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下载本文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宏观经济学网上作业题

第1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D )。

A.经济性 B.有用性 C.无限性 D.稀缺性 2.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B )

A.选择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 3.根据经济学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的不同,一般将经济学分为( B )。

A.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C.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C.消费经济学与企业经济学 4.研究国民经济的经济学称为( A )。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5.下列问题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的是( B )。

A.货币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B.企业关于雇用多少工人的决策 C.高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D.政府管制对汽车废气的影响 6.下列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 B )。

A.桔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 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

C.家庭关于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的决策 D.民航公司是否降低飞机票价格的决策 7.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B )。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D.政府的经济行为 8.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D )。

A.消费者行为理论 B.厂商行为理论 C.价格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9.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A )。

A.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 B.只有控制货币量才能抑制通货膨胀 C.治理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重要 D.中央银行应该降低货币供给量 10.下列属于规范分析表述的是( D )。

A.富人的所得税率比穷人高 B.通货膨胀和失业存在短期交替关系 C.最低工资法引起失业 D.中央银行应该减少货币供给量 11.以下内容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 D )。

A.总产出 B.失业 C.国际收支 D.企业利润

二、判断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产生的前提。( ∨ ) 2.稀缺性仅仅是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 ) 3.“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 ) 4.经济学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可以划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 5.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 ) 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总需求-总供给理论。( × )

7.宏观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作为微观经济学补充的经济学理论。( × ) 8.实证分析要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要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 ) 9.“主张经济政策应以效率优先,还是以公平优先”的问题,属于实证经济学的问题。( × ) 10.“人们的收入差距是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5)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应该而且是可以调节经济的 2.宏观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工具有哪些? 答: (1)边际分析法

(2)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方法 (3)静态与动态分析法

(4)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四、论述题

1.试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1)它们是整体与其构成的个体之间的关系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者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的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可以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 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人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GDP是一个国家一年内所生产的( C )。

A.所有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B.国内各部门新增加的价值

C.境内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 D.境内外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2. 当GN 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 A )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 用支出法计算GDP时,下列哪一项不包括在消费支出项目内( A )。

A. 用于新住房的购买 B. 用于劳务的支出 C.用于耐用消费品的支出 D. 用于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 4. 下列哪一项目的增加会增加中国的GDP( B )。

A. 中国杂技团在欧洲演出的收入 B. 母亲为婴儿购买的大庆牌奶粉 C. 张三购买的一台奔驰牌轿车 D. 你父亲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5.实际GDP反映的是( B )

A.价格水平的变动 B.实际产量的变动C.产品量与价格的交替变动D.既是价格水平的变动也是产量的变动

6.假定某国在1991年至1999年间,GDP从10000亿元增加到15000亿元,价格指数从100下降到50,如果以1991年价格计算,1999年的实际GDP应是( D )。

A.7500亿元 B.10000亿元 C.15000亿元 D.30000亿元 7.GDP与NDP之间的差额是( C )。

A.直接税 B.间接税 C.折旧 D.补贴 8.下列哪一项属于政府购买支出( A )。

A.海军购买一船舰艇 B.退伍军人津贴 C.失业救济金 D.退休金 9.下面哪一种情况不是GDP低于经济中实际产量的原因( D )。

A.非法经济活动存在 B.非市场活动的存在 C.地下工厂的存在 D.资本消耗损失 10. GDP平减指数等于( A )。

A. 名义GDP/实际GDP B. 均衡的GDP/实际GDP C. 实际GDP/名义GDP D. 潜在GDP/实际GDP

二、判断题

1. 在一个经济中总收入等于总支出也等于国内生产总值。( ∨ )

2. GDP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 )

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 ) 4.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之内。( × ) 5.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元。( × ) 6. 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 ) 7.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中。( × )

8. 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 ) 9. 假设名义GDP从2000亿元增长到2300亿元,而物价指数从125上升到150,则说明实际GDP在下降。( ∨ ) 10. 如果1995年的名义GDP高于1994年,那么我们知道,1995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一定多于1994年。( × ) 三、简答题

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什么区别?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国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2.写出七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NI) 个人收入(PI)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净值(NNP)—企业间接税=国民收人(NI)

国民收入(NI)-(社会保险税+企业所得税+未分配公司盈余)+转移支付=个人收人(PI) 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人(PDI) 四、计算题

1.在长期中,糖果的价格从0.1元上升到0.6元。在同一时期中,消费物价指数从200上升的300。根据整体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后,糖果的价格变动了多少? 答:糖果的基期价格=100×0.1/200=0.05(元) 糖果的报告期价格=100×0.6/300=0.2(元)

价格实际变动=(0.2-0.05)/0.05×100%=300% 即糖果的价格实际增长了300%

2.在2001年,某个经济生产100个面包,每个售价为2元。在2002年,这个经济生产200个面包,每个售价为3元。计算每年的名义GDP、实际GDP和物价指数(2001年为基年)。从一年到下一年这三个统计数字分别提高了多少百分比?

答:2001年名义GDP=2×100=200(元) 2002年名义GDP=3×200=600(元)

2001年实际GDP=2001年名义GDP =200(元) 2002年实际GDP=2×200=400(元) 2001年物价指数=100

2002年物价指数=100*600/400=150

名义GDP变动百分比=(600-200)/200×100%=200% 实际GDP变动百分比=(400-200)/200×100%=100% 物价指数变动百分比=(150-100)/100×100%=50% 五、论述题

1.论述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 答:(1)市场价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以市场价值表示总产出的一个概念。为了使各类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加总,并便于比较各年度不同产品组合的相对价值,计入GDP的每一种产出和服务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市场价格)来计量,即用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最终产品的产量,由全部价值的加总形成GDP。

(2)GDP不可重复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只计算最终产品——最终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物品的价值。为避免重复计算,计算GDP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在计算GDP时,对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是重要的。

