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思考题解析 下载本文

3、在杂剧的形式与风格上冲破当时戏曲创作上陈陈相因的习气,如作品形式自由,情节简单,结构紧凑,折数较少,南北曲并用,等等,同样表现出一种放旷与叛逆。

(参见教材341-342页)

六十六、洪昇的《长生殿》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1、通过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描写,歌颂真挚的爱情。

2、通过开元、天宝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活,反映了时代的历史悲剧,流露出强烈的国破家亡之恨。 (详见教材346-347页)

六十七、洪昇的《长生殿》是如何实现作者“垂戒来世”的创作意图的? 剧作围绕李杨爱情,写了一系列军国朝政事件,生动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皇帝昏庸腐败、不理朝政,杨家挟势弄权、酿成祸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祸福相倚、乐极哀来、荒淫误国等“垂戒”之意,寄寓着深沉的民族意识和兴亡之感。 如玄宗:“升平早奏,韶华好,行乐何妨”。为了行乐,把杨玉环册封为贵妃,由此又把玉环堂兄杨国忠提拔为右相,把杨家三姐妹册封为秦国、韩国、虢国夫人,杨家势焰熏天,挥金如土,“恁僭窃,竞豪奢,夸土木”“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疑谶》)。上巳节,玄宗带杨家姐妹游幸曲江,所过之处,金簪子、红宝石丢了一地。《进果》一出,玄宗为满足贵妃口腹之欲,博得贵妃千金一笑,不惜派人从涪州、海南飞马传送新鲜荔枝,一路撞死卖卜老人,踏烂农民庄稼,累死驿站马匹。可见明皇为宠爱贵妃,不仅“占了情场,驰了朝纲”,还给百姓带来了灾难。特别是小人杨国忠得势之后,招权纳贿,专揽朝政,失机边将安禄山本应杀头问斩,可杨国忠在受贿之后竞授意兵部奏知皇帝,说安禄山通晓六番言语,精熟诸般武艺,玄宗便轻易将安罪赦免,又封他为东平郡王。安禄山得势后又飞扬跋扈,与杨国忠相互倾轧,玄宗说将相不和难以同朝,派安禄山充任范阳节度使,直至其拥兵作乱,不仅李杨爱情因之破灭,而且唐王朝也由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弹词》一出李龟年唱词:“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同时寄寓了作者的心声。

(参见教材346-348页)

六十八、关于《长生殿》主题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比较赞同“双重主题说”中的“统一说”。作者一方面通过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颂扬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方面又联系他们爱情的发展,揭开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因为李、杨是最高统治者,他们在爱情上所表现的荒淫昏乱,必然给政治带来严重的后果;而政治形势的逆转,又促成了他们的爱情悲剧。作者批判了他们爱情生活所带来的政治后果,却又歌颂他们的爱情生活,同情他们的爱情悲剧,这是很自然的。 (详见教材348-351页)

六十九、《长生殿》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1、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前面的描写主要是写实,是现实主义的;后面几出则依据民间传说,借助浪漫主义想象,描写作者和部分人民的理想。

2、以金钗和钿盒为线索来组织情节,其他事件围绕中心线索展开,前后呼应,交织成篇。

3、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曲文能声情兼备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和心理活动。

4、曲词清丽,较多化用了唐诗、元曲的名句。音律圆润,合律依腔。 (详见教材351-352页)

七十、《长生殿》是如何运用钿合金钗来贯穿全剧的?

为了铺展错综的戏曲冲突,《长生殿》以金钗和钿盒为线索,来组织情节,贯穿始终。其他事件则围绕中心线索展开,纵横枝蔓,前后呼应,交织成篇。金钗和钿盒作为李杨的定情信物,既是戏曲演出常见的道具,又是全剧的情节线索,在全剧的演出中反复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有其作用和深意。从李、杨二人以金钗和钿盒定情,到杨贵妃以金钗和钿盒捉奸、要挟李隆基,再到七夕密誓、马嵬赐死,到最后月宫团圆,金钗和钿盒频频亮相,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展示出神奇

的艺术魅力。而其他情节则围绕这条中心线索有条不紊地展开,将故事引向高潮。宛如红线串珠,珠随线合,线断珠散。金钗和钿盒的作用如此奇妙,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详见教材351页)

