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月10日晚7点小学教研在线网络教研活动《小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培养-》 下载本文

精品文档

2009年4月10日晚7点小学教研在线网络教研活动: 活动主题:小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培养

承办单位:孙吴县教育局、孙吴县教师进修学校

主办单位:孙吴县第一小学

孙吴县第二小学

孙吴县第三小学

专业支持:隋桂芝 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初教部 数学教研员 孙 明 哈尔滨市经纬小学 特级教师 哈尔滨市小学数学名师 值班版主:深谷幽岚 风华付静 阁家小丫 郭玉景 主持人: 焦彩君(阅读人生) 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介绍活动内容、目的及意义。

二、孙吴县教育局副局长魏子国讲话

三、本主题分四个话题进行

话题 1.督促学生改错,培养反思习惯 主讲:杜建华 (主题贴见第1页) 2.在数学实践中,培养反思习惯 主讲:宁 冬 (主题贴见第8页) 3.运用数学周记,培养反思习惯 主讲:李明娟(水畔细语)(主题贴见第2页) 4.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反思习惯 主讲:宋 艳(爱在春天)(主题贴见第3页) 四、专业支持和排麦研讨

五、上级领导总结。

六、活动结束。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活动的具体内容:

督促学生改错,促进学生反思

孙吴县第一小学 杜建华

08年9月,收上来学生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卷后,我发现很多学生经历了一个假期也没有改错,自己当时感觉很无奈、很迷茫,所以提出了:“孩子不改错怎么办?”的疑问。非常感谢广大网友的帮助,在几个月的讨论中使我收获很多。也使我对学生改错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缺乏反思意识是学生出错的根本原因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有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学生做错题目,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知识点没有掌握,不会做出错的;有粗心大意看错题目的;有受思维定势影响而出错的;也有考虑不周全而出错的……而这些原因归结到最后都是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的结果。

大部分学生做完作业就把作业直接交给老师批改,错误地认为,做作业是自己的事,而检查对错与否是老师的事,错了,返回订正,再送回老师批改……有的甚至要这样来回数次;当老师督促的不紧时,部分学生又会忘记改错;有些较好的学生,也往往是就错改错,而不去深纠错误的原因。这些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也是由于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行为,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知纠正答案,而不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弗洛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有助于弄清问题的实质,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反思习惯。

二、利用改错的契机促进学生反思的策略

利用“错题”培养反思意识,可以使学生在反思中真正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优化数学认知结果,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需要经历由被动改错到主动改错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提高学生对改错反思的认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反思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与思的结合,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两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解题后反思可让做过的题变得简单;能避免错误重复出现;可以巩固所学过的解题方法和概念;能反思出多种解法;还能优化已有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其次教给学生改错反思的方法。

从学生入学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有错就该,而很多学生对作业和试卷中的错题,多数是依赖性的改正,依赖于教师的督促。让学生由被动改错到主动改错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细节,从细微之处入手,让学生看到错题之后首先不要忙着擦掉错误答案,而是先分析错误的原因,怎样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在完成作业后不要急于收起,而是先反思一下,问问自己:今天我认真检查了吗?错误的题目都找出来了没有?

最后持之以恒严格要求,促使改错反思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因此对学生的反思习惯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改错反思的机会,及时改正,对于一些不能及时改错的学生,既可以与家长沟通,又可以发挥小组长的监督作用,还可以采用各种激励的方法促使其主动改错,逐渐养成有错就该,改错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反思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它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期的教育和培养,只有严格要求,示范引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三、督促改错促进学生反思的具体措施

在引导学生改错反思方面首先遵循“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的原则,即所有的学生都要有改错的经历,但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要求。使不同条件和潜能的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上反思,获得相应发展。

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改变作业批改方式,督促学生改错反思

作业不仅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反馈,更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

长期以来,数学作业的批改几乎都是“‘√’或 ‘×’+‘分数’+‘日期’”,这样单一的批改,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分数,并不加反思。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对于做错的题目不是直接画“×”而是只画一斜线,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当学生改对之后,在斜线之后补上一笔变成“√”。

在作业批改时可加上适当的评语,如:“你的方法真是太妙了”、“可以换换角度再想想”等等。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做题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改错,自我反思。

还可以采取弹性批作业的方法,把亲自批和学生自批、互批相结合。学生在自批与互批中,也可从自我纠错与学习他人不同解法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2、建立奖励机制,调动改错的积极性

为了鼓励学生及时改错,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奖励方法,调动改错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做错的题后,作业暂缓批分,待学生改完错后,再给他一个大大的鲜红的100分,可以根据情况批出相应的分数,等学生改错之后再加到100分。得到5个活 10个100分后可以发个小喜报或一份小礼物。通过这些小小的奖励,调动了学生改错的积极性。

3、建立错题集,促进学生的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集”,养成将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收集到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便自我提示,自我矫正。

建立错题集时首先让学生抄清错题,然后分析错误的原因,最后再进行改正,定期的讲评比较,发挥榜样的作用,尽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错题集进行反思,从而养成反思习惯。

4、利用日记,促进学生反思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