(3)GDP是由本期新生产的产出的价值所构成的。GDP不包括已有商品的交易,如新的房屋建筑的价值可计算为GDP的一部分,但不包括现有房屋的交易价。

(4)GDP是指本期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GDP是指计算期内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除包括消费品和劳务外,还包括总投资。投资是以牺牲当前消费来增加未来的消费,人们既要为当前消费提供物品,也要为投资提供物品。

(5)GDP属流量概念。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其值是一定时期内各个相关流量的“和”,是一个加总的概念;而存量则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关键的宏观经济存量是资本(包括存货)。

(6)计算GDP要剔除非生产性交易。非生产性交易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纯财务交易,二是旧货的销售。因为GDP要衡量的是当年年度的生产,所以对非生产性交易应作剔除。纯财务交易的行为尽管都涉及资金的流通,但与生产行为并无直接关系,具体表现为三类:政府转移支付、私人转移支付和证券的买卖。

(7)GDP是一个地域概念。GDP是一国(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与此相关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 2.论述总产出、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关系。 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了社会的总产出,即新创造的价值。而新创造的价值可被视作是生产者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及企业家管理才能)共同创造的,因而它对应着这些要素的报酬,即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从生产产品的角度观察,GDP代表了总产出(包括产品和劳务),GDP被定义为该国生产的最终产品流量的货币总价值。

(2)从所得或成本的角度观察,在社会生产中,企业要支出工资、利息、地租和获得利润,因为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所得都是产品流量的生产成本,因此GDP又可以被定义为生产要素的所得(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这些所得是社会所生产最终产品的成本。这里利润是指产品卖价中扣除各项成本后的余额。所以从整个社会观察,总产出和总收入或总支出是社会生产一个对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总产出总等于总收入或总支出。

(3)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由四个部门组成:家庭、企业、政府和其他世界各国,通过三种类型的市场:资源市场、物品和劳务市场以及金融市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构成了收入与支出循环流。对整个经济而言,收入等于支出,也等于产值,即总生产或GDP等于总支出,也等于总收入。

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 D )

A. 购买一块土地 B. 购买公司债券 C. 购买二手房 D. 企业存货增加 2. 消费函数表示的是消费支出与下面哪一项之间的关系( C ) A. 利率 B. 物价水平 C. 收入 D. 偏好

3. 假定某居民户每年的可支配收入为2万元,如果该居民户的消费支出为1.7万元,那么( D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0 B.边际消费倾向为0.85 C.平均消费倾向为0.75 D.平均储蓄倾向为0.15 4. 边际储蓄倾向提高的原因是( B )。

A. 收入增加 B. 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C. 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D. 平均储蓄倾向下降 5.根据APC、APS、MPC、MPS之间的关系,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C )。 A.如果MPC增加,那么MPS也增加 B.MPC+APC=1

C.MPC+MPS =APC+APS D.MPC+MPS>APS+APS 6. 如果MPC小于APC,那么,随着收入的增加( A )。 A. APC下降 B. APC上升 C. MPC下降 D. MPC上升 7. 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B )。

A.APC B.MPC C.自发消费 D.引致消费

8.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 ) A. 消费减少 B. 储蓄减少 C. 消费增加 D. MPC上升 9.自发支出的增加将引起( A )。

A.总支出曲线向上方移动,其斜率不变 B.总支出曲线向上方移动,而且更加倾斜 C.总支出曲线向下方移动,其斜率不变 D.总支出曲线向下方移动,而且更加倾斜 10.可以使投资乘数增大的因素是( B )。

A.企业投资增加 B.MPC上升 C.企业赋税增加 D.MPS上升 11.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A )。

A. 与MPC成正比 B. 与MPC成反比 C. 与MPS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2. 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6,则投资增加100万元,会使收入增加( C ) A. 40万元 B. 60万元 C. 250万元 D. 150万元

13. 一个家庭收入为零时的消费支出是2000元,当他们的收入为6000元时,消费也为6000元,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D )。

A. 1/3 B. 3/4 C. 4/5 D. 2/3

二、判断题

1. 当宏观经济均衡时,总支出等于总产出。(∨ ) 2.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将递减。( ∨ )

3. 如果平均消费倾向为0.75,那么,平均储蓄倾向就一定是0.25。( ∨ ) 4. 如果收入增加,消费支出与储蓄都增加,所以,随着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都提高。( × ) 5. 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而平均消费倾向APC递增,且APC>MPC。( × ) 6.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 ) 7.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为1。( ∨ ) 8.任何引起自发总需求变动的因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 ) 9.当边际消费倾向为0.75时,投资乘数为4。( ∨ ) 10.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 )

三、作图题

1.作图说明为什么线性消费函数的MPC要小于APC。

答: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呈线性关系时,消费函数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消费函数上每一点的斜率都相

等,并且大于0而小于1。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更容易看出APC>MPC,因为消费函数上任意一点与原点相连所形成的射线的斜率都大于消费曲线,而且从公式看,APC=C/Y(a+βY)/Y=a/Y+β,这里的β就是MPC,由于C和Y都是正数,所以,APC>MPC。随着收人的增加,a/Y的值会越来越小,这说明APC逐渐趋近于MPC。 2.作图说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答:由于收入等于消费和储蓄之和,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当消费曲线与45o线相交于E点时,储蓄曲线必定与横轴相交。在E点左方,消费大于收入,出现负储蓄,消费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a等于储蓄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a的绝对值,a为负值表示负储蓄;在E点右方,收入大于消费,出现正储蓄,消费曲线与45o线之差也是储蓄曲线与横轴之差,即S0=S1.

第二,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即APC+APS=1和MPC+MPS=1。 四、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支出为I=50,G=200。 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 答:(1)Y=C+I+G=100+0.8Y+50+200 Y=1750 (2)投资乘数KI=1/1-0.8=5 政府购买乘数KG=1/1-0.8=5 税收乘数KT=-0.8/1-0.8=-4

2.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6Y,投资为I=50。 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多少? (2)均衡的储蓄量为多少?

(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1000,为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投资量应如何变化? 答:(1)Y=C+I=100+0.6Y+50 Y=375 (2)均衡储蓄S=Y-C=I=50

(3)当Y=1000时,有Y=C+(I+△I)=100+0.6×1000+50+△I △I=250 即投资量增加250

3.假设一个两部门经济具有以下特征:①自发消费支出为100亿元;②投资为100亿元;③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多少? (2)投资乘数为多少?

