔W1~W4的滤水管均位于孔底。请完成(1)比较W1和W2钻孔水位高低,比较W3和W4钻孔水位高低(可画图表示);(2)指出泉A和B属于上升泉还是下降泉;(3)图3中的两个泉流量曲线分别属于泉A和B,请指出哪一个(实线或虚线)属于泉A,哪一个(实线或虚线)属于泉B;(4)如果在W4中投入某放射性物质,在W1和W2中哪个孔最先观察到?

W3 W4 W2 A W1 B 一次降水 泉

图 例 含水层 弱透水层 隔水断层 地下水位 流量

时间

图3 泉流量示意图

钻孔滤水管图2 含水系统示意图 四、简述地下水向集中排泄点——泉的方向流动时,流速将如何变化(10分) 五、简述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10分)

六、论述裂隙含水层与孔隙含水层的不同特点(25分)

七、论述人类对地下水的利用可能引发哪些环境问题并说明原因(25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卷)

试题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代码:415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6分,共 30分)

1.蒸腾 2.裂隙率

3.水力梯度

4.钙华 5.下降泉

二、辨析题(每题6分,共 30 分)

1.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所以沙漠地区的地下水没有补给来源。

2.松散岩层的给水度虽然经验上被认为是固定的参数,但实际上也随时间变化,并且总是小于孔隙度。

3.潜水埋深越小,蒸发越强烈,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也越大。

4.含水层孔隙度越大,则渗透系数越大。

5.农业灌溉管理不善,导致土地盐碱化,这是溶滤作用的结果。 三、简述给水度的含义及其与岩性的关系?(10分)

四、画出下面降雨入渗条件下河间地块剖面的流网(画出流线、等水头线,标出钻孔中的水位)(10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