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8寡人之于国也(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下载本文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1课时)

1.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____,字______,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______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2.文本背景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戏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一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1

3.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王好( )战 不入洿( )池 庠( )序

养生丧( )死无憾

鸡豚( )

狗彘( )之畜( )

弃甲曳( )兵而走

衣( )帛

数罟( )

然而不王( )者 涂有饿莩( )

1.轲 子舆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孟子》 孔子

2.hào yè yì gǔ wū xiáng sāng tún zhì xù wàng piǎo

1.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①指出连接全文层次的三个关键句。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水到渠成,小结段落层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问政: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第2~4段):议政: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揭示梁惠王做法实际上与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指望人口劳力比邻国多是不可能的。

第三部分(第5~7段):议政:使民加多的措施。舍霸道而就王道,去虐政而行仁政,终会使天下归服。

2.“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3.文章中表现出孟子的哪些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最后,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之教”的主张。

2

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词,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粟米/颤栗 拉拽/弃甲曳兵 洿池/喑呜叱咤 B.庠序/搔痒 丧失/养生丧死 狗彘/残羹冷炙 C.饿莩/漂浮 孝悌/可歌可泣 畜牧/六畜兴旺 D.遗憾/罕见

鱼鳖/别有洞天

食粮/衣帛食肉

2.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①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以五十步笑百步 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材木不可胜用也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颁发 斑白 班师 全般人马 B.申述 伸张 深谙 身受其害 C.孝悌 不肖 啸傲 哮聚山林 D.检获

俭约

简洁

精兵减政

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所守或匪亲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青雀黄龙之轴 D.数罟不入洿池 5.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诗经·氓》)

3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填然鼓之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2.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来归顺了。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