(3)企业决定增加投资100亿元,新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多少?乘数为多少? 答:(1)Y=C+I=a+b?Y+I=100+0.75Y+100 Y=800 (2)投资乘数KI=1/1-b=1/1-0.75=4

(3)Y=C+I=a+ b?Y+I=100+0.75Y+(100+100) Y=1200 投资乘数KI=△Y/△I=1200-800/100=4 五、论述题

1.试从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的关系、总产出与总收入的关系出发,谈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将逐渐减小,西部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 地区,国民收入水平较低,开发西部有利于带动消费增长。

(2)从支出法的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国家一方面通过扩大西部地区消费来拉动总产出增长,另一 方面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带动投资需求,从而使总产出实现增长。 (3)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政府支出也会相应增加。

(4)在均衡国民收入条件下,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2.我们在报章杂志上常常可以读到,一个国家保持较高的储蓄率有助于使该国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但现代国民收入理论却告诉我们,储蓄的增加会导致购买收入的减少。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答:(1)在可支配收入中,储蓄与消费是互补的。 (2)高储蓄率决定高投资率。

(3)通过增加大量投资,拉动总产出的增长。 (4)投资乘数作用。

3.分析乘数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 答:( 1)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当经济中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支出的变动只会导致价格上升,而不会使产出水平上升。

(3)有时经济中的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也会限制 乘数理论发挥作用。

(4)乘数理论是在产品市场中得到,没有考虑货币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利率的影响,因而现实中乘数理论 并不一定发挥如此大的作用。

第4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单项选择题

1.货币包括( B )。

A.政府债券 B.活期存款 C.信用卡 D.毕加索的画 2.下列哪一项不是货币的职能( B )。

A.交换媒介 B.流动性 C.计价单位 D.价值储藏 3.下列哪一项是M2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M1的组成组成部分( C )。 A.活期存款 B.旅行支票 C.储蓄存款 D.其它支票存款 4.下列各种资产中流动性最大的是( D )。

A.股票 B.名画 C.长期国债 D.储蓄存款 5.银行创造货币的做法是( C )。

A.出售自己的部分投资证券 B.增加自己的准备金 C.把超额准备金作为贷款放出 D.印刷更多的支票

6. 如果银行持有20%的准备金,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是( D )。 A. 1 B. 1 C. 10 D. 5

7.下面哪一种情况有可能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 A )

A.居民从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中提取现金 B.商业银行出售了政府债券

C.企业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 D.商业银行保留百分之百的存款准备金

8. 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20%情况下,银行每收到1000元存款,最多能够增加多少贷款(A A. 800元 B. 200元 C. 1000元 D. 1200元

9. 某居民预料债券价格将要下跌而把货币保留在手中,这种行为是出于( B )。 A.交易动机 B.投机动机 C.预防动机 D.储备动机 10. 货币需求和以下哪种因素无关( D )。

A. 国民收入 B. 利率 C. 流动性偏好 D.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 11. 当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时,形成( C ).

A. 一定的国民收入 B. 均衡价格 C. 均衡利率 D. 均衡货币 12. 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B )

A.收入增加 B.信用卡的使用更为普及 C.货币供给量增加 D.物价水平上升13. 下列哪一项是对流动性陷阱的错误理解( A )。

A . 货币需求曲线的垂直部分 B. 货币需求曲线的水平部分

C. 商业银行的利率不能无限下降 D. 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可以无限增加 14. 投资需求曲线表明了投资与下面哪一项之间的关系( D )。

A.可支配收入 B. 国民收入 C. 预期利润 D. 利率

15.在投资和储蓄相等的条件下,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方向( A )。

A.相反 B.相同 C.没有关系 D.不能够确定

16.在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动方向( C )。

A.相反 B.没有关系 C.相同 D.不能够确定 17.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的时候( A )。

A.I=S=L=M B.I=S,L=M C.I=L,S=M D.I=M,S=L

) 18.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投资的增加将导致( C )。

A.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减少 B.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增加 C.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增加 D.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减少 19.假定其它条件不变,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 A )。

A.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增加 B.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增加 C.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下降 D.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下降 20.以下哪一项不是引起IS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原因( A )。

A.对未来利润预期变得悲观 B.政府决定修建一条高速公路 C.储蓄减少 D.政府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 21. 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D )。

A. 国民收入增加 B. 国民收入减少 C. 货币供给量减少 D. 货币供给量增加 22.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 D )。

A.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B.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D. 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23.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A )。

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 收入增加利率不变 C.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D. 收入不变利率上升 24.当一国经济处于IS曲线右方和LM曲线左方的一点时( B )。

A.IM B.IS,LS,L>M 25. 当经济不在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时,就会发生自发的调节过程。假设现在经济均衡时的一点在LM曲线上,但在IS曲线的左方,那么,调节过程就将是( A )。

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 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 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26. 假设现在经济均衡时的一点在IS曲线上,但在LM曲线的右方,那么,调节过程就将是( B )。

A.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 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C. 利率下降,收入增加 D. 利率下降,收入减少 27.在IS—LM模型中,财政政策对增加国民收入有效,货币政策不能增加国民收入的区域是( B )。 A.IS曲线的右下方倾斜,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B.IS曲线的右下方倾斜,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C.IS曲线的右下方倾斜,LM曲线为一条垂线 D.以上三种情况都对

28.在IS—LM模型中,货币政策对增加国民收入有效,财政政策不能增加国民收入区域是( C )。

A.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B.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C.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为一条垂线 D.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IS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29.在IS-LM模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增加国民收入都有效的区域是( D )。

A.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IS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B.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C.IS曲线与LM曲线中一条为水平线,则另一条为垂线 D.IS曲线为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30. 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均衡的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率上升,政府应该在增加投资的同时( D )。

