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陕甘宁老区规划 下载本文

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到2020年,完成新建水土保持林200万亩,主要建设在延安、铜川、庆阳和榆林南部地区。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成一批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区。到2020年,完成新建综合治理小流域300条,主要建设在延安和庆阳。

(四)封山育林工程。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工程,扩大封山禁牧区范围。到2020年,新增封育林100万亩,主要建设在延安和榆林南部地区。

(五)矿山(坑)植被修复工程。根据“宜垦则垦,宜草则草,宜景则景,宜林则林”的原则,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使矿山(坑)复绿。到2020年,完成修复重点矿山(坑)100个。

二、干旱风沙区

(六)防风固沙林(灌)工程。加强干旱风沙区防风固沙林(灌)建设,建立防风固沙生物防护体系。到2020年,完成新建防风固沙林(灌)100万亩,干旱风沙区植被覆盖度达30%以上,主要建设在吴忠、中卫和榆林北部地区。

(七)农田防护林工程。加强全区农田防护林建设,切实保障耕地和基本农田。到2020年,完成新建农田防护林150万亩,主要建设在吴忠、中卫和榆林北部地区。

(八)生态移民工程。加快推进生态移民工程,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到2020年,基本实现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区域人口容量处于合理规模。

三、土石地区

(九)水源涵养林工程。加强六盘水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建成大

- 41 -

六盘山地区生态屏障。到2020年,完成新建水源涵养林100万亩,主要建设在固原。

(十)城乡绿化工程。加强城市和村镇环境与通道绿化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到2020年,完成新建城乡环境和通道绿化整治120万亩。

第二节 环境保护

加大黄河、渭河、泾河、清水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制度,同步实现资源能源大规模开发与生态环境防治。全面实施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重点矿产、能源、化工企业污染排放监督,对新建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鼓励工业企业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治理,加快工业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设施及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建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积极开展土地复垦,矿坑水综合利用和废水、废气处理,大力推广采矿固体废物的储存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城市(镇)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强对已建成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加快大气污染治理,加大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推进重点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粉尘的多污染物协调污染防治。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第三节 资源节约

积极探索资源集约节约和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完善资源开发保护长效机制,推进土地、水、能源矿产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严格控制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积极

- 42 -

推进土地整理和开发复垦,补充和保护耕地资源。坚持以节流为主、适度开源的原则,重点加强水资源开发与优化配臵工程建设,配合区域调水工程,缓解重要能源基地和主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大力发展企业、农业节水技术和各类集雨工程,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回用建设力度,解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城市生态用水问题。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加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能源化工领域节能新产品的新技术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力度,降低单位产出资源消耗。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减少储量消耗和矿山废弃物排放。搞好铜川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推动城市发展转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各类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和重点企业为载体,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第四节 生态移民

按照推进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根据限制开发区合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引导人口外迁,减少农业人口数量,从而扩大农业人均生产规模以增收。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民意、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基础上开展生态移民。坚持整村(乡)搬迁、集中安臵的原则,围绕“水源、生态、开发、特色、转移”五个重点,采取县外易地搬迁、县内移民、教育移民和城郊型务工移民等移民搬迁方式,优先将居住在偏远分散、生态失衡、干旱缺水地区贫困人口搬迁到现有扬黄工程沿线、公路沿线和城郊。生态移民工程重点实施区域主要包括宁夏中部干旱带、南部水源涵养林区和陕西北部和甘肃东部黄山丘陵沟壑区,主要涉及吴忠、中卫、固原、延安、榆林和庆阳等市。以这些地区的主要城镇及其

- 43 -

周边地区为主要接纳地,坚持以集中安臵为主、多种安臵方式为辅妥善安臵移民。到2020年,老区完成搬迁安臵生态移民80万,其中延安15万,庆阳15万,吴忠10万,中卫10万,固原10万,榆林10万,平凉和铜川各5万。将移民纳入接纳地最低保障和新农保等政策范围。加强生态移民点水电、道路、学校和商店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移民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对生态移民新村对口帮扶工作,切实做到“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第十章 公共服务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快老去社会事业发展,大幅改善公共服务,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一节 教 育

振兴老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缩小老区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到2020年将老区的教育提升到全国平均水平。

率先在老区普及学前教育。争取2015年以前在老区普及城乡1年学前教育,2020年以前普及3年学前教育。结合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在中心小学附设寄宿制学前班,农村儿童就近入园,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鼓励偏远村镇儿童寄宿入园。提高学前教育的财政补贴力度,在贫困乡镇实行免费入园。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教师资源从事学前教育。

-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