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集团公司十五届一次股份公司五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下载本文

和工作效果的提升。因此,要应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适应企业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扬“钉子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措施;必须持续推进创新,增添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

基于以上分析,2008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提高吨材盈利能力这个核心,快速转变发展方式,显著提高经营效果,为早日把马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工作主题是:快速转变发展方式,显著提高经营效果 主要目标是:

1、产品产量:成品矿322万吨;铁1500万吨、钢1690万吨、钢材1582万吨(其中,合肥公司铁150万吨、钢190万吨、钢材186万吨)。

2、品种:品种钢比例达到70%,开发新产品280万吨,品种规格兑现率90%以上。

3、质量:废品率降低30%,不良品率降低40%,吨材质量异议损失下降20%。

4、技术经济指标:自发电比例>60%,吨钢综合能耗<700千克标煤;高炉燃料比<522 kg/t(喷煤比175kg/t),钢铁料消耗下降>7 kg/t,综合成材率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

5、经济效益:集团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股份公司

税后利润力争超过20亿元(税率为25%)。

主要措施是:

一、以提升品种质量为关键,努力提高吨材销售收入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研产销”一体化工作,下大气力提升品种质量,努力实现单位产品效益最大化。

全面提升品种质量。坚持以行业先进水平为赶超目标,全面深入梳理品种质量问题,把“做精品、树品牌、增效益”的总体要求落到实处,务必取得重大突破。要从加快解决当前品种质量问题入手,大幅降低废次品、改判品和质量异议,全力提高合同兑现率。大力开发管线钢、造船板、汽车和家电用板、硅钢、高速车轮、专用H型钢、冷镦钢等“双高”产品,切实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快速提高品种钢比重。要高度关注西气东输、高速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对钢材产品的需求,并为其开发和提供产品。坚持技术和管理同步推进,抓好工艺技术规程、作业标准的固化和完善,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为持续提升品种质量提供有力支撑。“研产销”项目组要抓住关键,进一步细化措施,充分发挥团队合力,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要建立品种结构动态优化模型,认真开展技术经济分析活动,为提升品种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按照区别对待、动态优化的原则,调整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实施更加有利于提升品种质量的考核政策,同时将提升品种质量工作与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挂起钩来。

抓好稳定均衡高效生产。坚持系统优化、效益优先,增强精益生产意识,落实“三精方针”,强化各项措施,不断

提高生产水平。要把稳定均衡生产的要求贯彻到每条生产线、每道工序、每台(套)设备,严格落实生产计划,逐步开展目标计划值管理,大力缓解瓶颈制约,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波动。在稳定均衡的平台上,资源配置要向高效益生产线、工序和品种倾斜,强化品种兑现率的考核,最大限度地增产品种钢。要以支撑生产稳定均衡高效为中心,加强生产调度指挥,抓好设备的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和稳定顺行,科学调配能源介质,强化协力保产和技术保障,为生产创造良好运行条件。要力戒麻痹思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职工“三不伤害”意识,加强危险源(点)监控和隐患整改,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劳务工和外来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努力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

着力强化市场营销。针对公司板带比迅速提高的重大变化,全面总结、完善和提升营销工作,着重在开拓市场、调整策略、强化服务等环节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营销工作水平,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产销平衡。加强市场分析研究,掌握市场信息,准确判断市场发展趋势,建立市场快速响应机制,为引导生产、调整营销策略及时提供可靠依据。根据马钢产品特色,细化区分目标市场,积极完善服务型钢铁供应链,巩固和发展与代理商的合作共赢关系,大力发展终端直供用户,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完善价格策略,制定不同用户的定价周期,力争更加合理的价格。强化营销服务,充分发挥技术服务专家队伍的作用,积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引导用户正确使用产品,及时解决用户产品使用技术

问题,同时,加快建立用户意见和建议快速反馈机制,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二、以对标挖潜为重点,大幅降低吨材成本费用 在提高吨材销售收入的同时,降低吨材成本是提高经营效果、拓展盈利空间的另一个关键。要视差距为潜力,下硬功夫,显真本领,大力降低各种成本费用。

大幅改善技术经济指标。要把指标止退作为刚性要求,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指标不倒退。认真对照行业先进水平和自身历史最好水平,查找差距,分析原因,落实措施,重点在矿山金属回收率、铁精矿品位、高炉喷煤比、降废止损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新突破,促进指标全面晋等升级。要适应工艺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与时俱进地改进指标评价体系,引导对标挖潜活动向纵深开展。

努力降低采购成本。抓好对采购市场的前瞻性分析研究,为采购决策提供依据。加强与供方的战略合作,灵活调整采购策略,把握采购时机,坚持比质比价采购和大宗原燃材料集中采购,严禁低质高价采购,严禁供方掺杂使假、短斤少两,减少应急性采购,切实把采购成本降下来。依托技术进步合理优化炉料结构,推进备品备件国产化,为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拓展空间。

大力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研究制定和落实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在物流运输价格大幅上扬的情况下,显得十分必要。要加强与铁路、港口等运输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运输方案,确保原燃材料均衡有序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