A. 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B. 减少政府购买支出 C. 减少货币供给量 D. 增加货币供给量

二、判断题

1.只要普遍把“万宝路”香烟作为交换媒介接受,“万宝路”香烟就是货币。( × ) 2. 只有货币才能作为价值贮藏。( × )

3.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可以很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所以,按照通行的货币分类标准应该归入M1之中。(× )

4.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货币。( × ) 5. 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 ∨ ) 6.银行存款创造是资金反复存贷形成的资金增量。( ∨ ) 7.商业银行控制着货币供给。( × ) 8. 简单的货币乘数等于1除以准备金率。( ∨ )

9.国民收入水平越高,商品交易量就越大,货币的交易需求就越大。(∨ ) 10. 货币预防需求是固定的,和国民收入无关。( × )

11. 货币投机需求是人们为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而保留的货币量。( ∨ ) 12. 个别居民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会影响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 ) 13.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形成均衡利息率。( ∨ ) 14. 货币供给增加将引起利率上升。( × ) 15. 货币需求增加将引起利率上升。( × )

16. 利率越高,贷方愿意发放的贷款越多,因而投资支出越大。( × )

17. 投资需求曲线表示投资支出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 18.IS曲线分析说明在商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呈同方向变动,LM曲线分析说明在货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 × )

19.在IS曲线上只有一个点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实现了商品市场的均衡。( × ) 20.在IS曲线右方的点时,投资大于储蓄。( × )

21. LM曲线上任何一点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都实现了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 ) 22.在LM曲线右方的点时,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 ) 23.投资的减少使IS曲线向左方移动。( ∨ )

24.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利率由4%上升为5%,则IS曲线向右方移动。( ∨ ) 25. 增加政府税收,将使IS曲线右移。( × ) 26.货币供给的收缩会使LM曲线向左方移动。( ∨ )

27.根据IS-LM分析,假如投资和货币供给同时增加了,利率将趋于上升。( × ) 28.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会使得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 )

29.根据IS曲线或者LM曲线都可以确定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 × ) 30. LM曲线呈水平段的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 ∨ )

31.当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最大。( ∨ ) 32. IS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不会引起利率上升,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 ) 三、简答题

1.利率水平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利率是由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增加则导致利率上升。由于货币供给由政府控制,政府可以运用货币政策影响投资 2.投资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答:(1)投资的预期收益 (2)投资的成本 (3)投资的风险 3.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分别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1)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基础货币、准备金—存款比率、通货—存款比率

(2)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4.IS曲线和LM曲线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1)IS曲线又称为商品市场均衡曲线,它反映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2)LM曲线又称为货币市场均衡曲线,它反映在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同方向变动关系

5.IS曲线的移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1)自发消费 (2)自发投资 (3)政府购买支出 四、作图分析题

1.作图说明IS曲线的推导过程。

如下图,图中(a)(c)和(d)是倒置的,各轴是正值。图(a)时表示投资函数,投资和利息率按反方向变化,投资是利息的减函数。(c)表示储蓄函数,s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函数,与收入同方向变化。图(b)表示储蓄与投资的均等关系,450线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轴的距离导相等。图(d)表示商品市场均衡时r与Q的关系。

首先,从图(a)的投资曲线上任取一点A,表示在利息率为Q1时,投资为i1;

然后由A`作连线交于图(b)中的450线。根据s=i 的均衡条件,在投资等于i1时,储蓄应为s1 ;

根据图(c)的储蓄函数,储蓄函数为s1时,实际国民收入为Q1,从而在(d)中找到利息率为Q1、收入为Q1时储蓄与投资均衡点A。

同样的方法,在图(d)中可以得到B点。连接AB两点就可以获得IS曲线。 2.作图说明LM曲线的推导过程。

3.作图说明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国民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影响。

4.作图说明IS曲线与LM曲线划分的四个区域的含义。

5.作图说明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6.作图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区间

7.作图说明IS-LM模型的失衡状态。

8.用货币供求图说明货币需求变动和货币供给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

五、计算题

1.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5Y,投资函数为I=800-5000r,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000r, 货币供给为m=100。 求:(1)IS曲线方程 (2)LM曲线方程

(3)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息率各为多少? 答:(1)根据Y=C+S,则S=Y-C=Y-(200+0.5Y)=0.5Y-200 IS曲线的含义为I=S 800-5000r=0.5Y-200 则IS曲线的方程为 Y=2000-10000r

(2)LM曲线的含义为L=M 100=0.2Y-4000r 则LM曲线的方程为 Y=500+20000r

(3)由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联立,则有 r=0.05 Y=1500

2.已知货币供给为500亿元,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为350亿元,投机需求函数为L2(r)=400-10000r。 求:(1)均衡利率水平

(2)假定其它条件不变,货币供给由500亿元减少为450亿元,均衡利率有什么变动? 答:(1)由货币供求平衡,有M=L1+L2(r) 500=350+400-10000r 则r=0.025

(2)当货币供给从500亿元减少为450亿元,均衡利率会提高 450=350+400-10000r 则r=0.03 六、论述题

1.运用IS-LM模型分析政府购买增加和货币供给量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2.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运用IS-LM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第5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B )

A.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B.居民货币收入的变化 C.消费和投资的支出结构的变化 D.政府支出的变化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就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就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就会减少 D.以上都是 3.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曲线( C )

A.右移 B.左移 C.不变 D.不确定

4.根据古典学派的理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原因在于( C ) A.货币工资是不变的,因而就业水平不变,总产出水平不变 B.价格水平是不变的,因而市场不会调整总产出水平

C.当价格变动时名义工资与价格水平保持方向一致,实际工资保持不变,就业不变,产出不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凯恩斯理论中,当价格上升时,会有( B )

A.使LM曲线右移,AD曲线不变 B.使LM曲线左移,AD曲线不变

C.使LM曲线右移,AD曲线右移 D.使LM曲线左移,AD曲线左移 6.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总需求曲线( D ) A.由于政府支出减少会右移 B.由于价格水平上升会左移

C.由于税收减少会左移 D.由于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右移 7.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如果价格可以充分调节,则(A )