七十一、《桃花扇》是如何“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

剧本揭示出阉党余孽既是造成侯、李悲剧的罪魁,又是导致南明覆亡的祸首。 剧中的阮大铖,在侯、李爱情悲欢离合的发展中,一直是阻碍和悲剧制造者的角色。当初侯方域客居南京,经朋友杨龙友介绍,结识了秦淮名妓李香君,在手头拮据、缺少梳栊之费的时候,正因罢官也蜇居南京的阮大铖,立刻巴结侯、李,送上妆奁,企图拉拢复社文人,达到洗刷自己罪责、以求东山再起的目的。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之后,阮大铖便怀恨在心,把侯李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伺机报复。南明王朝建立,得势的阮大铖被任为光禄寺卿,他一方面罗织罪名,下令逮捕侯方域,致使侯方域连夜逃到淮安史可法的幕府;一方面又逼迫新婚的李香君转嫁给漕抚田仰,对其进行百般侮辱、迫害,致使守楼自誓的李香君在反抗时额头撞地,血溅诗扇,被杨龙友就着血迹,在扇面上点染成一枝桃花,成了“桃花扇”。李香君以扇为信物托老师苏昆生找回侯方域时,李香君已被朝廷征选入宫当了歌妓,阮大铖又把回来的侯方域逮捕入狱。直至南明覆亡,侯、李二人才重新合会。

阉党余孽马、阮,同时又是南明王朝覆亡的罪魁祸首。当初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凤阳总督马士英勾结阉党余孽阮大铖,迎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弘光王朝,他们的目的并非要卧薪尝胆,中兴复国,而是唆使皇帝征歌选舞,声色犬马,他们自己乘机大权独揽,卖官鬻爵,党同伐异。罗列黑名单,大肆缉捕东林党人和复社文人。而当清兵南下,国势颓危之时,马士英领着“一队妖娆,十车细软”,阮大铖带着自己的家私,早早地逃跑了。而这时手握重兵的四镇,则在马、阮的指使下,一味争夺扬州地盘,内部起哄,相互残杀。河南总兵徐定国杀了防河大将高杰,为清兵立下了“下江南第一功”;左良玉领兵东下,擅离要镇武昌,使中原失去防御;马士英调黄得功、刘良佐、刘泽青三镇阻截,又是自家相残。而据守扬州的史可法则孤军无援,弹尽粮绝,只好沉江

殉国。于是江北淮扬,千里空营,清兵乘虚而入,直捣南京。弘光小朝廷转瞬间土崩瓦解。当初马士英、阮大铖对调黄、刘三镇的后果不是不知道,而是他们认定“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就这样,“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明无一非私,焉得不亡!” (参见教材354-355页)

七十二、“桃花扇”这一道具在《桃花扇》一剧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桃花扇是剧中串联故事的线索,它在剧中多次出现,定情、拒嫁、寻人、合聚、归隐等场面均有桃花扇的见证。桃花扇的道具包涵了深厚的意蕴: 1、象征侯李爱情。 2、表达对妇女命运的同情。

3、象征主要人物李香君刚烈的性格与反抗斗争精神。 4、抒发家国兴亡之感。

5、桃花、桃树还用来影射批判权奸。 (详见教材358页)

七十三、试述《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1、采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达到高度统一。

2、具有卓绝精巧的艺术构思。(1)以男女主角爱情的悲欢离合来反映一代兴亡的历史事件。(2)发挥以物为线的传统叙事方式,以桃花扇串联故事线索。 3、在语言上,在运用精致清丽的戏曲语言的同时,又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层面上达到相当的高度。 (详见教材357-360页)

七十四、简述李渔戏曲创作论的主要内容。 1、重视创作构思,提出“结构第一”的观点。 2、注重戏曲真实,要求符合“人情”、“物理”。 3、提出“奇”的审美标准,提出“新”就是“奇”的命题。

4、对戏曲语言提出很高的要求。一是尖新,要求剧作家注意练字、炼句;二是浅显,通俗化,口语化;三是机趣,强调戏曲语言的趣味性。四是讲究音乐美,注意曲词、宾白的悦耳怡神。

5、围绕戏曲演出的实际,提出戏曲音律,提出九条音律守则。 (详见教材365-368页)

七十五、简述李渔戏曲观的主要内容。

1、以戏为本,一本戏曲要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围绕演绎故事,提出以下观点:(1)“首重结构”,注重整体构思。(2)“立主脑”。确定一人一事为中心。(3)“减头绪”。(4)细针密线,叙事注意针线细密、前呼后应。 2、曲白并重,要求在戏曲创作中,一要加重宾白的分量,二要提高宾白的质量,三要注重宾白的舞台效果。

3、当行本色。所谓本色,就是要求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准确真切地描绘事物的本来面目。所谓当行,则要求演员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主要表现为:(1)舞台性,讲究舞台演出效果。(2)综合性。强调了戏曲综合性特征,对戏曲创作和戏曲表演各方面都提出了要求。(3)趣味性。强调戏曲的愉悦功能,特别钟情于戏曲中的科诨。(4)通俗性。要求戏曲语言明白畅通,妇孺皆知,同时内涵丰富,寓意深长。

(详见教材370-3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