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梅花魂》导学案(教师版) 下载本文

师:那么,在外祖父眼中,梅花仅仅只是梅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2)、“几千年来,我们中华名族出了许多有节气的人物,……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感悟: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读着读着,你眼前是否出现了一个个像梅花一样有节气的中国人?

(苏武、朱自清、文天祥、刘胡兰、屈原、 岳飞、文天祥、戚继光……)。

(3)师:那么外祖父嘱咐莺儿保管好墨梅图有什么用意?回国前,外祖父又送给莺儿梅花手绢,对于“魂”字又注入了什么新的内涵?

(外祖父把墨梅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6、小结:第13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借物喻人 )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品味“三哭”,感悟“爱国心”。

课文( 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 无声地流泪 ),无法回国时( 呜呜地哭泣 ),送别亲人时( 泪眼朦胧 )。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 回国返乡 )的强烈感情。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身的憾事。 四、写作特点:

对比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文结尾点明中心) 五、课堂检测。

(1)“秉性”是 性格 的意思。文中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 精神 。这段话表明外祖父希望“我”做像梅花一样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有骨气的中国人。

(2)文中用“她”来代替梅花,这是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联系文中内容谈谈。

(“她”表面指的是梅花,其实指的是有气节的人物。这是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更能突出梅花的品质。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借此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她”的使用,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精神的敬仰和赞颂。)

(3)文中“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在文中用“ ”划出来。你还知道哪些有美好秉性的中国人?请写出至少三个。

(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具有这一美好秉性的人有:苏武、朱自清、文天祥、刘胡兰、屈原……)

五、总结升华。

师:题目中“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从来都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不论经历怎样的磨难,我们都应该有一种梅花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背诵。 2、背诵知识链接中的三首诗词。 3、完成《语文学评》第6课。

板书设计:

6、梅花魂

爱国心 赤子情 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