A.任何价格水平下,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都是一致的 B.产出仅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C.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不能确定 D.价格水平仅由总供给决定 8.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供给曲线左移可能是因为( A )

A.其他条件不变,工资提高 B.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 C.其他条件不变,需求增加 D.其他条件不变,技术进步

9.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A )

A.其他条件不变,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B.其他条件不变,所得税增加

C.其他条件不变,原材料涨价 D.其他条件不变,劳动生产率下降

10.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当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会( D )

A.右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11.如果经济运行处于总供给曲线的向上倾斜部分,则总需求的增加( C ) A.使物价水平上升,但实际国民收入并不提高 B.使实际国民收入提高,但物价水平并不上升 C.使物价水平上升,同时实际国民收入提高

D.物价水平并不上升,实际国民收入也并不提高

12.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A )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不变

C.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D.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13.总需求曲线是( B )

A.与价格水平是负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负效应 B.与价格水平是负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正效应 C.与价格水平是正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正效应 D.与价格水平是正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负效应

二、判断题

1.自然失业率是不受政策影响的。( × )

2.以下所有政策都将使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厂商的产品价格在成本的基础上加成一个更大的比例,预期价格上升,提高事业救济。( ∨ )

3.与微观经济学一样,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 )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对于产出、消费、投资具有正效应;在长期内没有任何效应,因为总供给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 )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于产出、消费、投资具有正效应;在长期内没有任何效应,因为总需求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 )

6.增加最低工资将引起更高的失业率,除非厂商相应地要求加一个小的价格。(∨ ) 7.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越高,总需求曲线越平坦。( ∨) 8.总供给曲线意味着价格的上升引起产出的增加。( ∨ ) 9.产出的自然水平仅仅依靠总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了。( ∨)

10.长期内,财政政策不能影响投资,因为产出水平总是保持在潜在水平。( × )

三、简答题

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是什么?

答:假定经济原来处于均衡状态,现在价格下降了。在名义货币存量给定的情况下,价格水平的下降将导致实际货币余额数量增加;价格下降会降低利率,刺激投资需求,因而增加总支出;相应地,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均衡支出水平增加,所以总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2.决定共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LM曲线的斜率和IS曲线的斜率。

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越陡峭,则LM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AD曲线也越平缓。 3.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1)消费需求的变化 (2)投资需求的变化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 (4)净出口的变化 4.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1)自然灾害和战争(2)技术变化(3)风险承担偏好(4)净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5)劳动意愿的变化

四、作图分析题

1.作图说明总供给曲线的三个区间。

2.作图说明总需求曲线移动短期内对均衡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3.作图说明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4.作图说明总需求曲线移动长期内对均衡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五、计算题 1.设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函数为I=150-6r,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r,设P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150。 求:(1)总需求函数

(2)若P=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若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800+150P,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为多少? 答: (1)根据Y=C+S,得S=Y-C=Y-(100+0.8Y)=0.2Y-100 IS曲线方程为I=S,即150-6r=0.2 Y-100 Y=1250-30r

LM曲线方程L=M,即0.2Y-4r=M/P 总需求曲线Y=500+450/P

(2)当P=1时,均衡国民收入Y=500+450=950 r=0.1 (3)根据总需求=总供给,即AD=AS 500+450/P=800+150P 得到P=1 Y=950

2.假定某经济存在下列关系:消费C=800+0.8YD,税收T=0.25Y,投资I=200-50r,政府购买支出G=200,货币需求L=0.4Y-100r,名义货币供给M=900。 求:(1)总需求函数;

(2)价格水平为P=1时的收入和利率。 答:(1)根据Y=C+S,得S=Y-C-G=Y-[800+0.8×(Y-T)]-200= Y-[800+0.8×(Y-0.25Y)]-200 S=0.4Y-1000

IS曲线方程为I=S,即200-50r =0.4Y-1000 Y=3000-125r

LM曲线方程L=M,即0.4Y-100r=M/P 总需求曲线Y=2000+750/P

(2)当P=1时,Y=2000+750=2750 r=2

3.假设一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为C=600+0.8Y,投资函数I=400-50r,政府购买为G=200亿美元,货币需求函数为L=250+0.5Y-125r,货币供给M=1250亿美元,价格水平为P=1. 求:(1)IS和LM曲线的方程 (2)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 答:(1)根据Y=C+I+G=600+0.8Y+400-50r+200 IS曲线方程为Y=6000-250r 根据L=M 250+0.5Y-125r=1250 LM曲线方程为Y=2000+250r

(2)由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联立,得r=8 Y=4000亿美元 六、论述题

1.论述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6章 失业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经济出现萧条,大量的企业纷纷倒闭,原来的工人纷纷失业,这种失业属于( B )

A.摩擦性失业 B.周期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2.下列人员不属于失业人员范畴的是( A )

A.因生病而休假的工人 B.想找工作但是找不到工作的劳动者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生 3.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B.自然失业率与经济效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C.自然失业率是固定不变的 D.自然失业率中包含着摩擦性失业 4.一个下岗职工等待一年以后重返原单位上班,他在这一年中属于( C )

A.非劳动力人口 B.就业工人 C.失业工人 D.季节性失业

5.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人口是4000万,在这其中有200万人失业,2300万人现在拥有工作,那么失业率为( ),劳动参与率为( A )。

A.8%,62.5% B.8.7%,92% C.8.7%,62.5% D.5%,57.5% 6.当经济系统达到充分就业时,是指摩擦性失业以及结构性失业( C )

A.持续下降 B.等于零 C.等于自然失业率 D.大于需求不足的失业 7.一个人离开他现在的工作去寻找另一份工作应该被归类为( A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不属于劳动力 8.以下除( C )项以外,其余各项均会造成非自愿性失业。 A.最低工资的法律 B.工会的垄断力量 C.失业保险 D.效率工资 9.( D )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A与B 10.自然失业率有时候是( C )失业率之和。

A.摩擦性和周期性 B.结构性和周期性

C.摩擦性和结构性 D.摩擦性、结构性以及周期性

二、判断题

1.无论什么人,只要没有找到工作就属于失业。( × ) 2.自然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

