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测试第三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D.即使是说理文字,本文也是十分有节制,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

【解析】 C项,主次颠倒。应表述为: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谈及“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

【答案】 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这两句话的重点是“其”“随”“极”“至于”“幽暗昏惑”“物”“以”“相”等词。

【答案】 (1)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2)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 (二)课外阅读(18分)

(2012·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 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

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

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 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杳无穷极 杳:深远 .B.修篁干霄 .C.延坐后堂 .D.履苍莽中 .

干:冲 延:延请 履:鞋子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A项,“杳”可根据《阿房宫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一句来推断;B项,“干”可根据成语“豪气干云”来推断;C项,“延”可根据《桃花源记》中“各复延至其家”一句来推断;D项,“履”本义为鞋子,但在句中活用作动词,引申为“践踩,走过”,与成语“如履薄冰”中“履”用法相同。

【答案】 D

12.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3分)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

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A.①④⑤ C.②③⑤

B.①③⑥ D.②④⑥

【解析】 本题从景物描写角度考查信息筛选。筛选时注意题干中关键词“直接描写”。①交代当日天气,②描写龙鸣山的峭壁,③描写龙鸣山的云、树、花、鸟,④说的是寺内的建筑,⑤描写龙鸣山的攒峰,⑥描写的是寺庙后堂中的暖气,因此应排除①④⑥。

【答案】 C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解析】 本题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巨石不在潮音岩,而是在天池的西侧。

【答案】 B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省略句。(1)“其”为代词,它的;

“下”是名词作状语,向下;“潮音岩”前面省略了介词“于”,到;“引”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以”是连词,用来。(2)“斯”是代词,这;两个“其”可看作助词,不译;“信”是副词,确实。

【答案】 (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 (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参考译文】

游玩的美好之处,恰逢适宜的天气令人快乐,遇到理想的地点更令人快乐,而同游的又都是品行才学兼优的人,就可以来抒发心中的和悦、舒散心中的郁闷、使内心畅快并写下文章,大概是快乐而不失纯正的。

至元丙子年二月甲午,厚斋严君置备酒菜,邀请我同游龙鸣山,即无想山。当时春雨后转晴已久,风和日丽,年长的与年少的,按年龄长幼依次而行,吹鼓手在前引导。从蓝溪向东南走五六里,两山对峙如同两扇门,相距百步左右,绵延向东。中间夹着些石田,田右边有小路,依随山势深远而弯曲起伏。再走三四里路,狭窄不宜耕种,只可作为道路。又走几里,山更加险峻,轻暖的雾霭,微微沾上衣帽。山外的层层叠叠的山峰,深远而没有尽头。走了一会儿,峭壁相对而立,外形好似华表,松、杉等高大树木夹路而立,道路转向北面。涧底多石,云多树茂,繁花覆盖岩石,鸟声清脆悦耳,好似来到了仙境。寺庙雄伟壮观,匾额上题写着“禅寂”。门外一棵古松挺拔秀美,有数抱粗。高高的篁竹直冲云霄,耸立在寺门内。寺庙长老出来迎接我们,请我们到后堂坐下,后堂匾上题有“白云深处”。寺庙西侧有“听松轩”,再往西是韩熙载读书堂遗址,他种的桧树还在。寺庙北面有“甘露室”。再往北,继续向上是“招云亭”,环境空寂广阔,密集的山峰挺拔,再看刚才经过的群山,低头能看到它们的山顶。于是攀登到潮音岩,怪石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同游者登山疲惫不堪,就在这里停下。

我为没有登到最高峰而遗憾,与两三个朋友决意登顶。(山)地势高而险,(我们)撩起衣裳抓住藤萝,穿过荆棘之中。上面有个天池,池水深广,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天池西侧山峰的顶部,巨石雄伟平坦,可以坐下几十人。四下遥望,心胸豁然开朗。天池东侧的高峰,与西侧相比更高,我们已疲倦不想再攀登,回到“白云深处”饮茶。这时室内暖气熏人,(时而)蒸热如同盛夏,(时而)凄凉如同深秋,(时而)寒冷如同隆冬,觥筹交错,(饮酒)不计其数,说笑甚欢,即使跟随的乐工也各得其乐。喝完酒,长老引领我们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