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给出可对全维状态观测器(8-114)进行任意极点配置的条件。
结论 若线性定常系统?0?(A,b,c)是能观的,则必可采用由式(8-114)所表述的全维状态观测器来重构其状态,并且必可通过选择增益阵G而任意配置(A?GC)的全部特征值。
[例8-12] 已知系统
0? x????1?00??x???1??1??u
y??2?1?x设计状态观测器使其极点为?10,?10。
解 (1)检验能观性 显然N???C??2?1??CA?????20??满秩,系统能观,可构造观测器。 (2)将系统化为能观标准型
系统特征多项式为 det?[I?A]?de??t??10??0?????2?? 即a1??1,a0?0,则
T?1o???1a1??CA??01????C?????1?1??20??01????2?1?????01??2?1?? ?11? To???22?
?10??(3)引入反馈增益阵G???g0??g??得观测器特征多项式
1 f(?)??I?(A?GC)??2?(1?g1)??g0
(4)根据期望极点得期望特征多项式
f?(?)?(??10)(??10)??2?20??100
(5)比较f(?)与f?(?)各项系数得
g0?100,g1?21
即 G???100??21?? (6)反变换到x状态下
?11? G?ToG???22??100??60?10????.5??? ?21??100?? (7)观测器方程为
x???(A?GC)x??Bu?Gy????12060.5??1??60.5???200100??x????1??u???100??y
模拟结构图如图8-16所示
326
图 8-16 例8-12系统的状态观测器
应当指出,当系统阶次较低(n?3)时,检验其能观性后,可以不必将它化为能观标准型,直接计算反馈增益阵G的代数方程还是比较简单的。但随着系统阶次的增高,直接计算G的方程将愈加复杂。此时不如先将其化成能观标准型?o?(A,b,c),求出在x下的G,然后再把G变换为原状态x下的G?TG。例如对于本例,有
?1?2g0g0??10??g0? ??A?GC???2?1???????00??g1???2g1g1?f(?)??I?(A?GC)??2?(2g0?g1?1)??g1
与期望特征多项式比较,得
2g0?g1?1?20g1?100
?g0??60.5?G?故?g???100?,与上面结果一致。
??1?? 2.利用状态观测器实现状态反馈的系统
状态观测器解决了受控系统的状态重构问题,可以使状态反馈系统得以实现。但是用状
?(t)代替真实状态x(t)来实现状态反馈,其状态反馈阵K是否需态观测器提供的状态估值x要重新设计,以保持系统的期望特征值?当观测器被引入系统后,状态反馈系统部分是否会改变已经设计好的观测器的极点配置,其观测器输出反馈阵G是否需要重新设计?为此需对引入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作进一步的分析。
图8-17是一个带有全维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
327
图8-17 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
设能控能观的受控系统?0?(A,B,C)为 状态观测器?G为
??Ax?Buxy?Cx (8-116)
???(A?GC)x??Bu?Gy (8-117) x反馈控制律为
u?Kx?v (8-118) 将式(8-118)代入式(8-116)和式(8-117)整理得整个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Ax?BKx??Bvx???GCx?(A?GC?BK)x??Bv (8-119) xy?Cx写成矩阵形式为
???A?x?????GC?x ?????x??B??x???B?v?A?GC?BK?????? (8-120) ?x?y??C0??????xBK这是一个2n维的闭环控制系统。
?,引入等效变换: x?x?x设状态估计误差为~?x??I ?~????x??I令变换矩阵为
0??x??x??x???x?x? (8-121) ???I??????0??I???1?I T???I0??I?1T?,?I?I????I???I0??T (8-122) ??I?经线性变换后式(8-120)变为
328
??x??A?BK???????x???0x ?y??C由式(8-123)可知,
?BK??x??B????v????A?GC??x??0? (8-123)
?x?0?????x?x????x??(A?GC)(x?x?) x?)是不能控的,不管施加了什么样的控制信号,状态误差总衰该式与u、v无关,即(x?x减到零,这正是所希望的,是状态观测器具有的重要性质。
由于线性变换不改变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故由式(8-123)易导出其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为
BK?sI?(A?BK)??B???W(s)?C0 ???0? (8-124)
0sI?(A?GC)????利用矩阵分块求逆公式
?1?R?1?R?1ST?1??RS??? ?? (8-125) ??1T?0T??0??1则 W(s)?C[sI?(A?BK)]B (8-126)
式(8-126)说明,带观测器状态反馈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等于直接状态反馈系统的传
?代替实际状态x作为反递函数。或者说,它与是否采用观测器反馈无关,可用状态估值x馈。
由于线性变换不改变系统的特征值,由式(8-123)可以导出其特征值
?1sI?(A?BK)BK?sI?(A?BK)?sI?(A?GC) (8-127)
0sI?(A?GC)该式表明带观测器状态反馈闭环系统的特征值是由直接状态反馈系统的极点和观测器的极
点两部分组成的,且两部分特征值相互独立,彼此不受影响,因而状态反馈矩阵K和输出反馈矩阵G,可以根据各自的要求来独立进行设计。故有下列定理。
分离定理 若受控系统??(A,B,C)能控能观,用状态观测器估值形成状态反馈时,其系统的极点配置和观测器设计可分别独立进行。
1,用状态反馈将闭环极点配置
s(s?6)为?4?j6。并设计实现状态反馈的状态观测器。(设其极点为?10,?10)。
[例8-13]设受控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W(s)?解 (1)由传递函数可知,系统能控能观,因此存在状态反馈及状态观测器。根据分离定理可分别进行设计。
(2) 求状态反馈矩阵K
直接由传递函数可以写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令
K??k0?00??1????x?x??0?u
1?6????y??01?xk1?,得闭环系统矩阵
?kk1???0?1k1? ??6? A?bK???00??1?????k0??1?6??0?则闭环系统特征多项式为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