3.如果工资可以上升和下降,那么劳动力需求的减少意味着不存在周期性失业。( ∨ )

4.在一个经济中政府通过制定$50/小时的最低工资,那么所有以前工资低于$50/小时的工人都将看到他们的工资上涨。(× )

5.当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达到平衡的水平之上时,就会产生摩擦性失业。( × ) 6.失业保险可以降低失业率,因为它可以帮助工人们更容易找到工作。( × ) 7.充分就业水平N*对应着零失业率。( × ) 8.自然失业率不受政策变动的影响。( × ) 9.如果就业上升,那么失业率必定下降。(× ) 10.最低工资的下降有可能减少自然失业率。( × ) 三、简答题

1.自然失业有哪些类型? 答:(1)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3)季节性失业 (4)技术性失业 2.失业对经济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答:(1)失业可以促进人尽其才,带来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 (2)失业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最优化

(3)失业可以促进劳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劳动技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失业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答: (1)经济代价 (2)个人和家庭代价 (3)社会代价 四、作图分析题

1.作图说明非自愿失业。

五、计算题 1.假定有两个主要的组别:成年人与青少年,成年人分为男子与妇女。青少年占劳动力的10%,成年人占90%,妇女占成年劳动力的35%。再假定这些组别的失业率分别为:青少年19%,男子7%,妇女6%。 求:(1)计算总失业率

(2)如果青少年占劳动力的比例由10%增加到15%,那么会怎样影响总失业率? 答:(1)总失业率=10%×19%+90%×35%×6%+90%×(1-35%)×7%=7.885% (2)当青少年占劳动力的比例为15%时,则

总失业率=15%×19%+85%×35%×6%+85%×(1-35%)×7%=8.505% 此时总失业率略有上升,提高了0.62个百分点。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失业对经济的影响,应当如何治理。 答:(1)失业的有利影响:

①可以人尽其才,人力资本充分利用 ②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最优化

③可以促进劳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与劳动技 (2)失业的不利影响:

①经济代价,第一,引起国民生产总值总值损失;第二,增加财政支出;第三,引起人力资本损失 ②个人和家庭代价;个人心理伤害和家庭关系的恶化 ③社会代价,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 (3)如何治理: ①提供劳务服务 ②支持政府就业安排 ③破除政府障碍 ④创立高压经济 ⑤建立公共职业

第7章 通货膨胀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通货膨胀表述正确的是( D )

A.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C.货币数量超过了存款的数量 D.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2.下列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B )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的失业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D.失业和通货膨胀 3.下面属于通货膨胀受益者的是( C )

A.工资收入者 B.政府 C.利润收入者 D.养老金获得者 4.充分就业条件下,最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是( D ) A.劳动生产率提高但工资不变 B.进口增加

C.出口减少 D.税收减少但政府支出不变

5.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 A ) A.通常由于某种供给因素变动引起的价格波动

B.某种原因造成的总需求方面因素的变动引起了价格波动 C.人们对于政府的政策有理性预期,使得经济不稳定 D.以上都不是

6.通货膨胀在经济上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即( B )

A.收入分配和价格以及产量波动 B.收入分配和经济效率 C.产出和价格水平 D.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

7.若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同时产量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价格水平每年上升5%,要使通胀持续而又不延缓增长,则货币供给的年增长率应该是( A ) A.7% B.5% C.3% D.2%

8.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导致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 )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财政预算赤字增加 C.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 D.投资率的下降 9.通货膨胀会( B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提高或者下降,主要看这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C.使国民收入下降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才会促进国民收入增长 10.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A )

A.通货膨胀使得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B.通货膨胀使得居民的收入普遍增加 C.通货膨胀使得居民的收入普遍下降 D.通货膨胀使得债权人的收入上升 11.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的问题是( C )

A.通货膨胀会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表明二者之间有替代关系 D.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表明二者之间相互促进 12.“滞涨”问题如果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则应该是(B )

A.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 B.一条长期斜率为正的直线 C.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外移 D.一条不规则的曲线 1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A )

A.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B.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C.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想 D.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14.紧缩通货的需求管理政策会( D )

A.实现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而不会出现产量的下降 B.降低产量,但开始时对于通货膨胀没有什么影响 C.要求政府增加支出

15.弗里德曼认为最终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唯一办法是( D )

A.结构调整以降低失业率 B.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C.管制工资和物价以抑制通货膨胀 D.稳定地降低货币供应量 16.工资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可以称为( B )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隐性通货膨胀 17.适度的通货膨胀的一个可能的好处是(C )

A.减小改变价格的惰性 B.消除菜单成本 C.使劳动力市场更有效率地运作 D.增进未来的确定性 18.如果存在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那么我们将看到( D )

A .通货膨胀率和就业率都上升 B.通货膨胀率和就业率都下降 C.就业率上升但是通货膨胀率下降 D.通货膨胀率上升但是就业率下降 19.当人们预期到通货膨胀率会上升时,人们通过( D )来保护自己。

A.购买政府债券 B.迅速借钱给他人减少货币持有 C.持有更多的实际余额 D.将货币转化为实际资产

20.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系并不存在,因为人们将会调整自己的预期以使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 B )

A.超过实际通货膨胀率 B.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

C.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 D.等于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

二、判断题

1.企业成本的增加是从供给方面对通货膨胀发生效应。( ∨)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原因通常是总需求的减少。( ×) 3.通货膨胀税总是等于铸币税。( ×)

4.恶性通货膨胀可能扭曲价格体系,但是并不对实际产出造成任何影响。(× ) 5.政府财政赤字通常会在恶性通货膨胀期间有所减少。(× )

6.如果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中也成立的话,那么政策制定者能够同时对付失业和通货膨胀率。( × ) 7.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使总产出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而低于预期的通货膨胀使总产出高于充分就业水平。( × ) 8.通货膨胀率与产出增长率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 × )

9.中央银行不应该考虑将零通货膨胀率作为其目标,因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名义现象,它不会改变任何商品的实际价格。( × )

10.滞后性暗示了反通货膨胀即使在中期内也可能导致更高的失业率。( ∨ )

三、简答题

1.通货膨胀有哪些类型?

