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茶馆》练习题 下载本文

3、请试着分析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茶馆》的创作特点是一人为主,而不是以事为主。

在《茶馆》众多人物中,茶馆主人王发利是贯穿全局的主要人物,也是老舍先生着力刻画的形象之一。它在体现老舍先生的创作意图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王利发从二十岁继承父业,成为裕泰茶馆的掌柜,到抗日战争后茶馆被抢夺,悲愤而死,一生经历了“三个时代”。他有过兴盛,也有过没落,结局是悲惨的。他的悲剧不在于他本人,而在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他是被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所吞噬了的一个人物。

作为一个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很称职的。他是旧社会里的精明、经验丰富的北京茶馆老板的形象。为了生意兴隆和发财致富,他的教导:“在界面混饭吃,人缘顶要紧”,因此他待人接物,圆滑、变通,谁也不得罪。凭着这一条,他与来茶馆的三教九流的人物都相处得很好,茶客们乐于来他的店里喝喝茶、歇歇腿,消磨打发无聊的时光。这使得裕泰曾一度生意兴隆。王利发的精明干练,还表现在善于适应形势,顺应潮流。每逢逆境,他就用“改良维新”的办法来应付他。

在第二幕,由于进入民国,生意中落。为摆脱困境,它大动脑筋“改良”——原来专门卖茶的店铺,现在部分改成公寓,还兼包伙食。店面装饰也撤掉了财神龛,拿走了醉八仙的话,换上了广告上的是壮美人,可做也换成了小桌和藤椅。正如他自己说:“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到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了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改良维新”的一生。王利发性格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凭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清醒地认识到:在政治不清明的年代,议论时局、朝政是非常危险的。

到了抗战胜利,国民党再度统治北京时,茶馆以破破烂烂地不成样子,万利发本人“钱也光,人也老,身上剩了一件破棉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还有那些流氓特务,都不允许他的茶馆在开,他无法逃脱被黑暗社会吞没的命运。这时的王利法,因为时代所不容,以前的处世经验一条都不灵验了。“改良维新”的设想还没有来得及实行,就被人扼杀了;“莫谈国事”的结果,去高的“国事盈门”——三皇道找他要人,特务找他要钱,沈处长、小刘麻子找他要房子。在这“三管齐下”、八方受气的情况下,王利发再也没法活下去了,终于悲愤的上吊而死。王利发这种结局,说明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小资本阶级想要委曲求全、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改良维新”也是没有出路的。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只有起来斗争,同广大人民一起改变这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常四爷也是贯通三幕话剧的重要人物。他开始是个有“铁杆庄稼”特有的旗人,随着清政权的崩溃,他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以卖蔬菜和花生为生。尽管如此,因他的思想和性格与社会格格不入,结果仍然逃脱不了沉没的命运。这个人生性刚强耿直,有正义感、爱国心。青年时因

21

感到国事日非,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捕坐牢。后来又郁结着仇恨洋人的愤懑情绪,参加了义和团。他一生只盼望国家象个国家,不受外国人欺辱。可是盼了一辈子,国家越来越不像样子,这是他悲凉也心灰意冷。加之,他的出身和经历,又不可能是他卷入当时已兴起的反国民党的斗争中去,也不能从革命者那里看到光明的未来,于是他只有在绝望中沉没。

秦仲义是一个深受“维新”思想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他二十岁就主张实业救国,国富裕民,雄心勃勃的办起了工厂,颇有作为的干过一番事业。但他的实业救国的道路,也像王利发的“改良维新”一样,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从剧本中我们看到,秦仲义的结局是很凄惨的。灯塔过了几十年之后再出场时,他早年那少年气盛的风貌,已换成了疲惫、衰老,一幅下世的光景。他的工厂财产已被国民党当作逆产没收拆卖。一个曾是财大气粗的资本家,变成了唯有牢骚满腹、一腔悲愤的穷光蛋。秦仲义的下场,是那个时代民族资本家的必然结果。

此外,剧中上场的人物还很多。他们有的屡进屡出,有的瞬息即逝。出身经历五花八门,思想性格因人而异。他们的命运遭际尽管各不相同,但无不随着时代在深沉变化。这众多人物,虽然作者着墨多少不一,但无不具有鲜明的性格。这一大帮栩栩如生的剧中人物,是使《茶馆》艺术生命之花常开不败的一个重要基础。

4、根据原著《茶馆》,分析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的性格特征。 要点提示:

①王利发:胆小、自私、精明干练,谦恭周到。 ②秦仲义:热情、有追求。主张事业救国。

③常四爷: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风霜的沉重感。 5、《茶馆》刻画的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是: ①第一幕: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 ②第二幕:民国初年。 ③第三幕:抗战胜利以后。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