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署名文章 下载本文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尉犁县委书记 刘福林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全面把握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科学谋划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追求。

一、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不懈奋斗,尉犁县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在这个过程中,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关于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把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全县劳动者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结合“两基”工作,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全力推进“双语”教学、提高教育管理和师资水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实现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取得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当前,大规模教育资源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成果丰硕,“有学上”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但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需求即“上好学”问题还存一定差距,再则全县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1

提高缓慢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在加快建设小康尉犁、生态尉犁、平安尉犁、和谐尉犁的进程中,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提出科学的发展措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从1999年开始,尉犁县开展民汉合校、民民合校工作,到2009年春季开学,学校总数已由35所整合为9所(县城民汉合校完全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乡镇完全小学6所)。全县中小学结构渐趋合理。同时,以调整教育资源和民汉合校为契机,全面开展“双语”教学。在城镇学校、多数农村学校小学一年级实施“双语”教学,实现城镇全部、农村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儿童和小学一年级学生接受“双语”教学,最终形成“中学进县城、小学留乡镇、双语全覆盖”的办学格局。

目前,全县教职工979人,在校学生9375人(不含学前幼儿),其中县城三所学校学生7825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83.5%;在县城三所学校中,农村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6.6%。全县校舍总面积达到7.04万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8.1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5.2平方米,D级危房已全部消除。小学生均图书15.4册、初中生均图书20.3册,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置达到自治区标准。

(二)逐年增加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着力保障和改

2

善民生,不断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城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组织实施了96项重点民生工程,其中涉及教育的就有20多项。累计投入资金高达3亿余元,新建了县一中、县二中、县一小教学楼、银华小区“双语”幼儿园、县一中运动场,新建扩建了阿克苏普乡、塔里木乡、古勒巴格乡等6个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用房,按配备标准,购置了实验仪器设备、图书和音体美劳器材。今年,我们又投资730万元建设的县二中教学楼基础工程已完工,投资1000万元的县二中校园拆迁工作已收尾,投资362万元的阿克苏普乡、墩阔坦乡和喀尔曲尕乡3所农村“双语”幼儿园已开工建设,投资359万元的3号小区“双语”幼儿园及县幼儿园抗震加固工程正在建设中,这些工程,预计年底可全部完工。

(三)严格学校教育管理,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在加强全县教育硬件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不断加大教育软件建设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人事“四制”改革,有效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通过集中选拔调整了县直3所学校、副科级以上干部14名,通过公开考录、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出各乡镇学校校长、副校长13名,优化了学校领导班子结构。按照“科学设岗,择优聘用”的原则,2003至2009年,通过各级招聘考试,先后为学校补充资质合格教师265名,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

3

常进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扎实开展“德育达标校”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再教育活动,各族师生相互学习、团结互助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学校体育、艺术工作和心理健康、卫生防疫教育力度不断加大,校园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6%,巩固率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合格率达到100%;全县学生德育评价合格率为100%,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体育合格率均为100%。今年我县高考本专科上线人数达323人,上线率为90.4%,比去年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中考有23名学生考入内地高中班,比去年增长了53.3%,小学毕业考试有19名学生考入区内初中班,比去年增长了1.1倍。

我县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特别是围绕“两基”迎“国检”所做的各项工作,使我县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等综合因素,取得了“四个方面”的社会效应。一是通过教育资源整合,使全县大部分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县城的优质教育资源,彰显了教育公平、公正,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城乡的藩篱,促进了各民族交流、社会和谐、团结稳定的局面。二是教育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育发展已进入良性循环。教育事业是一个常抓常新的行业,随着生源的增多、百姓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钢性需求,对教育提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