答:按照物价上涨速度划分为:(1)爬行的通货膨胀 (2)温和的通货膨胀 (3)飞奔的通货膨胀 (4)恶性通货膨胀

按照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3)结构型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1)影响财富和收入再分配

①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②通货膨胀不利于固定收入者 (2)造成微观经济的效率损失 ①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成本 ②引起税收扭曲

③通货膨胀引起相对价格扭曲,从而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

四、作图分析题

1. 作图说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2.

2.作图说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五、计算题

1.假设价格水平在1990年为105.5,1991年为109.5,1992年为114.5。 求:(1)1991年和1992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 (2)如果人们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1993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3)如果1993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答: (1)109.5-105.5/105.5=3.79% 113.5-109.5/109.5=3.65% (2)3.79%+3.65%/2=3.72%

(3)实际利率=6%-3.72%=2.28%

六、论述题

1.论述短期与长期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1)短期通货膨胀的原因:

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③结构型通货膨胀 ④预期的通货膨胀

(2)长期通货膨胀的原因:短期存在通货膨胀,如果政府由于某些因素持续增加货币供应量,造成持续的需求上升,则会造成长期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

①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②通货膨胀不利于固定收入者 ③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成本 ④引起税收扭曲

⑤通货膨胀引起相对价格扭曲,从而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

第8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增长的表现为(D )

A.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率的下降 B.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 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 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 B )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方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方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3.下列哪些政府活动会使长期增长率有效( C )

A.货币政策 B.劳动力市场政策 C.教育和科研政策 D.财政政策 4.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D ) 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5.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是( D )

A.使企业家满足于他们已经做出的最优决策,并在未来继续做出类似决策的增长率 B.确保没有过剩的生产能力 C.往往是经济自发经历的

D.考虑到了人口的增长和技术进步

6.如果实现了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将使( C )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B.实现均衡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 D.经济持续高涨

7.在哈罗德的模型中,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区别是( C ) A.有保证的增长率假定资本和劳动的比率不断提高,而自然增长率则不然 B.有保证的增长率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自然增长率则不然

C.有保证的增长率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不稳定的增长率,而自然增长率是比较稳定增长率 D.有保证的增长率一定小于自然增长率

8.假如要把产量的年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量比等于4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储蓄率

应达到( A )

A.28% B.30% C.32% D.20% 9.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主要是作为( C )

A.增长的因变量 B.外生变量 C.内生变量 D.引起经济增长的不重要因素 10.在长期中,实现的可能性最大增长率是( B )

A.有保证的增长率 B.自然增长率 C.实际增长率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1.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若资本-产出比率提高,则在二重效应相互适应的投资增长率( B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2.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若资本增长率小于劳动增长率,则L/K将会( A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3.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若考虑技术进步,则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的关系是( B ) A.大于 B.小于 C.不变 D.不确定 14.经济波动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A )

A.扩张、顶峰、衰退、谷底 B.顶峰、衰退、谷底、扩张 C.谷底、扩张、顶峰、衰退 D.以上各项均不正确 15.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是( B )

A.哈罗德模型的假设条件 B.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

C.新增长理论模型的假设条件 D.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 16.加速原理认为( A )

A.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 B.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减少 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 D.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

二、判断题

1.储蓄率不能影响经济中的产量增长,它由劳动投入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决定。(× ) 2.生产函数F(K,L)=K+4L属于规模报酬不变。( ∨ ) 3.全要素生产率就是劳动生产率。( × ) 4.储蓄率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不定的。( ∨ ) 5.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 ) 6.资本自身的积累可以长期维持人均产出的增长。(× ) 7.在新古典模型中,产生趋同的原因是规模报酬不变。(× ) 8.有保证的增长率一定小于自然增长率。( × ) 9.低储蓄率是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 ) 10.在一个达到均衡增长的经济中,净投资不可能为零。( ∨ )

三、简答题

1.经济增长主要受到哪些要素的影响? 答:(1)资本 (2)劳动力 (3)自然资源 (4)技术进步 (5)制度 2、 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主要有哪些? 答:(1)鼓励储蓄和投资 (2)吸引国外投资 (3)发展教育 (4)鼓励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5)保护产权,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3、 经济周期的特征有哪些? 答:(1)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2)经济周期性波动无规律也难以做出准确的预测。 (3)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

(4)一个完整的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4、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答:(1)基钦周期:短周期,平均周期长度为40个月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周期长度为8—10年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周期平均长度为50年 (4)熊彼特周期

四、计算题

1.已知资本-产出比为5,假设中国2004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为600亿美元。按照哈罗德-多马模型,如果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则200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 答:由Y=C+S,有S=Y-C=1000-600=400(亿美元) 储蓄率s=S/Y=400/1000=40%

经济增长率G=s/v=40%/5=8% 即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为8%

2.如果要使一国的产出年增长率G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出比率v等于4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相应有何变化? 答: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 G=s/v 则s=G?v

当G=5%时,s=5%×4=20% 当G=7%时,s=7%×4=28% 即储蓄率由20%提高到28%

3.假定在某一时期,资本的增长率k为10%,劳动的增长率l为2%,实际产出的增长率y为8%,由统计资料得知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a为0.4,且规模报酬不变。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根据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生产函数Y=A?KaL1-a,得到 y=△A/A+a?k+(1-a)?l

则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A/A=y- a?k+(1-a)?l =2.8% 五、论述题

1.结合我国实际,试述政府可以采取的缓和经济波动的措施。 答:(1)调节投资规模。如果预计经济过热,就可以采取紧缩政策,控制投资规模,缓解经济波动。

(2)控制消费倾向。消费是决定总需求的主要因素。如果预计有效需求不足,出现通货紧缩,就可以采取扩张政策,提高消费倾向,刺激经济增长。

(3)影响乘数和加速数。一国的乘数和加速数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不能变动。如果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使投资乘数变大,加速数变小,可以更加有效地运用这两个参数缓解经济波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是通过调节投资规模实现“软着陆”,通过扩大内需迎来“高增长,低通胀”的新局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也将逐渐改变我国的乘数和加速数。

