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 ABCDE )组成。
A 战略措施 B 战略反馈 C 重点战略 D战略愿景 E战略依据 2、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 ABCD )获取。 A 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B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历史分析方法 3、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BCD )。
A 生活质量指标 B 态环境指标 C 社会进步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4、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 产品 B 城市营销主体 C 目标市场需求 D目标市场 5、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支撑包括( ABCD )。
A 范围经济 B 可持续发展理论 C 规模经济 D集聚经济 二、填空题
1、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 自主管理 使得组织成员能够边工作边学习,并将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2、城市的 战略愿景 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3、 集聚经济 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和聚合而给经济主体带来的一种额外的经济利益。
4、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的首要战略问题就是贯彻和执行 五统筹 的科学发展观。
5、与市场的成熟度相适应,城市发展的战略观已经超越了初级的资源型、供给型、需求型阶段,而迈向更为高级的 营销导向 。
6、 需求型 的城市发展战略观主要从满足市场需求,追寻市场变化为特征,强调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要有利于服务大众,满足各个群体的需求,从而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居住环境等,获取更高的发展速度。
7、 “五统筹”、“五坚持” ,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化改革、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思想和基本原则。
8、__可持续发展__是一种“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之发展”。
9、 循环经济 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
10、在 生态 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要与自然的承载力相协调。 三、名词解释
1、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2、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市。
3、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担负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
4、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5、学习型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府的群体能力。
6、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
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7、经营城市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8、城市营销:是指把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四、简答题
1、城市发展战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战略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
2、战略愿景,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3、重点战略,重点战略是作用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发展又比较薄弱,需要特别加强,且在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经济环节、产业部门或管理领域的战略举措。
4、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针对实现战略过程中的矛盾所采取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5、战略反馈。
2、如何制定营销导向城市发展战略?
1、将城市作为企业来进行营销;2、要在市场营销中取得长久的优势地位; 3、营销城市要“走出去”;4、营销城市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请进来”。 3、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即组织的共同构想;2、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 3、组织结构扁平化;4、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造力; 5、弹性化的组织结构;6、能够实现充分的自主管理。 4、建立学习型政府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1、具有高效竞争力的学习型城市政府能够更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要求; 2、高瞻远瞩的学习型政府才能满足入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有凝聚力的学习型政府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5、如何构建学习型政府?
1、使公务员成为终身的学习者;2、使政府成为适合公务员学习的组织; 3、使培训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论述题
试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是什么?
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 。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数字城市
即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遥测、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数字城市具备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2)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3)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的涵义是: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这种发展战略观对于我国现状资源和能源短缺十分突出的大多数城市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第四章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一、选择题
1、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ABCD )。 A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 B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C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 D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2、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 )萌生。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3、(B )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法目的。
A 行政合法原则 B 行政合理原则 C 行政统一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 4、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ABCD )。
A 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5、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ABCD )。
A上海模式 B杭州模式 C南通模式 D武汉模式。
二、填空题
1、每个城市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妥善解决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搞好 城市规划 的关键。
2、土地 用途管制 的最根本的核心任务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途管制。
3、事实上,在中国开始选择 纯化社区 的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正在全力导入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思想中关于混合利用土地的理念。
4、基础设施能否市场化的经济技术标准一般有两个,一是 公共性 的强弱,二是可分割性的难易。
5、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 社会公正 。
6、城市 基础设施 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 营利型 是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转轨换型的关键。 8、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 人居环境 ,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
9、在我国,国家和城市的 财政拨款 ,始终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10、 节约用地 的思想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遵循的基本原则,以这一思想为指导的各项政策规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限制着中国城市空间成长的方式和结果。
三、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3、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四、简答题
1、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协助制订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3、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4、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5、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6、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7、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8、 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1、综合性,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2、法治性、政策性,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段,涉及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3、地方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同时,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城市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4、长期性、经常性,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