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多选 下载本文

A.革命转变问题 B.统一战线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 13、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所遇到的特殊困难是( ) A.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B.封建主义思想的严重影响 C.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影响

D.共产国际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14、在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出现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

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 C.投降主义 D.冒险主义

15、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是( ) A.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 B.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C.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自我批评的作风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是( ) A.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 B.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C.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它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进而达到社会主义

17、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所说的“人民大众”,即革命动力包括(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8、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其主观条件是( )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不错误 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资产阶级的财产归工人阶级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20、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即:( ) A.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B.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C.分布集中,便于组织和团结,有利于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D.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21、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由近代中国国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所决定的过度性质的国家形式 B.国体是各革命

阶级的联合专政

5

C.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2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基本特点是( ) A.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 B.主要进攻方向是先取农村,后占城市 C.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D.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而不是城市

23、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有( )

A.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敌人的强大 C.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的开展 D.人民军队的弱小 2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 )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开明绅士 D.地方实力派

25、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 )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A.党的领导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根据地的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多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表述正确的有( ) A.它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B.它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社会 C.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

D.它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

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存在着包括资本主义因素在内的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是(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

D.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4、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

5、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 ) A.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的形式

6、以下选项中关于合作化运动中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正确表述是 A.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 B.实行集体劳动

6

C.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 D. 实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7、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有( )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8、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赎买政策有( ) A.“四马分肥” B.定息 C.公私合营 D.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有( ) 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 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10、马克思列宁设想的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实现,是因为(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B.工业化发展的结果 C.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具有两面性

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 11、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

D.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是( )

A.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B.改造与建设同时并举 C.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D.改造所有制与改造剥削者相结合

1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包括 (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1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1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主要是( )

A.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B.坚持改造与建设同时并举 C.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D.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6、新中国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在于,( ) A.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承认《共同纲领》

B.中国经济落后,需要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C.民族资本主义构成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D.民族资产阶级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17、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 )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7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1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

A.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B.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 D.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19、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失误和偏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A.要求过急 B.工作过粗 C.改变过快 D.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2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表现在( ) A.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 B.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

C.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过于单一 D.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

2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 )

A.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完成 D.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2、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

B.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

C.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D.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

23、关于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高级社的正确表述是( )

A.实行统一经营和集体劳动 B.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 C.按劳取酬,取消土地分红 D.实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24、促使中央在1953年提出并开始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依据是(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壮大 B.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和合理调整工商业

C.土改完成后,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已普遍开展起来 D.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度 25、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指( ) A.辛亥革命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多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8