第9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要消除通货膨胀,政府应该( D )。

A.增加政府购买 B.减少福利支出 C.增税 D.减少货币供给

2.假定挤出效应为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80%,政府增加100万元的支出使国民收入增加( C )。 A.500万元 B.80万元 C.400万元 D.100万元 3.下列哪一项政策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有最大的增长(A )。 A.政府购买增加50亿元 B.税收减少50亿元

C.税收和政府购买同时增加50亿元 D.转移支付增加50亿元

4. 政府支出使国民收入增加120亿。如果乘数为3,政府的购买应该增加( B)。 A.30亿 B.40亿元 C.120亿元 D.360亿元 5.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 C )。

A.刺激经济增长 B.延缓经济衰退 C.减缓经济周期波动 D.促进经济实现均衡 6.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70%降到15%,这是( B )。

A.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 D.扩张性货币政策 7. 当经济发生衰退时,中央银行可在公开市场上( A )。

A . 买进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B. 卖出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C. 买进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D. 卖出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8. 下列四项中的哪一项是中央银行不能用以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措施( D )。

A.公开市场业务 B. 调整贴现率 C.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D. 调整税率 9.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C )。

A. 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失业、商业银行的贷款 B.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督 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D.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管制 10. 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 A )。

A . 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 B. 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C. 提高贴现率 D.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1. 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对需求进行调节时( A )。

A. 财政政策间接影响总需求 B.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对总需求发生影响 C. 货币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 D. 不能够确定

12. 当经济中发生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政策是( C )。

A.减税 B. 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C. 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D. 中央银行买进债券 13.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增加贴现将导致(D )。

A.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从而有利于货币供给量的扩张 B.商业银行贷款的减少和贷币供给量的减少 C.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和实力的增强 D.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低于原准备金率

14.要消除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可以选择( A )。

A.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B.降低贴现率 C.买进政府债券 D.提高税率

15.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通过一系列环节对国民收入水平产生影响,但下述环节并不存在( C )。

A.刺激投资增加,从而导致国民收入水平提高 B.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使它们得以扩大贷款 C.提高利息率,鼓励商业银行增加贷款 D.降低利息率,鼓励商业银行增加贷款

16.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会使( B )。

A. 利率上升,投资减少 B. 货币供给增加 C. 私人投资减少 D. 货币供给减少

二、判断题

1政府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 2.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缓和了通货膨胀。( × ) 3 挤出效应指的是政府投资增加将使私人投资减少。( ∨ ) 4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 ) 5 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 ) 6 在总需求不足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衰退。( ∨ ) 7.自动稳定器能够消除失业和通货膨胀。( × )

8.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是缓和经济波动( ∨ )。 9.提高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 ) 10. 在我国,货币政策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 × ) 11.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 ) 12. 扩张性货币政策包括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贴现率。(× )

13. 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 ) 14. 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使利率下降,影响投资。( ∨ ) 15.在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业务是最灵活的政策。( ∨ )

16.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 ) 17. 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最主要的手段。( × )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 答:(1)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2)充分就业 (3)物价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答:(1)政府购买支出 (2)转移支付 (3)税收 (4)公债 3、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那些?

答:1)公开市场业务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3)再贴现率 4.财政政策在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 (1)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的预测和执行财政政策的时机选择是非常困难的 (2)财政政策时滞的存在使政策效应大打折扣

(3)乘数作用的不确定性使对财政政策实施效果无法准确预测 (4)“挤出效应”可能导致降低对私人领域生产资本的投资 (5)重视短期效益的政策可能人为地造成政治性的经济周期 5.货币政策的时滞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政策形成时滞 (2)自发支出时滞 (3)引致支出时滞 (4)价格调整时滞 6.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1)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效果比较显著,但对减缓经济衰退的作用却不明显 (2)从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来看其作用

(3)货币政策的效果是否明显还有赖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4)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也会影响政策效果 四、作图分析题

1.作图分析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

2.作图分析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

3.作图分析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

五、计算题

1.假设政府支出增加100亿元使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了300亿元。 求:(1)如果不考虑挤出效应,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多少?

(2)现在考虑挤出效应,对MPC新的估算大于还是小于原来的估算? 答:(1)由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MPC=300/100=3 边际消费倾向MPC =2/3

(2)若存在挤出效应,则对边际消费倾向的估计偏低,即MPC新的估算大于原来的估算。

2、假定不存在挤出效应,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8,其它条件不变,如果某个国家要增加100亿美元的总需求。求:该国政府应该增加多少政府支出,或者应该减少多少税收? 答:(1)根据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MPC=1/1-0.8=5

KG=△Y/△G=100/△G=5 △G=20 即政府应该增加20亿美元的政府支出 (2)根据税收乘数KT=-MPC/1-MPC=-0.8/1-0.8=-4

KT=△Y/-△T=100/-△G=-4 △G=25 即政府应该减少25亿美元的税收 3.假设政府减税200亿元,没有挤出效应,而且边际消费倾向是3/4。 求:(1)减税对总需求的总影响是多少?

(2)与政府支出增加200亿元的总影响相比,减税200亿元的总影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 (1)由税收乘数KT=△Y/-△T =△Y/-200

KT=-MPC/1-MPC=-0.75/1-0.75=-3 则△Y=600 即总需求将会增加600亿元 (2)由政府支出乘数KG=△Y/△G =△Y/200

KG=1/1-MPC=1/1-0.75=4 则△Y=800 即总需求将会增加800亿元 主要原因在于减税的乘数作用要小于政府支出的乘数作用。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宏观经济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答:(1)在经济萧条阶段,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税和扩大财政支出。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降低法定准备率、降低帖现率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其目的是刺激社会总需求。

(3)在经济膨胀阶段,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 (4)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法定准备率、提高帖现率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其目的是紧缩社会总需求。

2.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论述现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影响经济运行。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